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重点达标名校初三下学期第二次验收考试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zj****8 文档编号:12239104 上传时间:2025-09-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42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重点达标名校初三下学期第二次验收考试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重点达标名校初三下学期第二次验收考试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重点达标名校初三下学期第二次验收考试生物试题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下面是观察叶片结构的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 ③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④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⑤将刀片夹缝中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③⑤④ 2、女性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 A.22 + X B.22+Y C.44+X D.44+Y 3、小强的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请判断爷爷和奶奶戴的眼镜分别是(  ) A.凸透镜、凹透镜 B.凹透镜、凸透镜 C.都是凸透镜 D.都是凹透镜 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技能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该看着目镜 B.在做“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时,必须经常用湿棉球擦拭蚯蚓的身体 C.在新鲜的玉米种子剖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 D.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5、要想提高温室蔬菜产量,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多施肥 B.提高室温 C.增加氧气 D.增加二氧化碳 6、英国有灰色和黑色两种桦尺蛾,都喜欢栖息于树干上,它们是由一种桦尺蛾发展而来的。一位科学家对未污染区和污染区的两种桦尺蛾进行放出和重新捕捉的实验,其重捕率如表: 灰色蛾 黑色蛾 释放数 回收数 重捕率 释放数 回收数 重捕率 未污染区 64 16 25.5% 154 82 53.2% 污染区 393 54 13.7% 406 19 4.7% 对不同地区两种桦尺蛾重捕率差异的最好解释是( ) A.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少于灰色桦尺蛾的数量 B.未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更能适应环境 C.两种桦尺蛾重捕率的差异是桦尺蛾迁移的结果 D.两种桦尺蛾重捕率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下列农产品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是 A.花生 B.莲藕 C.荸荠 D.白萝卜 8、据报道,有一只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就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宛如一家。对雌猫的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当我们用酒精给天竺葵叶片脱色时,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有利于观察实验现象 B.防止酒精起火燃烧 C.叶绿素容易溶解在水中 D.使加热速度更快 10、在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中,共同特征最多和最少的等级分别是(  ) A.门、种 B.种、界 C.科、界 D.种、门 11、举手、投足等动作,一般都包括:①相应的骨受到牵拉;②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③骨绕着关节转动等步骤.这些步骤发生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12、中考即将来临,同学们心理紧张是难免的,但不宜采用的调节方法是(  ) A.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B.把紧张的感受告诉父母 C.经常服用安眠药催眠 D.尽可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13、下图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对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③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B.②④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C.⑥为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D.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14、人体的每个肾脏中大约包含100万个肾单位,下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肾单位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肾单位由3、4组成  B.3的两端分别与小动脉、小静脉相连 C.4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D.5具有重吸收功能 15、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命名和记录的生物有200多万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都属于真核生物 B.判断某细胞为植物细胞的理由是具有细胞壁 C.大豆的子叶属于营养组织、人的血液属于输导组织 D.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16、节肢动物是所有动物类群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与此有关的是(  ) ①体表有外骨骼 ②繁殖能力强 ③身体和附肢分节,运动更加灵活 ④体形小,对空间和食物的需求小 ⑤身体呈辐射对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7、下列措施是为了改变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度的是(  ) A.低温、干燥条件下贮存种子 B.春季播种时用地膜覆盖 C.温室栽培作物时白天适当升高温度 D.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 18、有人大笑时用力过猛,会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由于(  ) A.关节软骨发生了病变 B.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C.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 D.关节窝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19、在制作甜酒过程中,应尽量少打开容器,主要原因是 A.防止热量散失 B.防止酒香挥发 C.防止落入灰尘 D.防止被其他细菌和真菌感染 20、“基因型身份证”就是 DNA指纹技术,选取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位点进行鉴定。下列哪种细胞不能用于制作“基因型身份证”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肌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21、下列叙述中属于利用呼吸作用原理应用于生成实践的是(  ) ①给植物松土 ②冰箱保鲜果蔬 ③种子晒干后保存 ④蔬菜大棚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⑤延长农作物的光照时长.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2、小麦在籽粒形成期间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就会造成减产。这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是(  ) A.水 B.光照 C.温度 D.空气 23、如果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蜜蜂 B 细胞 细胞核 DNA 染色体 C 植物体 器官 组织 细胞 D 生态系统 食物网 食物链 个体 A.A B.B C.C D.D 24、下列哪组营养物质不含能量,但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机能却很重要(  ) A.糖类、维生素 B.维生素、无机盐 C.蛋白质、脂肪 D.无机盐、蛋白质 25、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面对突发事件需要对人施救时,口对口吹气法、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术是常用的急救方法,当下列哪种危及情况发生后不能对急救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 A.溺水 B.煤气中毒 C.触电 D.肋骨折断 26、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水DDT的浓度为0.00005ppm,检测发现湖泊中一条食物链的A、B、C、D、E五种生物体内均含有不同浓度的DDT,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受检生物 A B C D E DDT的浓度/ppm 0.005 5.0 0.5 75.5 0.04 (1)请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 ,其中表示生产者的字母是________ . (2)该生态系统成分中除了这五种生物外,还应包括________者和________ , 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 . (3)沿着这条食物链生态系统进行________和________的流动. (4)若大量捕杀生物B,会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有限的. 27、如图是南瓜的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中从[1]到[2]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图中的[4]是由[2]中的_____发育来的。在图中[5]所示的生理过程中,消耗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_____。南瓜果实圆盘形由显性基因(D)控制,球形由隐性基因(d)控制。若图中[3]为圆盘形的南瓜,则它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请你当一次农业技术员,菜农利用某种技术,在南瓜植株上收获黄瓜,这种技术叫做_____。莱农常常对大棚内的土栽蔬菜使用有机肥,不但培育了“绿色蔬菜”,而且大棚内的CO2浓度也大大增加。CO2浓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 28、下图是我国新研制的现代化智能塑料大棚示意图,图中的可降解塑料是科学家利用发酵罐提取物及其他物质研制成功的。在这种温室大棚中可利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栽培蔬菜等。棚内的温度、湿度、CO2等条件都可通过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和调节。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蔬菜生长旺盛时期,透明塑料膜内侧常有一些水滴。这些水滴主要来自哪里?_________。 (2)无土栽培也称溶液栽培,培养液很关键。若配制的培养液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所培养的植物因为细胞大量__________而死亡。此外培养液中还需添加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 (3)发酵所利用的植物秸秆中含有较多的糖类,要靠______________将其分解成为乳酸等合成可降解塑料的原料物质。这种大棚因为利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了普通塑料,所以它的优点是可降解塑料能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从而减少了___________。 (4)这样的大棚可视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要使棚内培养的蔬菜细胞内积累较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产量。从非生物因素考虑,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至少答出三条措施)从生物因素考虑,又可采取什么措施? __________ (5)假如植株甲、乙和丙是同一种植物,该植物的体细胞中含有10对染色体,丙植株是甲和乙杂交产生的第一代,则丙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________ 是甲遗传来的。假设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则丙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29、阅读材料和图示,进行合理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植物人”脑干功能是正常的,昏迷只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和心跳,“植物人”不同于“脑死亡”。 材料二:  材料三:  “植物人”小便会失禁,原因是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枢失去了_____的控制;这一实例说明脊髓具有_____功能。材料二为_____模式图。和______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在缩手反射中,当冲动传到[____]_____时,手即缩回(即屈肘)。屈肘时,手臂收缩的肌肉是____(选填“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材料三为司机看见红灯停车的反射示意图。“红灯”的反射光进入司机眼球成像的先后顺序是____(填序号: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瞳孔)。 30、请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蟾蜍是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动物的总称。最常见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位于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叫“蟾酥”,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它可以治疗心力衰竭、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 每年春末夏初是蟾蜍的产卵季节。雌雄蟾蜍抱对产卵。经过3~4天即可孵化出小蝌蚪。随着蝌蚪的生长变大,一般经过2个月后开始变态为幼蟾。蟾衣是蟾酥浆液的表皮包衣。科研人员发现蟾衣还有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神奇功能,可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 据医圣张仲景称:“蟾皆拾,衣不现,奇也”。科研人员通过观察发现,蟾蜍在盛夏暴热的夜晚,借雷鸣电闪可蜕衣一次,且边蜕边吃,蜕完吃尽,极难采获,故而难于应用于临床。各地先后开展人工养殖蟾蜍取得成功,养蟾取酥,养蟾取衣已变成现实。 回答下面问题: (1)癌症通常也叫恶性肿瘤,是由癌细胞大量______引起的不受有机体控制的畸形分化形成。 (2)蟾蜍从幼体发育为成体的过程属于______发育,生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蟾蜍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那么雄蟾蜍产生的精子所含性染色体为______。 (4)华蟾素注射液是从蟾衣中提炼而成的中药制剂,是我国经典抗肿瘤药物。研究人员为探寻华蟾素注射液抗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机理,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不同浓度的华蟾素注射液分别处理肝癌HepG-2细胞12h、24h和48h,测定华蟾素注射液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由图甲可知,华蟾素能有效地___________肝癌HepG-2细胞增殖,且与____呈正相关。 ②Topo II酶(促进细胞分裂的酶)在肿瘤细胞中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华蟾素注射液处理HepG-2细胞48h后,采用生物技术检测Tcpo II基因(控制合成TopoII酶)的表达情况(图示亮色区域表示), 如图乙。由图乙可知, 华蟾素注射液在基因水平上影响肝癌 HepG-2 细胞的机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某同学为了探究乳酸发酵的条件,自己用酸奶机自制酸奶:将酸奶机内的容器放在沸水中煮5分钟,取出冷却,将买来的盒装鲜牛奶和乳酸菌粉(里面含有大量活的乳酸杆菌)倒入其中,充分搅拌后,放入酸奶机中,设定加热温度(38 ℃)和时间,进行发酵。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不同温度下,乳酸杆菌菌株生长情况如表。 资料二 在38 ℃和适宜的环境下,每毫升奶中含有的乳酸杆菌活菌数随发酵时间的关系如图。 资料三 每毫升酸奶中的乳酸杆菌活菌数越多,酸奶的品质越好。 将容器放在沸水中煮5分钟,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资料得出结论:制作酸奶时应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范围内,发酵最长时间不宜超过______小时。大肠杆菌和乳酸菌一样,都是人体内的益生菌。大肠杆菌在基因工程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常在生物技术上用作“工程菌”,如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工程菌”生产人体需要的生长激素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应用。大肠杆菌和乳酸菌的生殖方式都为____________,它们与酒精发酵中用到的微生物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以上划线部分的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体内成功表达,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徒手切片实验的方法步骤:用镊子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平展在载玻片上。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载玻片上的叶片。将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将切片平整展放在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制成临时玻片。 【详解】 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几个方法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将新鲜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③右手捏紧并排两个刀片、②横向迅速切割、⑤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人水中、④选用最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 故选:B。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徒手切片实验的方法步骤。 2、A 【解析】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因此女性在产生生殖细胞时,只产生一种卵细胞,是含有X染色体的;即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和一条X性染色体。 点睛: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3、B 【解析】 因为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说明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说明是近视,配戴凹透镜,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是远视,配戴凸透镜。 4、B 【解析】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首先明确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有擦、滴、刮、涂、盖、染。玉米的种子有胚乳,滴加碘液呈蓝色。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该看着物镜。 【详解】 为防止压破标本,下降显微镜的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故A错误;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是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故B正确;玉米是单子叶植物,种子内有胚乳,淀粉等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中,胚芽、子叶、胚轴、胚根内营养物质的含量非常少,向玉米种子的剖面滴加碘液后,只有胚乳变成蓝色,故C错误;为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故D错误。故选B。 根据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玉米种子的结构、蚯蚓的呼吸等知识分析解答。 5、D 【解析】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越高。 【详解】 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如图所示), 所以,向温室中添加二氧化碳,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蔬菜产量。D正确。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据此可以很好的在农业上进行运用。 6、D 【解析】 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其后代有会灰色桦尺蛾和黑色桦尺蛾。未污染区桦尺蛾所处的环境颜色是灰色的,因而灰色桦尺蛾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工业污染区环境颜色是黑色的,这时,灰色桦尺蛾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黑色桦尺蛾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造成桦尺蛾体色的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即外界环境的颜色对桦尺蛾的体色作出了选择。因此两种桦尺蛾重捕率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 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是有利变异,灰色桦尺蛾是不利变异,因此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多于灰色桦尺蛾的数量,A不符合题意;未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是不利变异,不能适应环境;灰色桦尺蛾是有利变异,更能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两种桦尺蛾重捕率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桦尺蛾迁移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两种桦尺蛾重捕率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符合题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A 【解析】 试题分析:(1)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2)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解: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 从图中可知:子房发育成果实. A、花生是果实; B、莲藕是茎; C、荸荠是鳞茎; D、萝卜是根. 所以,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是花生. 故选A. 考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8、C 【解析】 这种哺育行为是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叫做先天性行为。 9、B 【解析】 试题分析: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用酒精快速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原因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 考点: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10、B 【解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详解】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小的单位,种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界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少。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容易题,属于了解层次。 11、C 【解析】 试题分析: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考点: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12、C 【解析】 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在考前,解决有些学生心理紧张的方法有三种:一、有意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散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二、把自己心中的紧张感受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按照日常习惯稍提前一些睡觉。 13、D 【解析】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是下表皮,⑥是气孔。 【详解】 ③是叶脉为输导组织,含有导管和筛管,能够输导水、无机盐、有机物,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A正确;②④是叶肉,为营养组织,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正确;⑥为气孔,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C正确;①⑤为保护组织,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减少体内水分的蒸腾,控制植物与环境的气体交换,而上皮组织是动物细胞中的组织,不会出现在植物细胞中,D错误。 此题考查的是叶片的结构,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平时要注意多观察课本插图。 14、C 【解析】 如图所示肾单位的结构名称为: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3肾小球、4肾小囊、5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6肾小管。 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3肾小球、4肾小囊、6肾小管组成,A错误;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可见3肾小球的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即1是入球小动脉,2是出球小动脉,B错误。4是肾小囊,里面的液体是原尿。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C正确;6是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而5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不具有重吸收功能,D错误。 15、D 【解析】 被子植物通常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与植物体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机物的制造有关,利于植株的生长,称作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繁衍有关,称作生殖器官。 【详解】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真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菌是原核生物,A错误;细菌和真菌的细胞也具有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所以不能根据细胞壁判断此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B错误;大豆的子叶属于营养组织、人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C错误;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D正确。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在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16、B 【解析】 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 【详解】 ①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外骨骼,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防止水分散失,有利于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①正确;②节肢动物生殖脱离了水的限制,繁殖能力强,②正确;③节肢动物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运动更加灵活③正确;④节肢动物体型小,对食物、空间需求小,有利于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正确;⑤节肢动物身体呈左右对称,错误。综上分析,节肢动物是所有动物类群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与此有关的是①②③④。故选B。 本题考查节肢动物的特征。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节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17、C 【解析】 低温、干燥条件下贮存种子是为了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少种子内有机物的消耗,A不符合题意;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空气和充足的水分;春季播种时用地膜覆盖是为了提高地温,满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另外种子萌发初期是不进行光合作用的,B不符合题意;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加强,因此温室栽培作物时白天适当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C符合题意; 刚移栽的植物根的吸水能力弱,为降低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可以将移栽的植物去掉部分枝叶,以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D不符合题意。 18、C 【解析】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有人狂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 19、D 【解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 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会把葡萄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在米酒制作的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防止空气进入,也防止其它杂菌的污染。 故选D。 考查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0、A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生命大厦的蓝图;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A、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信息不可能取自该细胞.故A正确;B、白细胞具有细胞核,信息可能取自该细胞.故B错误;C、肌细胞内有细胞核,信息可能取自该细胞.故C错误;D、口腔上皮细胞内有细胞核,信息可能取自该细胞.故D错误。故选: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1、B 【解析】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2)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生理活动是所有活细胞都要进行的,具体部位是在所有的活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 【详解】 ①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 ②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贮藏蔬菜和水果时应该降低温度,抑制蔬菜水果的呼吸,以减少呼吸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 ③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种子的储存时间。 ④蔬菜大棚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光合作用。⑤延长农作物的光照时长。增强光合作用。 可见①②③符合题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温度、氧气、二氧化碳、水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22、B 【解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详解】 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因此,小麦在籽粒形成期间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合成的有机物就少,就会造成减产,这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是光照。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23、B 【解析】 试题分析:蜜蜂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存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A不符合题意;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因此从大到小应该为1>2>4>3而不是图中的1>2>3>4,B符合题意;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大到小依次是植物体→器官→组织→细胞,C不符合题意;生态系统中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个体如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了食物链,由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构成食物网.因此由大到小依次是生态系统、食物网、食物链、个体,D不符合题意。 考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4、B 【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蛋白质;不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详解】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却有重要的意义。维生素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B符合题意,故选B。 此题要求掌握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25、D 【解析】 胸外心脏按压即在胸外按压时,心脏在胸骨和脊柱之间挤压,使左右心室受压而泵出血液。适应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详解】 人在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煤气中毒时,会出现停止呼吸和心脏停止跳动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而发生骨折后,不能进行胸外心脏挤压,以免处理不当,造成骨骼错位,或戳伤内脏等,应用担架等送至医院就诊。 故选D。 26、A→E→C→B→D A 分解 非生物成分 光 物质 能量 自动调节 【解析】 (1)有毒物质DDT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 (1)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据此,结合表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食物链可表示如下:A→E→C→B→D。食物链的起始端是生产者。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A,消费者B、C、D、E。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能。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改变,会引引起其他成分的变化,然后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又进入新的平衡状态。正是这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到又建立新的平衡的反复过程,推动了生态系统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发展与进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富集的概念及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7、传粉(异花传粉) 胚珠 子叶 DD或Dd 嫁接 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有机肥料中含有)时能够产生大量的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传粉、果实种子的形成、种子萌发、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嫁接、有机肥的作用.可以从传粉的概念、果实种子的形成、种子萌发时营养物质的吸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嫁接的特性、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方面来切入. 解:(1)植物开花后,成熟的花药自动裂开,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因此图中1→2发生的生理过程是传粉. (2)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的继续发育: 我们可以看出图[4]中的种子是由[2]中的胚珠发育而来. (3)种子萌发时消耗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种子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图中[5]表示南瓜的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其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所以[5]种子萌发的生理过程中,消耗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种子的子叶. (4)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南瓜果实圆盘形由显性基因(D)控制,球形由隐性基因(d)控制.因此DD、Ddd都是圆盘形南瓜,dd为球形南瓜.若图中[3]为圆盘形的南瓜,则它的基因组成可能是DD或Dd(此空中间不能用“和”字). (5)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想在南瓜植株上收获黄瓜,采用的生物技术应是嫁接. (6)土壤中的微生物(腐生细菌和真菌)属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将有机肥中的有机物分解时能产生大量里的二氧化碳,使大棚内的CO2浓度也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 故答案为 (1)传粉; (2)胚珠; (3)子叶; (4)DD或Dd; (5)嫁接; (6)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能够产生大量的CO2 考点:开花和结果的过程;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植物的扦插或嫁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8、植物的蒸腾作用 失水 各种无机盐 微生物 对环境的污染 (从非生物因素考虑)增加光照;提高棚内温差,白天适当提高棚内温度,夜晚适当降低棚内温度;适当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培养液中氧的含量,保证根的正常呼吸,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等(从生物因素考虑)防治病害虫(放养害虫的天敌等) 10条(一半) AA或Aa或aa 【解析】 此题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题目,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植物的蒸腾作用、无土栽培、基因遗传、细菌等几个方面的重点内容。认真答题。 【详解】 (1)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植物叶片的气孔从体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