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B5009.2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pdf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86190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5009.2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GB5009.2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GB5009.2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GB5009.2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GB5009.2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5 0 0 9.2 3 52 0 1 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2 0 1 6-0 8-3 1发布2 0 1 7-0 3-0 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 布G B5 0 0 9.2 3 52 0 1 6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 B/T5 0 0 9.3 92 0 0 3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中4.2氨基酸态氮,G B/T5 0 0 9.4 02 0 0 3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中4.1氨基酸态氮,S B/T1 0 3 1 01 9 9 9 黄豆酱检验方法 中3.3氨基氮。本标准与G B/T5 0 0 9.3

2、92 0 0 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扩充了第一法的适用范围;修改了原标准的结构。G B5 0 0 9.2 3 52 0 1 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酱油、酱、黄豆酱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方法。本标准第一法适用于以粮食和其副产品豆饼、麸皮等为原料酿造或配制的酱油,以粮食为原料酿造的酱类,以黄豆、小麦粉为原料酿造的豆酱类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第二法适用于以粮食和其副产品豆饼、麸皮等为原料酿造或配制的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第一法 酸度计法2 原理利用氨基酸的两性作用,加入甲醛以固定氨基的碱性,使羧基显

3、示出酸性,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后定量,以酸度计测定终点。3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 B/T6 6 8 2规定的三级水。3.1 试剂3.1.1 甲醛(3 6%3 8%):应不含有聚合物(没有沉淀且溶液不分层)。3.1.2 氢氧化钠(N a OH)。3.1.3 酚酞(C2 0H1 4O4)。3.1.4 乙醇(CH3CH2OH)。3.1.5 邻苯二甲酸氢钾(HOO C C6H4C OOH):基准物质。3.2 试剂配制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c(N a OH)=0.0 5 0m o l/L: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滴定溶液或配制方法如下:a)酚酞指示液:称取

4、酚酞1g,溶于9 5%的乙醇中,用9 5%乙醇稀释至1 0 0m L。b)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 a OH)=0.0 5m o l/L:称取1 1 0g氢氧化钠于2 5 0m L的烧杯中,加1 0 0m L的水,振摇使之溶解成饱和溶液,冷却后置于聚乙烯的塑料瓶中,密塞,放置数日,澄清后备用。取上层清液2.7m L,加适量新煮沸过的冷蒸馏水至10 0 0m L,摇匀。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约0.3 6g在1 0 51 1 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加8 0m L新煮沸过的水,使之尽量溶解,加2滴酚酞指示液(1 0g/L),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

5、色,3 0s不褪色。记下耗用氢氧化钠溶液毫升数。同时做空白试验。G B5 0 0 9.2 3 52 0 1 62 d)计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按式(1)计算:c=m(V1-V2)0.2 0 42(1)式中:c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 o l/L);m 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单位为克(g);V1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用量体积,单位为毫升(m L);V2 空白实验中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用量体积,单位为毫升(m L);0.2 0 42 与1.0 0m 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 a OH)=1.0 0 0m o l/L 相当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单位为克(

6、g)。4 仪器和设备4.1 酸度计(附磁力搅拌器)。4.2 1 0m L微量碱式滴定管。4.3 分析天平:感量0.1m g。5 分析步骤5.1 酱油试样称量5.0g(或吸取5.0m L)试样于5 0m L的烧杯中,用水分数次洗入1 0 0m 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后吸取2 0.0m L置于2 0 0m L烧杯中,加6 0m L水,开动磁力搅拌器,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 a OH)=0.0 5 0m o l/L 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 H为8.2,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可计算总酸含量。加入1 0.0m L甲醛溶液,混匀。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继续滴定至p H为9.2,记下消

7、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同时取8 0m L水,先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 a OH)=0.0 5 0m o l/L 调节至p H为8.2,再加入1 0.0m L甲醛溶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p H为9.2,做试剂空白试验。5.2 酱及黄豆酱样品将酱或黄豆酱样品搅拌均匀后,放入研钵中,在1 0m i n内迅速研磨至无肉眼可见颗粒,装入磨口瓶中备用。用已知重量的称量瓶称取搅拌均匀的样品5.0g,用5 0m L8 0 左右的蒸馏水分数次洗入1 0 0m L烧杯中,冷却后,转入1 0 0m L容量瓶中,用少量水分次洗涤烧杯,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混匀后过滤。吸取滤液1 0.0

8、m L,置于2 0 0m L烧杯中,加6 0m L水,开动磁力搅拌器,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 a OH)=0.0 5 0m o l/L 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 H为8.2,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可计算总酸含量。加入1 0.0m L甲醛溶液,混匀。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继续滴定至p H为9.2,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同时取8 0m L水,先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 a OH)=0.0 5 0m o l/L 调节至p H为8.2,再加入1 0.0m L甲醛溶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p H为9.2,做试剂空白试验。6 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按式(

9、2)或式(3)进行计算:X1=(V1-V2)c0.0 1 4mV3/V41 0 0(2)G B5 0 0 9.2 3 52 0 1 63 X2=(V1-V2)c0.0 1 4VV3/V41 0 0(3)式中:X1 试样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 0 0g);X2 试样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毫升(g/1 0 0m L);V1 测定用试样稀释液加入甲醛后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 L);V2 试剂空白实验加入甲醛后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 L);c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 o l/L);0.0 1 4 与1

10、.0 0m 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 a OH)=1.0 0 0m o l/L 相当的氮的质量,单位为克(g);m 称取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V 吸取试样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 L);V3 试样稀释液的取用量,单位为毫升(m L);V4 试样稀释液的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 L);1 0 0 单位换算系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7 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 0%。第二法 比色法8 原理在p H为4.8的乙酸钠-乙酸缓冲液中,氨基酸态氮与乙酰丙酮和甲醛反应生成黄色的3,5-二乙酸-2,6-二甲基-1,4二氢化吡啶氨基酸衍生物。在波长

11、4 0 0n m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9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 B/T6 6 8 2规定的二级水。9.1 试剂9.1.1 乙酸(CH3C OOH)。9.1.2 无水乙酸钠(CH3C OON a)或乙酸钠(CH3C OON a3 H2O)。9.1.3 甲醇(CH3OH)。9.1.4 乙酰丙酮(C5H8O2)。9.2 试剂配制9.2.1 乙酸溶液(1m o l/L):量取5.8m L冰乙酸,加水稀释至1 0 0m L。9.2.2 乙酸钠溶液(1m o l/L):称取4 1g无水乙酸钠或6 8g乙酸钠(CH3C OON a3 H2O),加水溶解后并稀释

12、至5 0 0m L。9.2.3 乙酸钠-乙酸缓冲液:量取6 0m L乙酸钠溶液(1m o l/L)与4 0m L乙酸溶液(1m o l/L)混合,该溶G B5 0 0 9.2 3 52 0 1 64 液p H为4.8。9.2.4 显色剂:1 5m L3 7%甲醇与7.8m L乙酰丙酮混合,加水稀释至1 0 0m L,剧烈振摇混匀(室温下放置稳定3d)。9.3 标准溶液配制9.3.1 氨氮标准储备溶液(1.0m g/m L):精密称取1 0 5干燥2h的硫酸铵0.4 7 20g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后移至1 0 0m 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m g氨氮(1 0下冰箱

13、内贮存稳定1年以上)。9.3.2 氨氮标准使用溶液(0.1g/L):用移液管精确量取1 0m L氨氮标准储备液(1.0m g/m L)于1 0 0m L容量瓶内,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 0 0g氨氮(1 0下冰箱内贮存稳定1个月)。1 0 仪器和设备1 0.1 分光光度计。1 0.2 电热恒温水浴锅(1 0 00.5)。1 0.3 1 0m L具塞玻璃比色管。1 1 分析步骤1 1.1 试样前处理称量1.0 0g(或吸取1.0m L)试样于5 0m 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1 1.2 标准曲线的制作精密吸取氨氮标准使用溶液0m L、0.0 5m L、0.1m L、

14、0.2m L、0.4m L、0.6m L、0.8m L、1.0m L(相当于NH3-N0g、5.0g、1 0.0g、2 0.0g、4 0.0g、6 0.0g、8 0.0g、1 0 0.0g)分别于1 0m L比色管中。向各比色管分别加入4m L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p H 4.8)及4m L显色剂,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置于1 0 0水浴中加热1 5m i n,取出,水浴冷却至室温后,移入1c m比色皿内,以零管为参比,于波长4 0 0n m处测量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线性回归方程。1 1.3 试样的测定精密吸取2m L试样稀释溶液于1 0m L比色管中。加入4m L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

15、p H 4.8)及4m L显色剂,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置于1 0 0水浴中加热1 5m i n,取出,水浴冷却至室温后,移入1c m比色皿内,以零管为参比,于波长4 0 0n m处测量吸光度。试样吸光度与标准曲线比较定量或代入线性回归方程,计算试样含量。1 2 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按式(4)或式(5)进行计算:X1=mm110 0 010 0 0V1/V21 0 0(4)X2=mV10 0 010 0 0V1/V21 0 0(5)G B5 0 0 9.2 3 52 0 1 65 式中:X1 试样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 0 0g);X2 试样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毫升(g/1 0 0m L);m 试样测定液中氮的质量,单位为微克(g);m1 称取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V 吸取试样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 L);V1 测定用试样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 L);V2 试样前处理中的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 L);1 0 0、10 0 0 单位换算系数。1 3 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 0%。1 4 其他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 0 70m g/1 0 0g,定量限为0.0 2 10m g/1 0 0g。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