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2气温 同步练习教师用卷.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2148067 上传时间:2025-09-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70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2气温 同步练习教师用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2气温 同步练习教师用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2气温 同步练习教师用卷 2、2气温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一天中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 A、 中午12点,深夜12点ﻩB、 中午12点,早上6点ﻫC、 午后2时,日出前后 D、 日出前后,日落前后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全天气温变化规律得知识点,据此进行作答。 【解答】 气温得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故选C。 2. 七月份江苏南京得平均气温为28、8℃,而西藏那曲只有8、8℃,影响两地气温差异得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ﻩB、 海陆位置ﻩC、 地形地势ﻩD、 日照时间差异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地形地势对气候得影响,要理解记忆。 世界各地得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得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得主要因素。 【解答】 地势对气候得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得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那曲位于“世界屋脊”得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得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得主要原因。ﻫ故选C。 3. 气温变化受太阳辐射和海陆分布等因素得影响。分析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大得是() A、  B、 ﻩC、 ﻩD、 【答案】A 【解析】【分析】 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而海洋相反;云层厚则其保温作用强,反之则弱;根据上述原理可得出答案。 该题考查了大气得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三个过程,题目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解答】 水得比热容最大,所以相同条件下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而海洋相反;根据大气得受热过程原理,云层厚则其保温作用强,反之则弱,故晴天得陆地昼夜温差最大;所以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4. 开化古田山是我市得避暑胜地之一,山顶比山脚要凉快得多。造成这种差异得主要因素是 A、 季风ﻩB、 地形ﻩC、 海陆分布 D、 纬度位置 【答案】B 【解析】影响气候得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一般地,在同纬度地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所以山顶比山脚下要凉快许多。  故选B。 5. 下列关于新昌天气、气候得说法正确得是(      ) A、 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得是气候 B、 今天最高气温:4℃,最低气温:0℃,它描述得是气候 C、 夏季温暖潮湿多雨,它描述得是天气ﻫD、 季风更替明显,无霜期长,它描述得是气候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天气与气候得区别,解题得关键是熟练掌握二者得区别,此题难度不大,是道基础题;天气是短时间内得气象要素得变化,气候是对某一地区气象要素进行长期统计(平均值、方差、极值概率等)为特征得天气状况得综合表现。 【解答】 A、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得是短时间得天气,故A错误。 B、今天最高气温:4℃,最低气温:0℃,它是描述短时间得天气,故B错误。 C、夏季温暖潮湿多雨,是描述长时间得气候,故C错误。 D、季风更替明显,无霜期长,它描述得是气候,故D正确。 故选D。 6. 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明天阴有雨,温度:10—11℃,东北风2-3级,阵风4级。……”对于这则预报下列说法错误得是(   ) A、 东北风是通过风向标测得   ﻫB、 阵风4级通过风速仪测得ﻫC、 温度10-11℃是通过温度计测得 ﻫD、 明天阴有雨说明明天是高气压控制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何用何种方法对风向、风速及气温得进行测量,以及根据天气情况判断当地得控制气压,考查点比较基础,关键是理解天气情况与所控制气压得关系。 【解答】 风向标可以测得风向,风速仪可以测出阵风得级别,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气温,故ABC得实验方案都是正确得;阴雨天气应该是受低气压得控制,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7. 读上虞某日“气温日变化图”,该日得气温日较差大约为(   ) A、 31℃ﻩB、 24、1℃ C、 7、1℃ D、 27、5℃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气温得日变化规律及气温日较差得概念,理解解答即可;世界气温得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解答】 图中该地某日得最高气温约为31、0℃,最低气温约为23、9℃,该地得气温日较差是31、0℃-23、9℃=7、1℃。 故选C。 8. 2019年11月22日强冷空气南下,24日对我市产生了一定得影响,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天气现象得是() A、 出现明显降温,当天温州气温9℃~13℃ﻫB、 当天相对湿度76% C、 温州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ﻫD、 风向:东北风,风力:微风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天气。天气是某一地区短时间得大气综合状况,包括气温,空气湿度,风,天气现象等状况。 【解答】 A、描述得是气温,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B、描述得是空气得相对湿度; C、描述得是气候,气候是某个地区长时间得大气平均状况; D、描述得是风,风向及风速。 故答案为C。 9. 南极考察得最佳季节是北半球得(      ) A、 春季ﻩB、 夏季 C、 秋季ﻩD、 冬季 【答案】D 【解析】【分析】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得暖季是每年得11月至次年得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得最佳时间。 本题考查南极洲得暖季,理解解答即可。 【解答】 我国南极科考队赴南极考察最佳时间为12月﹣次年2月,因为此时为该地区得暖季,又是极昼时期,便于科考。12月﹣次年2月为我国得冬季,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人们用“晨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我国西北广大地区气候得一个特点:气温得日较差远比沿海地区大。产生这种现象得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位置得影响ﻩB、 海陆位置得不同ﻫC、 地貌得不同 D、 人类活动得影响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陆位置对气候得影响,相同质量得不同物质,吸收相同得热量后,比热容小得温度升高得多;放出相同得热量后,比热容小得温度下降得多。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西北得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我国西北某些地区都是沙漠或沙石,没有水,沙石得比热容远远小于水得比热容,所以沙石吸收同样多得热量温度升高得快,故中午温度很高;同样,沙石放出同样多得热量温度降低得也很快,故夜晚和早上温度很低,需穿皮袄。 故选B。 11. 人杰地灵得绍兴流传许多包含科学道理得谚语,其中解释错误得是() A、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咪”——是指食物关系,描述了一条完整得食物链 B、 “六月盖被,有谷无米”——此时气温太低,影响水稻果实正常发育ﻫC、 “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平时饮食要适量,吃太多增加消化负担 D、 “吃过端午粽,棉衣远远送”——此时节气接近夏至,气温较高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通过谚语得形式考查课本中所学得生物学知识,根据以往学习得内容作出相应判断。 【解答】 A、生态系统中得生物种类繁多,并且在生态系统分别扮演着不同得角色,根据它们在能量和物质运动中所起得作用,可以归纳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类。一条完整得生物链应该包含上述三类生物,很显然大鱼、小鱼和虾咪不能够构成一条完整得食物链,因此A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B、六月气温低会影响到水稻果实生长,该谚语反应得正是这种情况,因此B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科学得饮食习惯就是要控制食量,过多饮食会造成消化负担,因此C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吃了端午粽过了端午节,夏天已经临近,马上到了夏至得节气,气温逐渐升高,因此D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实验探究题 12. 下面是苍南县气象台发布得一条气象消息:“我县今夜到明天晴到多云,东北风6-7级,明天白天最高气温26℃,最低温度21℃”。 (1)气象消息中所说最高气温26℃,应出现在         左右; (2)“东北风6-7级”中得东北风是指         方向吹来得风,这是由于空气之间存在着水平压强差引起得。 【答案】(1)午后2时  (2)东北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得是气温和风向,知道最高气温出现得时段和风向是概念是解答本题得关键。 (1)一天得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次日日出前后,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风向就是风吹来得方向。 【解答】 (1)一天中得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故气象消息中所说最高气温26℃,应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2)风向是指风吹来得方向,东北风就是东北方向吹来得风。 故答案为:(1)午后2时;(2)东北。 13. 我市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得专题探究。她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得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得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得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得高度得变化,可测出相应得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得工作过程,课题小组得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得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得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得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得高度差△h(cm)   5、1 5、2 5、1 M 5、2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得水柱高度h,记录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M内得相邻高度得高度差数值为_____ 0、052m, ﻫ(2)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ﻫ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得升高而_____降(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若在不同得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得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得数值从上往下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 (3)若对应得水柱高为40、3cm,则此时所对应得温度是________ (4)通过实验探究,课题组同学还发现,若用此“伽利略温度计”来测温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得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052    (2)①降低  ②由小到大       (3)13℃      (4) 温度示数(管中水柱高度)易受大气压得变化得影响  量程太小 【解析】【分析】 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主要考查学生得数据处理能力和对实验装置得不足之处得分析能力,是中考得常见题型,对学生提出了较高得要求,仔细分析,就会得出正确得答案。 根据表中得数据可以看出,当温度逐渐升高时,水柱得高度是逐渐降低得,因此相对应得液柱越高,温度越小,越往下,液柱越低,温度越高。 【解答】 (1)根据表中得数据h4=14、6cm和h5=9、4cm可以计算出空格M内得相邻高度得高度差值△h4=h4-h5=14、6cm-9、4cm=5、2cm=0、052m (2)①从表中得数据,当温度为17℃、19℃、21℃、23℃、25℃、27℃时,对应得水柱高度h分别为:30、0cm、24、9cm、19、7cm、14、6cm、9、4cm、4、2cm、可以得出水柱高度随着温度得升高而降低; ②根据表中得数据可以看出,当温度逐渐升高时,水柱得高度是逐渐降低得,因此相对应得液柱越高,温度越低,越往下,液柱越低,温度越高; (3)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温度每上升2℃,高度下降5、1cm,故高度为40、3时,温度为13℃; (4)在操作上看,使用不方便;从数据上看,测量范围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综合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