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七章 意识,关于一个古老而难解的谜,本章的主要内容,1,意识及其状态与层面,2,睡眠与梦,3,意识的特殊表现形式,1,意识及其状态与层面,1.1,意识(,consciousness,),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考、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内在的)和环境中人、事、物变化,(,外在的)的综合觉察和认识(兼顾内容与过程)。,对环境的感觉觉知(,sensory awareness,),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鸡尾酒会效应,内部指向的觉知(,direct inter awareness,),1.2,意识的状态,1.2.1,正常条件下的意识状态,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睡眠状态,1.2.2,非正常条件下的意识状态,催眠、毒品、酒精,1.3,意识的层面,1.2.1,焦点意识(,focal conscious,),全神贯注、茶不思饭不香,1.2.2,边缘意识(,marginal conscious,),视而不见,1.2.3,半意识(下意识)(,subconscious,),注意阈限较低的事情,1.2.4,前意识(,preconscious,),待提取的长时记忆,1.2.5,潜意识(无意识)(,unconscious,),2,睡眠与梦,2.1,人类的睡眠,2.2,梦,2.3,睡眠障碍,2.1,人类的睡眠,2.1.1,人类睡眠的特点,1,),多在固定地点、要换衣服,成为隐私行为的一部分。,2,),个体差异比动物小,成人每天睡,5,9,小时,平均,7.5,小时。,3,),人一生中,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人的一生都需要睡眠。,每天睡眠时间的长短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2.1.2,我们为什么需要睡眠?,1,),生物节律论,身体内部的过程和意识经历有规则的循环和波动,,周期为,24,小时。,2,),进化,论,(,evolutionary theory,),人类缺少夜行能力。,3,),恢复论,(,restoration theory,),睡眠具有恢复精力与消除疲劳的功能。,2.1.3,睡眠剥夺实验,对一般人来说,持续,4,天以上,不睡觉就会感觉到极大得痛苦。,睡眠剥夺最长时间的世界纪录由,加德纳,的人创造:,是,268,小时(,11,天),不睡觉。后来只睡了,14,个小时,就补回了。,睡眠缺乏最常见的反应是:,双手颤抖、眼睑下垂、注意力涣散、目光呆滞和全身不适。,2.1.4,人类的睡眠过程研究,研究方法:,通过脑电仪记录被试的脑电图(,EEG,),工作原理:,大脑在工作时,神经细胞中的离子运动会产生电流活动,在头皮表面形成微弱的(微伏级)电位,脑电装置通过高灵敏度的电极和放大器来探测这些电位。再由特制描针绘制在定速的纸带上,即为脑电波图。,研究结论:,人类的睡眠的阶段,NREM,非快速眼动睡眠,I,过渡期,(,波,频率较慢为,8-12cps,,振幅较大,),II,浅睡期,(,波,频率更慢,4,7cps,),III,沉睡期,(,以,波,频率慢到,4cps,以下,振幅极大,),IV,沉睡期,REM,快速眼动睡眠,人类的睡眠周期,随着年龄增加的睡眠变化,2.2,人类的,梦,-,黑暗中的,“,心理剧场,”,每个人都做梦吗?,一个梦能持续多长时间?,为什么醒来后只能记得极少数的梦呢?,睡眠中“做梦”有必要吗?,4,5,个,/,夜,10,分钟左右,2.2.1,梦的内容,心理学家霍尔,各类人物;各类动物;人际之间的交往;幸运和倒霉;成败经验;户内,/,户外活动;空间与物体;情绪反应,2.2.2,梦的特征,与自己有关;受生活环境影响;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一定的预示性,2.2.3,梦的理论,弗洛伊德,现代神经生物学的激活,-,整合模型,2.2.3,关于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在典型的夜睡中:,第一个梦大约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每次梦境持续,5,15,分钟;,循环出现,一夜大约做,4,6,个梦;,一夜中,1,2,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在梦中。,为什么记不住梦?,干扰?遗忘?,假如梦被打断会怎样?,“,缺什么补什么,”,2.2.4,如何捕捉梦,?,计划准备记录,不用闹钟醒,醒后不要睁眼,在同一本梦的日记本里记录梦,尝试这样的提问方式:,人物(有谁?认识谁?),发生了什么;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你在梦中是几岁?,谁应对梦中的事负责?,在梦中你是个什么样的人?,2.3,睡眠障碍,:,个人无法自主或控制自己的睡眠,2.3.1,失眠症,情境性失眠,-,生活压力事件,假性失眠,-,失眠,“,感,”,失律性失眠,-,物钟不适应,时差,药物性失眠,-,咖啡、茶等,安眠药依赖,2.3.2,嗜眠症,2.3.3,睡眠窒息症,“,你笑,世界就会跟你一起笑;你打呼噜,就只好一个人睡觉,”,睡眠呼吸暂停的原因:大脑,/,呼吸道阻塞,2.3.4,噩梦与梦惊,对失眠者的,建议,:,首先树立信心,安排规律的生活,保持适度的运动,睡前放松心情,设计安静的卧房,使睡床单纯化,睡前饮食适度,饮酒不利睡眠,忌服安眠药,睡不着时睁大眼睛,3,意识的特殊表现形式,3.1,催眠,3.2,静修与超觉静修,3.3,因药物作用而产生的知觉歪曲,3.1,催眠:,类似于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3.1.1,催眠机制,是不是人人都能被催眠?,影响催眠最重要的因素:对催眠的态度;对催眠者的信任感;,稳定的人格特质:,易受暗示;喜沉思幻想;易集中精神;能够分离不愉快的记忆;好奇,催眠易感性,一個項目一分,5,12,分,的人,才有可能進入催眠狀態,8,12,分,的人,才有可能進入深度催眠,研究中,:,533,個大學生,,進入被催眠狀態,者(,25,),、深度催眠,者(,10,),、完全無法,被,催眠,者(,10,),易受催眠者特征:,1,),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2,),想象力丰富;,3,),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4,),依赖性强;,5,),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6,),有经验分离的经历。,催眠如何进行?,集中注意于催眠师所说的话,放松并感到疲倦,顺其自然,心甘情愿地服从催眠师的指令,进行生动想象,3.1.1,对催眠的解释,1,),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催眠反应了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一般而言,被催眠的人事先对催眠已经有所了解,知道催眠后会发生什么。在催眠中,他们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这个角色意味着将无条件接受催眠师的指挥,做出特定的行为或产生特定的感受。,2,),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两种功能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催眠可以使这两个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在催眠的条件下,个体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其执行功能正常,接受催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催眠状态下的意识变化:,催眠效果,主动性反应减低,注意层面趋窄化,旧记忆还原,易受暗示性,扮演反常角色,知觉扭曲与幻觉,催眠后遗忘,催眠后暗示,感觉麻痹,催眠的应用:,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等,3.2,静修与超觉静坐,静修,让意识远离对外界的关注而改变意识的一种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知识和良好状态。,超觉静坐,静修的简化形式,通过不断地重复入静词(据称能够帮助人们达到意识状态改变的词或音乐),将注意力集中在入静词上。,关于超觉静坐:,在安静的房间里盘腿而坐,房间灯光或光线柔和。,闭上眼睛,放松全身肌肉,用鼻子呼吸,保持练习,不求急功,每天练习,1,2,次,练习时间应该在饭后两小时。,静修与超觉静坐的效果,身体效应:,降低氧气消耗量、降低心跳速率、降低血压。减少头痛、失眠,心理效应:,在戒烟、戒酒、戒毒、停止滥用药物等方面效果显著。减少沮丧、压力、痛苦、冷漠、和心不在焉,且能增加注意力及记忆力。,静修者会发现内在世界才是人类精细快乐的源头。,药物对意识状态的改变作用,镇静剂,酒精、鸦片制剂,兴奋剂,安非他命、利太林、可卡因、尼古丁,致幻剂,大麻、,LSD,、摇头丸,依赖与成瘾,镇静剂,兴奋剂,致幻剂,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