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西省为例》2(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2020831 上传时间:2025-08-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4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1西省为例》2(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西省为例》2(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源六中高二年级组教学案 科目: 地理 班级 姓名 主备教师:董红 备课成员:董红 王建华 审核人:曾宪峰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 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② 通过图表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③ 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难点: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20-26页内容,阅读课时训练24-26内容,对概念、关键词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熟记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 1能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2、在能源的综合利用的过程中怎样做到可持续发展,减轻对环境的破坏?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 。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经济效益 ,且带来严重的 。 “六五”时期: 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煤 、铁矿、铝土矿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构建 了 、 、 三条产业链,延长了生产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结果:①单一经济结 构变为多元结构,产业结构升级②原料工业超过采掘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引水工程建设的原因: 。 缺水严重的地区: 最大的引水工程: (引黄入晋),作用:缓解了 、 、 三个中心城严重缺水的局面。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山西省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① ② 2、保护与治理: (1) :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建立一个具有多品种、多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 (2) :环境问题的根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措施: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3) 【预习自测】 1.2000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 A.煤炭出口量增加 B.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 C.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D.煤炭利用率提高 2.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几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缩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③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探究案】 探究点一 能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治理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能源基地示意图 材料二 该能源基地某地区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人为因素。 (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地区工业结构的优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该地区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归纳】 本题主要考查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基地建设中的产业结构和环境问题以及对于这些问题采取的对策。据材料 一中的铁路线、矿产分布、河流、输气管道、省区轮廓等判断该区域为____________;据材料二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判断出山西能源基地在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了______________,主要构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训练案 一、课中检测与训练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换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该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2009·重庆文综)图1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2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1)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图1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