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李约瑟难题及其科学经济教育方面的解答.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2071638 上传时间:2025-09-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约瑟难题及其科学经济教育方面的解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李约瑟难题及其科学经济教育方面的解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约瑟难题及其科学、经济、教育方面的解答 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及内涵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于中国科学社庆祝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李约瑟曾出席在贵州湄潭举行的年会,并发表《科学与中国文化》的演讲。在演讲中,他首次批评了一些西方和中国学者此前提出的关于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论证。他说中国古代哲学非常接近于科学解释,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基本的问题是为什么近代实验科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体系产生在西方而不是在中国。这里,李约瑟实际上已经非常清楚地提出了后来所谓的“李约瑟难题”。 之后在《东西方的科学和社会》一书中,李约瑟再次提出了引起世界各方学者广泛讨论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 关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探讨在李约瑟提出“李约瑟难题”之前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强烈关注。但自从李约瑟从东西方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历程提出此问题后,其研究范围之广、见解之独到、在中外影响之深远,较前面诸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人们也就习惯的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在科学方面的解答 李约瑟说:“在中国并没有希腊时代那种自由思想的高潮,但是也没有中古世纪的冬蛰时期。在最初14个世纪中,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处于领先的地位,科学方面远胜于欧洲,其进步的程度几乎令人难以置信。”李约瑟所说无不道理。从秦汉到唐宋可以说是古代社会科学能力的第二个黄金时期,产生了许多为当时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和第一流的科研成果。但在15世纪以后,中国社会科技能力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以至完全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归咎其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是许多珍贵的科技成果被销毁。 如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珍贵藏书被靖康之变的金兵毁之一炬。1275年元兵进入南宋再次破坏了科技文化发展进程以及社会的生产水平。 (二)政治制度扼杀了优秀的科技学术思想和发明创造。 科举制度的束缚使得为真理而求知的科学追求思想在缺乏培养土壤的中国无法生根壮大。此外中国政府缺乏对科学技术研究所需或所产出的试验装备的重视。导致中西两国在试验探究上起步差异巨大。 (三)信息闭塞,先进学术成功难以流通进入中国。 科学是交流的产物;西方广泛吸取中国优秀研究成功,在此启发的基础上并加以创新,而中国不仅没能积极吸取西方先进科研成果,甚至已造就的科技发明都无法发展传承,只能停留在个人小作坊的原始水平,没有系统理论和基础学科支撑,社会的科学能力长期停滞不前。 (四)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社会推动力量。 科技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非学术领导,科技人员往往是受禄任事,敷衍官差。科技研究与经济之间未建立紧密的联系,社会对科技需求不足,因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强大的社会推动力量。 总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科技必须要有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学术土壤,减少战争以及其他意外因素对科技成果的损耗,建立健全政治体制,鼓励科学思想萌芽和创新发明。打开国门广泛吸收世界科研成果,做到信息更新与世界同步,以社会力量联系科技发展。或许这才是李约瑟难题的解答之一。 李约瑟难题在经济方面的解答 从经济的角度看来李约瑟难题,原因有三: (一)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基数明显增大。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市场扩大主要由于人口增长压力,明清时期人口压力巨大。人口的增加又使得农业生产规模进一步缩小,而不是增大。手工工场发展十分缓慢。 (二)相关经济政策限制经济发展。 中国封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了垄断工商业及闭关锁国的保护主义政策。以及限额出口制度都导致对外经济贸易无法顺利展开,东南沿海市镇趋向衰落。尽管到16世纪的葡萄牙商人和17世纪的耶稣教士在各方面给中国人带来很大的思想启示。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中国封建经济制度还是坚不可摧。 (三)无法明确商品市场经济的本质。 纵观中国历史几千年来耕犁技具基本上没有变化。由此可见重农抑商的政策更加限制了工商业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味强调“以农为本”的生产思想,在明清时期,市场关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仍被看作是对“农业资本”的侵蚀,落后的思想使得市场和经济的发展进程受阻,发展缓慢。与同时期欧洲的重商主义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内向化演进严重地制约了中国近代科技的产生与应用,更错过了中国融入世界的绝佳时期,是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于世界和西方的主要原因。 由以上对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对于一国科技进步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只有我们国家的经济富有了,才能发展科技、发展文化、搞国防、制造工业等等。因此将李约瑟难题为我们带来的启示应用到一国经济发展这一议题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约瑟难题在教育方面的解答 李约瑟难题除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原因外,中国明代以后整个教育的腐败没落乃是主要症结之所在。下面由以下三点进行说明。 (一)教育制度有名无实,教学内容腐朽。 从形式上看,明清时代的教育制度是比较完整的。但实际上,学校有名无实,形同虚设,就连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也取消了“坐监”制度 ,只要在初一、十五来国子监听讲《四书》、《五经》即可。其余各学校也更是平日无人。显然,名存实亡的学校,只是生徒们领取干薪的场所。教官多徒有师之虚名。 (二)教学内容腐朽空泛。 所有学校均以((四书》、《五经》等封建伦理学为主要教学内容。更为甚者,所有的学校全部成为科举考试制度的附庸,科举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科举怎么考,学校也就怎么教。科举股取士,只重阐述经义,揣摩古人语气。所以,围绕着科举考试而建立的教育制度,也就把真正的自然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排斥在外。 (三)科学思想落后陈旧,打压科学萌芽。 大批庸儒把学习自然科学技术视为“玩物丧志”。八股出身的庸官们,不说自己对自然科学技术一无所知,反而视自然科学技术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甚至下令用严刑峻法,禁锢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 从而可见,我国腐朽没落、僵化保守的教育体制和封建科举制度大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自然科学技术在社会上和众人的心目中地位卑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反而被完全排除在教育内容之外。这样,严重地阻碍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壮大,从而致使近代的中国始终未能形成一支强大的科学技术知识分子队伍,使近代中国科技远远地落在了西方国家之后。 从求解“李约瑟难题”使我认识到,国家的繁荣富强 ,关键在于经济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振兴,根基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我们要牢牢记住近代思想落后而导致科学技术滞后的沉痛教训,全力以赴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振兴科技,努力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我们中国才能国富而民强,才能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坚信那时,再也不会有第二个“李约瑟难题”’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