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ppt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2036580 上传时间:2025-09-01 格式:PPT 页数:165 大小:10.54MB 下载积分:2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1,主要内容,疾病监测的概念,脊灰监测与控制,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监测与控制,2,一、疾病监测的概念,疾病监测(,surveillance of diseases,)又称流行病学监测(,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有系统的疾病监测工作本世纪,40,年代末开始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68,年第,21,届世界卫生大会(,WHA,)讨论了国家和国际传染病监测问题。,7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广泛开展监测,观察传染病疫情动态,以后又扩展到非传染病,并评价预防措施和防病效果,我国于,1979,年在北京、天津试点,以后逐步推广。,3,一、疾病监测的概念,疾病监测的定义疾病监测是长期地、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疾病的动态分析不仅指疾病的时间动态分布,也包括从健康到发病的动态分布和地域分布。其影响因素包括影响疾病发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疾病监测只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4,一、疾病监测的概念,疾病监测的几个基本概念,1.,被动监测下级单位常规向上级机构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称为被动监测(,passive surveillance,)。各国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被动监测。这种常规监测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即不能包括未到医疗机构就诊的病人,对于诊断的疾病可能错误分类,特别是发生了某种异常的疾病时更是如此。,5,一、疾病监测的概念,2.,主动监测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资料,或者要求下级单位尽力去收集某方面的资料,称为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以及按照统一要求对某些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进行重点监测,努力提高报告率和报告质量,均属主动监测。,6,一、疾病监测的概念,3.,监测的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监测病例的统计数字,如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死亡率等称为监测的直接指标。有时监测的直接指标不易获得,如流行性感冒(流感)死亡与肺炎死亡有时难以分清,则可用“流感和肺炎的死亡数”作为监测流感疫情的间接指标。,4.,静态人群和动态人群研究过程中无人口迁出、迁入的人群称静态人群(,fixed population,)。如果一个地区人口有少量出生、死亡、迁出和迁入时,仍可视为静态人群。计算率时可采用观察期的平均人口数做分母。如果研究过程中人口频繁地迁出、迁入,则为动态人群(,dynamic population,)。涉及动态人群的计算需要采用人时(人年或人月)计算法。,根据不同目的和内容,确定不同的监测指标,7,一、疾病监测的概念,疾病监测的种类,1.,传染病监测不同国家规定的监测病种有所不同。,WHO,将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回归热列为国际监测的传染病。我国根据我国情况又增加了登革热。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卫生部已把艾滋病列为国境检疫监测的传染病。,1989,年公布的我国第一部,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2004,年进行修订,现共有,39,种法定管理传染病,。传染病主要监测内容有:,8,一、疾病监测的概念,(1),监测人群的基本情况:即了解人口、出生、死亡、生活习惯、经济状况、教育水准、居住条件和人群流动的情况。,(2),监测传染病在人、时、地方面的动态分布,包括做传染病漏报调查和亚临床感染调查。,(3),监测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性。,(4),监测传染病、宿主、昆虫媒介及传染来源。,(5),监测病原体的型别、毒力及耐药情况。,(6),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7),开展病因学和流行规律的研究。,(8),传染病流行预测。,9,一、疾病监测的概念,2.,非传染病监测目前有些国家已将监测范围扩大到非传染病。监测内容根据监测目的而异,包括出生缺陷、职业病、流产、吸烟与健康,还有营养监测、婴儿死亡率监测、社区和学校的健康教育情况监测、食品卫生、环境、水质监测等等,范围极广。我国部分地区已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出生缺陷等非传染病开展了监测。例如由北京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牵头组织了我国,16,省市、,19,个监测区的多省市大协作,对心血管病发展趋势及其决定因素进行监测。天津市开展了以“肿瘤、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为重点的非传染性“四病”的防治研究等。,地方病监测也属于非传染病监测。,10,二、脊灰监测与控制,11,二、脊灰监测与控制,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脊灰病毒共,型、,型、,型,3,个血清型,病毒各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宿主,人是唯一宿主,临床表现,潜伏期,3,35,天,一般,7,14,天,90,以上的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只有约,1,的病例可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发热、咽痛、乏力或恶心、腹泻等,仅有少数感染者出现麻痹症状,病毒侵犯脊灰前角运动神经元后,导致肌肉特别是肢体肌肉发生不对称弛缓性麻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12,二、脊灰监测与控制,传染源,麻痹型患者,隐性感染者、无麻痹患者,不易被发现,在传播上起重要作用,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发病的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传播,易感人群,人对脊灰病毒普遍易感。,4,月龄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感染后能产生对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传染期,感染者大便排出病毒可达数周至数月,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4,周都有传染性,发病后,1,2,周排毒率最高,13,14,在中国,脊灰是如何被消灭的?,疫苗接种,-,常规接种,-,强化免疫,监测,应急,管理,14,15,15,15,2000,年,7,月,17,日,国家证实委员会举行签字仪式,16,WHO西太区证实无脊灰,2000年10月29日WHO西太区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RCC)在日本京都宣布:西太区所有国家和地区已经阻断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传播;,第6次全球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批准了RCC的决定。,17,本土与非本土流行国家脊灰报告病例数,(2001-2011,年,),18,2011,年全球,WPV,病例分布,(截至,2-21,),非洲区部分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年份,本土,非本土,合计,2010,232,1120,1352,2011,340,310,650,中国周边国家病例占全球病例,43%,(,279/650,),19,20,21,全球,cVDPVs,疫情,2000,年至,2011,年期间,全球,17,个国家发现了,cVDPVs,。,型:,79,例,。莫桑比克(,2011,)、缅甸(,2006-07,)、印度尼西亚(,2005,)、,中国(,2004,),、菲律宾(,2001,)和,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2000-01,),型:,478,例,。尼日尔(,2006,、,2009-2011,)、尼日利亚(,2005-11,)、刚果共和国(,2008-11,)、也门(,2011,)、索马里(,2008-11,)、阿富汗(,2010-11,)、乍得(,2010,)、印度(,2009-10,)、埃塞俄比亚(,2008-09,)和马达加斯(,2001-02,,,2005,),型:,9,例,。埃塞俄比亚(,2009-10,)和柬埔寨(,2005-06,),其中,马达加斯加、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尔三个国家暴发了,2,起,cVDPVs,22,22,23,维持无脊灰工作,疫苗接种,-,常规接种,-,强化免疫,监测,应急,管理,23,24,继续维持无脊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24,25,随时存在脊灰野病毒输入的危险,VDPV,开始在,OPV,接种率高的地区出现,VAPP,病例时有出现,全球消灭脊灰日期一推再推,问 题,25,26,中国随时存在脊灰野病毒输入的危险,2003,年,2009,年期间,全球有,29,个,已实现,无脊灰,的国家,发生过,133,起,脊灰野病毒,输入疫情。,26,新疆疫情发现,2011,年,8,月,2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灰实验室复核检测确认:,新疆自治区疾控中心送检,4,例,AFP,(均来自和田,地区)的,型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物,基因测序结果与疫苗株,Sabin1,相比差异较大,,VP1,区,189,个,-193,个核苷酸差异,差异率为,20.9%-21.3%,WHO,规定与,Sabin,株相比,VP1,区核苷酸变异率,15%,的脊灰病毒定义为脊灰野病毒。,4,例,AFP,病例脊灰病毒毒株之间的同源性高达,99.2,%,-99.6,%,(,4-7,个碱基突变),该,4,例病毒均为,型脊灰野病毒,27,CHN15114,、,CHN15115,、,CHN15116,和,CHN15117,株部分,VP1,区核苷酸进化树图,4,株毒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2%-99.6%,(,4-7,个碱基变异),此,型野病毒既往未在国内流行过,经,WHO,总部和西太区协查病毒来源,中国新疆和田,I,型野病毒和巴基斯坦,2010,年流行的野毒株基因同源性高达,99%,WHO,判定此次新疆脊灰野病毒由巴基斯坦输入。,28,Tibet,(2011)1 type III VDPV,Guizhou,(2011)1 type II VDPV,Fujian,(2011)1 type II VDPV,Ningxia,(2011)1 type III VDPV,截止到,2011,年,4,月,6,日全国新发现的,VDPVs,Shandong,(2011)1 type 1 VDPV,我国,VDPV,的早期快速鉴定,-,阻断传播,29,四川省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的发现,2011,年,12,月,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灰实验室复核检测确认:,四川省疾控中心,2011-11-26,送检,2,例,AFP,病例分离出的,型脊灰毒株,,VP1,区核苷酸序列与,P2/Sabin,株相比,,,均有,6,个核苷酸发生变异(变异位点相同),,鉴定为,II,型脊灰疫苗高变异株。,回顾性分析发现,,四川省疾控中心,2011-10-24,送检,1,例,AFP,病例分离出,的,II,型脊灰毒株,,,VP1,区核苷酸序列与,P2/Sabin,株相比,,,有,5,个核苷酸变异,且,5,个变异位点,与上述两株脊灰毒株,共享,。,2012,年,2,月,3,日,免疫中心接到四川,CDC,电话,在阿坝地区新发现,1,例,AFP,,,PCR,检测发现,VP1,区,8,个核苷酸变异,2012,年,1,月,29,日,四川省疾控中心收到,1,例阿坝州阿坝县的,AFP,病例大便标本,,PCR,检出,型脊灰毒株,,VP1,区核苷酸序列,与,P2/Sabin,株相比,,,有,8,个核苷酸差异,与前,3,例,AFP,病例分离出的脊灰毒株共享,5,个核苷酸。,4,株核苷酸序列相关的,II,型脊灰疫苗,病毒,变异株的发现,提示在四川省部分地区可能发生了,病毒,变异株的循环,30,四川省,4,例,高变异株,病例,分布,1.,普巴泽仁,2011.8.19,2.,索朗羊姐,2011.10.15,3.,万玛措,2012.1.10,江姿霏,2011.10.26,31,监测工作尤为重要,32,监测目的,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33,二、脊灰监测与控制,-,病例定义与分类,-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重症手足口?,手足口病临床诊断重症病例定义之一,流行地区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34,AFP,报告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常见的,AFP,病例包,括的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常见,AFP,病例,35,二、脊灰监测与控制,-,病例定义与分类,-2,高危,AFP,病例,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36,二、脊灰监测与控制,-,病例定义与分类,-3,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异介于,1%,15%,之间。,如发生,2,例或,2,例以上相关的,VDPV,病例,则视为,VDPV,循环(,cVDPVs,)。,37,AFP,病例分类流程图,38,VAPP,诊断依据,服苗者疫苗相关病例,:,服用活疫苗,(,多见于首剂服苗,),后,4-35,天内发热。,6-40,天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无感觉丧失,临床诊断符合脊灰。,麻痹后未再服用脊灰活疫苗,粪便标本只分离出脊灰疫苗株病毒者。,如有血清学检测脊灰,Ig,抗体阳性或中和抗体或,IgG,抗体有,4,倍增高并与分离的疫苗病毒型别一致者,则诊断依据更为充分。,服苗接触者疫苗相关病例,:,与服脊灰活疫苗者在服苗后,35,天内有密切接种史,接种后,6-60,天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符合脊灰的临床诊断,第条同上述。,疑似病例,:,符合上述第一项,但不具有相应的第,2,及第,3,项相关病毒分离及血清学结果,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者。,39,二、脊灰监测与控制,-,监测内容,AFP,病例报告,主动监测,病例调查,AFP,病例随访,AFP,病例的专家诊断,实验室监测,疫情处理,AFP,监测评价指标及资料分析,资料管理与信息反馈,异地,AFP,病例监测管理,40,AFP,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内容包括: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等。,县级疾控机构应建立,AFP,病例专报记录本,登记接到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位、报告内容、记录人等内容。,41,主动监测,监测医院,所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乡级医院,人口集中的乡级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交通不便以及边远的乡级医院应定期开展主动搜索,各省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主动监测医院范围。,42,主动监测,监测内容,AFP,主动监测医院每旬开展本院的,AFP,病例的主动搜索;,县级疾控机构应每旬对辖区内,AFP,主动监测医院开展主动搜索。,监测医院的儿科、神经内科(或内科)、传染科的门诊和病房、病案室等,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并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搜索,AFP,病例,记录监测结果。,如发现漏报的,AFP,病例,按要求开展调查和报告。,43,病例调查,个案调查,接到,AFP,病例报告后,县级疾控机构应在,48,小时内派专业人员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在临床医生配合下,详细填写“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表”。,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的调查,详见,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调查指南,(卫疾控免疫,1999,第,63,号)。,VDPV,病例、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等的调查,对于,VDPV,病例、,VDPV,循环病例和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除进行个案调查外,还应到病例居住地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当地,OPV,接种情况,并结合其年龄、临床表现等特征,判定其危险性,决定其后续关注程度。,44,个案调查步骤,了解发病过程:,应了解麻痹发生时间、是否有发热,/,腹泻、麻痹部位是否对称、是否疼痛,有无外伤或注射史、就诊过程,OPV,服苗史等。,进行神经学检查,重点检查肌力、肌张力、腱反射、肌萎缩和肢体活动情况。,填写个案调查表,要求完整、准确填写,避免缺项和漏项。如有调查表中未包括的症状或体征可用文字说明;调查时力求明确临床诊断。,45,VDPV,病例处理原则(,1,),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调查小组,由流行病学和临床专家共同组成,赴现场开展病例核实、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采集,20,名病例接触者健康儿童标本,带冰尽快运送至省级脊灰实验室进行检测。,省级脊灰实验室应尽快将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物送国家级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和基因测序。,对发病县及毗邻县进行常规接种率快速评价,调查年龄范围为,5,岁以下儿童。,对发病县及毗邻县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AFP,病例的主动搜索,查阅过去,2,年相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与医务人员交谈,调查有无漏报病例,,记录主动搜索结果;,同时开展社区病例搜索工作。,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应对病例发生县及毗邻县近,2,年,AFP,病例,特别是残留麻痹病例进行复核。,46,VDPV,病例处理原则(,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接种率调查结果和,AFP,监测情况确定是否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如发现当地脊灰疫苗接种率,85%,,则需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接种范围和儿童年龄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建议强化免疫年龄范围为,0,4,岁或扩大年龄组。至少以县为单位,开展,2,轮,时间间隔,1,个月。做好强化免疫活动的督导和接种率的快速评价,对接种率,95%,的地区应进行查漏补种工作。,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今后,1,年内,对病例所在县及毗邻县,AFP,监测医院开展,2,次以上的主动搜索。,对,VDPV,病例进行追溯和跟踪调查,寻找病例发生的流行病学和病毒学证据,。,47,AFP,病例随访,在麻痹发生,60,天后,,要对所报告的,AFP,病例进行随访。随访由县或市级疾控机构完成,随访必须要见到病例本人,建议随访者为对该病例进行过调查的人员。,随访表填写完成后要及时,(麻痹,75,天内),上报市、省级疾控机构。,在病例首次进行个案调查时没有明确临床诊断的病例,力求在随访时能够得出明确诊断,以补充个案资料。,必要时组织省级专家组专家进行访视。,48,AFP,病例的专家诊断,各省应成立由具有,AFP,诊断经验的流行病学、病毒学、临床医学(神经内科、儿科、传染病学)等方面专家组成,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定期开展诊断工作。,省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工作规范,(卫疾控免疫,1999,第,63,号)。,49,实验室监测,标本采集,AFP,病例标本的采集,对所有,AFP,病例应采集双份大便标本用于病毒分离。标本的采集要求是: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每份标本,重量,5,克,(约为成人的大拇指末节大小)。,AFP,病例接触者标本的采集,以下情况采集,AFP,病例,5,名接触者(原则,5,岁以下)大便标本:,1,)每年,AFP,病例大便标本数少于,150,份的省,2,)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3,)根据临床或流行病学资料高度怀疑为脊灰的,AFP,病例,4,)死亡的,AFP,病例,县级,CDC,负责组织采集标本,医疗机构协助。,50,实验室监测,原始标本运送,标本采集后要在,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标本应,冷藏,运送,在送达省脊灰实验室时带冰且包装完整。标本的运送要符合国家对标本运送的有关要求,(生物安全),。,采集的标本应有完整的登记资料,一并送达省脊灰实验室。标本标签登记要清楚,标本送检表项目要填写完整。,51,实验室监测,分离物运送,省级脊灰实验室应在分离定型后,14,天内,将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物送达国家脊灰实验室。,标本应冷冻运送,在送达国家脊灰实验室时带冰且包装必须完整。,标本的运送同时要符合国家对标本运送的有关要求。,52,AFP,监测评价指标,监测的敏感性,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监测的及时性,AFP,病例监测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及时率,80%,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及时率,80%,AFP,病例,14,天内双份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80%,AFP,病例大便标本,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及时率,80%,省级脊灰实验室,28,天内完成,AFP,病例大便病毒分离及时率,80%,阳性分离物在,14,天内送国家脊灰实验室的及时率,80%,国家脊灰实验室,7,天内完成省级送达的阳性分离物型内鉴别的及时率,80%,需进行核酸序列分析的阳性分离物在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后,14,天完成序列检测,AFP,病例麻痹,60,天内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及时率,80%,AFP,病例麻痹,75,天内随访及时率,80%,监测的完整性,省级对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调查处理率达到,100%,国家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对临床符合病例的复核率达到,100%,旬报完整性,主动监测报表完整性,53,AFP,监测资料分析,AFP,病例流行病学分布,以县、市或省为单位绘制病例散点图;以市地为单位统计,AFP,发病率。每年重点分析,15,岁以下人口已达,10,万而,AFP,报告发病率,1/10,万的地区,寻找原因。也可对,15,岁以下人口累计人口已达,10,万而没有,AFP,病例报告(或报告敏感性较低)的县级单位进行分析,寻找原因。分析病例的年龄构成和时间分布。,54,二、脊灰监测与控制,AFP,病例免疫史,计算,AFP,病例,OPV“,零”剂次免疫、未全程免疫、全程免疫和不详所占比例,分析儿童未全程免疫原因,重点分析“零”剂次免疫儿童。,AFP,病例大便标本采集及检测结果,计算未采集、采集单份、双份标本病例所占比例,脊灰病毒阳性率、各型别分离数,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等。,AFP,监测系统及时性、完整性,计算相关的监测指标,评价监测系统运转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55,异地,AFP,病例监测管理,异地,AFP,病例是指非本地户籍、居住,35,天的,AFP,病例。分为跨省异地,AFP,病例和本省异地,AFP,病例(跨县或跨市)。异地,AFP,病例归属原居住地县级以上疾控机构管理。,病例的报告、调查、采样送检、随访等工作,由病例暂住地的县级以上疾控机构负责完成。标本检测由采样送检单位所在的省级脊灰实验室负责。,56,二、脊灰监测与控制,省级疾控机构收到报告的异地,AFP,病例后,应及时将病例资料(个案调查表等)传真并邮寄报告病例归属地省级(跨省异地,AFP,病例)或市级(本省异地,AFP,病例)疾控机构。异地,AFP,病例实验室结果,由省级脊灰实验室传真并邮寄报告病例归属地省级(跨省异地,AFP,病例)或市级(本省异地,AFP,病例)疾控机构。,57,二、脊灰监测与控制,病例归属地疾控机构接到异地报告的,AFP,病例后,应及时与病例当时所在地省级(跨省异地,AFP,病例)或县级(本省异地,AFP,病例)疾控机构沟通,收集该病例的个案、病案、实验室、随访等资料进行综合管理。各相关疾控机构,特别是省级疾控机构,应协助病例归属地疾控机构做好异地,AFP,病例的各项监测工作。,58,省级,CDC,职责,收集并分析县、市级上报资料,对,AFP,病例实行个案管理;,每月定期将本省病例监测资料传送国家级疾控机构;,监督、指导各地,AFP,各项监测活动的开展;,对市、县级疾控机构和有关医疗机构人员培训;,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与评价,及时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下级疾控机构反馈;,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本省监测薄弱地区和高危人群,组织开展相关调查研究;,组织对高危,AFP,病例、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VDPV,病例的调查和处理;,负责省级脊灰实验室的管理,确保监测质量;,评价本省,AFP,监测状况,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本省维持无脊灰策略与措施的建议;,与国家和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沟通和信息交流,协调异地,AFP,病例报告、调查及其它相关事宜。,59,市级,CDC,职责,收集辖区内县级疾控机构及有关医疗机构,AFP,病例疫情报告及个案调查表,对县级疾控机构报告的资料进行审核,按规定向上级疾控机构报告;,监督、指导县级各项监测活动的开展;,负责对县级疾控机构和有关医疗机构人员培训;,监测辖区内病例的发生情况,参与高危,AFP,病例、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的调查;,评价辖区内病例监测现状,并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报告。,60,县级,CDC,职责,收集辖区内,AFP,病例报告,按规定向上级疾控机构报告;,开展,AFP,病例调查、标本采集、运送及病例随访工作;,负责辖区内病例的主动监测工作;,负责对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AFP,监测的培训;,对辖区内病例监测工作开展督导、检查,评价监测质量,并向上级疾控机构和本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监测工作情况。,61,各级医疗机构职责,负责本医院,AFP,病例发现与报告工作;,制定本单位监测报告程序和工作制度,在本单位开展病例的主动监测;,在疾控机构指导下组织开展对预防保健科、儿科、神经内科、传染科、病案室等相关科室和人员的,AFP,监测培训;,协助疾控机构进行,AFP,病例调查、标本采集并开展主动监测工作;,收集、补充,AFP,病例的临床资料,提供给辖区疾控机构。,62,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职责,负责对辖区内,AFP,监测的组织领导;,保障工作必须经费;,对辖区监测工作进行评估、督导与考核。,63,1994-2011,年我国,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率,(,年 份,),数据截止日期:,2012,年,2,月,29,日,64,2011,年全国分省,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率,数据截止日期:,2012,年,2,月,29,日,65,2011,年以地区为单位,AFP,病例报告情况,346,个地区中,,21,个地区报告发病率小于,1,,其中,6,个地区未报告病例,数据截止日期:,2012,年,2,月,29,日,66,2010,年和,2011,年未报告,AFP,病例,地市,0-14,岁人口数,年,度,2010,2011,10,万,北京市辖县,西藏阿里地区,甘肃省嘉峪关市,西藏林芝地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嘉峪关市,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新疆克拉玛依市,10,万,上海市辖县,北京市辖县,西藏日喀则地区,西藏昌都地区,西藏那曲地区,甘肃省酒泉市,宁夏石嘴山市,数据截止日期:,2012,年,2,月,29,日,67,2004,2011,年,AFP,主要监测指标完成情况,监测指标,(,),年 份,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48,小时内调查率,97,98,98,98,98,98.5,98.5,98.8,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89,90,90,90,90,89.6,91.4,91.1,粪便标本,7,天内送达率,96,96,97,97,96,96.2,97.3,97.6,分离结果及时反馈率,*,94,96,91,94,95,95.7,96.6,96.1,阳性标本及时送达率,*,94,93,57,77,40,78.3,93.8,89.8,*2003,年后计算分离结果,28,天内反馈率;*,2003,年后计算阳性标本,14,天内送达率,数据截止日期:,2012,年,2,月,29,日,68,1994-2011,年全国,AFP,病例合格便标本采便情况,数据截止日期:,2012,年,2,月,29,日,69,2011,年分离结果,28,天反馈率,数据截止日期:,2012,年,2,月,29,日,70,%,2011,年,AFP,病人阳性标本数及阳性分离物,14,天内送国家实验室率,(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西藏、青海无阳性标本),数据截止日期:,2012,年,2,月,29,日,全国率(,89.8%,),达标率(,80%,),71,2011,年,高危,AFP,病例,分布,情况,省份,例数,新 疆,9,山 东,7,河 南,7,广 东,5,四 川,3,贵 州,3,河 北,2,吉 林,2,福 建,2,江 西,2,北 京,1,山 西,1,辽 宁,1,黑龙江,1,湖 北,1,湖 南,1,广 西,1,海 南,1,云 南,1,西 藏,1,陕 西,1,数据截止日期:,2012,年,2,月,29,日,72,全国,AFP,病例标本检测结果周分布,(,2011-2012,),73,2011,年全国,AFP,病例分类周分布情况,数据截止日期:,2012,年,2,月,29,日,云南,74,2011,年各省份,AFP,病例最终诊断分类情况,数据截止日期:,2012,年,2,月,29,日,75,AFP,监测存在问题,存在问题,部分地区仍未报告,AFP,病例,部分省份,AFP,监测指标未达标,AFP,病例分类诊断仍不及时,AFP,病例报告后未能及时纳入专病管理;,未及时录入,AFP,病例采便信息及实验室结果。,76,77,三、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监测与控制,78,疾病简介,-,麻疹,1,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传染源:,麻疹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传播给其它人,易感人群:,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传染期:,出疹前后,5,天,79,疾病简介,-,麻疹,2,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潜伏期:,7-21,天,平均,10,14,天,主要症状,:,发热,出疹,咳嗽、结膜炎、卡他症状,柯氏斑,并发症:,肺炎、喉炎、脑炎等,麻疹合并肺炎是小年龄,麻疹病人主要死因!,80,疾病简介,-,风疹,1,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症状类似麻疹,曾称,“,德国麻疹,”,风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风疹病毒唯一宿主,传染源:,病人,先天性风疹患儿,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母亲在孕期患风疹可以通过胎盘侵入胎儿。,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以获得较牢固的免疫力。,传染期:,皮疹前,7d,到疹后,5d,7d,均具有传染性;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婴儿可以在出生后,1,年的时间内排毒。,81,疾病简介,-,风疹,2,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临床症状轻微,出现头痛、咳嗽、咽痛等症状,以发热、皮疹及耳后、枕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和疼痛为特征。,临床表现与麻疹较难鉴别,30,50,为亚临床感染,并发症:,成人多见,主要有关节炎、关节痛(,70,女性患者出现)、脑炎、出血性表现。,82,疾病简介,-,风疹,3,孕妇早期感染风疹可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是影响优生优育的重大问题,CRS,的三大典型特征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和耳聋,发生原因: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病毒血症胎盘复制感染胎儿,破坏细胞有丝分裂,干扰器官生长发育,引起:,死产、流产,胎儿出生后各种先天性损害:,失明:白内障、视网膜病、青光眼,耳聋:,先天性心脏缺损:动脉导管开放或闭锁不全、末梢肺动脉狭窄等,智力发育不全:小头畸形,发育迟缓、骨炎、血小板减少紫癜、肝脾肿大、溶血性贫血、糖尿病等,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83,WHO:,胎儿致畸危险与妊娠感染风疹月份关系:,1,个月:危险性为,50,以上(,61%,93%,),2,个月:危险性为,10-30,(,26%,95%,),3,个月:危险性为,5,20,(,6%,75%,),CRS,发生率取决于育龄妇女对风疹的免疫状况,在欧洲和北美国家育龄妇女风疹抗体阴性率为,15%,20%,随着风疹疫苗接种率提高,风疹抗体阴性率降低,利于优生优育,CRS,危险因素,84,CRS,的临床表现,紫癜样皮疹和肝炎,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长骨发育迟缓,“,CRS,三联征,”,:失明,合并耳聋、先心病,85,疾病简介,-,流行性腮腺炎,1,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人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唯一宿主,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腮腺肿大前,6d,肿大后,9d,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飞沫为主,接触传播,污染唾液的衣服、玩具、食品,人群易感性,无感染史、免疫史者普遍易感,隐性及临床感染后一般可产生终生免疫力,86,疾病简介,-,流行性腮腺炎,2,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前驱期,1,2,天 肌痛,头痛,低热等,腮腺肿大期,7,天左右,传染期,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约,20%,为无症状感染者,并发症,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87,疫苗使用前,液体苗使用,EPI,实施,冻干苗使用,接种,2,剂次,加速麻疹控制,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剂量,:0.2mL-0.5mL;,复种,:1.5-2,岁,流行概况,-,麻疹,1,全国,1950,2007,年麻疹发病率,88,89,资料来源: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2007,2004,2006,2005,2004,2007,年麻疹发病地区分布(发病率,,/10,万),流行概况,-,麻疹,2,89,2005,2007,年麻疹报告病例周分布,3,5,月份为高发季节,流行概况,-,麻疹,3,90,全国,2004,2007,年各年龄组麻疹发病率,特点:小年龄组儿童高发,;1,岁组发病率最高,;,成人病例集中于,2030,岁,流行概况,-,麻疹,4,91,全国麻疹病例年龄组构成比,特点: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8,月龄,1,岁之间儿童病例超过,10,流行概况,-,麻疹,5,92,2007,年各省常住,/,流动人口麻疹病例,全国:,2005,年:流动人口占,37,2006,年:流动人口占,28.2,2007,年:流动人口占,23.6,外来人口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发病明显增多,流行概况,-,麻疹,6,93,H1a,Anhui07-1,Anhui07-3,Shandong07-43,Guangdong06-5,Neimeng07-5,Hunan07-9,Guangdong06-21,Guangdong06-29,Henan07-14,Shandong07-21,Hunan07-2,Hunan06-5,Jiangxi07-1,Guangdong06-2,Jiangsu06-6,Tianjin06-8,Shandong06-19,Neimeng07-6,Hunan06-1,Sichuan07-6,Hebei06-30,Shandong06-10,Sichuan07-4,Hebei06-28,Hunan06-3,Neimeng07-3,Shanxi06-3,Shanxi06-4,Shanxi06-5,Jilin06-2,Hunan06-2,Shanxi06-25,Tianjin06-14,Tianjin06-16,Jiangsu07-4,Henan07-3,Hebei06-29,Henan07-48,Shanxi06-27,Henan07-18,Henan07-37,Jiangsu06-7,Neimeng07-4,Guangdong06-30,Shandong06-20,Hunan07-6,Jiangsu07-14,Jiangsu07-12,Sha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