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中学2025-2026学年历史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战结束后,提出了“两个阵营”“一个中间地带”理论,认为美苏之间或早或迟会达成某种妥协,但“中间地带”国家并不需要因此放弃自己的斗争而随之实行妥协。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A.正确估计了敌我斗争形势 B.已有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
C.认识到第三世界的重要性 D.与苏联结盟出于迫不得已
2.(09年四川卷)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之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
3.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A.石油化工业 B.冶金采矿业
C.机器制造业 D.轻工纺织业
4.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至,苟允知之,亦足以称著书者之心术矣”。这反映了章学诚主张的史学家之“德”应
A.尊重史实,客观求是
B.追求成为“良史者”
C.立足建立天人间联系
D.描述历史事件的全貌
5.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实现了选贤任能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7.《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英国学者麦克法夸尔说:“1949年是政权的更替,1979 年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高。”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 )
A.民主政治建设 B.思想大解放
C.发展生产力 D.推进全球化发展
8.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开发土地资源
③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④弘扬骑士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表为1928—1935年中国轮船统计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0
2792
415447
138
247969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95
675173
208
461812
A.国民政府日益重视发展海洋经济
B.表明外国侵略由沿海转向内陆
C.国家经济建设促进轮船业的发展
D.表明工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
10.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与材料所述思想相似的是
A.商鞅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B.秦始皇颁布“黔首自实田”的法令
C.唐太宗时期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D.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
11.如图为1951年出版的宣传画。它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土地改革下生产方式的变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兴起
C.“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铺开 D.“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12.20世纪60年代初肯尼迪上台后,提出:“从出现在铁幕上的任何裂缝中培养自由的种子”,“通过援助、贸易、旅行、新闻事业、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以及我们的奖金和技术”,去提高东欧国家和人民生活水平,积极关怀他们,而不是漠不关心。其主要目的是
A.同苏联进行全面争夺 B.扩展马歇尔计划
C.缓和冷战紧张局势 D.摆脱越战的泥潭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评价历史人物,既要考虑他们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也要顾及到他们的行为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1646—1649年间,克伦威尔成为了英国权力的中心,成为军队、议会和身陷囹圄却仍试图恢复王位的国王三方均想拉拢的关键人物。国王查理一世狡猾而坚定,他从骨子里认为自己的王权乃神授,不愿在该问题上作出任何妥协。与他相处使克伦威尔精疲力竭。1647年,查理一世出逃并发动战争,卷土重来。这一次克伦威尔再没有心慈手软。
——(英)西蒙蒙蒂菲奥里《大人物的世界史》
材料三 1649年1月,当国王被彻底战胜时,议会通过决议说:“在上帝之下,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的来源;在议会里集会的英国下议院是人民选出并代表人民的,在本国有最高权力……”这是议会正式宣布它的最高主权。这个原则确立后,尽管后来有许多曲折,但英国的历史就一直向这个方向发展。
靠了克伦威尔的铁腕,英国在商业及战争方面,均能从法兰西、西班牙及荷兰的手中获到胜利;而国内的工业,也因秩序的恢复,渐渐地振兴起来。
——据钱乘旦《寻找他山的历史》、陈衡哲《西洋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述1640年英国革命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请列举相关史实说明克伦威尔“再没有心慈手软”。
(3)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说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独裁的表现者、体现者和贯彻者,是屡见不鲜的。个人独裁同资产阶级民主制,无疑是彼此相容的。”根据这一提示,结合上述材料,评价克伦威尔。
14.(20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这条官方开辟的“政治之路”“和合之路”东起长安,西至罗马。为了保障丝路畅通,汉、唐、元、明各朝代在沿途设置馆舍为驼马商队提供食宿,并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虽然历经了魏晋战乱,拓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和经略西北,也曾使丝路再度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在《汉书》中有明确记载。唐中叶受政治局势等影响,陆上丝路衰落,宋元时期海上丝路进入大发展时期。中国的船队活跃在印度洋,远航至非洲东海岸。宋代一艘海船的货运量可达60~70万公斤,相当于2000多匹骆驼的运输能力。海上丝路主要进行商贸活动,也有个别政府主导的“朝贡”“外交”等活动。
材料二 通过陆上丝路,核桃、葡萄、良种马、宝石、乐舞等传入中原,丝绸布帛、凿井和铸铁技术、印刷术与火药等得以西传。佛教、景教等多种宗教传入中国,多地发现了不同宗教共存融合的遗迹。
占城稻、玉米、土豆、烟草、钟表、阿拉伯数字等由海路传入中国。中国的瓷器、茶叶,以及文化典籍、中医中药、园林艺术等传向海外,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地区。
请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变化”为主题,解读上述材料。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解析】
主张“中间地带”国家不需要放弃自己的斗争而跟随美苏实行妥协。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故B正确;材料和敌我斗争形势无关,故A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第三世界的重要性,故C错误;材料没有与苏联结盟的信息,故D错误。
2、B
【解析】
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排除ACD。
3、D
【解析】
中国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因此民族资本家主要以投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轻工业为主,A、B、C项属于重工业,D项属于轻工业。
4、A
【解析】
材料“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至,苟允知之”强调的是历史研究应该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历史,而不是主观臆断,A选项符合题意;追求成为“良史者”是史学研究的目标,B选项排除;立足建立天人间联系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对历史事件全貌的描述,D选项排除。
5、A
【解析】
隋唐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使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也参与到政治中来,罗马的万民法扩大了适用范围,三者都扩大了统治基础,A正确;雅典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不是选拔官吏的政策,排除B;C明显不符合中国的科举制,它是专制的产物,不是民主政治,排除;雅典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不是选拔官吏的政策,排除D。
6、D
【解析】
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D符合题意;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并没有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主流,民本思想也不可能上升到社会主流思想这个高度,A错误;据材料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属于各学派的主张,不代表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B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而不是缓和,C错误。
7、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改革开放的理解。以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为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以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领导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故C正确。
8、C
【解析】
上帝(God)是指向海外传播基督教,荣誉(Glory)是指弘扬骑士精神,黄金(Gold)是指当时西欧社会对黄金的狂热追逐,以上均为新航路开辟的动机,故答案为C项;开辟新航路没有开发土地资源的目的,排除含有②的A、B、D项。
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解答。联系所学可知,开辟新航路的动机中没有开发土地资源,排除含有这一说法的选项,剩下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9、C
【解析】
材料信息体现了1928年一1935年中国轮船船只数量、吨位尤其是千吨位以上的轮船增长的数据,说明轮船制造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27年后南京政府通过与声名显赫的资本家合作来促进工业发展,推动了中国轮船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海洋经济一般指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产业活动,轮船船只数量及吨位数的增长可以从侧面说明内河或沿海航运繁荣,但不能说明政府重视海洋经济,故A项错误。1928一1935年,外国侵略者加紧了对中国从沿海到内陆的侵略,但不能说明由沿海转向内陆,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显示轻工业的信息,因此不能判断工业结构的变化,更不能说明工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故D项错误。
10、C
【解析】
材料中的“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等信息表明孟子认为横征暴敛会给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困难,政府应当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孟子主张重农抑商,排除A项;“黔首自实田”反映的是土地私有制,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B项;方田均税法是清丈土地整理田赋地籍的制度,与材料主张轻徭薄赋不同,排除D项。
11、A
【解析】
据材料“1951年出版”可知,陈永康的互助组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下生产方式的变革,A项正确;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兴起于1953年,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与“大跃进”都产生于1958年,C、D项错误。
12、A
【解析】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美苏实力对比的变化,美国处于不利地位。肯尼迪上台后调整全球战略,把矛头指向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口号下,通过援助贸易、旅行、科技与文化交流削弱东欧国家与苏联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扩大其霸权,称霸世界的目的,故选A;马歇尔计划排斥东欧国家,排除B;C项中“缓和”不正确,排除;美国摆脱越战,应该是在尼克松时期,排除D。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参政;议会同王权尖锐对立;为筹措军费,查理一世重开议会;清教与国教的矛盾。
(2)平定王党叛乱,结束内战;查理一世被处死;结束封建王权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领导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实行独裁统治;在他成为英国权力中心时期,议会宣布他的最高主权,从长远看推动英国的民主化进程;采取系列措施使英国工业生产超过革命前的水平。
【解析】
(1)从图中可知,议会同王权尖锐对立,再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参政,查理一世重开议会,清教与国教的矛盾等角度分析总结。
(2)根据“1647年,查理一世出逃并发动战争,卷土重来”及所学知识可知,克伦威尔平定王党叛乱,处死了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结合克伦威尔的统治措施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积极方面可从领导英国革命,推动英国的民主化进程,促进英国工业发展等进行评价;消极方面可从实行独裁统治进行分析。
14、评分标准:水平三:能够多角度提取两条丝路发展变化的信息;把丝路放在具体的时空框架下,全面分析其背景;能够对两条丝路的影响进行准确分析;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水平二:能从两个角度提取丝路发展变化的信息;把丝路放在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较全面地分析背景;能对两条丝路的影响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析。
水平一:能从一个角度提取丝路发展变化的信息,但分析不全面、不准确;或信息提取比较全面,但没有分析。
【解析】
本题为开放试题,答案言之成立即可。关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变化的阐释可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背景、运输的物品内容、海上运输开辟的条件及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往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