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当大多数孩子懵懂着还在父母怀抱里撒娇的时候,她已懂得什么是孝道;当大多数孩子还需要父母料理学习生活起居或因饭食不可口而挑肥拣瘦时,她已懂得什么是责任;当面对同龄孩子的幸福和快乐,她已懂得取舍,懂得了自立自强。出生在贫寒多难家庭、幼小的段红艳,是家里唯一的希望、唯一的依靠、唯一的顶梁柱。她是妈妈的“手脚”,爸爸的“眼睛”,也是同学们的好榜样。她的孝心感动着认识她的每一个人,她的自立诉说着坚持梦想就会成真。贫寒家庭多苦难段红艳出生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镇靖乡枣刺梁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十六年前,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妈妈在与爸爸结婚后,病情时好时坏,原本不富裕的小家庭在爸爸的精心料理下艰难度日。小红艳出生后,妈妈的病情日益加重,昂贵的治疗费用让生活窘迫的家庭难以承受,断断续续的治疗带来的后果是,妈妈双腿蜷曲不能站立,双手也因萎缩变形而不能伸展,终至瘫痪。种地、洗衣、做饭、服侍卧床的妈妈、照看幼小的红艳,生活的重担全压在爸爸一个人身上。可是生活仿佛就是在不依不饶地折磨这家人,就在小红艳三岁时,因家族连遭生死劫难,原本身体健康的爸爸突发视网膜脱落症,双目渐渐失明,由于无钱医治而致全盲。可怜的小红艳还没有来得及品尝生活的甜蜜与快乐,便被贫寒与苦难束缚。小小年纪知冷暖特殊的家庭让三岁的段红艳不得不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同龄人还在父母亲戚的关爱下蹒跚学步、牙牙学语时,她就得爬进爬出,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艳子,你去弄点东西把鸡喂一下,艳子,你去把咱地里的菜拔一些回来,艳子,给爸爸倒杯水好吗?”爸爸妈妈经常这样亲切地叫她,看着她小小的身影在家中忙来忙去,多苦多难的父母亲辛酸之中洋溢着欣慰。在父亲失明的最初两年,小红艳的三姑姑一直照顾着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小红艳在旁边打下手,看了多了,自己也开始摸索着做家务,拾柴、洗衣、做饭,样样都敢尝试。6岁那年,在妈妈的指导下,她第一次为父母做了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虽然米饭还是半生的,盐放的太多了,吃到嘴里发苦,父母一边吞咽着女儿的杰作,一边热泪奔腾。“爸爸妈妈,从今以后我也可以做饭了,再也不让你们饿肚子了。”小红艳的话稚嫩之中带着坚强。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做家务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个子小,够不着锅灶,便站在小凳子上煮饭;案板太高,她就踩着小凳子,用两只手抓着菜刀切白菜:力气小,拧不动衣服,只能用脚踩;背不动柴,只能几根几根地拉回家……有一次,小红艳站在小凳子上从锅里往暖壶里灌开水,因个头太小有些够不着很吃力,一闪从小凳子上摔了下来,暖壶打在地上,开水撒了一身,双残的父母心疼的眼泪都掉下来了,可她装作若无其事地样子地笑笑说:“没事的,不用担心。” 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已经开始摸索着下地干活了。父亲的眼睛不方便,小红艳便充当了父亲的眼睛。家里没有柴烧了,她便牵着父亲去砍柴,她力气太小,只能动手砍好柴以后,再让父亲帮忙搬运。家里种的一片荞麦,到了收获的季节,父亲只能摸索着把荞麦拔掉,小红艳再将父亲拔好的荞麦抱在一起。心疼父亲的她常常一放学就早早回家了,每天给自己定任务挖土豆,必须完成预定的任务才肯休息。在她的帮助下,父亲也开始渐渐习惯了没有光明的日子,每到春耕时节,父女两人手牵着手一起往地里送粪、种庄稼,爸爸翻地,女儿点籽,地里的蔬菜、洋芋竟然长得很是旺盛。这个贫困的家庭早早地成就了段红艳自立自强的意识,在段红艳的新家院子里,有10几棵长势喜人的桃树和果树,如果不是邻居证实,没人能相信这是6年前不到10岁的段红艳种的。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当年种下的桃树,如今花繁果硕,咬一口都是甜甜的味道。那是在家里最穷困的时候,她常常跟爸爸出去找吃的,有一次她吃着讨要来的瓜果时问,爸爸,这些东西都是怎么来的?在得到父亲的回答后,小红艳便说,那我们自己种吧,以后就不用向别人要了。父亲只以为她是说说而已,没想到小红艳是认真的,过了不久,她就找来了各种各样的桃树苗、果树苗,在向亲戚们不厌其烦地讨教了种植方法后,她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开始试种。短短的几年间,新房子的院子里面枝繁叶茂,花团锦簇。西红柿、萝卜、豆角、白菜……各种蔬菜应有尽有,不仅不用向别人要了,而且她常常把这些东西送到别人家里去。有一年果实特别多,送了人之后还有大量的剩余,眼看着就要浪费掉了,她于是将这些东西一古脑儿地装上车,每逢放学的时候拉去邻村跟别人换玉米,那年换来的玉米足足有1百多斤。生活的苦难也磨炼了小红艳坚强的毅力和吃苦的精神。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她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转到了县第三小学,因为吃住离家太远,她便寄宿在县残疾人学校,常常有淘气的聋哑儿童把她的脸盆弄坏,水壶打碎,她从不计较。相反地,她常常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给他们吃,舍不得用的给他们用。她给父母说,那些孩子本来残疾已经够可怜的了,如果能多给他们一点帮助那他们就会多幸福一点。有一次,感冒实在太严重了,班主任老师发现后带她去医务室看病,可她怎么也不愿意去,后来才知道,原来她把那周所有的零用钱都给残疾人小孩买学习用具了。这个贫寒苦难的家庭因为小红艳的到来没有被击垮,小红艳的自强自立给双残的父母带来了无尽的慰藉。爸爸妈妈多次落泪向众人诉说:“她不仅是我们的眼睛,我们的拐杖,更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是她让我们鼓起了生活的勇气,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感恩社会志高远出身贫寒不自怨,冷遭嘲讽不自卑,面对困境不自弃。常挂在小红艳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别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渡过难关,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能帮助他们,我感觉到很高兴”。小红艳并没有抱怨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她说:“爸爸妈妈虽然生活不方便,没有给我带来舒适的生活,但是没有父母,就没有今天的我,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里,都一样是要生活的,虽然没有别人好,但是无所谓”!面对她的生活窘境,有的同学不仅没有对她帮助,反而拿她父母的病来取笑她,面对他们的冷嘲热讽,她虽然也偷偷的抹眼泪,但是她毫不自卑,她说:“没有关系,他们不能理解我父母的苦也很正常,我能理解,但是我会好好努力,一定要让父母过的比现在好”!她深知自己一定要有出息,这样家里才能过的好一点。早在靖边三小读书的时候,她就起早贪黑的学习,现在来到了靖边四中,随着课业的加重,她也更加刻苦,早上、中午她总是来的比别人早,下课了,同学们都出去玩,唯独她安静的坐在教室里写写算算;生活上,勤俭节约,从不乱花钱买零食吃,甚至连新衣服都舍不得买几件,穿的最多的就是那一套学校的校服,就连作业本子,她都是写完了正面写反面,每月她的生活费用仅仅只有50元。2008年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后,全县组织了规模浩大的捐赠活动,她也将自己积攒起为数不多的生活费和零花钱捐给了灾区。她说:“我虽然父母残疾,但是我一个充满爱的完整的家,比起灾区的孩子们,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谈起自己的理想,她的双眼中满是憧憬,“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医生,因为我不想再看到和父母一样的病人遭受病魔的折磨”!在当今未成年人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责任心不强甚至不会与人交往等现状中,段红艳的孝道、自立无疑是青少年学习的好榜样。段红艳的事迹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2009年,她被靖边县委县政府评为“靖边县首届道德模范”,同年,被榆林市委市政府评为“榆林市道德模范”和“红花少年”等荣誉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