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徽省名校2017年高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990374 上传时间:2025-08-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8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名校2017年高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省名校2017年高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瀚海一卷 绝密★启封前 安徽省名校2017年高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 编写:安徽省瀚海教育研究院 2017.6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 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定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客观题(共5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2.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老子观点的是: A.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B.实行仁政 C.主张“无为而治” D.提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4.“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5.“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6.《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 A.达•芬奇成功的运用“圣像图”的画法 B.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 C.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 D.它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 7.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  D. 美德即知识  8.“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9.下列有关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统计表 国家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增长率 6.7% 5.6% 5.3% 2.9% 9.6% 3.5% A. 各国经济基础好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马歇尔计划实施 D.都重视教育 10.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围绕这一主题,辛亥革命博物馆于“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推出“辛亥革命系列图片展”。假如让你来策划展览,下列图片不应列入其中的有 孙中山在总统府接受卫兵致敬   黄埔军校大门   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武昌起义形势图 A B C D 11.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①但丁 ②马丁•路德 ③米开朗琪罗 ④达•芬奇 ⑤伏尔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12.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 13.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经历了自发和 自觉两个阶段,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 A.新石器时代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 14.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强化文化政治 ④世俗文学兴起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16.右图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 A.“超越时空的梦想” B.“探索与发现:海王星” 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 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 17.《新编剑桥世界近代》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20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8世纪中期 D.17世纪初期 18. 20世纪初,利用量子理论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 A.普朗克 B.麦克斯韦 C.玻尔 D.爱因斯坦 19.“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20.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产生的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培育出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② ①④ D.②①④③ 21.“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是19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的名言,他的画风属于: A.古代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22.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研究远东战况电报 B.1905年,名角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1998年,上海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第Ⅱ卷 主观题(共50分)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计50分) 23.(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摘自《论语》 材料二: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谓之刑,庆赏谓之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摘自《韩非子》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 辟之说减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 材料四:思想家伏尔泰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基督教的专制。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伏尔泰还看到,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自《世界文明史》 (1) 材料一、二、三各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6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什么联系?你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6分) (3)材料四中伏尔泰推崇中国儒学的原因是什么?(4分) 24.(18分)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代封建经济的飞跃发展为“百家争鸣”创造了前提。自然科学水平比以前发达,天文、历法、数学有了新突破,医学、地 学、工艺学等在古代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成就为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许多新鲜的思想素材。……在社会大变革时期,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斗争交织在一起,使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变动。……“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士”的解放,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出现。 ——詹子庆《先秦史》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公家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4分) (2)指出材料二中“德先生将西洋人从黑暗引向光明世界”的事件,分析陈独秀等人发起的这场运动的积极作用。(6分) (3)材料三中的这篇文章引发的大讨论实质是什么?并谈谈报纸的作用。(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的认识。(4分)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