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北省教考联盟2025年历史高三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到1700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现在舞台已经为产业革命布置就绪。”这里的“制度框架”不包括
A.君主立宪制度 B.私人企业制度 C.私人产权制度 D.现代工厂制度
2.1928年初,斯大林连发指令,要不遗余力的“打击粮食商贩和富农”,“逮捕投机商人和囤积粮食的富农”,用严酷的刑罚惩戒“苏维埃政权的破坏者”,以震慑中农。促使斯大林发出这一指令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集体化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激化了社会矛盾
D.战时共产主义的思想基础仍然存在
3.表为中美贸易的相关资料。关于资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中美对抗造成1972年以前两国没有贸易往来
B.中美建交促成1975年中美贸易额的急速攀升
C.中国大量引进美国资金造成了1980年中美贸易出现巨大逆差
D.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推动了1985年对美出口的快速增长
4.下表为国际贸易中部分商品比重变化的情况
时间
机器设备
化工产品
初级原料
食品
1958年
19.9%
5.5%
14.8%
19.9%
1979年
27%
7.9%
7.2%
10.4%
据此可知
A.世界各国优先发展工业造成农业的减产
B.世界工业化的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C.发展中国家逐渐被排斥在国际分工之外
D.无序的国际竞争造成了贸易结构失衡
5.《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
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去体会理
B.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
C.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
D.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
6.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对革命进行了反思:“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随后他
A.发动二次革命 B.成立国民政府
C.进行北伐战争 D.主张国共合作
7.观察下图,其主张的提出者是
A.胡适 B.陈独秀 C.梁启超 D.鲁迅
8.《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B.实现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C.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D.工业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9.下列1904年的欧洲漫画刻画的欧洲政治态势是
A.严重对立,战争一触即发 B.英德矛盾加剧,英法接近
C.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对峙 D.巴尔干半岛成为矛盾焦点
10.阅读下表英、德、日三国法律文件的内容节编,可以推断出三国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天皇批准法律,命其公布及执行;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其开会、闭会、停会、及众议院解散皆以天皇之命行之
①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②都是君主与议会共同制定的法律
③都是议会对君主负责 ④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1.在这部巨著中,十位青年男女一起逃离瘟疫肆虐的城市,住到乡下的一座别墅里,以讲故事的办法振作精神。它的故事主题涉及14世纪意大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重要主题是反对教会、揭露僧侣的腐败和虚伪。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A.塞内卡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12.英国著名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1596年)是麦哲伦之后第二位完成环球航海的探险家,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下面是其部分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时间
主要事件
1566年
德雷克和他的表兄约翰·霍金斯带领五艘贩奴船前往墨西哥,失败险被杀。
1572年
在南美和大西洋成功抢劫西班牙运输队,受到女王召见并成为其亲信。
1579年
完成继麦哲伦之后的第二次环球航行,成为英国“民众的英雄”。
1588年
协助英国海军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被封为英格兰勋爵。
A.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B.新型政治制度的创新性
C.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想
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美国从建国之初到20世纪初,其对外出政策不断调整。阅读捌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在与它们发展商务关系时,尽量避免涉及政治。我们已订的条约,必须忠实履行。但以此为限,不再增加。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它对于我们毫无或甚少关系。欧洲经常发生争执,其原因基本上与我们毫不相干。所以,如果我们卷进欧洲事务,与他们的政殆兴衰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或与他们友好而结成同盟,或与他们敌对而发生冲突,都是不明智的。……我们真正的政策,乃是避免同任伺外国订立永久的同盟。
——华盛顿《告别演说》
(1)华盛顿发表这一演说时,欧洲正在发生的“争执”是什么?从材料一中概括华盛顿的外交主张。他的主张对19世纪美国的外交政策有何影响?
材料二 1914年8月19日,(威尔逊)在向美国人民发出的讲话中声称:“我要冒昧地向你们提一个严重警告,不要出于党派意见,不要因为热烈地偏祖某一万,而作出最强烈、最巧妙、最根本地破坏中立的行为。在这些即将考验人们灵魂的日子里,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政府对当时欧洲爆发的战争采取了什么政策。并说明美国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
材料三 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战争咨文》发表的时间o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美国在一战后迅速崛起的表现有哪些?
(4)综上所述,你对美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原因有何认识?
14.(20分) 材料 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各种分类的尝试,将比较分析与综合归纳相结合,1869年他更是集中精力进行思考,把当时已经发现的63个元素用拉丁字母表示法的符号写在63个方形厚纸小卡片上,记上其名称、性质和原子量,像玩“牌”样不断在桌上搬动这些卡片的位置,探究着它们之间的规律,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有一天元素周期表在门捷列夫的梦境中显现,当时有人认为他的成功是“偶然的运气”。他回答道:我差不多考虑了20年!门捷列夫用数量和次序把各种元素牢牢地固定到它们原本应该所在的位置上。1871年,写岀了《化学原理》一书,系统地提出了元素周期律体系,并大胆地预言了3种未知元素,并详细描述了它们可能具备的化学性质。不到7年,这3种元素镓、锗和钪就分别为法国、瑞典和德国科学家所发现
——摘编自王渝生《元素周期表在门捷列夫的梦境中显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方法及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700年英国的制度框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政治框架是包括君主立宪制度、私人企业制度和私人产权制度;而现代工厂制度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确立的;所以答案选D。
【详解】
2、D
【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斯大林采用强制手段收购粮食,实际上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余粮收集制的影响,说明其思想基础仍在,因此D选项正确;此时大规模农业集体化尚未实行,A选项错误;B选项不符合当时苏联史实,排除;C选项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排除。故选D。
3、D
【解析】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
【详解】
试题分析:题目涉及到1972——1985年中美之间的贸易,A项1972年以前中国两国没有贸易往来说法错误;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因而B错误;1980年中国刚改革开放大量引进美国资金是错误的,排除C项。根据图示内容可知,1980年开始,中美贸易额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应该与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有关,故正确的选项为D。
4、B
【解析】
材料显示国际贸易中初级原料和食品比重降低,机器设备和化工产品等工业品比重上升,体现出世界工业化的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B正确;初级原料和食品比重下降,而不是产量,不能说明农业产量减少,A错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了国际分工,C错误;二战后世界贸易体系逐渐走向制度化和体系化,无序的竞争不符合史实,D错误。故选B。
5、A
【解析】
试题分析:“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说的是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是心学家的主张;C.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张;D.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理学的特征: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6、D
【解析】
1923年,孙中山反思革命的路向,思想发生深刻的变化。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故D项符合题意;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1913年在中国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故A项不符合题意;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故B项不符合题意;北伐革命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于1926年至1927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故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运动。而胡适又是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所以其主 张的提出者是胡适。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胡适
8、C
【解析】
根据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君主专制政体,使英国逐步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是其表现之一,但不属于最主要的,排除。
9、B
【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随着势力的崛起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英德矛盾加深,英国不得不调整与法国的关系,1904年签订《英法协约》,故答案为B项;一战爆发于1914年,排除A项;1904年两大军事集团尚未形成,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0、D
【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英、德、日三国通过颁布法律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故①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英国议会具有立法权,德日两国皇帝具有立法权,英国君主受议会约束,故②③错误,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1、C
【解析】
据“十位青年男女”、“14世纪意大利”、“反对教会、揭露僧侣的腐败和虚伪”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薄伽丘的《十日谈》的内容,故选C;A项是斯多亚学派代表,排除;B项主张以人性对抗神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英国文艺复兴的代表,排除。故选C。
12、A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英国“1566—1588”年这一时期的殖民扩张,从材料“在南美和大西洋成功抢劫西班牙运输队,受到女王召见并成为其亲信。”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实行重商主义,促使经济活动呈现开放性,故A项正确。英国新型政治制度出现是在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BD两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表格材料时间关键词“1566—1588”,利用时间信息就可以排除错误选项。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欧洲的争执:欧洲各国组成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外交主张:不要与外国结盟或敌对冲突。影响:成为美国孤立主义的先导,被19世纪美国历任统治者遵循和发展。
(2)中立政策。避免过早卷入战争,借助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渔利。
(3)1917年。表现:美国成为一战后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参加巴黎和会;召开华盛顿会议等
(4)美国建国之初重在发展经济,巩固国家极力避免卷入国际争端,采取孤立主义政策;一战初期,以自身国家利益为重,保持中立;战争期间抓住有利时机介入战争,获取了最大利益,并提高了自身国际地位。其外交政策以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为基础。
【解析】
(1)一问结合所学可知,华盛顿任期欧洲正在进行法国大革命,欧洲各国组成反法同盟;二问根据材料一“……我们真正的政策,乃是避免同任伺外国订立永久的同盟”可知美国外交主张不与外国结盟或产生敌对冲突;三问结合美国19世纪“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进行回答。
(2)一问根据材料二“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进行概括;二问从美国避免卷入战争及利用战争获利的企图进行分析。
(3)一问结合所学可知,威尔逊《战争咨文》发表于1917年;二问结合所学从一战后美国取得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地位、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如参加巴黎和会及召开华盛顿会议进行回答。
(4)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建国之初实行孤立主义政策、一战初期中立政策、战争期间介入战争结合美国国家利益及实力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14、(1)精神:精益求精;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无私奉献;勇于创新。
(2)方法:分类对比分析;综合归纳。
意义:解释自然规律和预见自然现象;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弘扬了科学精神。
【解析】
(1)据材料“1869年他更是集中精力进行思考,把当时已经发现的63个元素用拉丁字母表示法的符号写在63个方形厚纸小卡片上,记上其名称、性质和原子量……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我差不多考虑了20年”“系统地提出了元素周期律体系,并大胆地预言了3种未知元素,”中可以看出门捷列夫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包括精益求精,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等。
(2)方法:根据材料“把当时已经发现的63个元素用拉丁字母表示法的符号写在63个方形厚纸小卡片上,记上其名称、性质和原子量,像玩‘牌’样不断在桌上搬动这些卡片的位置,探究着它们之间的规律”“并大胆地预言了3种未知元素,并详细描述了它们可能具备的化学性质”可知他采用分类对比分析,综合归纳。意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能解释和预见自然规律,推算出未知元素,证明了其科学性;元素周期表对推动化学和整个自然科学发展功不可没;元素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将其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元素周期表的科学性使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更加自信,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角度;弘扬了科学精神等方面分析回答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