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几种常见题型及解答套路.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192031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几种常见题型及解答套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几种常见题型及解答套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几种常见题型及解答套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几种常见题型及解答套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文阅读理解几种常见题型及解答套路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3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4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5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 插叙(叙事时中断

2、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 平叙6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7 写作手法及作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

3、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使语言辛辣幽默。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设悬念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8修辞方法及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的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条理清晰,节奏鲜明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设

4、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强烈抒情等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加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9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 承接上文(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 承上启下(过渡)(4) 为后文作铺垫10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1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12描写的种类及作用种类:(1)肖像描写 (

5、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描写 (7)心理描写 (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 (10)环境描写 (11)细节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13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14开头结尾的作用吸引读者,引出全文; 升华主体,总结全文。15这个字词的好处套路:1.说明该字词的意思 2.说明它修饰哪个主体,这个主体本来有什么特征 3.说明用了这个词以后,对主体增加了什么样的效果。16应用名言警句或

6、名人事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更有文彩17句子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或以上哪几段;承上启下;过渡作用;为下文作铺垫等。(一般要回答到内容上的作用和结构上的作用两方面)18景物描写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体现了什么样的中心。19散文、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烘托了怎样的人物心理。同时还应注意是否有象征意义,是否推动情结发展。20句子的赏析抓住修辞的运用及其作用。拟人、比喻:生动形象;对比、夸张:突出、强调什么。21第二人称的使用若第二人称指读者: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是读者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若第二人称指抒情对象:把对象拟人化,拉近读者和

7、对象的距离,便于直接抒发感情。22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23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2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5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承接上文 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过渡) 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 照应前文(开头) 26记叙文中议论的

8、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7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8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2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30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1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32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3论证方法举例(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

9、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34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5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36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第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