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一般是靠______来传播的。
2.生活中,我们在描述声音的特性时很随意,因此描述也不太清楚,下面是一些对声音特性的形容:(1)细声细气;(2)尖叫;(3)高声呼喊;(4)低沉语调;(5)大喊大叫;(6)引吭高歌;(7)男高音;(8)说话像蚊子叫;(9)震耳欲聋。其中形容声音音调的是_____,其中形容声音响度的是_____。
3.你知道吗?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面上,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____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声音的。
4.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也可用塑料尺代替),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___,听其响度________,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有关,还跟____有关。
5. “皮影戏”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演员只要在屏幕和灯光之间抖动拴在道具“小兔”身上的细线,屏幕上就能出现生动活泼的小兔形象.并且与道具“小兔”动作完全一致,可谓形影不离,这其中所涉及的光学知识主要有_____ 。
6.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东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小明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α=____;午后,随着太阳西斜,α应适当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7.某酒店的一个大厅里,为了使客人感觉厅内宽敞明亮,主人在迎面墙上装了一面与墙等大的平面镜,这是利用了____的原理达到这一目的的,这样使人感觉房间大小是原来的___倍。
8.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____是入射光线,玻璃在____(选填"AB面的左方”、“AB面的右方”、“CD面的上方”或"CD面的下方”).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但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3.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金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鱼缸——空气——水——金鱼 B.空气——水——金鱼
C.鱼缸——水——金鱼 D.水——金鱼
4.新年联欢会上,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5.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是指没有改变的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方言、土话
6.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 )
A.图书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声
B.上语文课时,听到隔壁教室上音乐课传来的歌声
C.深夜,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
D.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7.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
A.小孔成像 B.手影游戏
C.激光掘进机 D.隔着火焰看东西在晃动
8.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为15°,则反射角为 ( )
A.15° B.30° C.75° D.60°
9.要使眼睛看清一个物体,则 ( )
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 B.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C.物体肯定有光线进入眼睛 D.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看到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km
11.小刚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 m处,沿着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前进了2m,此时他在镜中的像与他本人的距离为 ( )
A.2 m B.3 m C.5 m D.6 m
1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下面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
1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13.如图,在平面镜前有A、B两光点,欲使通过镜子观看时,它们的像刚好重叠,则观察的方向应在 ( )
A.通过A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B.通过B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C通过连接A、B的直线上 D.通过连接A像、B像的直线上
三.作图题(共20分)
1.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2.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 AB的像。
3.如图所示,发光点S射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B点,请完成光路图.
4.如图所示,图中已知反射光线,请补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四.实验探究题(共24分)
1.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如下实验:(9分)
实验1:如图(a)所示,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粗橡皮筋,观察先后两次发声时橡皮筋振动快慢及声音的特点,记录如下表:
序号
橡皮筋长短
橡皮筋粗细
振动快慢
声音
甲
相同
细
快
尖锐
乙
相同
粗
慢
低沉
实验2:如图 (b)所示,两次敲打音叉,观察泡沫球被弹起,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泡沫球被弹起的高度较小;第二次重敲音叉,发现泡沫球被弹起的高度较大,而且音叉前后两次发出的声音是前者较小后者较大。
分析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2题每空1分,3题3分)
(1)实验l主要是研究声音的____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的____越____。
(2)实验2主要是研究声音的____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的关系: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____越____。
(3)如果还要研究声音的第三个因素,你打算设计一个怎样的实验?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你可以获取哪些物理信息?请写出两条:(6分,)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3.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图所示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3分)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根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分)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