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 1 课时
累计 课时
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 80 页至 84 页)
流程及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目标解读
1、识记: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建交;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
2、综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中国承办2001年APEC会议。
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二、夯实基础(根据学习目标阅读书目之后,完成下面的习题,在书上找到相关答案后记得标记出来,完成了一个,可以在后面方框内划勾)
1、70年代以前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
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
3、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
4、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恢复的主要阻力是什么?阻力是如何被冲破的?意义何在?
5、中日建交的时间?
6、“APEC”是什么意思?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根据这个主题,这次会议取得了哪些成果?后来又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作什么?
三、能力提升
探究一:
1、结合你收集到的新中国外交的史料,合作小组之前交流展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成就,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主要成就:
主要原因:
在书上找到了相关内容后,请记得动手用红色的笔在书上的相应地方圈点勾画出来,再把“关键字”写上去。
独学: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夯实基础”与“能力提升”,做好笔记,遇到不会的待对学时一起解决。
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总结归纳。
对学:相互检查笔记,划好等;解决独学时没有解决的问题。
2
流程及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和方法
探究二:
材料一:朝鲜战争以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十分敌视中国,他严令美国代表团不准任何人与中国代表握手。
材料二:1949年11月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开始了争取恢复在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三: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在北京机场徐徐降落。当尼克松走下舷梯,在离地面还有三四个台阶的时候,就向前来欢迎的周恩来伸出了手。他们紧紧握手,足有一分钟。后来尼克松说,这是为了纠正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握手的失礼行为。
2、材料一所述情况,说明什么情况?
3、材料二中表明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什么政治要求?当时实现了吗?为什么?什么时候实现了?
4、材料一至材料三所述,杜勒斯拒绝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反映了什么?
5、联系材料一、二、三所涉及的事例,你能联想到什么?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仅仅是礼貌问题吗?
五、过关检测
见练习册。
学法指导:
群学:基于二三部分内容在独学与对学时没有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组长注意纪律与分工。
学法指导:
把握好一个主线:
只要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提高国际地位,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先请相关同学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整理知识框架,之后,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评价一下自己本堂课的表现:
优秀 ( )
一般 ( )
还需努力(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