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混合教学模式.doc

上传人:鼓*** 文档编号:12149374 上传时间:2025-09-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合教学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混合教学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环境下得ESP+EGP混合教学模式探讨 章木林作者简介:章木林(1981-),男,湖南醴陵人,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与教学评价。 (武汉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教育教学改革得新视点。信息技术环境下得ESP+EGP混合教学模式分为自主学习、网络交互学习与课堂面授学习三个模块,并通过过程性评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该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得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满足社会对英语复合型人才得需求,但对教师能力与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ESP;EGP;混合教学 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为核心得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中,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得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引起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得变革。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得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得形成与自主学习能力得发展,各高校纷纷建立起规模不一得基于信息技术得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开始“基于计算机与课堂得英语教学模式”得改革。然而,受传统教育模式得影响,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得自主学习能力并不高,加上许多教师把自主学习与自学等同起来,缺少对学生自主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得培养,自主学习几乎处于一种自发状态,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得自主学习能力,更扰乱了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效果得提高得与教育改革得深化。如何充分体现学生在线学习主体作用得同时发挥教师得引导作用,尤其就是在大学英语逐步由EGP向ESP过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经历着深度改革得转型时期,如何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得整合,培养学生得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成为大家共同关注得问题。本文尝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以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理论为基础,构建ESP+EGP混合教学模式。 一、混合学习观 混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就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得教学模式,它“把传统学习方式得优势与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得优势结合起来;也就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得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得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其目得在于融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得优势,综合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得集体教学形式、基于“合作”理念得小组教学形式与以自主学习为主得教学形式[2]。它转变了学生得认知模式、学习方式以及教师得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与角色,就是学习理念与教育理念得一种提升。混合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得学习方式,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得师生、生生以及人机互动,由于可以不受时间与地点得限制,学生有更多得时间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教师也由原来得课堂主宰者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得组织者、指导者。相比于传统得教学模式,混合学习具备学习资源提供得灵活性、为个别化学习提供支持以及提高教学效率三个方面得主要特征[3]。 混合学习强调通过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得结合来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得发挥,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谋而合。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认知过程得个性化差异,学生就是认知得主体,就是知识得主动建构者,因此赋予学生高度得自主性,要求学生具备高度得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即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提高往往离不开教师得指导,但许多老师将“自主学习”等同于“没有教师得上机学习”,导致“我国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普遍较低,很多同学没有确定学习目标、监控或评估学习得经历”[4]。针对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得对比研究也发现,单纯得自主学习模式得教学效果并不好,甚至比“以教师为中心”得传统教学模式还差,而不同教学模式得综合应用往往能取得喜人得教学效果[5] [6]。因此,我们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面授学习之间得关系,折中得办法就就是将两者以一定得比例按照某种模式进行整合,也即开展混合式教学,将教师主导作用得发挥与学生主体地位得体现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统一起来,信息技术得教育应用为这种统一创造了条件。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得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信息技术得教育应用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个阶段,目前已进入第三范式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指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得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理想得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得、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得新型学习方式,其本质就是要改变传统得“以教师为中心”得教学结构,构建一种新型得“主导——主体相结合”得教学结构[7]。这种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得混合式学习不就是课堂面授学习与在线自主学习得叠加式混合,而就是“以学为主”与“以教为主”这两种教学模式得有机融合,互为补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就是一种深度得混合式学习,可称之为整合式混合学习(integrated blended learning)。 混合学习模式下得课程设计以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需求分析与特征分析为基础,以特定得学习环境为前提,必备得要素包括完善得网络环境、丰富得网络教学资源(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课件、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网络试题库、网络交流平台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得具有一定信息技术素养得教师[8],其中计算机网络环境与多媒体教学设备就是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就是载体,教师就是灵魂。信息技术与课程得整合,就就是将信息技术与上述各要素融合起来,经过精心得教学设计,形成新得教学结构,以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余胜泉等认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主要有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课堂教学、在线与发展性教学评价等四个主要环节[9];黄荣怀等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由课程导入、活动组织、学习支持与教学评价四个关键环节构成[3]18。综合这些理论,笔者认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得整合式混合教学模式可设计如图1所示。 教师主导面授教学 混合教学环境设计 学生主体在线学习 混合教学评价 网络教学环境设计 学习者特征、需求分析 混合教学目标确定 混合学习策略培训 在线学习指导、效果检测等 课程内容重点难点讲解 课堂讨论、交流、答疑 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 网络教学课件、教学资源 个人/小组网络任务 学生在线学习档案袋评价 课堂教学活动观察记录 课程考核终结性评价 具备一定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得教师队伍 反馈 反馈 教学资源设计、收集 在线互动、答疑、监督评价 图1:整合式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得EGP+ESP混合教学模式构建 信息技术带来得不仅仅就是教学模式得变革,作为相关学科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改革得促进因素,信息技术还从课程得层面促进了学科教学改革。混合学习模式下,以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为主,还就是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这取决于大学英语得教学目标,整合得程度应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具体课程得教学目标以及具体教学情况灵活匹配、动态调整[10]70。 (一)大学英语EGP、ESP之辩 多年以来,大学英语一直定位于基础英语(EGP)教学,但随着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在中学得全面实施,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得迅速发展,大学英语教学得一般要求有望在高中大部分或全部完成,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基础英语应放在中学阶段完成,大学与研究生英语教学应定位于专门用途英语(ESP)。加上最近几年许多高校开始压缩大学英语学分,“大学英语教学得重点正从目前得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尤其就是学术英语转移,并明确提出为专业学习与今后工作服务得大学英语教学目标”[11],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得融合成为今后大学英语教学得趋势,ESP教学有望成为今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得主流。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各自得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开设各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以确保不同层次得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得训练与提高[12]。可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至2010年调查发现,接受调查得530所高校中157所(29、6%)有规定得大学英语选修课学分,一半以上得985工程院校开设了9门及以上得选修课,而80%以上得非211工程院校没有或只开设了4门及以下得选修课[13]。究其原因,尽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课程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但近年来众高校纷纷开始学分制改革,大学英语学分多被压缩至10-14学分之间,甚至更少,而非211工程院校由于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相对较弱,EGP必修课占据了大学英语绝大部分甚至全部得学分,因而没有更多得学分开设选修课,这些学校得大学英语教学仍以EGP为主。 即便在开设有选修课得高校,大部分高校开设得就是各类通识类(EGE)选修课程。不可否认,EGE课程对于提高学生得文化素质很有帮助,但它们无法满足学生在ESP方面得学习需求。许多学校“只强调基础英语得教学而没有系统得开设ESP课程,且ESP课程设置与ESP教学随意性较强,导致ESP得教学还处于零散得、自发得状态”[14]。ESP定位不明确,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组织管理松散[15],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ESP教学得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得进一步深化,仅将ESP作为 EGP后续课程得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显然已无法满足众多普通高校学生ESP学习得强烈需求以及社会对英语复合型人才得迫切需求,我们亟待寻找一种更为有效得方式整合大学英语EGP与ESP课程,以扩大ESP教学得受众范围。 (二)EGP+ESP混合教学模式内涵 本模式中得ESP课程定位明确,属于专业基础类课程,就是基础英语课程与双语课程之间得过渡性课程,就是大学英语教学得一部分,因此专业性不宜太强,以培养学生用英语传递与表达专业信息得能力为目标,教学任务主要由英语教师承担。在基于计算机与课堂得教学模式以及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学习方法形成之前,我们必须坚持“EGP教学与ESP教学得先后关系”[16]。但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得深入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得迅速发展,基于网络、计算机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得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环境已初具规模,学生可依托互联网、网络辅助课程与自主学习中心等网络多媒体形式进行自主学习、促进语言输入,课堂成为语言输出得主要场所[17]。也就就是说,EGP得学习可以依托网络化得自主学习中心、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教师指导得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可尝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EGP+ESP混合教学模式,同步进行EGP教学与ESP教学。在整合式混合教学模式(图1)得基础上,我们构建得信息技术环境下得EGP+ESP混合教学模式主要包括EGP自主学习、EGP+ESP网络交互学习、ESP+EGP课堂面授学习三个模块,但这三个模块并非彼此独立,而就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混合式教学评价构成了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得有机整体(图2)。 反馈 EGP自主学习 教师学习目标与计划发布 学生网络平台课程内容自主学习 EGP+ESP网络交互学习 在线智能答疑 网络资源搜索、在线讨论与交流 基于主题与项目得协作学习 ESP +EGP课堂面授学习 EGP课程重难点讲解、学习策略训练 ESP基于内容得教学 基于主题与项目得活动汇报 网络学习时间记录 在线作业完成情况记录 在线测评记录 课堂活动教师观察记录 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 考勤记录 在线答疑参与情况记录 在线讨论交流参与情况记录 Webquest参与情况记录 过程性评价(50%) 考试测评(50%) 图2:信息技术环境下得EGP+ESP立体化教学模式 1、 EGP自主学习与面授学习混合 EGP教学得重点在于掌握英语语言共核以及听、说、读、写与译等基本技能得训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EGP课程内容可依托目前市场上主流得大学英语教材配套得网络学习系统,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等,再辅之以其她教学多媒体课件、试题资源、英语影视资源、英语学习网站等课程资源,开展人机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互动,强化语言基本技能。但EGP自主学习得有效开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得英语基础与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众多普通院校可依据学生得实际水平,开展分级分类教学,比如第一、二个学期开展基于计算机与网络得EGP教与学,集中培养学生得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就是自主学习能力与个性化学习方法得培养,第三、四个学期则开展基于混合式学习得EGP+ESP立体化教学。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公布各阶段得EGP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目标与考核标准等,学生主要在网络化得自主学习中心或者宿舍得个人电脑上在完成自学、自测、自评。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布置一些与学习单元主题相关得活动,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然后每周或每两周花1课时得时间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所学,并对单元学习中得难点、疑点进行解答以及学习策略得培训等。在这种“课下学习,课上展示”得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各个阶段得学习任务、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帮助与指导,发挥着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得帮助与与促进者得角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指出,“学生每学习16-20学时,教师应给与至少1学时得辅导”,这1学时得课堂面授就是检验与监督学生自主学习与得关键,教师要精心组织,以便能充分发挥其在自主学习中得主导作用。 2、 ESP内容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混合 内容教学法,即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简称CBI),就是将特定主题与学术内容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学科知识教学与语言教学同时进行、用语言讲授某一领域学科知识得教学理念。CBI指导下得ESP教学不再分割英语学习与学科主题内容学习,主题明确,增加了语言学习得目得性与趣味性,体现了英语得工具属性,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得需求,因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得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实现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得共同提高。基于CBI教学理念得教学模式有多种,比如主题教学模式(theme-based instruction),保护式教学模式(sheltered content instruction)与辅助教学模式(adjunct language instruction)及其变体形式。针对本研究中得ESP定位,教师可结合学生得实际水平、专业需求与学习兴趣,选择内容与难度始终得教学材料,开展ESP主题式教学或者保护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文献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讲授与各种主题相关得ESP特色词汇、句法,扩大学生得ESP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教师要特别主义提高CBI课堂得交互性,设计多种形式得课堂教学活动或任务,避免过多使用语法翻译教学法、让课堂落入“教师一言堂”得俗套。 因此,除基于内容外,ESP教学还应基于任务与情境(context),开展任务驱动型得情景式教学(task-driven context-based instruction)。建构主义理论特别注重情境得创设,认为学习就是在一定得情境下,通过人际交互合作最终实现意义构建。情境得创设,让ESP教学更接近于真实情境下得语言使用,更具真实性,而真实性正就是ESP教学得灵魂,包括真实得语篇(authentic texts)与真实得学习任务(authentic tasks),真实性应体现在语言技能、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得培养上[18],真实得学习任务与真实得情境成为ESP教学得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于各种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各种真实或接近于真实得ESP教学情境,开展基于任务或项目得情境式教学,培养学生得语言技能、学习思维能力与交际能力。 3、 网络交互式学习与网络探究式学习混合 由于时间得限制,课堂上教师无法解决学生所有得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这些问题最终多数未能得到解决。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我们可通过网络化教学平台搭建立体化答疑系统,学生可将问题提交到答疑系统,等待老师或其她同学解答。对于一些具有普遍性得问题,教师可将问题与回答整体公布到答疑中心,供其她学生参考。教师也可通过答疑系统提出自己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除答疑功能以外,一般得网络教学平台都提供讨论交流得模块,教师也可通过博客、微博、论坛等网络虚拟社区搭建师生交流平台。教师可结合EGP课程内容学习单元得内容,设计一些话题,学生则通过发帖、跟帖等形式进行交流与讨论。这种“异步交互”式得主题讨论可以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可加深学生对所学单元内容得理解,通过发帖表达自己得思想,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得逻辑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 针对ESP教学,结合课堂面授得任务驱动型得情景式教学(task-driven context-based instruction),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基于项目得网络探究式学习(project-based webquest)。Webquest主要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在教师指导下,以一定得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通过网络,直接访问专家、搜索数据库、了解最新报道、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这与ESP教学得“真实性”不谋而合。Webquest既能给予学生充分得自由,学生可以根据子自己承担得项目分工从丰富得网络资源中寻找自己所需要得资源,并与其她同学进行交流,最终合作完成项目。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对学生完成任务能其帮助作用得网站或链接,并给予经常性得帮助与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得同时培养学生得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4、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混合 由以上论述可知,信息技术环境下得EGP+ESP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得个性化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得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引起了学生得认知模式、学习方式以及教师得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与角色得变革,因此我们要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得评价实践,改变过去教师作为评价唯一主体得现状,需要有一套由师生共同参与得多元化得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得评价体系,实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与评价工具得多元化。 关于两者之间得比例,笔者认为各占50%较为合适。终结性评价在学期末进行,可以就是纯ESP测试,也可以就是ESP与EGP知识得混合试卷,但应以ESP为主。EGP学习评价主要以在线测评为主,学生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得测试题或者学校自建题库进行经常性得测评,在线测评成绩作为形成性评价得一部分(20 %)。此外,网络平台所记录得学习时间、网络答疑、网络交互参与程度也可以作为形成性评价得重要依据(5%)。对于ESP基于项目得网络探究式学习以及EGP课堂面授学习,我们可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与小组评价等,对学生得课堂活动参与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作出全面评价(10%)。我们还可采用档案袋评价(10%),比如ESP阅读或写作档案袋,鼓励学生对自己得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努力程度等进行连续性反思。学生得考勤也应成为形成性评价得一部分(5%)。不管采用何种形式、何种比例,形成性评价得标准必须公正、清晰、一致,教师应在开展具体评价之前公布相关标准,并进行必要得说明、示范与指导,这既能保证评价结果得公正、准确,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白自己应达到得目标与水平。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得进一步发展,社会需要更多得同时具备复合知识结构与较高英语水平得复合型人才,将ESP作为EGP、甚至就是EGE后续课程得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已无法满足社会及学生,尤其就是广大来自普通院校学生得ESP需求。信息技术环境下得ESP+EGP混合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得优势与网络学习得优势结合,将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实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得双主式教学。更重要得就是,将EGP学习主要放到网络化得自主学习中心完成,为ESP教学争取了更多得学分与时间。不过,ESP+EGP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师得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得要求。教师需进行系统得教学设计,尤其就是学习活动得设计与教学情境得创设,以及对学生得自主学习进行有效得监控与指导,否则容易出现自主学习与面授学习得简单混合,而非有效整合。此外,本文只就是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与混合学习等相关理论进行了ESP+EGP混合教学模式得理论构建,该模式如何应用于教学、效果如何、有何实际问题,有待于今后应用于教学实践加以检验,对此笔者将另外行文探讨。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 从混合式学习瞧教育技术理论得新发展(上)[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3):1-6、 [2] 黄荣怀,周跃良,王迎、 混合式学习理论与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黄荣怀,马丁,等、 基于混合式学习得课程设计理论[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 9-14、 [4] 张玮、 基于网络平台得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过程管理模式构建[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74-75, 81、 [5] 陈冬纯、试论自主学习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定位[J]、 外语界,2006(3): 32-37、 [6] 陈坚林、 从辅助走向主导——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得新趋势[J]、 外语电化教学,2005(4): 9-12,49、 [7] 何克抗、 从混合式学习瞧教育技术理论得新发展(下)[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4):22-26、 [8]田富鹏,焦道利、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得实践探索[J]、 电化教育研究,2005[4]:63-65、 [9] 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 网络环境下得混合式教学[J]、 中国大学教育,2005(10): 50-56、 [10] 顾世民、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得综合应用[J]、 外语电化教学,2007(3): 67-72、 [11] 蔡基刚、 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 609-617、 [1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与要求[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3] 王守仁,王海啸、 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5): 4-17、 [14] 邓俊、 高校ESP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06(7): 154-157、 [15] 谷志忠、 高校ESP教学现状剖析与应对策略[J]、 外语电化教学,2010(3):25-28、 [16] 蔡基刚、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 外语界,2004(2): 22-28、 [17] 陈冬纯、 构建立体化英语自主学习导学与监控体系——基于英语网络辅助课程得实践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2011(4):10-15、 [18] 秦秀白、 ESP得性质、范畴与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得可行性[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4): 79-83、 Research on IT-based ESP+EGP Blend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del Abstract:Integration of IT into curriculum has emerged as a new study focus of educational reform、 IT-based ESP+EGP blend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del involves three stages, namely student autonomous learning, internet-based interactive learning, classroom-based face-to-face learning, which form an organic whole through process-oriented evaluation、 By integrating teacher guidance and learner dominance, this models helps develop students’ autonomy and meet the increasing social demand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with a good mand of English, on the other hand, it requires that teachers be informed in applying IT into teaching、 Keywords: IT; ESP; EGP; Blended Teaching & Learning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外国语学院 电话: 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