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疼痛(Pain)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包含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份。痛感觉:是指人类对疼痛的感觉,是人类所特有的,主要发生在大脑皮层。痛反应:是指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的躯体和内脏反应,往往与自主神经活动、运动反射、心理和情绪反应交织的一起,从低等动物到人均有痛反应。动物的疼痛就是指的痛反应,痛反应可能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运动改变、瞳孔扩大、出汗、恐惧、痛苦表情等。,疼痛的定义,1978,年,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对疼痛,(pain),所下的定义是:“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或不舒服的感受”。,1980年,国际疼痛研究会对疼痛,(pain),所下的定义是:“疼痛使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的共同特征,疼痛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整体性受到侵害,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疼痛是,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分的结合。,对痛的反应是各式各样的,如生理反应:面色苍白、出汗、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呼吸心跳加快、恶心呕吐、休克,行为反应:烦躁不安、皱眉、咬唇、握拳、身体蜷曲、呻吟、哭闹、击打等,情绪反应:紧张、恐惧、焦虑等。,这些反应表明痛觉的存在。,OP-System OPUS,疼痛的传导,疼痛的性质,疼痛的机制,人体的多数组织,都有痛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及深部组织内,研究认为大脑皮质,是疼痛的感觉,和,反应发动的,高级中枢,痛觉感受器,是位于皮肤,和其它组织内的,游离神经末梢,各种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可引起,受损组织释放,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等,致痛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使痛觉冲动,沿传入神经,迅速传导至脊髓,,通过脊髓丘脑束和,脊髓网状束上行至丘脑,,投射到大脑皮质,引起疼痛,疼痛的性质,感受器在各部位的分布密度不同,,对疼痛刺激的敏感度也有所不同,皮肤表面神经末梢密集,,对疼痛最敏感,其次为动脉管壁、肌肉、关节、肌腱、,筋膜等,其它大部分深层组织和内脏器官只有稀,疏的神经末梢分布,对疼痛的敏感较弱,牵涉痛是由于有病变内脏的神经纤维,与体表某处的神经纤维会合于同一脊髓段,来自内脏的传人神经纤维除经脊髓上达,大脑皮质反应内脏疼痛外,还会影响,同一脊髓段的体表神经纤维,,传导和扩散到相应的体表部位而引起疼痛,这些疼痛多发生于内脏缺血、,机械牵拉、痉挛和炎症。,如心肌梗死的疼痛发生在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及左上臂,发生机制,伤害因素 组织 致痛物质(组胺等),痛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及组织内的,游离神经末梢)痛觉冲动 脊髓,丘脑 大脑皮层 疼痛感,作用于,释放,作用于,产生,神经传导,投射到,产生,疼痛的原因,温度刺激,化学刺激,物理损伤,病理改变,心理因素,影响疼痛的因素,年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经历,个人心理特征,情绪,注意力,疲乏,患者的支持系统,治疗及护理因素,护理,1、评估:,A内容:,部位,,,时间,,性质,,程度,,表达方式,影响疼痛的因素,对患者的影响。,B方法,:数字式疼痛评定法,文字描述式评定法,视觉模拟评定法,面部表情测量图。,2、治疗,A、减少或消除引起疼痛的原因。,B、缓解或解除疼痛:,药物,,物理,针灸,电刺激等。,根据疼痛发生的原始部位可分,(1)皮肤疼痛:为烧灼感或刺痛感。,(2)躯体疼痛:痛感较迟钝。,(3),内脏疼痛,:定位不清,而且疼痛的传导较慢。,(4)牵涉性疼痛:内脏的损伤导致在身体某一特定体表部位出现明显痛感。,(5)神经痛:表现为剧烈灼痛或酸痛。,(6)假性疼痛:某些病人在病变部位已经去除后仍感到疼痛。,内脏疼痛的性质:,1、实质脏器:持续性钝痛、隐痛。,2、空腔脏器:阵发性绞痛。,3、炎症与梗阻并存: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4、溃疡穿孔:突然刀割样烧灼性腹痛。,5、胆道蛔虫:阵发性钻顶样痛。,各类腹痛的特点:,1、外科腹痛:先有腹痛,然后出现消化道症状,并有腹部拒按症。,2、内科腹痛:先有发烧和消化道症状,然后出现腹痛,并有腹部喜按症。,3、儿科腹痛:腹痛和发烧相继或同时发生,常拌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4、妇科腹痛:与月经有关,并拌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根据疼痛持续的时间可将其分,(1)急性疼痛:在几小时、几天、直至 6个月以内可缓解的疼痛。,(2)慢性疼痛:持续6个月以上的疼痛。,疼痛程度,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评分法测量,0级,1级,2级,3级,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疼痛强度简要描述量表,目测模拟量表,面部表情测量图,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0级 1级(轻度疼痛)2级(中度疼痛)3级(重度疼痛),无痛,有疼痛感,不严重,可忍受,睡眠不受,影响,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评分法测量,45区体表面积评定法,0-10数字分级评分法,口述分级评分法,疼痛强度简要描述量表,视觉模拟量表,面部表情测量图,45区体表面积评分法,45区体表面积评分法是将人体表面分成45个区域并编号,让病人将自己疼痛的部位在相应的区域上标明,评分标准:,每一个区域定为1分,总评分反映疼痛区域的数目,用不的颜色表示不同的疼痛强度,计算病人疼痛占体面面积的百分比,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0 1 2 3 4 5 6 7 8 9 10,没有疼痛 极度疼痛,口述描绘评分法,(VRS,verbal rating),1,2,3,4,5,6,无痛,轻痛,中痛,重痛,剧痛,最痛,将描绘疼痛强度的词汇通过疼痛测量尺图形或数值来表达,使描绘疼痛强度的词汇的梯度更容易为病人理解和使用,疼痛强度简要描述量表,没有,疼痛,中度,疼痛,极度,疼痛,重度,疼痛,轻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0,无痛,100,最痛,面部表情测量图,极度疼痛,重度疼痛,中度疼痛,轻度疼痛,少量疼痛,无痛,药物止痛,1、癌性疼痛的处理:,第一阶梯:应用非麻醉性止痛药,加辅助药物。,第二阶梯:弱麻醉性止痛药,加第一阶梯药物。,第三阶梯:强麻醉性止痛药,加第二阶梯药物。,2、给药原则:(1)以口服给药为主。(2)按阶梯给药。(3)按时给药。(4)剂量个体化。,3、使用药物性止痛的注意事项:,(1)在给止痛剂之前,护士应了解药物的有关知识。,(2)在诊断未明确前,不能随意使用止痛剂。,(3)按需给药过度到按时给药,,(4)联合应用,交替使用。,(5)使用不同的剂量。,(6)避免病人成瘾。,(7)及时评价。,非药物性止痛:,1、松弛术:,(1)组织活动。(2)有节律的呼吸。(3)指导性想象。,2、心理治疗。,3、皮肤刺激。,4、适当的活动。,5、针灸治疗。,针刺镇痛研究,针刺镇痛,(Acupuncture Analgesia)是指用针刺的方法防止和治疗疼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传统中医针刺治疗疼痛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针刺麻醉临床实践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技术,对这一技术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称为针刺镇痛原理研究。,历史回顾,1958年出现了“针刺麻醉”新事物,周总理通过卫生部指示:研究针麻原理,全国100余座医学院校参与研究,回顾40年历程,从科研方向、方法、结果进行总结,可能有一定意义,从,“是什么”,What?,针刺真的镇痛吗?,到,“为什么”,Why?,针刺为什么会镇痛?,足三里,合谷穴,对照组,合谷 优于 足三里,合谷-足三里,合谷穴,对照组,合谷-足三里 双穴 优于 单穴,同一天 重复电针,不同天 重复电针,电针镇痛有个体差异,具有可重复性,大 鼠 实 验,机制研究从何入手?,从神经生理(电生理)入手?,从神经化学(物质基础)入手?,神经冲动是电活动,到突触末端是化学活动,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机制,小分子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乙酰胆碱(,ACh,),etc,神经肽,鸦片肽,非鸦片肽,中枢神经递质在脑的不同部位发挥不同作用,递质,脑,脊髓,5-HT,加强,加强,NA,对抗,加强,穴位接受什么刺激?,机悈刺激:机悈压迫(砭),针刺,温度刺激:温针(经针),灸(经皮),电刺激:经针(电针),经皮(TENS),电刺激穴位:两种方式,经针,(电针,,EA,),0.5-3.0 mA,经皮,(,经皮电刺激,,TENS),5-15 mA,15,电针,via,needles,TENS,via,skin electrodes,必须应用恒流(,constant current,)电刺激仪,电针和TENS的比较,刺激方式,电流到达深部组织途径,刺激范围,操作条件,EA,经过针,精确,必须针灸医师操作,TENS,经过皮肤,电极覆盖面较大,可在医师指导下自行操作,相同点:镇痛效果相似,镇痛机制相同,TENS使用方便。,针刺镇痛的积累效应,疗效增强,作用时间延长。,慢性痛需要多次治疗,多次治疗疗效是,渐增?还是渐减?,针刺积累效应的可能机制,促进有关基因的表达,针刺镇痛成果,继续延伸-,1990,用于“戒毒”,针刺引起脑内释放吗啡样物质,减轻戒断症状(身体依赖),压制强烈心瘾(精神依赖),药物成瘾,身体依赖:戒断症状,来势凶猛,精神依赖:渴求,心瘾,极难解决,脱毒,(抑制戒断症状),防复吸,(抑制心瘾),100 Hz,2 Hz,2 Hz,100 Hz,22,电针或HANS 治疗海洛因成瘾,电针镇痛研究,强度,1-3ma,为佳,并非越强越好,频率,在一定强度条件下,频率与镇痛效果关系密切,低频(2HZ):,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释放脑啡肽和内啡肽,高频(100HZ):,选择性引起强啡肽释放,两种频率交替出现则引起三种鸦片肽同时释放,通过协同效应发挥最大的镇痛作用。,时间,30分钟足以发挥作用,每周2-3次即可,否则引起耐受。时间太长,大量的鸦片肽释放则激活抗鸦片肽的释放,电 针 疗 法,一、概述,定义,特点,取效的电生理学基础,人体组成 功能活动,二、电流的性质和选择,、直流电,电泳、电渗、极化、电解现象,、交流电,,其频率对人体影响大,作用电量平均质大,、脉冲电,单向双向 一般电针机输出的为双向高,幅窄脉冲 波宽,三、不同波形的低频脉冲电的作用特点和适应证,波型:,间隔与频率,作用特点:,提高肌肉韧带张力,适应证:,痿证肌肉关节韧带肌腱损伤针麻的,术前诱导,疏波,密波,波 型,作用特点 降低神经的应激功能,适 应 证 镇静止痛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针刺麻醉 穴位探测,波 型,疏波与密波交替出现,作用特点,代谢 循环、炎症、水肿,适 应 证,痛证扭挫伤关节周围炎肌无力,坐骨神经痛面瘫冻伤,疏密波,断续波,波 型,波型输出与停顿结合,作用特点,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适 应 证,痿证瘫痪,波 型 效应特 点 适 应 证 ,疏提高肌肉韧带张力 1)痿证 ,连 2)肌肉关节韧带肌腱损伤 ,波 3)针麻的术前诱导 ,续,密降低神经的应激功能1)镇静止痛 ,波 2)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 ,波 3)针刺麻醉 4)穴位探测 ,疏 促进新陈代谢 1)痛证 ,密 改善血液循环 2)扭挫伤关节周围炎肌无力,波 消除炎症水肿 3)坐骨神经痛 面瘫,改善组织营养 4)冻伤.,断 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1)痿证 ,续 性 2)瘫痪 ,波 ,四、操作方法,、配穴方法,每次选取对穴位,按针灸处方原则,经络辨证,脏腑辨证,结合神经分布,选取有神经干通过的穴位或,肌肉神经运动点,、用 具,不锈钢毫针28-30号/电针治疗仪,、操作程序,1)针 刺,2)连接导线,针柄,、,置输出电位器为,、,同一对电极回路不得通过心脏、延髓、脊髓,、,按经络、神经、肌肉走向接线,、避免短路,3)开关选择波型、频率,4)调节输出电位器,逐渐加大刺激强度,在感觉阈(250uA)至痛阈(600uA)间寻找最佳刺激强度,心脏、延髓、脊髓附近应注意,影响因素,、功能状态:精神心理,植物神经功能,、个体差异:,、部位与深浅度:神经干,5)持续通电一般1530分钟,痛证可加时,6)将输出电位器逐渐调至零,关电源,7)撤线出针,适应现象及处理,更换波型 间歇通电,调整频率 增加输出强度,五、适应证,痛证 痹证、痿证及内脏器官功能失调、癫狂、针麻。对痹证、痛证可与温针、磁疗结合使用。,相关疗法,经皮肤刺激神经法,穴位电离子透入法,六、注意事项,、事先向患者解释电针过程中出现的情况,、电针器的选择及检查及其操作注意点,、心脏、延髓、脊髓附近注意刺激强度,,孕妇慎用,、针具的选择(针的质量、氧化),、防止晕针,电针镇痛研究,强度,1-3ma,为佳,并非越强越好,频率,在一定强度条件下,频率与镇痛效果关系密切,低频(2HZ):,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释放脑啡肽和内啡肽,高频(100HZ):,选择性引起强啡肽释放,两种频率交替出现则引起三种鸦片肽同时释放,通过协同效应发挥最大的镇痛作用。,时间,30分钟足以发挥作用,每周2-3次即可,否则引起耐受。时间太长,大量的鸦片肽释放则激活抗鸦片肽的释放,头面部,听会 翳风面神经,下关 阳白 四白 夹承浆三叉神经,上肢部,颈夹脊6-7 天鼎臂神经,青灵小海尺神经,手五里 曲池桡神经,曲泽、郄门 内关正中神经,下肢部,环跳 殷门坐骨神经,委中胫神经,阳陵泉腓总神经,腰骶部,气海俞腰神经,八 髎骶神经,针刺治疗痛证 Acupuncture Analgesia,上 肢:外 关,Arm:Waiguan(SJ5),下 肢:飞 扬,Leg:Feiyang(BL58),腰 部:大 肠 俞,Lumbus:Dachangshu(BL25),全 身:人 中,止 痛 要 穴,1.头 面 躯 体 痛 证,1.1头痛,1.1.1血管性头痛,治则:疏解少阳、活血化瘀。,配方:风池、完骨、太阳、头维透率谷、中封、阳辅。,1.1.2 神经性头痛,治则:调神理气、通络止痛。,配方:内关、人中、太冲、百会、四神聪、风池、完骨、天柱。,1.1.3 眼性头痛,治则:通络止痛。,配方:风池、太阳、睛明、球后、四白。,1.1.4,颈性头痛,治则:通络止痛。,配方:风池、完骨、天柱、颈椎夹脊刺。,1.1.5,高颅压性头痛,治则:醒神开窍、滋阴潜阳、通络止痛。,配方:上星透百会、太阳、风池、完骨、三阴交、合谷、太冲。,1.2,面颊痛(三叉神经痛),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主方:下关、四白、风池、翳风,痛点刺络拔罐。,配穴:第一支痛加攒竹、太阳。,第二支痛加颧,髎,。,第三支痛加颊车、迎香。,1.3 落枕(斜方肌痉挛),治则:调气活血、疏通经络。,配方:风池、完骨、天柱、颈椎夹脊刺、绝骨、后溪。,1.4 颈痛(颈椎病),治则:活血通络、祛风止痛。,配方:风池、完骨、天柱、颈椎夹脊刺。,1.5 脊痛(退行性脊柱炎),治则:祛瘀通络、通调督脉、膀胱经气。,配方:1.双侧环跳、大肠俞、委中、阳陵泉刺络拔罐。,2.人中、肾俞、大肠俞、环跳、腰阳关、委中、养老、阿是穴。,1.6肩臂痛(臂丛神经痛),治则:行气散瘀、通经止痛。,配方:颈夹脊刺、肩外俞、阿是穴刺络疗法,1.7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配方:1.患侧肩髃、肩贞、臑俞、天宗、曲垣、肩外俞,或以痛为俞刺络拔罐。,2.患侧肩髃、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条口。,1.8 肘劳(,肱,骨外上髁炎),治则: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配方:曲池、肘,髎,、手三里、合谷、阿是穴(施阻力针法)。,1.9 胁痛(肋间神经痛),治则:疏肝理气、通络止痛。,配方:支沟、阳陵泉、太冲、三阴交、期门、日月、膈俞、丘墟。,1.10 腰痛,1.10.1 急性腰扭伤,治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配方:以局部俞穴和循经取穴为主,采用后溪、委中、大肠俞、肾俞。疼痛甚者,取内关、人中、痛点施阻力针法。,1.1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则: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配方:取患侧阿是穴、环跳、殷门、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承山、悬钟。,1.10.3 腰肌劳损,治则:舒筋活血、通经活络、祛寒止痛。,配方:以局部俞穴和阿是穴为主,重点采用肾俞、关元俞、膀胱俞等。,1.11 腰腿痛(坐骨神经痛),治则:活血止痛、疏通经络。,配方:,1,.刺络法:分别于疼痛侧太阳经、少阳经经络所过之处,的大肠俞、环跳、风市、承山等部位刺络拔罐。,.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风市、飞扬、昆仑、承山,-肾虚者加刺肾俞、太溪;,-血瘀者加刺血海、膈俞;,-,风寒者加刺风池。,1.12 膝痛(膝关节骨关节炎),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配方:膝眼、鹤顶、阳陵泉、阴陵泉、膝阳关、梁丘。,1.13 足底痛(跖神经痛),治则:滋阴补肾、温养经络。,配方:太溪、三阴交、足底排刺。,1.14 痹证(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治则: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散风蠲痹。,主穴:风池、曲池、血海、合谷、太冲、华佗夹脊刺。,配穴:热痹:大椎,颌关节:下关、翳风、合谷。,颈、胸椎关节:完骨、天柱、华佗夹脊刺。,肩关节:肩髃、肩贞、肩中俞、肩外俞、臂臑、天宗透肩峰。,肘关节:小海、肘髎、手三里。,腕关节:外关、阳池、阳谷、阳溪、腕骨。掌指关节:八邪、后溪。,腰椎关节:大肠俞、命门、八髎、委中。,骶髂关节:关元俞、小肠俞、白环俞、环跳、秩边。,髋关节:环跳、阳陵泉、髋关节围刺。,膝关节:鹤顶、犊鼻、膝眼、曲泉、委中。,踝关节:解溪、商丘、丘墟、昆仑、太溪、申脉、照海。,跖趾关节:公孙、太冲、足临泣、八风。,2.脏腑痛证,2.1 胸痹(心绞痛),治则:养心血、益心气、通心阳。,配方:内关、郗门、,膻,中、厥阴俞、心俞、膈俞。,2.2 胁肋痛(胆囊炎、胆石症),治则:疏肝利胆、理气止痛。,配方:膈俞、胆俞、日月、阳陵泉、中脘。,2.3 腰痛(肾结石),治则:通淋排石、实则清热、虚则补虚。,配方: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经及背俞穴为主。重点取膀胱俞、肾俞、三焦俞、次髎、中极、秩边透水道等。,2.4 胃脘痛(慢性胃炎),治则:健脾养胃、化瘀止痛。,配方:足三里、左梁丘、左天枢、关元、中脘、血海;,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夹脊刺。,2.5 腹痛(胃肠功能紊乱),治则:清热利湿、健睥通腑。,配方:内关、足三里、天枢、上巨虚。,3.五官科痛证,3.1 目赤肿痛(结膜炎),治则:清热降火、疏风明目。,配方:臂,臑、蠡沟,、合谷、太冲、风池、睛明、太阳。,3.2 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治则:疏风解表、清热利咽;,滋阴降火、生津润燥。,配方:实热证取曲池、列缺、大椎、合谷、内庭;,阴虚症取列缺、照海、曲池、太溪、鱼际。,3.3 舌痛(舌炎),治则:补益心脾、生津润燥。,配方:心俞、脾俞、通里、三阴交、金津、玉液。,3.4 牙痛,治则:补益心脾、生津润燥。,主穴:合谷、下关、颊车。,配穴:风热牙痛加风池、外关。,胃火牙痛加内庭、足三里。,虚火牙痛加太溪、三阴交。,4.痛经(原发性痛经),治则:理气化瘀、活血止痛;,温经散寒、除湿止痛;,益气补血、滋养胞脉。,配方:气滞血瘀:气海、气穴、合谷、三阴交、太冲。,寒湿凝滞:中极、水道、命门、阴陵泉。,气血虚弱:气海、关元、肾俞、足三里。,针刺研究永无止境,扩大战果,向临床其他疾病延伸:,镇痛,戒毒,神经系统难治疾病(如儿童自闭症、多动症,脑瘫,抑郁躁狂),减肥 等等。,深入机理研究:,分子,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网络,认知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