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2026学年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

上传人:zh****1 文档编号:12051395 上传时间:2025-09-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3M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2026学年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5-2026学年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2026学年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三棱柱的所有棱长均相等,侧棱平面,过作平面与平行,设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为,记直线与直线所成锐角分别为,则这三个角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2.命题“”的否定是( ) A. B. C. D. 3.已知函数,其中,,其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对满足的,,有,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则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A. B. C. D. 4.已知集合A={0,1},B={0,1,2},则满足A∪C=B的集合C的个数为(  ) A.4 B.3 C.2 D.1 5.为得到的图象,只需要将的图象( ) A.向左平移个单位 B.向左平移个单位 C.向右平移个单位 D.向右平移个单位 6.已知复数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 A. B. C. D.6 7.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 B. C. D. 8.甲在微信群中发了一个6元“拼手气”红包,被乙、丙、丁三人抢完,若三人均领到整数元,且每人至少领到1元,则乙获得“最佳手气”(即乙领到的钱数多于其他任何人)的概率是( ) A. B. C. D. 9.直三棱柱中,,,则直线与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10.已知向量,且,则m=( ) A.−8 B.−6 C.6 D.8 11.若复数是纯虚数,则( ) A.3 B.5 C. D. 1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若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则 B.已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则“”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若随机变量服从二项分布: , 则 D.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若函数,则的值为______. 14.设为数列的前项和,若,,且,,则________. 15.如图,己知半圆的直径,点是弦(包含端点,)上的动点,点在弧上.若是等边三角形,且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16.边长为2的正方形经裁剪后留下如图所示的实线围成的部分,将所留部分折成一个正四棱锥.当该棱锥的体积取得最大值时,其底面棱长为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已知椭圆:()的左、右顶点分别为、,焦距为2,点为椭圆上异于、的点,且直线和的斜率之积为. (1)求的方程; (2)设直线与轴的交点为,过坐标原点作交椭圆于点,试探究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18.(12分)在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过程中,运城市“创城办”为了调查市民对创城工作的了解情况,进行了一次创城知识问卷调查(一位市民只能参加一次),通过随机抽样,得到参加问卷调查的人的得分统计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频数 (1)由频数分布表可以大致认为,此次问卷调查的得分似为这人得分的平均值(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利用该正态分布,求; (2)在(1)的条件下,“创城办”为此次参加问卷调查的市民制定如下奖励方案: ①得分不低于的可以获赠次随机话费,得分低于的可以获赠次随机话费; ②每次获赠的随机话费和对应的概率为: 赠送话费的金额(单位:元) 概率 现有市民甲参加此次问卷调查,记(单位:元)为该市民参加问卷调查获赠的话费,求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附:参考数据与公式:,若,则,, 19.(12分)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且. (1)若,,求的值; (2)若,求的值. 20.(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1)求曲线的普通方程和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2)设点,若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两点,求的值 21.(12分)数列满足,,其前n项和为,数列的前n项积为. (1)求和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的前n项和,并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m、k,均有. 22.(10分)已知点P在抛物线上,且点P的横坐标为2,以P为圆心,为半径的圆(O为原点),与抛物线C的准线交于M,N两点,且. (1)求抛物线C的方程; (2)若抛物线的准线与y轴的交点为H.过抛物线焦点F的直线l与抛物线C交于A,B,且,求的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解析】 利用图形作出空间中两直线所成的角,然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 如图,,设为的中点,为的中点, 由图可知过且与平行的平面为平面,所以直线即为直线, 由题易知,的补角,分别为, 设三棱柱的棱长为2, 在中,, ; 在中,, ; 在中,, , .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中两直线所成角的计算,考查了学生的作图,用图能力,体现了学生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2.D 【解析】 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对命题进行改写即可. 【详解】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所以命题“,”的否定是:,. 故选D. 本题考查全称命题的否定,难度容易. 3.B 【解析】 根据已知得到函数两个对称轴的距离也即是半周期,由此求得的值,结合其对称轴,求得的值,进而求得解析式.根据图像变换的知识求得的解析式,再利用三角函数求单调区间的方法,求得的单调递减区间. 【详解】 解:已知函数,其中,,其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对满足的,,有,∴. 再根据其图像关于直线对称,可得,. ∴,∴. 将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像. 令,求得, 则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故选B. 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求函数解析式,考查三角函数图像变换,考查三角函数单调区间的求法,属于中档题. 4.A 【解析】 由可确定集合中元素一定有的元素,然后列出满足题意的情况,得到答案. 【详解】 由可知集合中一定有元素2,所以符合要求的集合有,共4种情况,所以选A项. 考查集合并集运算,属于简单题. 5.D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所以为得到的图象,只需要将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故选D. 考点: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 6.B 【解析】 设,,利用复数几何意义计算. 【详解】 设,由已知,,所以点在单位圆上, 而,表示点 到的距离,故. 故选:B. 本题考查求复数模的最大值,其实本题可以利用不等式来解决. 7.B 【解析】 该几何体是直三棱柱和半圆锥的组合体,其中三棱柱的高为2,底面是高和底边均为4的等腰三角形,圆锥的高为4,底面半径为2,则其体积为, . 故选B 点睛:由三视图画出直观图的步骤和思考方法:1、首先看俯视图,根据俯视图画出几何体地面的直观图;2、观察正视图和侧视图找到几何体前、后、左、右的高度;3、画出整体,然后再根据三视图进行调整. 8.B 【解析】 将所有可能的情况全部枚举出来,再根据古典概型的方法求解即可. 【详解】 设乙,丙,丁分别领到x元,y元,z元,记为,则基本事件有,,,,,,,,,,共10个,其中符合乙获得“最佳手气”的有3个,故所求概率为,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枚举法求古典概型的方法,属于基础题型. 9.A 【解析】 设,延长至,使得,连,可证,得到(或补角)为所求的角,分别求出,解即可. 【详解】 设,延长至,使得, 连,在直三棱柱中,,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或补角)为直线与所成的角, 在中,, 在中,, 在中, , 在中,, 在中,. 故选:A. 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要注意几何法求空间角的步骤“做”“证”“算”缺一不可,属于中档题. 10.D 【解析】 由已知向量的坐标求出的坐标,再由向量垂直的坐标运算得答案. 【详解】 ∵,又, ∴3×4+(﹣2)×(m﹣2)=0,解得m=1. 故选D. 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考查向量垂直的坐标运算,属于基础题. 11.C 【解析】 先由已知,求出,进一步可得,再利用复数模的运算即可 【详解】 由z是纯虚数,得且,所以,. 因此,. 故选:C. 本题考查复数的除法、复数模的运算,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一道基础题. 12.D 【解析】 根据正态分布、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二项分布及不等式的性质等知识,依次对四个选项加以分析判断,进而可求解. 【详解】 对于选项,若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根据正态分布曲线的对称性,有,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对于选项,已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则当时一定有,充分性成立,而当时,不一定有,故必要性不成立,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对于选项,若随机变量服从二项分布: , 则,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对于选项,,仅当时有,当时,不成立,故充分性不成立;若,仅当时有,当时,不成立,故必要性不成立. 因而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正态分布、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二项分布及不等式的性质等知识,考查理解辨析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解析】 根据题意,由函数的解析式求出的值,进而计算可得答案. 【详解】 根据题意,函数, 则, 则;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分段函数的性质、对数运算法则的应用,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考查运算求解能力. 14. 【解析】 由题可得,解得,所以,, 上述两式相减可得,即, 因为,所以,即, 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 15.1 【解析】 建系,设,表示出点坐标,则,根据的范围得出答案. 【详解】 解:以为原点建立平面坐标系如图所示:则,,,, 设,则,, ,,, , , 显然当取得最大值4时,取得最小值1.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坐标运算,属于中档题. 16. 【解析】 根据题意,建立棱锥体积的函数,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大值即可. 【详解】 设底面边长为,则斜高为,即此四棱锥的高为, 所以此四棱锥体积为, 令, 令, 易知函数在时取得最大值. 故此时底面棱长.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棱锥体积的求解,涉及利用导数研究体积最大值的问题,属综合中档题.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是定值,且定值为2 【解析】 (1)设出点坐标并代入椭圆方程,根据列方程,求得的值,结合求得的值,进而求得椭圆的方程. (2)设出直线的方程,联立直线的方程和椭圆方程,求得点的横坐标,联立直线的方程和椭圆方程,求得,由此化简求得为定值. 【详解】 (1)已知点在椭圆:()上, 可设,即, 又, 且,可得椭圆的方程为. (2)设直线的方程为:,则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可得:, 由,可得, 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可得:,即, 即. 即为定值,且定值为2. 本小题主要考查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方程的求法,考查椭圆中的定值问题的求解,考查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8.(1)(2)详见解析 【解析】 由题意,根据平均数公式求得,再根据,参照数据求解. 由题意得,获赠话费的可能取值为,求得相应的概率,列出分布列求期望. 【详解】 由题意得 综上, 由题意得,获赠话费的可能取值为 , , 的分布列为: 本题主要考查正态分布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期望,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9.(1);(2). 【解析】 (1)利用余弦定理得出关于的二次方程,结合,可求出的值; (2)利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以及诱导公式可求出的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出的值,然后利用二倍角的正切公式可求出的值. 【详解】 (1)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即, 解得或(舍),所以; (2)由及得,, 所以, 又因为,所以, 从而,所以. 本题考查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同时也考查了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以及二倍角公式求值,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20.(1)的普通方程为,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 【解析】 (1)在曲线的参数方程中消去参数可得出曲线的普通方程,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以及可将直线的极坐标方程化为普通方程; (2)设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并设点、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利用韦达定理可求得的值. 【详解】 (1)由,得,, 曲线的普通方程为, 由,得,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设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代入,得,则, 设、两点对应参数分别为、,,, ,,. 本题考查了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与普通方程之间的转化,同时也考查了直线参数方程几何意义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21.(1),;(2),证明见解析 【解析】 (1)利用已知条件建立等量关系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出数列的和,进一步利用放缩法求出结论. 【详解】 (1),,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 当时,数列的前项积为,则,两式相除得,得, 又得,; (2) , 故. 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及应用,数列的前项和的应用,裂项相消法在数列求和中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转换能力,属于中档题. 22. (1) (2)4 【解析】 (1)将点P横坐标代入抛物线中求得点P的坐标,利用点P到准线的距离d和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p的值即可;(2)设A、B点坐标以及直线AB的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垂直关系,得出关系式,计算的值即可. 【详解】 (1)将点P横坐标代入中,求得, ∴P(2,),, 点P到准线的距离为, ∴, ∴, 解得,∴, ∴抛物线C的方程为:; (2)抛物线的焦点为F(0,1),准线方程为,; 设, 直线AB的方程为,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 ∴,…① 由,可得, 又,, ∴, ∴, 即, ∴,…② 把①代入②得,, 则. 本题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以及抛物线与圆的方程应用问题,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是中档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