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2026学年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历史高三上期末预测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是创作于1953年的一幅宣传画,这反映了当时
A.女性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力
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
C.农业改造提高农民积极性
D.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深刻和互助合作是走向共和国必需的道路
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3.根据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时代法学家的解释,万民法的地位优于公民法,意味着公民与臣民之间差别的消失,除奴隶外的自由民,已取得了私人的平等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平等”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 ②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
③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④万民法使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差别消失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现行德国选举法规定了"百分之五门槛"规则,即政党必须在全国得票率超过5%。或赢得3个以上的选区席次,才可进入联邦议会。这一规则意在
A.保证执政党成为议会多数党 B.对公民自由结社权作出限制
C.保证议会拥有独立的立法权 D.提高立法效率避免政治破碎
5. “‘正心诚意’是‘体’,修、齐、治、平是‘用’。故欲研究中国学术史,首须注重其心性修养与人群实践,中国学术传统主要在学为人。”作者认为中国学术传统创始于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6.有学者认为商周祭祖动机不同,前者出于对祖先神秘而伟大的神性力量的尊崇和敬畏,祈求得到祖先的保佑;而西周祭祖既是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为了敬宗睦族,张扬孝德。该学者认为从商到周祭祖动机的变化反映了
A.商代政治具有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神秘色彩
B.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世俗化特点
C.西周的祖先崇拜已经取代了商代的神灵崇拜
D.商、周两朝都崇尚对祖先的崇拜
7.乌克兰危机爆发以,东欧局势持续紧张,2014年3月1日,俄罗斯议会批准总统普京提出的出兵乌克兰的要求,美国《芝加哥论坛报》评论道,“这是美国与欧洲的慕尼黑时刻”。上个世纪30年代也曾经出现“慕尼黑时刻”,下列对其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标志英法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D.促使苏联和英法建立集体安全体系
8.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
A.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B.推动了戊戌变法的进程
C.敲响了清朝灭亡的丧钟 D.点燃了北伐战争的烽火
9.1916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打破了民国建立以来庆祝活动的纪录。正如某报道所称:“共和重昭,阴霾肃清,人民皆以诚意祝祷……盛况,迥非往年所可比。”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新文化运动已席卷全国 B.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增强
C.临时政府统治基础稳固 D.复辟帝制行为有违潮流
10.据考古研究发现,不少江渐宋元银器的表面残留有同时期同地区银胎漆器的髹漆痕迹。而福建建窑黑釉盏呈现出的兔毫、油滴等装饰效果,也逐——再现于当时的漆盏中。这一一现象可以说明,当时的手工业
A.不同门类间相互效仿 B.区域性布局逐渐形成
C.打破了行业官营垄断 D.实现了生产技术革命
11.如图是彦涵于1943年创作的黑白木刻版画《当敌人搜山的时候》。图中四位完全是农民打扮的人正努力托举着-位穿军装的人正对敌射击,而另一位持枪者正在奋力攀出战壕。在他们的身下,一个年幼的小孩一只手支撑半躺在地,另一只手高举一枚手榴弹,准备递给上方的游击队员。该漫画
A.记录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形 B.昭示了抗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C.反映了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D.表达了抗日民众的顽强信念
12.这是1960年1月某杂志刊登的《引洮河水上山》,展现了当时甘肃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在高山上修建水渠引水的场景。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
A.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
B.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
C.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D.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1951年,孙家栋被派往苏联学习,回国后不久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导弹研制工作。1967年7月,由钱学森推荐,孙家栋受命担任人造卫星总体设计部负责人,领衔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上天并成功入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并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又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终于冲出大气层,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的国家。此后,他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等应用卫星大系统的技术负责人,也是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通过航天实践,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受到了我国乃至世界航天界科技人员的敬佩与赞誉。孙家栋有一句名言: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摘编自《孙家栋故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家栋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取得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家栋取得以上成就的意义。
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从秦汉时期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至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它又是多样性,比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兼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这一时段的困境,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当时原有中华文化体系无法提供现成的救国治国方案,以致使我们不得不从外来文化中去寻找。19世纪末,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此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二者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这在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1840年后……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救国治国方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
根据宣传画“1953年参加农业合作社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进行的三大改造,在农村进行农业改造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故选C;A与宣传画内容不符合,排除;人民公社从1958年开始,与宣传画时间不符合,B错误;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D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2、B
【解析】
题中,唐高宗时宰相资历门槛更低、数量更多,这是弱化相权、强化君权的反映。
3、C
【解析】
据材料“除奴隶外的自由民,已取得了私人的平等地位”可以得出“平等”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故①正确;据“万民法的地位优于公民法”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故②正确;公民法是早期罗马的主要内容,故③正确;万民法使法律上的平民与贵族差别消失,并未使在其他实际生活方面差别消失,故④错误,故C项正确,排除ABD。故选C。
4、D
【解析】
“党必须在全国得票率超过5%。或赢得3个以上的选区席次,才可进入联邦议会”是为了避免出现过多影响力不大的小政党充斥联邦议会的局面,从而避免政治破碎以提高立法效率,故选D;A、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无法体现,排除;该规则是对政党做出限制,并非针对公民,排除B。故选D。
5、D
【解析】
材料“注重其心性修养与人群实践,中国学术传统主要在学为人”,这反映朱熹的格物致知的观点,故D符合题意;孔子和孟子是早期儒学代表人物,主张仁政和德治,故AB不符合题意;董仲舒是汉代儒学代表人物,主张罢黜百家,故C不符合题意。
6、B
【解析】
根据材料“西周春秋祭祖既是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为了敬宗睦族,张扬孝德”结合所学宗法制可知,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显著的宗法性、道德性,这说明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本身正确,但不能说明商周祭祖动机的变化本质,排除。西周的祖先崇拜是发展了商代的神灵崇拜,故C项 “已经取代了”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商周祭祖动机的不同,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7、D
【解析】
英法在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和平”解决体现了英法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主义更加肆无忌惮,从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A正确;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标志英法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BC正确;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D错误,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选D。
8、C
【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武昌起义后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所以说武昌起义敲响了清朝灭亡的丧钟,故选C项;宣告洋务运动破产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排除A项;戊戌变法在1898年就已经失败,排除B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D项。故选C。
9、D
【解析】
由材料信息“1916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共和重昭,阴霾肃清”可知,各界民众因为共和制度失而复得而倍感珍惜,这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不得人心,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中的席卷全国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国民的民主参政意识,B选项排除;临时政府的统治基础十分薄弱,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
10、A
【解析】
材料中江浙地区银器的工艺和花纹都与同时期该地区的漆器有密切联系,福建建窑瓷器的装饰效果也被应用于漆器上,说明当时不同手工业门类之间相互效仿,故答案为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不同区域的手工业分工,排除B项;手工业的性质和技术革命,在材料中没有说明,排除C、D项。
11、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群众对中国军人抗击日军的支持,表达了抗日民众的顽强信念,D正确;正面战场主要以正规军作战为主,属于大兵团作战,A排除;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D。
12、B
【解析】
1960年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引水上山抗旱生产,体现了B项,A项“工业化稳步前进”不符合史实和材料主旨,C项生产关系改革在50年代前期与水利无关,D项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时间错误,只有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成就:①领衔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②为我国乃至世界航天事业培养了人才。
原因:①国家重视科技与航天事业的发展,国防需要;②自身具有的爱国精神与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2)意义:①推动了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②促进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③培养了科技人才,为国家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
(1)成就:依据材料中“……领衔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通过航天实践,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等信息可概括得出孙家栋取得的成就。
原因: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从国家重视、国防需要、自身精神等方面说明其取得成就的原因。
(2)意义:依据材料中“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并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的国家。”、“他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等应用卫星大系统的技术负责人,也是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通过航天实践,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结合所学从推动了我国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培养了科技人才,为国家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方面简析意义。
14、(1)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连续性和变革性相结合;保守性和开放性并存。
成因(答到4点及以上可)①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中国疆域广大,民族融合,统一占主流;③儒家思想占据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⑤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淀、交融、创新;⑥农耕经济占居主导地位;⑦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2)君主专制击向顶峰.封建制庶未向兗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使文化赖以支撑的小农经济未能实现突破性转变;八股取土、文化高压下,社会思想迟滞不前,知识分子也多是致力于对旧制度的批判。
(3)新变化:学习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学习内容以政治和思想文明为主;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原因: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先进中国人为救国救民进行不懈探索;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
(1)据“传统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等信息可总结概括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成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国的疆域、民族融合、儒家思想占据正统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40年后……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救国治国方案”指的是中国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传统小农经济未能实现突破性转变、社会思想僵化,从而在面对外来侵略时不能提供有效的救国方案。
(3)结合近代中国社会新思想萌发的相关历程可知,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是学习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以政治和思想文明为主,并与近代的救亡图存相结合。原因可结合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西方工业文明冲击,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等方面进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