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沁园春 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描绘出壮美的“北国风雪图”,体会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歌,感悟词的意境,感受词精练优美的语言。
3、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重点难点】
1、诗歌诵读训练:
以读动情,以读识文。通过齐读、轮读、领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走进诗歌。
2、感受本词表达上的精妙:修辞手法、炼字炼词、写景技巧。
【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诵读为主,以小组形式展开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悬念导入
1945年的重庆有这样一件事:重庆民营报《新民报晚刊》的副刊编辑吴祖光四处奔波,几经周折,终于得到一份完整的词,如获至宝,感到这“自铸伟词”、“大气磅礴”的咏雪之作“睥睨六合,气雄万古”,是“可遇难求的最精彩的稿件”,于是在11月14日该报副刊上隆重推出这首杰作,并在该词后配发了一段热情洋溢的“按语”——“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重庆《大公报》因势而动,以醒目版面再度刊出,随即山城的各大报纸竞相转载,无一例外地发表了大量的步韵、唱和之作和评论文章。
蒋介石看到这首词后恼羞成怒。他问专门为他起草文件的秘书陈布雷:“你看这词如何?”陈布雷如实答道:“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
深知文化可攻心的蒋介石马上反应,必须以诗词的形式予以回击。不久,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等报刊同时登出了“围剿”的和词。以“唱和”为名大肆攻击此词,重庆文化界的进步人士纷纷加入了以唱和为形式的论战行列,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一时间风起云涌。这首引起轩然大波的作品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毛于1945年8月赠予索句的柳亚子,被柳亚子评价为“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轼)、辛(弃疾)未能抗(相比),况余子乎?” 我们一起来感受其魅力。
二、 (读)读词金石声
师: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吟咏中作者们的大胸怀、真性情便一一在眼前显山露水。
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读出节奏、韵律和豪情。关键是激起学生诵读的激情。
1、个人自由诵读: 莽 红装素裹 妖娆 竞折腰 风骚
2、个人表演朗读:
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并且交流自己在感情基调、语速、重音、表情、动作等上的处理师生在讨论中要形成共识,比如:
感情基调:豪放激动,充满自豪
语速:上阕的“望”和下阕的“惜”要有较长停顿“须晴日”和“俱往矣”语速要慢“还看今朝”要用拖音来读……
重音:“分外”、“多娇”等要重读,“惜”、“略”、“稍”、“只”需轻读……
表情:微笑、从容、自信,傲视一切
动作:想象自己站在至高点上俯瞰祖国江山,身形要挺拔,气度要雄健
3、小组挑战读,单人或者多人设计配合赛读。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4、听朗读录音,自由点评录音朗读中的各种处理,研读练读。
5、全班齐读
三、 (写)美景迷人眼
师:相信你的眼前一定浮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快快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优美的语言,巧用手法,描绘上阕中的一处景色,三分钟时间,交给大家,莫辜负了词中的美景。
学生活动:提醒学生描摹不等同于翻译,要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反映成画面,描写必须生动形象。完成后同桌互赏互改,推荐同桌佳作并做简单点评。
再丰富的想象也不能信马由缰,要有章法可循,综合各位欣赏的画面可以看出本词在写景上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
⑴ 写景变化多端,特色鲜明──诗人新颖独特的视角:
① 虚实结合: 上前十句实写雪景,后三句虚写雪后美景
② 动静结合: 山、原→舞、驰 化静态为动态
③ 纵横结合: 写景──空间 议论──时间
⑵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巧妙──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① 比喻兼对偶: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② 互文: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③ 拟人: 红装素裹,欲与天公试比高
(过渡:诗歌靠形象来说话,赏析时一定要放飞想象。你的想象有多丰富,世界就有多精彩。我们做到了!)
四、 (品)妙语共推敲
师:词人有一支生花的妙笔,用词准确含蓄,表达细腻入微,堪称典范之作,被柳亚子评价为“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让我们细读品味。
(小组活动:请你以“我觉得 字用的妙,妙就妙在 ”的句式,体会用词的准确细腻,千锤百炼。)
① 准确传神的动词: 封、飘、舞、驰
② 概括性强的总领词: 望、惜
③ 富有表现力的副词: 惟、顿、略、稍、只
或者用换词品味的方法??
① 准确传神的动词: 封、飘、舞(像)、驰(像)
② 概括性强的总领词: 望(看)、惜(叹)
③ 富有表现力的副词: 竞(都)、顿(渐)、略(尽)、
稍逊(全无)、只(还)、矣(也)
五、 (说)豪情我畅谈
出示问题:1、毛泽东对历史上这些战功赫赫的英雄持怎样的态度?
2、他评价这些古代英雄的用意是什么?
读一读,思考一下,可以把你的观点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形成系统的语言准备展示。
明确:1、惋惜、肯定还有委婉的讽刺。
2、后来者居上,今人必定超过古人。诗人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多媒体出示毛泽东手书《沁园春 雪》)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回扣背景,情感再燃: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回顾历史,读《沁园春·雪》,我们读出了毛泽东的伟人情怀。今天,和平盛世之下,我们重读《沁园春·雪》,心灵同样可以受到震撼,你还读出了什么呢?请以:从“《沁园春·雪》中,我读出了”的格式畅谈感受。
学生可能谈到:
我读出了今人要胜古人的豪情。
我读出了要为新中华改天换地的信心。
我读出大好河山需要我们去建设的呼唤。
……
六、(结)课堂小结
词中别有洞天。这首词《沁园春·雪》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其中的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诗人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是诗人对许多重大问题给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
师: 望万里河山见雄浑壮丽,美哉!
评千古帝王显胸襟气魄,壮哉!
诗人毛泽东
任先青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常于马背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
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屈指数算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
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便站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
六、 (练)布置作业
1、查找毛泽东诗词资料,自主阅读毛泽东诗词五首以上,并写出读后感。
2、收集背诵关于雪的诗句五句。
(附)板书设计:
景:江山多娇(望) 评:古代帝王(惜)
沁园春·雪
颂:人民大众(主旨)
风波 魅力 景描
语言
豪情
回扣风波 文化可攻心艺术追求含蕴,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