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0-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唯嘉 文档编号:12003021 上传时间:2025-08-26 格式:DOCX 页数:146 大小:57.76KB 下载积分:1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2020-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360题) 1、王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 A.注意分配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广度 D.注意转移 【答案】 A 2、李老师为研究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需要收集有关信息,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 A.教育论文 B.教育年鉴 C.教育辞书 D.教育著作 【答案】 B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学生的上进心与惰性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答案】 D 4、由于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加工方式解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习惯性反应,使得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反应去解决问题。这种现象是( ) A.感觉统合 B.注意转移 C.记忆再现 D.思维定势 【答案】 D 5、小学生常常因为好奇而玩弄明火,如果儿童发生烫伤、烧伤的情况,采取的急救措施正确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6、 最早最简单的一种学校组织结构形式是(  )。 A.直线型 B.矩阵型 C.直线一职能型 D.职能型 【答案】 A 7、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答案】 A 8、“教育与生产生活相融合,教育内容主要为生产生活经验。”这句话反映了( )的教育特征。 A.原始社会 B.现代社会 C.封建社会 D.古代社会 【答案】 A 9、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 【答案】 C 10、()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A.科学的教材设计 B.优秀的教师 C.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D.正确的教学原则 【答案】 D 11、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  )。 A.选修课程 B.必修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答案】 B 12、 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不取决于(  )。 A.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 B.班主任的职权 C.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 D.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答案】 B 1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既定疑点 B.理论假设 C.刺激情境 D.给定途径 【答案】 C 14、“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夸大了()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学校教育 【答案】 B 15、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A.继承功能 B.传递功能 C.选择功能 D.创新功能 【答案】 C 16、 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是( )。 A.加涅 B.罗森塔尔 C.戴尔 D.波斯纳 【答案】 D 17、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答案】 C 18、小军因喜欢班主任王老师,所以喜欢她的课和她组织的各种活动。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泛化 B.强化 C.分化 D.消退 【答案】 A 19、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的是(  )。 A.广义的教育现象 B.狭义的教育现象 C.正规教育 D.学校教育 【答案】 A 20、 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答案】 C 21、 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 )。 A.阶段性班级活动 B.日常性班级活动 C.课外班级活动 D.校外班级活动 【答案】 B 22、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要素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 D 23、参加某次数学竞赛的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1:3,这次竞赛的平均成绩是82分,其中男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女生的平均成绩是( ) A.82 分 B.86 分 C.87 分 D.88 分 【答案】 D 24、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从而得出结论,这是一种(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答案】 A 25、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施“一纲多本”的教材使用原则,这里的“纲”指的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学计划 D.教学原则 【答案】 A 26、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 ) A.知识的动态性 B.知识的权威性 C.知识的客观性 D.知识的确定性 【答案】 A 27、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 A.关于袋鼠的含义 B.刘翔的个人档案 C.弗洛伊德的自传 D.产品的使用说明 【答案】 D 28、“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这句话所体现的心理机制是()。 A.移情 B.从众 C.期望 D.顺从 【答案】 A 29、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  )。 A.个人本位论 B.宗教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本位论 【答案】 C 30、 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答案】 B 31、写作、阅读、运算、解题等所属的技能类型是(  )。 A.操作技能 B.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 D.智力技能 【答案】 D 32、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答案】 A 33、教师在讲授成语的运用时,举了几个例子,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挡的一项是( ) 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B.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C.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D.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灰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答案】 A 34、小明在学习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虎是哺乳动物之后,得出虎是胎生的这一判断。小明的这种思维形式是( ) A.抽象概念 B.关系判断 C.归纳推理 D.演绎推理 【答案】 D 35、有的小学生“为老师的鼓励而努力学习”、“为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为同学们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等,这类学习动机属于()。 A.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B.远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C.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D.近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答案】 D 36、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特点。 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答案】 C 37、下列不属于班级的个体化功能的是( ) A.促进发展功能 B.传递社会价值观 C.满足需求功能 D.矫正功能 【答案】 B 38、在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师 D.教学环境 【答案】 C 39、把课程编制分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进行课程评价四大步骤,主张以教育目标为中心来编制学校课程的学者是()。 A.施瓦布 B.布鲁纳 C.博比特 D.泰勒 【答案】 D 40、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表现在( ) A.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B.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C.文化体系 D.教育为文化本体 【答案】 D 41、如遇儿童被电击中,下列采取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燥的木棍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 B.用手去拉伤员,使其尽快脱离电源 C.如遇伤员呼吸停止,则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D.如遇伤员心脏停止,要进行心脏胸外挤压 【答案】 B 42、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习作业法 B.实践探究法 C.实物演示法 D.实验教学法 【答案】 A 43、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习作业法 B.实践探究法 C.实验教学法 D.实物演示法 【答案】 A 44、将课程编制过程划分为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四个阶段,并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杜威 C.泰勒 D.布鲁纳 【答案】 C 45、 “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 A.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答案】 A 46、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了解了水具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进而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状态可以改变。按照三维目标的分类,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认知与实践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 A 47、 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 A.继承功能 B.传递功能 C.选择功能 D.创造功能 【答案】 C 48、课程目标的制定既要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和社会的研究,又要依据对.(  )。 A.教法的研究 B.时代的研究 C.学科的研究 D.学法的研究 【答案】 C 49、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  )。 A.低水平 B.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极高水平 【答案】 C 50、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然后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一种(  )行为改变法。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答案】 C 51、从整体看,小学生身体发育处于(  )发展阶段。 A.失衡 B.平稳 C.第一高峰期 D.第二高峰期 【答案】 B 5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 A.道德知识的传授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C.道德信念的培育 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答案】 B 53、 下列不属于学生过错行为的是(  )。 A.考试作弊 B.调皮捣蛋 C.恶作剧 D.未经允许拿他人东西 【答案】 D 54、教育活动的出发和归宿是( ) A.教学内容 B.教育目的 C.教学质量 D.教学手段 【答案】 B 55、 我国小学低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在课程性质上属于(  )。 A.活动型综合课程 B.校本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答案】 A 56、在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是( ) A.教育实验研究 B.教育观察研究 C.教育行动研究 D.教育叙事研究 【答案】 A 57、(  )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 B 58、最近发展区是由( )提出的。 A.布鲁纳 B.维果斯基 C.杜威 D.夸美纽斯 【答案】 B 59、 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不取决于(  )。 A.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 B.班主任的职权 C.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D.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 【答案】 B 60、(2020年真题)小学生疾跑后不能立刻站立不动或坐下,须继续慢跑一小会儿,主要原因是(  )。 A.防止低血糖晕倒 B.有利于氧债的偿还 C.防止重力性休克 D.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答案】 C 61、“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描写的心理活动是( ) A.认识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过程 【答案】 C 62、在小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挖掘和利用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资源属于( )。 A.自然资源 B.校内资源 C.社会资源 D.个体资源 【答案】 C 63、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利托尔诺 C.霍尔 D.华生 【答案】 B 64、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答案】 D 6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  )。 A.方向性 B.可能性 C.现实性 D.必然性 【答案】 B 66、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 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负向迁移 【答案】 C 67、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程度的指标是(  )。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答案】 A 68、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于头脑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这种思维形式是(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动作思维 D.语词逻辑思维 【答案】 A 69、教师指定参考书,然后让学生自学、做作业、学生遇到疑难的问题时候向老师请教,这种组织形式属于()。 A.分组教学制 B.复式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答案】 D 70、传染病流行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A.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 B.有病原体 C.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实现,人群易感性低 D.有人群易感,即可流行 【答案】 A 71、 根据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小学实行(  )。 A.校长负责制 B.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书记负责制 D.教职工代表大会制 【答案】 A 72、小学生学写新字时,先听教师讲解,观察教师书写示范。这时的技能学习阶段处于()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撰作整合 D.操作熟练 【答案】 A 73、 “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 B 74、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 A.激情 B.共情 C.热情 D.反移情 【答案】 B 75、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具体不包括( ) A.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B.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 C.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D.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答案】 A 76、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答案】 A 77、 陈老师是五年级(2)班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其工作的中心环节应当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D.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答案】 B 78、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教学法,一班运用讨论法,两班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末时测量其成绩有显著差异。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研究法 D.调查法 【答案】 B 79、在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进行分组教学,这种分组属于()。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交叉分组 D.综合分组 【答案】 B 80、 在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时,(  )提出“庶一富一教”的思想。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答案】 A 8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A.学术影响力 B.个性影响力 C.年龄影响力 D.职称影响力 【答案】 B 82、根据教学评价的参照指标,可分为( ) A.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B.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 D 83、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  )、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 A.操作 B.接受 C.领会 D.模仿 【答案】 C 84、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纳量表 【答案】 A 85、小学班级环境管理包括哪两个方面() A.文化环境管理和物质环境管理 B.规范环境管理和物质环境管理 C.规范环境管理和精神环境管理 D.文化环境管理和制度环境管理 【答案】 B 86、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 【答案】 C 87、某小学少先队围绕“学雷锋”主题开展一系列少先队活动,体现了(  )是少先队活动的首要原则。 A.教育性 B.自主性 C.趣味性 D.实践性 【答案】 A 88、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事物潜在作用,这种阻碍理解的因素是( )。 A.已有的知识经验 B.问题特征 C.功能固着 D.原型启发 【答案】 C 89、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  )的关系。 A.特殊与普遍 B.普遍与特殊 C.包含与被包含 D.综合与个性 【答案】 B 90、 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学校结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决策者的观念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政治制度 D.社会需求 【答案】 B 91、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反映的是(  )。 A.正面教育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答案】 B 92、张老师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雨水的美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他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A.现场教学法 B.情境教学法 C.演示教学法 D.示范教学法 【答案】 B 93、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答案】 D 94、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 C 95、 据记载,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 A.殷周时代 B.秦代 C.汉代 D.宋代 【答案】 A 96、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lg(a+b)=lga+1gb,这是一种(  )。 A.负迁移 B.正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答案】 A 97、个别小学生出现打架、偷窃和撒谎等行为属于(  )。 A.情绪冲动   B.性格障碍   C.情绪适应困难   D.行为障碍 【答案】 D 98、在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过程中,要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满足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爱好。这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特点。 A.教育性 B.创造性 C.实践性 D.趣味性 【答案】 D 99、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跌倒,膝盖擦伤并有少量的出血点,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A.用纸巾盖上伤口,电话通知家长 B.用冷毛巾敷伤口,并立即送医院 C.用清洁水冲洗伤口,绑上消炎纱布 D.用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并注意保暖 【答案】 C 100、 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 A.恒常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答案】 A 101、私人通信、日记、个人声明等属于() A.正式文献 B.非正式文献 C.事实性文献 D.工具性文献 【答案】 B 102、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范围的是(  )。 A.骑马 B.投枪 C.音乐 D.吟诗 【答案】 C 103、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善于言辞,有人长于数理运算,上述现象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 A.不均衡性 B.差异性 C.连续性 D.顺序性 【答案】 B 104、 教师在课堂总结时,把所学的知识向其他方向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起更浓厚的研究兴趣,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这种总结方式属于(  )。 A.开放型总结 B.认知型总结 C.封闭型总结 D.归纳型总结 【答案】 A 105、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自小学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 A.必修课程 3 3 B.选修课程 3 3 C.必修课程 5 5 D.选修课程 5 5 【答案】 A 106、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答案】 B 107、 为了便于学生记诵,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多次重复背诵学习内容,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答案】 A 108、看书时,用红色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 A 109、班主任工作中的个别教育工作的教育对象是( ) A.优等生 B.后进生 C.全体学生 D.中等生 【答案】 C 110、我国于1862年在北京的(  )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 A.奏定学堂 B.南洋公学 C.乡学 D.京师同文馆 【答案】 D 111、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 ) A.单一课与综合课 B.新授课与巩固课 C.技能课与理论课 D.演示课与检查课 【答案】 A 112、 下列评价类型中更适合用于选拔人才的是( ) 。 A.诊断性评价 B.个体差异内评价 C.相对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答案】 C 113、 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这一思想体现的是教育的( )功能。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育人 【答案】 A 114、 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演示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 D 115、 下列关于班主任在编排座位和管理时应注意的事项中,错误的是( ) A.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 B.要考虑不同类型学科上课需要 C.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视力、听力 D.要考虑学生的性别。小学男女生不可同桌 【答案】 D 116、把课程编制分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进行课程评价四大步骤,主张以教育目标为中心来编制学校课程的学者是()。 A.施瓦布 B.布鲁纳 C.博比特 D.泰勒 【答案】 D 117、 李老师为研究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需要收集有关信息,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A.教育论文 B.教育年鉴 C.教育辞书 D.教育著作 【答案】 B 118、 《物种起源》是哪位科学家的名著(  )。 A.孟德尔 B.拉马克 C.魏斯曼 D.达尔文 【答案】 D 119、以下不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 A.观察实物 B.演示实验 C.到实地参观访问 D.观察教学电影 【答案】 D 120、对小学生而言,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和记忆,对教材中的重点部分应进行(  )。 A.摘录和画线 B.分析和写标题 C.分析和列提纲 D.做笔记 【答案】 A 121、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分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答案】 D 122、 黄赤交角的度数为(  )。 A.30° B.0° C.20° D.23°26′ 【答案】 D 123、小泽听到妈妈说姐姐在上次全国英语大赛中获奖的消息以后.认为平时自己与姐姐的英语成绩差不多,因此自己在这次英语大赛中也能获奖。那么影响小泽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是()。 A.替代性经验 B.言语信息 C.情感状态 D.成败经验 【答案】 A 124、 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学科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答案】 A 125、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他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 ) A.精细加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答案】 C 126、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A 127、“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B 128、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  )。 A.夸美纽斯 B.亚里士多德 C.赫尔巴特 D.卢梭 【答案】 C 129、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为了更好地达成“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的教学目标,老师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 C 13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行动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答案】 A 131、 小明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某某公司的老板,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答案】 B 13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  )。 A.参观法 B.演示法 C.情境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答案】 D 133、“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指的是小学教育的(  )。 A.义务性 B.全面性 C.全民性 D.法制性 【答案】 B 134、 心智技能的培养,第一步是(  )。 A.原型操作 B.原型定向 C.原型反思 D.原型内化 【答案】 B 135、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 )。 A.只采用说服教育法即可 B.可以采用适当体罚 C.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D.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答案】 C 136、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答案】 D 137、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它体现了(  )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因而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 A.二级课程 B.一级课程 C.三级课程 D.国家课程 【答案】 C 138、 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育家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其中不包括(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答案】 C 139、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这主要体现思维的(  )。 A.间接性 B.抽象性 C.稳定性 D.概括性 【答案】 D 140、“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 A.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答案】 A 141、(2020年真题)在某些偏远地区的小学,将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教师在同一节课里以直接授课和完成作业等交替进行的方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施教。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 A.个别教学 B.课堂教学 C.混合教学 D.复式教学 【答案】 D 142、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学工作实施的(  )环节。 A.上课 B.布置和批改作业 C.备课 D.课外辅导 【答案】 C 143、()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A.教师 B.学生 C.班干部 D.班主任 【答案】 D 144、 在德育工作中,要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建立“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这主要遵循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知行统一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答案】 C 145、为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特朗普制 B.文纳特卡制 C.道尔顿制 D.贝尔——兰卡斯特制 【答案】 A 146、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A.学术影响力 B.个性影响力 C.职称影响力 D.年龄影响力 【答案】 B 147、课外活动的基础是( )。 A.校园设施 B.教师引导 C.学生兴趣 D.个人活动 【答案】 D 148、“新官上任三把火”,初次见面时希望给人留下好印象。都体现了( )。 A.投射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 【答案】 D 149、人们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这是利用知觉特征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 A 150、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答案】 C 151、 “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答案】 A 152、目前我国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答案】 B 153、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惰性之间的矛盾 【答案】 C 154、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反映的是( )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循序渐进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答案】 B 155、 下列关于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的范畴是永恒不变的 B.教育产生于劳动并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 C.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D.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答案】 A 156、 建立班级干部轮换制度、定期评议制度、值日生制度等,体现了班级(  )管理。 A.常规 B.民主 C.平行 D.目标 【答案】 B 157、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加速年青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D.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答案】 C 158、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