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福建省部分市县达标名校2025年3月初三线上自我检测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y****6 文档编号:12239272 上传时间:2025-09-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9.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部分市县达标名校2025年3月初三线上自我检测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部分市县达标名校2025年3月初三线上自我检测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部分市县达标名校2025年3月初三线上自我检测试题生物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下列细胞中,能独立完成取食、运动、生长和繁殖等各项生命活动的是() A.草履虫 B.神经元 C.叶肉细胞 D.肌肉细胞 2、今年受疫情影响,海南文昌鸡的销路大打折扣,大量文昌鸡滞销,文昌鸡属于鸟类,关于鸟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行时肺和气囊都进行气体交换 B.是变温动物 C.飞行时只有肺能进行气体交换 D.呼气和吸气分别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3、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B.若b为肾小球,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C.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D.若b为胃壁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静脉血 4、下列既能消化糖类,又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胰液 C.胆汁 D.胃液 5、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的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下列对“小鸟”该种行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B.这是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C.这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D.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6、发霉甘蔗茎杆内呈红色是由节菱孢霉菌造成的。它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  ) A.能形成荚膜 B.没有叶绿体 C.分裂生殖 D.有成形的细胞核 7、动物学家在南美发现一种被称为“树懒”的动物。这种动物行动非常缓慢,身上长有长 毛,胎生哺乳。根据这些特征,树懒应归类为( ) A.哺乳类 B.昆虫 C.鱼类 D.鸟类 8、小明晚餐吃了米饭、肥猪肉和鸡蛋,这三种食物的主要成分在他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米饭、肥猪肉、鸡蛋 B.肥猪肉、米饭、鸡蛋 C.米饭、鸡蛋、肥猪肉 D.鸡蛋、肥猪肉、米饭 9、在根尖的各部分中,导管出现在(   ) A.分生区 B.伸长区 C.成熟区 D.根冠 10、 “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是一种学习行为 C.是一种繁殖行为 D.该行为由蜻蜓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11、 “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是指花生中的(  ) A.外果皮、内果皮、种子 B.外层种皮、内层种皮、种子 C.果皮、种皮、种子 D.果皮、种皮、胚 12、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生物具有生命特征。如图说明的生命特征主要是(  ) A.需要呼吸 B.适应环境 C.影响环境 D.遗传变异 13、同学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学家建议大家多吃瘦肉、奶制品等,主要是为了补充(  ) A.水 B.蛋白质 C.维生素 D.糖类 14、父母生育了我们,呵护我们健康成长,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B.精子与卵细胞在卵巢内形成受精卵 C.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D.母亲分娩时常常伴随着剧烈的阵痛 15、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很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肺泡表面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B.乌龟背部有甲,适于水中生活 C.小肠壁上有无数的小肠绒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D.野兔神经系统发达,有利于迅速躲避天敌 16、比较染色体、DNA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基因>DNA>染色体 B.染色体>DNA>基因 C.基因>染色体>DNA D.染色体>基因>DNA 17、平谷大桃是获得中国地理标志的著名果品。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桃和桃仁都属于器官 B.可食用的部分主要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C.果肉主要由营养组织构成 D.桃花的传粉方式主要是虫媒传粉 18、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下列做法符合健康理念的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C.暴饮暴食,缓解压力 D.按时作息,锻炼身体 19、不仅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也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无机盐 D.水 20、下列有关生态平衡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 A.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相等 B.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不变 C.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D.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相对平衡和稳定 21、某校生物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绘制了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_____部分。图中的生产者可通过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图中的乙表示_____能够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使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为无机物返回环境中,供绿色植物再利用。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蛇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鹰的数量增加;随着鹰的数量增加,蛇的数量又会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_____能力。 22、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洱海水生动物资源丰富,其中有鱼类8科20属33种,其中土著鱼17种,8种为洱海特有种,洱海特有的大理裂腹鱼(弓鱼)、洱海鲤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鱼类,大理鲤、春鲤为云南省二级保护动物.洱海水生植物有26科44属,共61种,包括沉水植物19种,浮叶植物7种,漂浮及悬浮植物6种,挺水植物11种,其它18种.洱海藻类有195种. 资料二:狮群通常由1只雄狮及5~37只雌狮组成,所以几乎所有的捕猎工作都是由雌狮完成的.雌狮是强有力的捕食者.狮子以各种草食类动物为食,斑马、长颈鹿等都是它们的捕食对象.当它们捕到猎物后,雄狮将是第一个享用者,等它吃饱后,雌狮和幼狮才会围上去. 资料一说明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洱海特有的大理裂腹鱼(弓鱼)、洱海鲤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鱼类,你还知道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 资料二中描写了狮子的________ 行为和________ 行为. 参考答案 1、A 【解析】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A正确;神经元、叶肉细胞、肌细胞都属于单个细胞,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C、D错误。 点睛: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2、C 【解析】 鸟类多数营飞行生活,其呼吸特点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据此解答。 【详解】 鸟类能够在空中飞行,飞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鸟类用肺呼吸,气囊与肺相通,辅助呼吸。当两翼举起时,气囊张开,空气进入肺,一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体又一次经过肺,在肺内再次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可见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气囊只能贮存气体,鸟类是恒温动物,可见C正确。 故选:C。 要注意:气囊只能贮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3、C 【解析】 图示中,血液的流动方向是a→b→c,可以判断a为动脉,b为毛细血管,c为静脉。 【详解】 A.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故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图示中a为肺动脉,流动的是静脉血,c为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所以A项错误。 B.肾小球的功能是过滤,形成原尿,其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并且流的都是动脉血,所以a,c内流的都是动脉血,所以B项错误。 C.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细胞,所以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所以C项正确。 D.但血液流经胃壁时,胃的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氧气进入胃组织细胞,所以血液会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即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所以D项错误。 故选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记住血液流动的方向: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静脉。 4、B 【解析】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它们的功能分别是分泌唾液、胃液、肠液、胰液和胆汁等消化液。 【详解】 唾液中含有消化淀粉的酶,故A不符合题意;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故B符合题意;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故C不符合题意;胃液中只含蛋白质酶,故D不符合题意; 关键是掌握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5、D 【解析】 试题分析: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的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小鸟的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不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学习行为. 故选D.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6、D 【解析】 霉菌属于真菌,真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型的细胞核。所以真菌和细菌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就是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7、A 【解析】 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详解】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被毛,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体内有膈等,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树懒”这种动物身上长有长毛,靠肺呼吸;胎生哺乳,应该属于哺乳动物。故选A。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哺乳动物的特征。 8、C 【解析】 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鸡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肥猪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 【详解】 淀粉的主要成分是糖类,其最先在口腔内被消化。口腔中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 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再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所以小明晚餐吃了米饭、肥猪肉和鸡蛋,这三种食物的主要成分在他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米饭、鸡蛋、肥猪肉。 此题考查了三大营养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9、C 【解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详解】 根冠--在根的顶端,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成熟区--在伸长区的上部,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因此,在根尖的四个结构中细胞有了明显分化,其内开始出现导管的部分是成熟区。故选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成熟区的结构特点和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0、B 【解析】 试题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题目中“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在产卵,属于昆虫的繁殖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故选B。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11、D 【解析】 试题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经过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花生是由子房发育而来,属于果实;“麻屋子”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属于果皮,“红帐子”是珠被发育来的,是种皮,“白胖子”是受精卵发育来的是胚。故选项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2、B 【解析】 试题分析:兰花螳螂外形酷似兰花,属于拟态,是为了躲避敌害和进行觅食的一种形态结构,该形态特征使得螳螂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13、B 【解析】 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详解】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青少年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应该多吃奶、蛋、鱼、瘦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可见B符合题意。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作用。 14、B 【解析】 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可以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可以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边移动边分裂形成胚泡进入子宫,在子宫内膜着床,此过程成为怀孕。胚泡发育成胚胎,进而发育成胎儿,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40周左右即280天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就叫做分娩。 【详解】 睾丸产生精子,卵巢产生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A正确;卵细胞与精子在输卵管内相遇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是新生命诞生的起点,B错误;胚胎发育的初期营养物质来自卵黄,而后期则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怀孕到40周左右即280天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就叫做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对于母亲来说,分娩常常伴随着阵痛,D正确。 本题主要考察人的生殖和发育的相关知识。 15、B 【解析】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详解】 肺的功能定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正确;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龟的甲、昆虫的外骨骼和蛇的细鳞等。因此乌龟背部有甲,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适于陆生,而不是适于水中生活,B错误;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因此小肠壁上有无数的小肠绒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C正确;兔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的,大脑特别发达,对外界多变的环境做出及时反应,还有四肢比较发达,便于逃避敌害,适应陆地复杂的环境。所以野兔神经系统发达,有利于迅速躲避天敌,D正确。 对于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可从生物的器官特征去分析。 16、B 【解析】 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为: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详解】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染色体>DNA>基因。即: 。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包含关系。 17、B 【解析】 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详解】 桃属于果实和桃仁属于种子都属于器官,A正确;可食用的部分是果皮,主要由子房壁发育而来,B错误;果肉主要由营养组织构成,C正确;桃花的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依靠昆虫传粉,D正确。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中考的热点,直接考查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认识。 18、D 【解析】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即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按时作息,锻炼身体符合健康理念。饮酒、吸烟、暴饮暴食都是不健康的体现。 19、A 【解析】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包括:脂肪、糖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缺一不可。根据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分析解答。 【详解】 A.蛋白质是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故A正确。 B.脂肪是人身体内的储备能源,当外界营养物质的摄入小于内部营养物质的消耗时,脂肪就会释放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故B错误。 C.无机盐是存在于体内和食物中的矿物质营养素,但无法为人体提供能量,故C错误。 D.水是任何生物体都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但无法为人体提供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掌握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0、D 【解析】 试题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平衡的概念,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 21、非生物 光合 分解者 太阳能(光能) 自动调节 【解析】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由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可知:甲是无机环境、乙是分解者。 【详解】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中甲表示非生物部分,包括空气、温度、土壤、阳光、水分等。 (2)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3)图中的乙表示分解者,能够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使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为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中,供绿色植物再利用。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称为物质循环。 (4)此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5)蛇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鹰的数量增加;随着鹰的数量增加,蛇的数量又会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 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2、物种 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藏羚羊等)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社会 觅食 【解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资材料一中的数据直接体现了生物种类(或物种)多样性。我们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还有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藏羚羊等),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2)资料二中描写雄狮、雌狮和幼狮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这说明了狮子是一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狮子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属于觅食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