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波发射台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2011082 上传时间:2025-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波发射台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波发射台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常州市区的西面直线距离至老城区18.5公里,至新北区市政府约20公里处,西面于丹阳接壤,武进邹区文昌村委潘家村周围,场地面积大约为建设用地80亩,流转用地大约620亩,共计约为700亩。 二、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江苏常州中波发射台迁建工程 2. 建设地点:常州市邹区 三、设计依据 1.《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95号); 2.《广播电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1998]18号); 3.《广播电视天线电磁辐射防护规范》(GY 5054-1995); 4.《中波、短波广播发射台场地选择标准》(GY5069-2001); 5.《中、短波广播发射台设计规范》(GYJ34-88); 6.《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建设标准》(建标126-2009);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8.中办发[2007]11号文《中办国办印发严控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问题通知》; 9.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新建和装修办公楼的通知》(苏办〔1999〕67号); 10.国家、省部、市及行业各类建筑相关建设标准。 11.《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2.本工程项目建议书 13.本工程规划要求附件1 14.用地现状及范围线图附件2 四、设计规模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7196.3平方米。 五、设计标准 1. 工程等级 根据建设部(1999)09号《民用建筑工程 等级分类表》规定,“江苏常州中波发射台迁建工程”工程等级为二级。 2. 耐火等级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江苏常州中波发射台迁建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 3. 抗震等级 根据国家抗震裂度划分区域表显示,常州州为7度抗震设防城市,本工程按7度抗震设计。 六、主导思想 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简洁明快,具有现代中式建筑风格。 有利于工作的安全性,日常生活管理的有效性,满足各种功能要求的时效性。 体现适度超前,坚持可持续发展。 规划空间及建筑单体设计应达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设计格调高雅,环境优美。 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说明 一. 用地现状概述 基地位于常州市区的西面直线距离至老城区18.5公里,至新北区市政府约20公里处,西面于丹阳接壤,武进邹区文昌村委潘家村周围。拟建场地地形基本平整。 二. 规划控制条件 建筑各方向退用地界线5米。 三. 交通组织 设计中对各种车流,人流的动态组合进行充分考虑,根据不同功能单元的使 用特性进行有机的组合,使各种流线通畅便捷,避免相互干扰。 四.竖向设计 场地标高和建筑物室内外高差结合四周道路标高设计。 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地表水排除方式为暗管系统,由建筑外墙向四周道路排放,然后排入市政管网。 室外给水管道、污水管道、电气线路、通讯电缆等均采用地下敷设。 五. 景观绿化 景观绿化设计结合整体规划,力求创造协调、优美、宜人环境。 六. 经济技术指标 总建筑面积: 6048.7 平方米 规划用地面积: 53333 平方米 建筑基底面积: 4964.6 平方米 容积率: 0.11 建筑密度: 9.3% 绿地率: 45% 第三章 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 本方案布局时努力创新,营造出一种既有私密性,同时又具有共享性的组合空间,各类不同功能的建筑单体相对集中,在整体上又有穿插、高低、疏密、错落有致地组合在一起。创造一个环境优雅,人际和谐的理想工作环境空间。 整个地块力求空间形态丰富,建筑单体各具特色。通过空间组合的流动与渗透,结合视觉与景观艺术设计,营造出一种具中国传统造园之韵味,中华文化之底蕴、富艺术氛围、人情味十足及充满生活情趣的高品位园林式工作生活环境,在节奏紧迫蒸蒸日上的都市之外创造一个清新高雅,具文化内涵,回归大自然的工作空间。这就是现代都市设计理念中的“躲避空间”,这种动与静、喧与宁的差别越大,就越能体现出当代都市的蓬勃朝气与活力 二.功能布局 地块内规划结构明晰,空间形态丰富流畅。东西向道路把南侧技术区和北侧行政生活区自然地分开,北侧行政生活区结合园林布置自然铺开,餐厅居中,方便连接南边的行政办公和北边的培训会议,并方便服务最北边的宿舍区。各功能区之间的景观层层递进,错落有致,在中心区达到一个景观高潮,各个功能间的联系也井然有序。 在注重有内部形态的同时注重外部形象,高低起伏的建筑轮廓线及结合视线上合理安排建筑组群,疏密相间,积极塑造高级办公区的空间形象。 三.交通流线 道路系统力求实用,便捷,场地内道路环通,满足消防疏散要求。 四、立面造型 建筑单体立面设计中,采用现代简洁明快的处理手法,打破常规,力求多样化及功能与形式统一。在建筑的外部设计时充分利用材料的肌理,光影效果及建筑的形体组合来塑造建筑物的个性。外墙处理采用涂料、面砖、花岗岩等建筑材料,色彩素雅庄重,配以敞廊、平台等体块渗透穿插,以独特的气质与修养与周围建筑形式及色彩形式对比,既有阴柔又富有阳刚的时代气息,力求探索与创造出一种怀古而不复古、通俗而不庸俗的新民族风格的建筑形式,其神韵的动人之处在于历史文脉的延续和现代精神的糅合,并能自然地溶于周边环境。 六.环境保护 从废弃物的排放及利用回收,废水、噪音的防治、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等多方面着手,采取相应措的预防、处理措施,满足国家和江苏省相关的法规、规范要求。 第四章 结构设计说明 一、依据设计 建筑所在地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 1. 采用的主要规范 (1).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 (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023-2008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 2012 2.自然条件: a. 基本风压值为:0.4 kN/m2,地面粗糙度取B类; b. 基本雪压值为:0.35 kN/m2; c. 建筑场地类别暂定为:Ⅲ类; d.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e. 场地特征周期: Tg=0.45s ;结构阻尼比: ζ=0.05 ;地震影响系数: αmax=0.08 ; f. 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g. 邹区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其抗洪设防水位为: 地坪以下0.5 m; h. 砌体施工质量等级为 B 级; i.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3.主要的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屋面和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准永久值系数表 序号 荷载类别 标准值(kN/m2) 组合值系数ψc 准永久值系数ψq 1 不上人屋面 0.5 0.7 0.0 2 上人屋面 2.0 0.7 0.4 3 疏散楼梯、连廊、电梯厅、门厅 3.5 0.7 0.3 4 阳台 3.5 0.7 0.5 5 宿舍、办公 2.0 0.7 0.4 6 厨房 4.0 0.7 0.7 7 教室、食堂、餐厅、一般资料档案室 2.5 0.7 0.5 8 浴室、卫生间、盥洗室 2.5 0.7 0.5 9 蹲厕卫生间 4.0 0.7 0.6 10 通风机房、电梯机房 7.0 0.7 0.8 11 疏散楼梯及屋面疏散通道 3.5 0.7 0.3 二、材料 1.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柱、梁、板、楼梯: C30。其他构件(如圈梁、过梁、构造柱等) :C25。基础垫层:C15,厚度100mm。 2. 墙体材料:±0.00以下MU20砼实心砖,墙厚200mm,Mb10水泥砂浆砌筑;±0.00以上外墙填充墙采用A5蒸压加气砼砌块,墙厚200mm ,Ma5.0混合砂浆砌筑;内隔墙、填充墙采用A5蒸压加气砼砌块,墙厚200mm ,Ma5.0混合砂浆砌筑。女儿墙采用MU15砼实心砖,墙厚200mm,Mb10.0混合砂浆砌筑。 3. 钢筋: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均采用HRB400热轧带肋钢筋(-Ⅲ级钢筋),当钢筋直径≥22时,采用滚轨直螺纹机械连接。设备、电梯等吊钩采用HPB300钢筋,吊钩及予埋件受力锚筋严禁冷加工。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钢材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4. 在钢结构构件及其连接中,凡是有抗震要求的构件、和有焊接连接要求的构件,钢板、型钢、钢管等均应采用Q235B级钢。焊条:E43** (用于HPB235级钢筋、Q235B钢焊接),E55** (用于HRB400级钢筋的焊接)。摩擦型高强螺栓采用10.9级,连接接触面的处理采用钢丝刷清除浮锈,表面抗滑移系数为μ≥0.35。钢结构连接材料的其他要求按施工蓝图的设计要求采用。 5. 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一类环境:二a类环境以外的部分,二a类环境:基础底板、外墙、水池、有覆土地下室顶板及其他处于潮湿环境和挑雨蓬、天沟和阳台等露天环境的部位。 6. 温度作用,在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考虑水化热产生的温度涨缩应力。 三、结构形式 本项目的主体建筑主要包括:行政办公楼(1F),后勤楼(1F), 会议培训楼(2F),宿舍楼(3F),技术楼(1F)。建筑物为单层或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且结构形式比较规则。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 四、结构计算软件 整体分析计算采用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2010年版); 地基基础计算采用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独基、条基、钢筋混凝土地基梁、桩基础和筏板基础设计软件JCCAD》(2010年版)。 第五章 给排水 一、设计依据 1.项目招标书 2.建筑方案图 3.现行有关设计规范 二、给水 1.水源 采用城市自来水,从周边市政给水干管引入1根给水管,管径DN80。采用消防、生活独立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消防给水由消防泵房提供。引入管上设水表及防污隔断阀。 2. 生活用水量 中波发射台最高日生活用水量30m3/d,最高日排水量为25 m3/d。 三、排水设计 1.室内排水系统 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水和污水分开排放。 2.室外排水系统 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污、水经管道收集后排入周边现状市政污水管中。 四、消防给水设计 1.本工程内设宿舍楼,食堂、培训楼,办公楼、技术楼。宿舍建筑物须设置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其余均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均由消防泵房增压供水。 2.消防用水量 综合考虑中波站的消火栓用水量为:室内15 l/s,室外25l/s。 本工程灭火器配置等级按建筑物类别设置为A类中危险级,建筑物内按规范要求配置足够数量的磷酸铵盐灭火器(5kg装)。 第六章 电 气 一、 设计依据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50016-201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 GB50116-2013 甲方提出的使用功能和要求 建筑专业提供的平面图 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电气技术参数及要求 二、设计范围 1、照明配电系统 2、电力系统 3、防雷接地系统 4、弱电系统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三、配电系统 1、本工程消防负荷为二级,其它负荷为三级。 1、采用TN-S低压配电系统,N线与PE线,从变配电间处经重复接地分开后,不再相连,保持绝缘。 2、导线材质及敷设方式:设备电源采用交联低烟无卤铜芯电缆和电线,穿管暗敷楼板、墙、柱内或吊顶内敷设。 3、各配电箱、插座箱、控制箱、开关等一律壁挂式暗装。 四、照明系统 1、所有场所的照度均按国家标准设计。 2、照明种类:一般照明、事故照明、应急疏散照明等。疏散指示照明照度不低于1LX,楼梯间应急照明照度不低于5.0LX. 3、照明光源利用节能的T5荧光灯为主要光源,配以LED灯做需瞬时点亮(应急照明)及调光要求场所照明。 五、弱电系统 1、设置网络、电视、广播系统。 2、每层设置弱电间,弱电系统通过桥架引入教室,每间培训室均设置信息插座、电视插座及广播音箱。 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发射机房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发射机房内设置消防控制室,联动控制所有消防设备。 3、发射机房内设置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消防应急广播等 七、防雷接地系统 1、建筑防雷等级按二类设计。 2、防直击雷的措施,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带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或利用屋面金属栏杆作接闪器),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采用进出电源线路均采用电缆敷设,在高低压配电装置上装设避雷器。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就近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3、接地引下线利用建筑柱内主筋,按建筑跨距均匀布置,适当位置设接地电阻测试点。接地装置利用建筑基础,并设若干外引人工接地板,本各建筑基础接地装置与附近建筑接地装置要求连接成一个整体,且连接点不少于四处。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 第七章 暖通 一、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江苏省) DGJ32/J96-2010 相关设计规范 建筑专业提供的图纸 二、设计范围 本工程的空调通风及防排烟设计 三、空调系统设计 1、室外设计参数: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4.6 ℃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8.1 ℃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1.3℃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3.5℃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5%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1℃ 2、宿舍、培训及活动等用房均采用分体空调,预留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位置,电源插座及冷凝水排水立管。 四、通风系统设计 1、人员活动房间均考虑外窗自然通风。 2、厨房设事故通风,事故排风量按12次/h换气计算,事故排风机在房间室内外设手动开启装置,连锁房间天然气泄漏报警装置;事故排风机兼做平时全面排风用,满足全面排风量不小于总排风量的35%,厨房排油烟量按30次/h换气计算,油烟排放浓度不得大于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0mg/m3,厨房补风通过外窗自然补风。 3、卫生间设机械排风,排风量按10次/h换气计算。 4、配电房、柴油机房设机械排风,排风量按15次/h及6次/h换气计算。 五、防排烟系统设计 1、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满足每五层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2m2。 2、房间及走道采用自然排烟,满足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其建筑面积的2%。 第八章 节能 节能设计采取以下措施: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基本情况 总建筑面积:7196.3平方米 2、本地块位于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标准为50%。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 3.《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4.《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5.《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 6.国家、省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 三、项目节能措施 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措施 (1) 屋面 平屋面保温层采用100厚改性聚苯板,以满足屋面的传热系数要求。 坡屋面保温层采用100厚改性聚苯板,以满足屋面的传热系数要求。 (2) 外墙 本工程外墙墙体材料为200厚蒸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 外墙采用外保温构造措施,保温层为30厚改性聚苯板。 (3) 外窗 选用断热铝合金中空玻璃窗(6高透光+12空气+6透明) (4) 透明外门的型材和玻璃要求与外窗相同,不透明外门采用节能外门,内设玻璃棉板,厚度≥15。 (5) 热桥部位处理采用外墙外保温,保温层贴至女儿墙顶。 当个别的主要规定性指标未达到要求时, 将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的要求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以使建筑物达到节能要求。 四、总平面设计节能方案 本项目位于夏热冬冷地区,总平面建筑物整体朝南向采光。 五、维护结构节能措施 坡屋顶构造: 铝镁锰合金板+改性聚苯板(100mm)+铝镁锰合金板 平屋顶构造: 细石混凝土(双向配筋)(40mm)+改性聚苯板(100mm)+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4mm)+水泥砂浆(20mm)+钢筋混凝土(120mm)+石灰砂浆(20mm) 外墙构造: 面砖+改性聚苯板(30mm)+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200mm)+石灰砂浆(20mm) 地面: 水泥砂浆(20mm)+钢筋混凝土(40mm)+岩棉板(40mm)+钢筋混凝土(60mm) 外窗幕墙构造: 断热铝合金中空玻璃窗(6高透光+12空气+6透明),传热系数3.4W/m2.K,玻璃遮阳系数0.86,气密性为6级,水密性为3级,可见光透射比0.71 六、公共建筑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本工程不设中央空调系统,分体式空调由甲方自理,室内机制冷量小于等于4.5Kw的,其能效比不小于3.4,室内机制冷量大于4.5KW小于等于7.1Kw的,其能效比不小于3.3,室内机制冷量大于7.1Kw的,其能效比不小于3.2。 送排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0.32。 七、照明电器系统节能措施 本工程属于多层建筑。室内照明设计应满足绿色环保要求,宜采用高效节能荧光系列光源和灯具。 办公室设计照度300Lx功率密度8W/㎡,满足规范要求 教室设计照度300Lx功率密度8W/㎡,满足规范要求 会议室设计照度300Lx功率密度8W/㎡,满足规范要求 汽车库设计照度50Lx功率密度2W/㎡,满足规范要求 多媒体教室设计照度300Lx功率密度8W/㎡,满足规范要求 泵房设计照度100Lx功率密度3.5W/㎡,满足规范要求 照明灯具都采用T5节能荧光灯28W 35W、Ra=85,色温为4000K的光源,采用高频电子镇流器,灯具效率大于75%,照明功率因数补偿至0.9,除汽车库使用集中照明控制以外,其他场所使用就地照明控制。 八、可再生能源应用 无 九、其他节能措施   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和给水配件, 卫生间内淋浴热水由太阳能热水器加热供水。 十、景观部分 设计理念——项目以内敛沉稳的传统院落和中式园林文化为依据,融入现代设计语言,形成发展与创新并存的新中式景观格调。设计亮点表现在:整体上形式“前庭—大院(山水园)—小院—窄道—后庭”的院落空间布局形态。并把生态的理念引入庭院中,将功能空间的组织融入景观中,把环境景观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以水系为景观轴线,层层递进,达成濒水而居、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 功能分区及景点布置——依据空间布局形态,景观功能上形成五大区域,由北往南依次是水岸风情体验区、后庭花园景观区、中央庭院观览区、建筑前庭景观区及绿色生态体验区。每个区域所营造的景观形态、空间感受、植物色彩保持个性之中又和谐统一。同时根据建筑空间布局,形成了临时门卫、机动车停车位、建筑楼前广场、主要出入口、车库、非机动车停车位、内庭花园、观景平台、景观水面、中央休闲广场、回澜亭、曲澜亭、樨香榭、生态绿岛、曲桥、休闲活动广场、景观体验步道、休闲景亭、亲水平台、雨水花园及景观木栈道等21个景观点。 植物综述——项目的植物景观设计以景观生态学为原则,体现植物文化。种植设计采用自然与修剪植物相结合,色彩以绿色为主基调,营造现代、简洁的植物空间,同时具有新中式的文化气息。本项目的植物设计从植物的观赏角度出发,结合现有功能分区进行植物整体布局,共分为四个区:滨河凝翠区、浮香醉庭区、春花秋色区、流樱花园区。使植物设计遵循自身原则的同时,也能与景观功能紧密结合。 设计原则包含以下几点:仿生原则——根据植物习性和自然界植物群落形成的规律,仿照自然界植物群落的结构形式,经艺术提炼而就。师法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植物多样性原则——尽可能多的运用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多样性要求;景观艺术性原则——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返璞归真,而是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适地适树原则——尽可能多用乡土树种,保证效果的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