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辽宁省朝阳市2025-2026学年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写道:“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信。”这表明陈独秀
A.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B.批判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C.倡导文化平民化 D.认识到思想革命的必要性
2.英国1802年《工厂法》规定,工厂主必须向每个学徒提供两套衣服,学徒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每年派两名与工厂无利害关系的人员视察学徒的状况和条件,并规定了工厂主违反本法令的处罚措施。这部法律的规定反映了英国
A.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 B.工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C.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形成 D.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
3.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多。……我们在贸易上遵循着这种惯例去做,就稳稳地可以保证我们的王国每年一定会增多20万镑财富,并且一定是大部分以现金的形态带回祖国。——(英)托马斯•孟(1571-1641)《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以下对当时英国历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族国家利益至上 B.重商主义积累资本 C.对外贸易保持逆差 D.鼓励出口扩大市场
4.下列言论的出现与下图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C.“天理即是吾心”
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5.2001年,伊拉克举行了“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为祖先发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而深感自豪。他们纪念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印章文字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
6.《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
7.恩格斯曾说道:“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由此可知,恩格斯认为
A.鸦片战争是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的唯一机会
B.中国的自闭和崩溃状态必然导致鸦片战争失利
C.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的清政府将对欧洲国家全方位开放
D.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变革统治体系并扩大开放
8.马歇尔在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时宣称:我们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所谓“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是指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C.国家强力推行的社会福利制度 D.世界市场的自由贸易制度
9.伴随着国家疆域的渐次扩张,罗马法也经历了历史的演进。下图所示疆域的历史时期,罗马实施的法律是( )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习惯法
10.2019年12月4日,庆祝北约成立70周年的峰会在伦敦闭幕。峰会虽达成一份申明,再次强调团结与力量,但难掩成员国尤其跨大西洋国家之间的分歧。为此,美国智库外交学会的斯图尔特·帕特里克评价道:“在跨大西洋关系受损和大国竞争加剧之际,战略自治对欧洲人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这说明
A.西方国家已经陷入分裂 B.北约组织的土崩瓦解
C.美国已成欧盟战略对手 D.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11.下表是小李归纳的某时期中国内政情形。该时期是
A.元朝初期 B.明朝前期 C.明朝后期 D.清朝前期
12.观察下列示意图,按照正常时序,“?”处应填入
A.辛亥革命 B.宋教仁遇刺案 C.护国运动 D.伪满洲国建立
13.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东汉末年,汉灵帝接受宗室刘焉建议,选派“清名重臣”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一措施
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 B.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
C.体现了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
14.商周之际,人们普遍认为,君主受上天的旨意统率万民,是身负天命不可替代的。纣王自恃“天命在身”而肆意为虐。自从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试图转变这种固有的政治意识,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制造“天命在德”的政治舆论。这一变化旨在
A.强化君主专制 B.塑造政治认同 C.否定“君权神授” D.宣扬道德教化
15.阅读下列诗句,推测“晁监”的身份当是
A.御史大夫 B.枢密使 C.外国公使 D.遣唐使
16.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农业的起源地,到战国末期,黄河已有“浊河”之称,西汉时,黄河更是“河水高于地上”,下游地区水患频繁,引发土壤沙化和盐碱化。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精耕细作的农业
C.人多地少的矛盾 D.重农思想的影响
17.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
B.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
C.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
D.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
18.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中国化”的准确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合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
D.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19.仔细观察下图,从中得出新航路开辟后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世界历史从此开始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完全形成
D.亚欧非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
20.1900年前后,一些英国历史教科书委婉地写道“他们在1842年得到了那个岛”。这个“岛”指的是
A. B.香港岛
C.新界 D.九龙司
21.1931年,斯大林在《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里指出:“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如果你们不愿意,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态,并且在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别的办法是没有的。”据此,苏联
A.与西方国家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B.人民以饱满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国家建设
C.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
D.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22.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政治需要出发
B.从天人关系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23.让北宋中期统治者忧叹“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的“二虏”是指
A.辽和西夏 B.辽和金 C.金和西夏 D.金和元
24.明末小说家冯梦龙改编《白蛇传》时,不仅将唐宋传奇中恐怖的神怪故事变为反对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许仙的身份也由官宦之子变成了“生药铺”主管。市井小民成为新文学的主角,这在明代文学中屡见不鲜。上述变化反映了明代
A.重农轻商观念根本改变 B.市民阶层兴起瓦解了传统伦理
C.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D.工商业发展出现新兴社会群体
25.马克思认为,从殖民地源源不断流入西班牙的大量贵金属迅速扩散到欧洲,造成金银贬值,物价上涨,意味着一方面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马克思所描述的这一现象在西欧的影响是
A.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导致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
C.加速封建制度的解体 D.加剧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26.恩格斯曾指出:“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据此,推动“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A.文字的发明 B.冶金业的出现 C.农业的发展 D.工商业的兴起
27.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处应为
A.克里米亚战争 B.培里叩关 C.珍珠港事件 D.中途岛海战
28.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时间
外交成果
1953年12月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6月
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年4月
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
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
29.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认为:“历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与其持相近观点的史学著作是
A.《明史》 B.《史通》 C.《文史通义》 D.《中国史叙论》
30.下列文件,规定了联邦宪法和法律为美国最高法律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宪法》 D.《1791年宪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 材料 据世卫组织统计,金球有20多亿人生活在北族高发地区。越南战争中,因疟疾造成的非战减员比战伤减员高出好几倍。受越共主席请求,、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要把解决疟疾作为紧急援外、战备任务立项。1967年项目启动,60多个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这个科研集体。1969年1月,屠呦呦被任命为课题组组长。到1971年10月,历经190次失败后,在191号青蒿乙醚中,中性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结果显示,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1009%。
为尽快应用于临床试验,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以身试药的报告,并得到同事的响应。1972年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成为首批人体试毒的“小白鼠”。经过一系列试药观察,受试者情况均良好。至此,青蒿素的提取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后开发的双氢青蒿素在制药企业投产后,被广泛用于各种疟疾的治疗。
2015年10月6日,接到获诺贝尔奖通知的屠呦呦说:“这不仅是个人人的荣誉,更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工作者的认可。”
——摘编自邹松霖《诺奖,是对中国科学工作者的认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屠呦呦等人研发成功双氢青荔素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屠呦呦等人体现的时代精神。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顾拜旦1863年出生贵族家庭,但他在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下,具备了民主自由思想。因此,他必然乐于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并酷爱法兰西民族传统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思想。 此外,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也与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理想有一定的历史渊源。18、 19 世纪一批国际性单项体育组织相继成立,顾拜旦敏锐的察觉到,近代体育的发展正走向国际化。在顾拜旦的推动下,在巴黎召开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代表大会”。来自12个国家的代表们一致通过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宪章,确定了现代奥运会的宗旨,宣告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1896年至1925年,顾拜旦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国际奥委会成员国数量由14个发展为40个。1913年,顾拜旦设计了国际奥委会会旗,它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摘编自熊斗寅《欧洲风云与顾拜旦的诞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理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拜旦为什么被称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33.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可以说是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不仅接受了17世纪欧洲本土的滋养,它还在全球寻找灵感。17、18世纪的欧洲探险家、传教士和商人出版了大量作品,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土著文化和异域文明,激起了欧洲知识分子的强烈兴趣。对于致力于铲除欧洲社会弊端的启蒙知识分子而言,没有教会专制、尊重理性的中华文明显然可以充当他山之石。而欧洲独特的社会背景也为哲人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18世纪兴旺发达的出版业充当了传播启蒙观念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主编《西方文化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思想”,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解析】
根据“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信”可得知,陈独秀强调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必须要先促进人们思想上的解放,思想的自觉,故D项正确;材料“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说明他并不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而是已经建立了民主政体,只是在思考如何巩固民主共和的问题,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批判传统思想,排除B项;材料与文化的民平化无关,排除C项。
2、D
【解析】
《工厂法》的相关规定维护学徒利益,而且有相关的处罚措施,说明英国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D正确;题干内容不属于国家经济政策内容,而且这一时期正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时期,排除A;法律规定的内容不一定能全部贯彻执行,因此不能保证工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B排除;题干只列举了对学徒的保障,不能代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排除C。
3、C
【解析】
从材料“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多”看出,他强调出口,减少进口,对外贸易保持顺差,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根据“就稳稳地可以保证我们的王国每年一定会增多20万镑财富”可知,托马斯•孟强调民族国家利益至上,A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强调出口,减少进口,鼓励出口扩大市场,这是重商主义思想的表现,B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4、D
【解析】
根据材料“长安”“洛阳”“匈奴”“代郡”“燕、齐”等字可知,材料图片体现了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度,与之同一时代的是董仲舒的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即君权神授思想,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主张,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故A选项错误;“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是明清时期顾炎武的主张,故B选项错误;“天理即是吾心”是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主张,故C选项错误。
5、C
【解析】
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而伊拉克正位于两河流域。因此,伊拉克人的祖先发明的文字是指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每一笔画的落笔处显得粗重,提笔处则显得浅细,形似木楔,因此C项正确
6、B
【解析】
根据材料“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可知,秦朝未实行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因此题干中的“周制”指的是分封制,B正确;周朝为实行郡县制,排除A;秦朝继承了世袭制,排除C;元朝实行行省制,排除D。
7、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在陆地和海洋均战败,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将商埠开放到内地,清政府为解决财政问题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没有体现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排除A、B、C项。
8、B
【解析】
马歇尔计划是想通过援助西欧以遏制苏联 ,因此是要建立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而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故B项正确。
9、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伴随着国家疆域的渐次扩张,罗马的疆域不断的扩大,罗马人为了加强统治而实行了万民法,并且该图所示疆域是疆域最大的历史时期,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万民法
10、D
【解析】
北约成员国之间的分岐反映出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不断加强,各方面的势力不断在角逐,故D正确;北约并不能代表所有的西方国家,排除A;有分岐并不代表瓦解,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欧盟,排除C。
11、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四库全书》由清代乾隆时期编修,同时清代沿续明代不设丞相的做法,加强思想专制,推行文字狱,故D项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2、C
【解析】
根据“二次革命”“洪宪帝制”可知均是与袁世凯当皇帝有关的事件,那么在袁世凯称帝后,孙中山组织讨袁世凯的护国运动,故答案为C;辛亥革命是1911年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运动,而袁世凯称帝是在1915年,不符合题意,A错误;B是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排除;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为傀儡政权建立伪满洲国,与1915年的洪宪帝制没有关系,D错误。
13、B
【解析】
根据材料所述,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东汉末年,州牧由重臣担任,同时掌握了一州军政,州牧也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种变化使州牧权力日益增强,为汉末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同吏治是否清明和高效无关,A项错误;材料是选派州牧,同宗法制无关,C项错误;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的是科举制,同材料无关,D项错误。故选B。
14、B
【解析】
依据材料“君主受上天的旨意统率万民”“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并结合商周政治制度来看,周朝改变政治意识以获取百姓的认同、支持。B正确;君主专制出现于秦朝,A排除;“君权神授”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C排除;道德教化是春秋末期的孔子提出的,D排除。故选B。
15、D
【解析】
根据材料“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联系所学可知是日本遣唐使晁衡在唐朝做秘书监,要回日本探亲,王维写诗送行,故答案为D;御史大夫是秦朝的副丞相,枢密使是宋朝负责军事的官员,分割宰相的军权,外国公使是近代国家交往中才出现的,均与王维所处的唐朝不符合,排除ABC。
16、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原因,主要表现在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上。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进一步推广,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A选项正确。B、C选项并未指出此时农业发展、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D选项错误,重农思想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不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原因,也不是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7年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1947年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故答案是A。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战烽火
18、C
【解析】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知,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因此“中国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C正确;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中国化’的一部分,A错误;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一部分,中国革命是全民族的革命,因此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是‘中国化’的表现之一,B错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D错误。故选C。
19、A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亚洲、欧洲、非洲和南北美洲联系越来越密切,这说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A项正确;B项从图中体现不出,故错误;C项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错误;亚欧非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早在汉唐时期就已经有了,故D项错误。
20、B
【解析】
1842年、英国可知,这里的岛指的是香港岛,选项B正确;英国并未割占,排除A;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因此选项C、D排除。
21、B
【解析】
根据“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态,并且在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可知,斯大林号召人民快速发展经济,巩固国家安全,使人民以饱满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国家建设,故B正确;1931年苏联没有与西方国家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排除A;材料反映斯大林号召人民快速发展经济,巩固国家安全,无法体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排除C;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22、C
【解析】
从“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可以看出,朱熹思考伦理纲常是从万物本源出发,故答案为C项;朱熹是从天地和理之间的关系来探讨的,没有涉及政治需要,也不是从人的本性出发,排除A、D项;朱熹探讨的是天地和理的关系,不是天人关系,排除B项。
程朱理学宣扬天理,并将天理推崇到宇宙万物本源的高度;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在理物关系上带有鲜明的客观唯心主义色彩;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但其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这些主张表明宋明理学在引入佛、道哲思的同时,在万物本源的高度来确立穷理灭欲、重建礼制的道德理想,儒学进入哲学化、思辨化阶段。
23、A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宋中期与北宋并立的两个朝代分别是辽和西夏,故选A项;金建立于北宋末期,排除BC项;元是灭亡南宋后建立,排除D项。故选A。
24、D
【解析】
明朝时期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反对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价值观也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故答案为D项;A项中的“根本”说法绝对,排除;传统伦理受到冲击,但并未瓦解,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等级秩序的变化,排除C项。
25、D
【解析】
材料“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所体现的是殖民扩张引起的价格革命,结合所学可知,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加剧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故D项正确;此时资本主义正处于萌芽时期,应该是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A项;B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项包含于D项中,故排除BC项。
26、B
【解析】
文明时代相对于野蛮时代,人类更多的是对天然产物的进一步加工,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而加工天然产物的重要条件是冶金业的出现,唯有如此,对天然产物的加工才有可能进行,B正确;文字的发明不能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排除A;农业的发展和对天然产物的加工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C;工商业兴起是天然产物加工之后的结果,而非条件,排除D。
27、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修的背景是1853年美国军舰扣关,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民族危机严重,B正确;克里米亚战争是英法与俄国为争夺土耳其的克里米亚而爆发的战争,A与材料无关;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C与材料无关;中途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双方之间的海战,D与材料无关。
28、C
【解析】
材料中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一些外交成果,根据所学可知,这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基本原则指导下的外交成果,而且不但走向了国际舞台,还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提供了可供参阅的基本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更是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这些显示了中国外交的务实自信风采。故答案为C项。A项,不结盟外交是现代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表格中的“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不属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万隆会议是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但是日内瓦会议是苏、美、英、法、中世界五大国参加的会议,其中有殖民主义国家,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的结论,排除。
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29、D
【解析】
材料“历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强调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角度阐释历史。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主要“记述人间过去之事实者也”,符合材料的观点,故D符合题意;《明史》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明代“帝王将相的家谱”,并非“所有人的历史”,故A不符合题意;唐代刘知几的《史通》和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属于史学理论著作,与材料无关,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0、C
【解析】
试题分析:《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C正确。
考点: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联邦制度的确立
【详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1)对抗疟药物的迫切需求;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严谨、科学的试验研究;科学团队的集体智慧。
(2)百折不饶;勇于担当;无惧牺牲;团队协作。
【解析】
(1)依据材料“疟疾造成的非战减员比战伤减员高出好几倍”来看,当时对抗疟药物有着迫切的需求;依据材料“受越共主席请求,、周恩来指示”来看,党和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依据材料“历经190次失败后”“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以身试药的报告,并得到同事的响应”来看,他们经历了严谨、科学的试验研究以及整个科学团队的集体智慧贡献。
(2)依据屠呦呦团队在提取药物时所做出的贡献来看,他们有着百折不饶;勇于担当;无惧牺牲;团队协作的精神。
32、(1)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法兰西民族传统的自由、平等思想;古希腊、 罗马文化历史渊源;近代体育走向国际化。
(2)推动现代奥运会的创办,长期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设计奥委会的会旗,极大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国际化,弘扬了公平竞赛和团结、友好、和平的体育精神。
【解析】
(1)依据材料“在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下”来看,顾拜旦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依据材料“乐于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并酷爱法兰西民族传统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思想”来看,顾拜旦乐于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和法兰西民族传统的自由、平等观念;依据材料“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也与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理想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来看,顾拜旦与古希腊、 罗马文化有着历史渊源;依据材料“一批国际性单项体育组织相继成立,顾拜旦敏锐的察觉到,近代体育的发展正走向国际化”来看,顾拜旦看到了近代体育走向国际化。
(2)依据材料“顾拜旦的推动下,在巴黎召开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代表大会’”来看,顾拜旦推动了现代奥运会的创办;依据材料“顾拜旦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国际奥委会成员国数量由14个发展为40个。1913年,顾拜旦设计了国际奥委会会旗,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来看,长期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设计奥委会的会旗,极大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国际化;依据材料来看“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来看,他弘扬了公平竞赛和团结、友好、和平的体育精神。
33、(1)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典力学的影响;欧洲出版业的繁荣;世界市场的拓展;中华文明的启发。
(2)理性思想: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构想;追求人本身的解放。
积极影响: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指导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确立;传播自由和平等思想,推动人们追求解放
【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17世纪欧洲本土的滋养”,“探险家、传教士和商人出版了大量作品,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土著文化和异域文明”,“没有教会专制、尊重理性的中华文明”,“欧洲独特的社会背景”,“18世纪兴旺发达的出版业充当了传播启蒙观念的重要工具”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17到18世纪欧洲的经济、思想、科学和出版业发展、世界市场拓展、中华文明的启发等方面,概括欧洲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2)思想:根据材料二中“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斗争对象、社会和人的发展等方面归纳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思想”的内容。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政治、思想解放和人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