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斑岩型铜矿成矿条件.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2040733 上传时间:2025-09-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斑岩型铜矿成矿条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斑岩型铜矿成矿条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斑岩型成矿条件 岩浆条件: 1、中酸性、钙碱性,浅成或超浅成,小型斑岩侵入体(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 2、岩体规模较小(小于1-2Km2)个别达10余Km2 3、岩体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 4、岩体的酸性程度影响矿化类型: SiO2:62-68%的斑岩—以铜为主的矿床 SiO2:大于68%的斑岩—以钼为主的矿床 构造条件: 1、含矿斑岩的侵入大多和深大断裂有关,矿床常呈带状分布,分布于沈断裂两侧的次级断裂构造系统中。 2、含矿侵入体及其附近常具含矿的爆发角砾岩体。据北美58个斑岩型铜(钼)矿床统计,含角砾岩的占70%,我国赣西北、豫西等地的斑岩型矿床中也发现有角砾岩体。 角砾岩呈筒状或脉状分布于斑岩体内或其附近,下限可能为2-3公里。角砾岩中常具金属矿化,甚至形成富矿。角砾岩由于挥发份从岩浆中逸出而引起的膨胀造成的。 地层条件: 围岩岩性对斑岩铜矿床的成矿有重要影响 1、当围岩为硅铝质岩石时,矿化主要在岩体顶部集中,很少进入围岩;只有当围岩裂隙特别发育时,含矿热液不仅在岩体中聚集,还可沿裂隙进入围岩形成矿化。德兴斑岩型铜矿床的矿化主要分布在围岩中。 2、当围岩为碳酸盐岩石时,在接触带还可以形成矽卡岩型矿床,构成斑岩铜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的矿床成矿系。 围岩以中心式面型蚀变为特征 1、这类蚀变围绕侵入体中心呈同心圆状或椭圆状产出,范围可达几百米至几公里。各蚀变带的矿物组合常呈有规律地分布。 2、Lowell等(1970)根据克拉马祖矿床的蚀变,参照美洲27个斑岩矿床,提出了斑岩型铜、钼矿床的蚀变分带模式,子岩体中心向外依次出现四个蚀变带:核心带-钾质蚀变带-似千枚岩化蚀变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泥质蚀变带-青磐岩化带-边缘带。 围岩蚀变及分带 1、以石英、绢云母构成的似千枚岩化蚀变带,几乎在所有斑岩型铜矿中均广泛发育,其强度、范围和矿化的规模有直接关系。 2、少数矿床的面型蚀变是以接触带为中心的,向岩体和围岩两侧呈对称的环状分布,为接触式面型蚀变,其分带特点与中心式类似,德兴铜矿。 3、我国斑岩型铜矿床围岩蚀变特点: ①可分为面型和线型两种 面型:岩体为中心(玉龙、城门山) 接触带为中心(德兴) 线型:受构造控制,沿一定方向延伸(多宝山) ②具有较强的石英化作用 ③似千枚岩化带最重要、最普遍 ④泥化带一般不发育,矿化不好(玉龙除外) 矿床成因 1、汽液包裹体测定,斑岩型矿床中黑云母和钾长石化的形成温度为600-700℃;石英-绢云母化的形成温度为420℃;泥化蚀变为300-100℃;硫化物形成于350-250℃,斑岩型铜矿的形成经历了高、中温热液阶段;成矿深度大多介于2-5Km,成矿流体盐度高,工业矿体内可达40-76wt%NaCl。 2、矿石中硫同位素组成为δ34S(‰)-6.3~3.6‰,接近于陨石硫,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地壳或上地幔。 3、氢-氧同位素: 4、主要分布环太平洋地区。 5、与深大断裂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