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寿时代中国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长寿时代中国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4 目 录 导导 论论-9 一、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特点-12(一)全国养老机构结构调整取得成效-12 1.总量上:养老机构数量波动发展,从“增量”转向“提质”-13 2.城乡发展上:城市养老机构社会化程度高,农村仍以敬老院为主-14 3.机构规模上:小型机构占比过半,大型机构持续增长-17(二)养老机构照护和医养结合能力明显提升-19 1.收住结构上:养老机构照护功能提升,收住失能老人逐年增长-19 2.医养结合上: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的比例提升-20 3.人员配置上:养老机构工作
2、人员数量增长,照护比提高-21(三)养老机构区域发展存在差异-23 1.区域分布上:东部沿海省份和中部人口大省养老机构密集-23 2.大城养老上:核心城区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明显增长-25(四)养老机构服务市场已呈多元化发展格局-27 1.运营主体上:社会力量已成主力,企业类型养老机构增长迅速-27 2.品牌发展上:涌现一批规模发展、连锁化运营的养老机构-32(五)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建设力度显著加强-34 1.多措并行的综合监管方式开始实施-34 2.标准化建设成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和监管重要抓手-35 3.以会员制为代表的预付费管理受到严格约束-37(六)疫情下养老机构抗
3、经济风险能力得到考验-38 1.疫情下养老机构入住率总体稳定-38 2.纾困政策为养老机构注入“强心剂”-39 二、长寿时代我国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二、长寿时代我国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机遇-40(一)中央和地方为养老机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40 1.国家明确养老机构发展方向,养老机构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40 5 2.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建设成为规划任务约束性指标-41 3.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普惠养老等扶持政策持续优化-43 4.不断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提升老年人购买能力-46(二)长寿时代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带来新的市场机遇-48 1.长寿时代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总量持续
4、增加-48 2.老年人高龄、失能特点突出,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需求大-50 3.老年人支付能力提升推动着消费结构升级-51(三)共同富裕目标下公益力量等支持养老机构发展-52 1.助老成为公益力量发展的重要方向-52 2.社区居家机构协调发展要求下,养老机构可以持续发挥专业优势-53(四)“互联网+养老”为养老机构服务提供技术支撑-54 1.“十四五”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机构导向-54 2.互联网技术支撑,机构养老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55 三、长寿时代我国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三、长寿时代我国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挑战-55(一)养老机构实际功能与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需求存在错位-5
5、5 1.养老机构失能失智照护功能发挥不足-55 2.占全国半数的公办养老机构还停留在保障经济困难老年人-56 3.养老机构专业人才缺乏,工作人员年龄结构逐步老化-57(二)养老机构勉强维持生存,发展能力不足-58 1.养老机构总体入住率下滑凸显运营压力-58 2.企业类型养老机构总体上运营存在困难-59(三)养老机构管理体制和供需机制存在缺陷-60 1.城乡公办养老机构缺少有机联系-60 2.养老机构供需尚未实现有效对接-60 四、促进长寿时代我国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对四、促进长寿时代我国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策-60(一)调整政策,推动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61 1.国家出台加强新时代养老机
6、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61 2.明确养老机构的龙头和轴心作用,加强分类管理和能力提升-61 3.打通城乡公办养老机构工作机制,提升失能失智照护功能-62 6 4.加大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保障,促进机构普惠发展-63 5.动态掌握失能失智老年人底数,促进养老机构供需衔接-64(二)提升养老机构发展体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64 1.加强与社区联系,实现机构与居家社区的协调发展-64 2.推进机构专业化、标准化和连锁化发展-65 3.提高养老机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66(三)鼓励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发展-66 1.鼓励公益力量多维促进养老机构服务高质量发展-66 2.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人
7、才培养、职场环境改善等软件建设-67 3.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学习,通过经常性咨询持续推动创新-68 7 图表目录 图表 1 我国养老机构数量变化情况(2010-2020).13 图表 2 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数量变化情况(2010-2020).14 图表 3 社会福利院、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和其他类型机构比例结构(2020).15 图表 4 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的注册登记情况变化(2018-2020).16 图表 5 城市社会福利院在各个省份的分布情况(2020).17 图表 6 不同规模养老机构数量变化情况(2014-2020).18 图表 7 不同规模养老机构的占比变化(2014-2020).18
8、图表 8 全国养老机构年末在院人数变化(2010-2020).19 图表 9 全国养老机构年末在院人数的自理情况变化(2010-2020).20 图表 10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类型与做法.20 图表 11 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数量变化(2019-2020).21 图表 12 养老机构年末职工数量变化(2016-2020).22 图表 13 养老机构人员配置和照护比情况变化(2016-2020).22 图表 14 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学历和职业资格水平情况变化(2016-2020).23 图表 15 地方养老机构床位情况与差异(2020).24 图表 16 地方养老机构数量变化情况(2016-20
9、20).24 图表 17 地方不同类型养老机构占比情况(2020).25 图表 18 不同登记类型养老机构的区域性差异情况(2020).25 图表 19 超大和特大城市老龄化情况(2020).26 图表 20 上海嵌入式小微机构发展变化情况(2016-2020).27 图表 21 不同登记类型养老机构变化情况(2013-2020).28 图表 22 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养老机构变化情况(2013-2020).28 图表 23 部分地区市场监管部门登记养老机构变化情况.29 图表 24 头部险资企业养老机构布局情况.30 图表 25 中外合资举办养老机构典型(美邸).31 图表 26 境外独资举办
10、养老机构典型(凯健).32 图表 27 险资企业典型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全国分布情况.33 图表 28 地产企业典型保利在全国的养老业务分布情况.33 8 图表 29 养老服务综合监管重点和监管方式.34 图表 30 养老机构相关国家标准一览表.35 图表 31 养老机构相关行业标准一览表.35 图表 32 五(星)级养老机构分布及数量变化(2019-2021).37 图表 33 地方对养老服务会员制的规范要求.38 图表 34 疫情前后养老机构年末入住人数情况对比(2018-2020).39 图表 35 部分地区“十四五”时期养老床位发展目标.42 图表 36 地方“十四五”时期养老机构护理型床
11、位发展指标.43 图表 37 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的试点地区和试点金融机构一览.44 图表 38 养老机构税费减免政策一览表.45 图表 39 我国城镇职工离退休人员数量和待遇水平变化(2010-2020).46 图表 40 我国高龄津贴、护理补贴和养老服务补贴覆盖情况(2013-2021).47 图表 41 部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养老机构护理服务支付标准.48 图表 42“六普”至“七普”机构养老潜在需求变化.49 图表 43 部分险资、地产和和互联网基金会助老方向.53 图表 44 入住养老机构的特困供养人员变化情况(2010-2020).56 图表 45 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年龄结构(201
12、6-2020).57 图表 46 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年龄变化曲线(2016-2020).58 图表 47 养老机构总体入住率变化曲线(2010-2020).59 图表 48 三种登记类型养老机构固定资产情况(2020).59 9 导导 论论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 年末,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 26736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18.9%,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20056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14.2%。较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当前,我国正处在从轻度老龄化迈进中
13、度老龄化的发展阶段,逐步进入长寿时代。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先生在长寿时代的理论与对策中提出,这一时代伴随着五大特征:低死亡率、低生育率、预期寿命持续提升、人口年龄结构趋向柱状、平台期老龄人口占比超越四分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021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纳入国家战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成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关键支撑。养老机构作为提供专业养老服务的集中场所,经过“十二五”到“十三五”这十年的增量发展和提质
14、增效后,“十四五”时期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均消费支出和服务性消费持续提高,2021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12551 美元,按世界银行的标准已初步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老年人支付能力显著提高,养老服务消费结构升级。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长寿时代下,机构养老服务潜在需求规模持续扩大,专业化、普惠化、综合性的服务需求更加突出。为了更好地推动养老机构行业发展,本报告从养老机构发展的现状着手,分析趋势、机遇和挑战,为长寿时代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在国家系列政策引导和社会需求的刺激下,近年来,养老机构建设与发展呈现强劲势头,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发展养老服务,我国养老机构
15、经历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 2020 年末,我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 38158 个,养老机构床位 488.2 万张,年末在院人数 222.4 万,职工人数 51.8 万。其中,社会福 10 利院 1524 个,年末在院人数 18.6 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敬老院)17153个,年末在院人数 83.4 万;其他各类养老机构 19481 个,年末在院人数 120.4万。可以看到,政府办的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在兜底保障上发挥了显著作用;社会力量已成运营主体,民办养老机构占 57%。企业类型养老机构增长迅速,2020 年市场登记的养老机构达到 4201 家,较 2013 年增长
16、了近 40 倍。养老机构服务市场已呈多元化发展格局,一批险资、地产、央企国企、外资等建设的养老机构开始品牌化、连锁化运营,并成为区域养老服务龙头。疫情下,养老机构的总体抗风险能力得到考验,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稳定。在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也发现,我国养老机构发展还存在结构性缺陷,机构作为集中解决失能失智老年人专业照护服务需求的场所,照护功能不足,我国3.8 万余家养老机构仅解决了全国 0.84%的老年人养老需求。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总数据集推算,全国最需要照护的重度失能老年人近 250 万人,养老机构目前只解决了 1/5 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养老机构勉强维持生存,发展能力不足
17、,普遍缺少长期护理保障支撑。公办养老机构的社会化功能尚未有效发挥,以敬老院为主体的公办养老机构还停留在保障特困供养人员的水平上。近十年,养老机构内特困救助供养人数减少近百万,直接导致全国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持续下滑。城乡二元管理的格局尚未打破,城市社会福利院对农村敬老院缺少示范带动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更需要发挥养老机构的专业支撑作用和龙头带动作用,实现从量的发展到质的飞跃,推动养老机构资源的合理化和效率化。“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以后,养老机构总体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从养老机构的发展趋势看,
18、整体呈现出布局社区化、床位家庭化、运作民营化、价格平民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专业化、业态连锁化、类型多样化等发展趋势。建议,建议,一是调整政策,推动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一是调整政策,推动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明确养老机构定位,重视其龙头与轴心作用,加强分类管理和功能优化,尤其注重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能力提升。打通城乡公办养老机构的工作机制,使城乡养老机构真正能够履行照护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职能。解决筹资和支付问题,从最紧迫的近 250 万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入手,投入 250 亿元全面普及养老护理保险或 11 护理补贴制度;增加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提高养老机构持续运营能力。动态掌握失能老年人
19、底数,促进供需精准对接。二是二是提升养老机构发展体系化、专业化、提升养老机构发展体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智能化水平。养老机构应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开展体系化布局。依托养老机构专业优势,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机构专业化、标准化和连锁化。提高养老机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强化管理、技术和服务,实现机构的长足进步和发展。三是鼓励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发展。三是鼓励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发展。养老机构肩负缓解贫富差距的公共服务职能,体现以人为本,体现生命伦理,需要公益力量介入。鼓励公益力量助力养老机构发展,多方共建养老服务联合体,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积极支持养老人才队伍
20、培养和能力建设;推动论坛等交流平台,吸收国内外经验,持续推动创新,从更大的层面为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12 “十二五”时期,国家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的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2013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之后,各类社会主体开始密集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建设养老机构。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 201691 号),从放宽准入条件、优化市场环境两大方面,推进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深化“放管服”改革。2019 年,民政部关于
21、贯彻落实新修改的的通知(民函20191 号)明确提出“不再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依法做好登记和备案管理”,全面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2020 年新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对养老机构备案管理做出具体规定。我国养老机构准入门槛持续放宽,在此期间,养老机构经历了快速发展。一、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特点 本报告以 2021 中国民政统计年鉴 数据为支撑,将全面分析近十年(2010-2020 年)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特点。(一)全国养老机构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一)全国养老机构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截至 2020 年末,我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 38158 个,养老机构床位 48
22、8.2万张,年末在院人数 222.4 万,职工人数 51.8 万。按照统计分类来看,社会福利院 1524 个,床位 37.7 万张,年末在院人数 18.6 万,职工人数 4.6 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敬老院)17153 个,床位 174.8 万张,年末在院人数 83.4万,职工人数 12.3 万;其他各类养老机构 19481 个,床位 275.7 万张,年末在院人数 120.4 万,职工人数 34.9 万。按付费情况来看,自费人员 124.2 万,特困人员 88.3 万,其他人员 9.8 万。按自理情况分,完全失能 49.1 万,部分失能60.7 万,能力完好 112.6 万。13 1 1
23、.总量上:养老机构数量波动发总量上:养老机构数量波动发展,展,从从“增量”“增量”转转向“提质”向“提质”近年来,养老机构在政策的引导和社会需求的刺激下快速发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养老机构是指依法办理登记,为老年人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护理服务,床位数在 10 张以上的机构。2021 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显示,截至 2020 年底,全国共有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 3.8 万个。图表 1 我国养老机构数量变化情况(2010-2020)从近 10 年来的养老机构数量来看,总量变化不大。2010 至 2020 年间,全国养老机构数量经历先增后降再增的过程,印证了养老机构建设从重“数量”向重“质量”发展模
24、式转变。2010-2012 年国家频繁出台支持养老服务业的政策,刺激养老机构迅速增加;2013-2018 年养老机构数量波动下降。下降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养老机构定位更加精确。2013 年开始实施的 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规范了养老机构管理,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与未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设施进行分开统计,养老机构法人治理逐渐完善,减少了一个机构多块牌子的现象。二是从 2017 年开始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启动实施为期四年的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通过专项行动,对于一些质量不达标、安全存在隐患的养老机构进行整改和清退,一部分养老机构退出,从而减少了养老床位数量。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
25、规范管理之后,2019 年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的速度加快,养老机构数又开始快速增加。14 图表 2 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数量变化情况(2010-2020)2.2.城乡发展上:城市养老机构社会化程度高,农村仍以敬老院为主城乡发展上:城市养老机构社会化程度高,农村仍以敬老院为主 根据 2021 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 的统计分类,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包括社会福利院、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其他各类养老机构三大类。其中,社会福利院主要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且提供食宿的,主要以城市中无亲属子女赡养、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孤老、孤儿和残疾人为服务对象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主要指为农村特困老年
26、人等提供 24 小时集中居住和收留抚养照料服务的办理了注册登记、拥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机构。其他各类养老机构是指除了社会福利院、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以外,在编办、民政或者市场监管部门办理了登记注册手续,为老年人提供 24 小时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机构。社会福利院和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即敬老院)以公办为主。2020年,全国 38158 个养老机构中,社会福利院 1524 个,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敬老院)17153 个,其他各类养老机构 19481 个。从比例结构上来看,以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为主体的公办养老机构,与社会办养老机构基本呈现 1:1 的比例。15 图表 3 社会福利院、
27、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和其他类型机构比例结构(2020)(1 1)公办敬老院仍是我国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主体)公办敬老院仍是我国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主体 敬老院是我国最早的社会养老制度安排,主要解决部分困境老年人社会照护问题。敬老院是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单位,以乡镇办为主,五保对象较多的村也可以兴办。2011 年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1997 年 3 月 18 日民政部发布的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敬老院更名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2014 年,国务院颁布施行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 649 号),明确将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与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制度统一为特困人员供养制度。敬老院更名为
28、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截至 2020 年底,全国共有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敬老院)2.08 万家,床位 196.7 万张。其中,已经登记的特困供养机构 1.72 万家,床位 174.8 万张;未登记的特困供养机构 3660 家,床位 21.9 万张。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敬老院)承担着特困人员兜底保障的重要功能,发挥着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是农村地区的重要民政服务设施。2019 年,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的意见(民发201980 号);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管理有关工
29、作的通知(民发 2019 83 号),对于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和加强管理分别作出具体部署。提出到2020 年底前,现有县级供养服务设施的照护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设施设备重大 16 安全隐患全部整改到位。2022 年底前,每个县至少有 1 所以照护功能为主的供养服务设施,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安全隐患全部清除。总体来看,近年来特困供养机构规范登记的数量持续增加。图表 4 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的注册登记情况变化(2018-2020)(2 2)城市公办社会福利院逐步承担社会化养老职能)城市公办社会福利院逐步承担社会化养老职能 与农村相比,城市养老机构发展迅速。1979 年 11 月,全国城市社
30、会救济福利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突破以“三无”对象为收养范围的规定,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开展双职工家庭残疾人员和退休孤老职工的自费收养业务。之后在全国范围内,许多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开始突破原有的收养范围,有条件向社会敞开,为社会福利扩大保障范围开了先河。还有不少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积极拓展院外服务功能,举办养老、育幼、助残、康复等多种活动1。2020 年,全国 38158 个养老机构中,社会福利院 1524 个,床位 37.7 万张,年末在院人数 18.6 万,职工人数 4.6 万。从在院人员的分类来看,自费人员 85016,占 46%;特困人员 84362,占 45%;其他人员 16371,占
31、9%。可以看到,城市社会福利院已经承担了社会化养老的部分需求,但收住人员数量较为有限。从区域分布来看,城市社会福利院在 31 个省份均有分布,其中湖北和四川数量最多,分别达到 122 个和 124 个。1 林闽钢,梁誉.我国社会福利 70 年发展历程与总体趋势,行政管理改革2019 年第 7 期 17 图表 5 城市社会福利院在各个省份的分布情况(2020)此外,城市养老机构中,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快速发展。2020 年末,其他各类养老机构已经达到 19481 个,床位 275.7 万张,年末在院人数 120.4 万,职工人数 34.9 万,成为城市养老机构中的主体。3.3.机构规模上:小型
32、机构占比过半,大型机构持续增长机构规模上:小型机构占比过半,大型机构持续增长 2021 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显示,截至 2020 年底,全国养老机构床位数在500 张以上的机构有 1142 个,占比 3.0%;300-499 张以上的机构有 2173 个,占比 5.7%;100-299 张以上的机构有 13740 个,占比 36.0%;0-99 张以上的机构有21103 个,占比 55.3%。从 2014-2020 年养老机构大中小型数量和比例变化来看,0-99 张床位的小型机构大幅度减少后又明显增加,这与近些年“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发展有关;100-299 张床位的中型机构发展平稳,比例变化不大;
33、500 张以上特大型和 300 张以上大型机构增长幅度较大,其中 500 张以上特大型在 2019年首次超过 1000 个,2020 年达到 1142 个。18 图表 6 不同规模养老机构数量变化情况(2014-2020)从不同规模的养老机构占比来看,各种类型养老机构占比总体稳定。其中大型养老机构占比略有提升。从全国各省份单个养老机构床位数分别情况来看,2020 年全国单个养老机构平均床位集中在 100-200 张之间,其中上海为 208.3,平均床位数最高;北京、浙江分别为 193.2、191.6,位列第二、第三。图表 7 不同规模养老机构的占比变化(2014-2020)19 (二)养老机构
34、照护和医养结合能力明显提升(二)养老机构照护和医养结合能力明显提升 2020 年末,各类养老机构在院人数 222.4 万人,按照入住机构类型来看,其中社会福利院 18.6 万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敬老院)83.4 万,其他各类养老机构 120.4 万。按付费情况分,自费人员 124.2 万,特困人员 88.3 万,其他人员 9.8 万。按自理情况分,完全失能 49.1 万,部分失能 60.7 万,能力完好 112.6 万。其中,15.2%的自费老人居住在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按登记类型分,市场监管部门登记养老机构 20.9 万人,编制部门登记 90.6 万人,民政部门登记 108.3 万人,
35、一个机构多块牌子 2.58 万人。1 1.收住结构上:养老机构照护功能提升,收住失能老人逐年增长收住结构上:养老机构照护功能提升,收住失能老人逐年增长 根据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数据,2010-2020 年,养老机构年末在院人数呈现波动发展、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近 10 年来,养老机构在院人数峰值出现在 2013年,之后略有下降,近两年开始微步上涨。图表 8 全国养老机构年末在院人数变化(2010-2020)养老机构的功能变化反映在入住人员的身体情况和自理程度上。2010-2020年,养老机构收住半自理、不能自理老年人数量和比例整体保持增长势头,侧面反映出养老机构的专业化照护服务能力在逐步提升。20
36、10-2020 年,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年末收住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年人从 51.8 万人增长到 109.8 万人,收住 20 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比例从 21.35%增长到 49.38%。图表 9 全国养老机构年末在院人数的自理情况变化(2010-2020)2.2.医养结合上: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医养结合上: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的比例的比例提升提升 机构医养结合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包括养老机构引入医疗资源、医疗机构提供养护功能、医疗机构转型为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兴建医养结合社区。其中,“养老机构引入医疗资源”即是指通过设立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等医疗机
37、构,或者内设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机构实现。“医疗机构提供养护功能”是指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设立养老机构,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设老年病床,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来实现养护功能。大型医养结合型养老社区近年来发展较快,多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运营,在为老年人提供整合养老资源方面具有充分的优势。图表 10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类型与做法 主要类型主要类型 具体做法具体做法 养老机构引入医疗资源 养老机构设立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等医疗机构 养老机构内设门诊部、诊所
38、、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提供养护功能 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 21 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设老年病床 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 医疗卫生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 医疗机构转型为养老机构 通过结合三甲医院的品牌和空置的二级医院和乡镇医院,实现空置的二级医院向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产业转型 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 由双方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实行双向转诊 兴建医养结合社区 大型医养结合型社区等 在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中,国家卫健委逐步规范医养结合机构的管理,明确医养结合机构是指兼具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
39、或养老机构。机构设置应当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或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并在民政部门进行养老机构备案。从 2019 年开始,国家卫健委发布的 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开始统计并公布医养结合机构数据,截至 2020年底,全国共有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 5857 家,比 2019 年底增加了 1062 家,在养老机构中的比例也明显提升,从 2019 年的 14%提高到 2020 年的 15.3%。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数达到 158.5 万张,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图表 11 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数量变化(2019-2020)3.3.人员配置
40、上: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数量增长,照护比提高人员配置上: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数量增长,照护比提高 2020 年,各类养老机构年末职工人数 51.8 万人。按照入住机构类型来看,22 其中社会福利院 4.6 万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敬老院)12.3 万,其他各类养老机构 34.9 万。从注册登记情况来看,“十三五”期间养老机构职工人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企业类型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增长上。图表 12 养老机构年末职工数量变化(2016-2020)从人员配置来看,“十三五”期间养老机构人员照护比提高,从 2016 年的平均 6 位老人配备一名工作人员转变为 2020 年的平均 4 位老人配备一名工作人员。图
41、表 13 养老机构人员配置和照护比情况变化(2016-2020)23 2020 年,各类养老机构年末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 378897 人,大学专科人数 80071 人,大学本科及以上 42742 人,助理社工师 8379 人,社工师 7643 人。图表 14 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学历和职业资格水平情况变化(2016-2020)(三)养老机构区域发展存在差异(三)养老机构区域发展存在差异 1.1.区域分布上:东部沿海省份和中部人口大省养老机构密集区域分布上:东部沿海省份和中部人口大省养老机构密集 我国养老床位区域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份和中部人口大省。2021 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 数据显示
42、,江苏省养老床位最多,达到 44.3 万张,比第二名安徽省多出 8.2 万张。养老床位与当地人口总量紧密相关,江苏、安徽、山东、浙江、河南 5 个省份养老床位总量全国排名前 5,共计 180.9 万张,占到全国总量的 37%。但从平均每家机构床位数来看,2020 年,全国单个养老机构平均床位在 126 张,床位总量较小的省份反而出现更多床位规模较大的机构,例如西藏单个机构平均床位数达到 181 张,海南单个机构平均床位数达到 188 张。24 图表 15 地方养老机构床位情况与差异(2020)从 2016-2020 年养老机构数量变化来看,我国养老机构增长较快的省份是河南(增长 2096 个)
43、、安徽(增长 1288 个)、黑龙江(增长 869 个)、河北(增长 672 个)、湖南(增长 594 个)、辽宁(增长 588 个)、云南(增长 468 个)、浙江(增长 412 个)、广东(增长 400 个)。图表 16 地方养老机构数量变化情况(2016-2020)从机构类型来看,一些地区的养老机构社会化水平较高,例如,北京、天津和上海;也有一些地区以传统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为主,例如西藏、江西、湖南。25 图表 17 地方不同类型养老机构占比情况(2020)除了养老机构床位的区域集中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还具有养老机构市场运营主体活跃的特点。2020 年,川渝地区、
44、京津冀地区市场监管部门登记养老机构占比分别为 16%、14%,超过全国水平(11%)。图表 18 不同登记类型养老机构的区域性差异情况(2020)2.2.大城养老上:核心城区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明显增长大城养老上:核心城区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明显增长 大城市核心区域老年人口密集,养老机构“核心区域密集,规模小;郊区分散,规模大”特点突出,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现象异常严峻。国家统计局资料 26 显示,依据七普数据,我国现有 7 个超大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14 个特大城市,分别为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
45、、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各城区的老龄人口数与床位数大致呈现由中心向周边城区递减的趋势。靠近市中心区域的床位供不应求,东城区老年人口数与床位数的比例是 9.92:1,即近10 个老人共用一张床位2;然而远离市中心的房山区、大兴区、平谷区、延庆区和昌平区仍有大量床位剩余。图表 19 超大和特大城市老龄化情况(2020)类型类型 城市及常住人口老龄化比例城市及常住人口老龄化比例 超大城市(城区人口超过 1000 万)上海(23.38%)、北京(19.63%)、深圳(5.33%)、重庆(21.87%)、成都(11.41%)、天津(21.66%)特大城市(城区人口超过5
46、00万小于1000万)武汉(17.23%)、东莞(5.47%)、西安(16.05%)、杭州(16.87%)、佛山(10.52%)、南京(18.98%)、沈阳(23.24%)、青岛(20.28%)、济南(19.96%)、长沙(15.33%)、哈尔滨(21.98%)、郑州(12.84%)、昆明(14.40%)、大连(24.71%)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社区嵌入式小型化、多功能养老机构建设。社区嵌入式机构兼具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托养、老年助餐、为老服务中心等功能,在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大城市而言,积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是应对养老用地紧张、缓解养老机构入住压力的有效举措。长远来
47、看,养老机构社区化、小型化、连锁化、专业化、复合型趋势更加明显。从近年来北京市推动建设的养老照料中心(50-150 张)以及上海推动的长者照护之家(10-49 张床)可以看出嵌入式养老机构发展的增长态势。北京在街乡层面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使其成为就近养老的集中养老专业服务平台。养老照料中心建成运营数量由 2015 年底的 56 家增长到 2020 年底的 262 家。上海的长者照护之家也从 2016 年的 73 家增长至 2020 年的 204 家。2 核心城区近 10 人共用一床位 廊坊养老成趋势,https:/ 27 图表 20 上海嵌入式小微机构发展变化情况(2016-2
48、020)(四)养老机构服务市场已呈多元化发展格局(四)养老机构服务市场已呈多元化发展格局 1.1.运营主体上:社会力量已成主运营主体上:社会力量已成主力力,企业类型养老机构增长迅速,企业类型养老机构增长迅速 养老机构服务供给结构变化主要从 2013 年开始。这一年,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提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31 个省份相继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也是在这一年养老服务业开始市场化发展,各类企业纷纷涉足,从 2014 年地产、保险、医疗服务、康复辅具等企业的蜂拥而入,到 2015 年医疗、康护、器械、互联网、大健康等企业的快速跟进,再到
49、 2016 年至今国有大型企业、民营企业、跨国企业的资本介入与跨界涌入,彰显养老产业参与主体多元性的同时,也逐步显现着养老产业未来竞争格局。自 2017 年中央推动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先照后证制度降低各类服务主体准入门槛,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业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养老服务业的市场活力逐步增强,竞争也愈加激烈。2020 年末,我国编制登记的机构 1.6 万家,即公办养老机构;民非登记的1.75 万家,主要民办(也有少部分的公办机构进行民非登记的);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 0.42 万家,主要为民办养老机构。可以看出,民办养老机构已经超过公办机构数量。28 图表 21 不同登记类型养老机构变化情况
50、(2013-2020)从市场监管部门(原工商部门)登记的养老机构数量和比例来看,政策引导作用开始发挥。目前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正在逐渐增加,从个人举办的社区型养老院到险资、地产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大型养老社区,企业类型养老机构开始快速发展。2013 年,全国仅有 106 家市场监管部门(原工商部门)登记的养老机构,到 2020 年末,全国已经发展到 4201 家,增长了近 40 倍。图表 22 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养老机构变化情况(2013-2020)“十三五”期间,各省以企业类型登记开办的养老机构出现显著增长,在一 29 些地区尤为凸显,吉林、江苏、山东、河南 4 省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