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实验一 熟悉Linux操作系统(一)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Linux的启动与关闭
2. 熟悉使用Linux字符界面、窗口系统的常用命令。
3. 熟悉运用Linux的在线求助系统。
二、实验环境
1、linux。
三、 实验内容
1.开机后登录Linux系统和退出系统的过程;
2.Linux字符界面——虚拟终端窗口和shell:练习并掌握常用的Linux操作命令,如ls、cat、ps、df、find、grep、cd、 more、cp、rm、kill、at、vi、cc、man、help、control+d/c、等;熟悉常用shell的提示符;熟悉字符窗口与图形界面之间的切换。
3.学习使用Linux的在线求助系统,如man和help命令等。
4.一种Linux的编辑器,特别是字符界面的vi工具的使用。
四、 实验步骤
1.开机后登录Linux系统和退出系统的过程:
1)登陆
1.图形化界面登录当Linux系统启动引导后,会出现如图3.1所示的图形化登录界面。
如果要在图形化登录界面上用根用户登录,在登录提示后输入"root",按回车键,在口令提示后输入安装时设置的根口令,然后按回车键。从图形化登录界面登录会自动启动图形化桌面。
2.字符界面登录如果用户选择要使用字符登录界面,在系统被引导后,会看到如图3.2所示的登录提示。
在登录提示后输入"root",按回车键,在口令提示后入安装时设置的根口令,然后按回车键,登录之后的界面如图3.3所示。如果要登录为普通用户,在登录提示后输入普通用户的用户名,按回车键,在口令提示后输入创建用户账号时设置的口令,然后按回车键即可。
登录字符界面之后,可以通过输入"startx"来启动Linux图形化桌面。
3.图形化界面在安装RHEL 4的时候,一般都安装图形化界面的软件包。一旦启动了图形窗口系统,就会看到一个被称为"桌面"的图形化界面,图3.4所示为GNOME桌面环境。
4.打开终端提示桌面上也提供了进入字符终端的方式。终端方式允许通过输入命令来设置计算机。
可以选择"应用程序"→"系统工具"→"终端"来打开终端界面,也可以右键单击桌面并从菜单中选择"打开终端"进入字符终端,图3.5所示为终端界面。
如果要退出字符终端,可以单击终端窗口右上角的X按钮,或在终端界面中输入命令"exit",或按「Ctrl+D」组合键。
2)注销:
1.图形化界面注销如果要注销图形化桌面会话,请选择"动作"→"注销".当如图3.6所示的确认对话框出现后,选择"注销"选项,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如果希望保存桌面的配置以及还在运行的程序,勾选"保存当前设置"选项即可。
2.字符界面注销如果在使用X窗口系统,却在控制台上登录了,用户可以输入命令"exit"或按「Ctrl+D」组合键从控制台会话中注销。
3)关机:
在切断计算机电源之前请首先关闭RHEL 4.直接切断计算机的电源会导致未存盘数据的丢失或者系统损害。
1.图形化界面关机选择"动作"→"注销",在如图3.6所示的图形化桌面注销界面中选择"关闭计算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某些计算机会在关闭Red Hat Linux后自动切断电源。如果计算机不会这样做,看到下面这条消息后,便可以安全地切断计算机的电源:Power down.
2.字符界面关机如果要在shell提示下关闭计算机,输入以下命令即可:#halt
某些计算机会在关闭Red Hat Linux后自动切断电源。如果计算机不这样做,看到下面这条消息后,便可以安全地切断计算机的电源:System halted.
4)使用桌面
Linux系统初始图形化默认桌面是如图3.7所示的GNOME环境。
RHEL 4提供了3种主要工具来使用系统上的应用程序:面板图标、桌面图标和菜单系统。
横贯桌面底部的长条叫做面板。面板上包含应用程序启动器、用于通知警告图标的通知区域和小型应用程序。它们可以用于控制音量、切换工作区并显示系统状态。
桌面上其他地方的图标可以是文件夹、应用程序启动器或光盘、软盘之类的可移动设备(在它们被挂载后出现)的快捷途径。要打开一个文件夹或启动一个应用程序,双击相应的图标即可。
可以通过单击"应用程序"按钮进入菜单系统。桌面的工作方式和使用其他操作系统时所预想的一样。可以把文件或程序的图标拖放到容易存取的地方,可以为文件和程序在桌面、面板和文件管理器中添加新图标,可以改变多数工具和应用程序的外观,还可以使用提供的配置工具来改变系统设置。
5)使用面板
桌面面板是横贯界面底部的长条,如图3.8所示,它包含了便于使用系统的图标和小型程序。面板上还包含"应用程序"和"动作",其中包含所有应用程序的菜单项目的快捷途径。嵌入在面板中的小程序在不妨碍工作的同时,允许运行指定任务监控系统或服务;通知区域中放置的是通知警告图标,如Red Hat网络的图标,因此,能够迅速地得到重要消息的警告。
1.使用"应用程序"可以单击面板上的"应用程序"按钮把它扩展成一个大型菜单集合,该集合允许进入系统内的应用程序。
从这里可以启动多数包括在RHEL 4中的应用程序。除了推荐的应用程序外,还可以启动每个子菜单中的附加程序。这些子菜单能够使用系统上大量的应用程序。在"动作"中,可以注销、从命令行运行应用程序、寻找文件或锁住界面(这会运行用口令保护的界面保护程序)。
2.使用小程序小程序是运行在面板上的小型应用程序。小程序通常会监控系统上的各类情况。某些小程序执行有用的任务,而某些则纯粹为娱乐而设计。
3.工作区切换器图形化桌面提供了使用多个工作区的功能,因此不必把所有运行着的应用程序都堆积在一个可视桌面区域。如图3.9所示,工作区切换器把每个工作区(或桌面)都显示为一个小方块,然后在上面显示运行着的应用程序。可以用鼠标单击任何一个小方块来切换到那个桌面上去,还可以使用键盘快捷方式「Ctrl+Alt+向上箭头」、「Ctrl+Alt+向下箭头」、「Ctrl+Alt+向右箭头」或「Ctrl+Alt+向左箭头」在工作区间进行切换。 4.任务条工作区切换器旁边的小程序是任务条。任务条是显示任意虚拟桌面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名称的小程序,如图3.10所示。它在最小化应用程序的时候很有用,因为该程序会从桌面消失,一旦它消失了,可以单击其在任务条上的名称使其重新回到桌面上。 5.使用通知区域
(1)Red Hat网络更新通知工具。
Red Hat网络更新通知工具是通知区域的一部分。它提供了一种简捷的系统更新方式,确保系统时刻使用 Red Hat的最新勘误和错误修正来更新。该程序通过显示不同的图像来表明系统处于最新状态还是需要升级。如果单击了该图标,一个可用更新列表就会被显示。单击该按钮可以启动 Red Hat 更新代理。如果没有在 Red Hat 网络注册,它会启动注册程序。右键单击其图标会显示一个选项列表。
(2)验证图标。
通知区域有时会显示一个钥匙图标。这是一个安全通知,当用户取得系统的根权限验证时,它就会发出警告;当验证超时后,它就会消失。
6.在面板上添加图标和小程序要使面板适合个人需要,可以在上面添加更多小程序和启动器图标。
要在面板上添加小程序,可以右键单击面板上的未用区域,选择"添加到面板",然后从菜单中选择。选定了小程序后,它就会出现在面板上。在如图3.11所示界面中,显示当前本地天气和气温的"气象报告"小程序被添加到面板上。
7.配置桌面面板用户可以自动或手工地隐藏面板,把它放置在桌面上的任一边上,改变它的大小和颜色,或者改变它的行为方式。要改变默认的面板设置,可以右键单击面板上的未用区域,选择"属性".用户可以设置面板的大小、其在桌面上的位置以及是否在不使用面板时自动隐藏它("自动隐藏")。如果选择自动隐藏面板,除非把鼠标移到面板上,它就不会出现在桌面上。
6)使用文件管理器
图形化桌面包括了一个叫做Nautilus的文件管理器,它类似于Windows系统中的资源管理器,提供了系统和个人文件的图形化显示。Nautilus不仅仅是文件的可视列表,它还允许从一个综合界面配置桌面、配置Linux系统、浏览影集、访问网络资源等。
Nautilus不仅提供了高效的工作环境,它还提供了另一种漫游文件系统的方法。可以在与"应用程序"相连的各类子菜单中搜索,或者使用shell提示来漫游文件系统。
启动Nautilus时需要双击用户桌面上的主目录图标,出现如图3.12所示的界面。
Nautilus出现后,用户可以在主目录中或文件系统的其他部分漫游。浏览器窗口中包含文件夹和文件,用户可以把它们拖曳或复制到新位置。可以选择"文件"→"打开位置",在位置处输入路径,打开Nautilus管理器,然后就可以把文件拖曳到不同的目录中。按照默认设置,把文件从一个目录中拖曳到另一个目录中会移动文件。如果要把文件复制到另一个目录中,在拖曳时需按"Ctrl"键。
按照默认设置,主目录中的图像文件会被显示为缩略图标。对于文本文件来说,这意味着会在图标中看到实际文本的一部分;对于图像文件来说,会看到该图像的缩略图。如果要关闭这项功能,可以选择"编辑"→"首选项",在打开的菜单中选择"预览",从"显示缩略图标"的下拉菜单中选择"从不".禁用这项预览功能会加快Nautilus的运行速度。
双击桌面上的"计算机"图标,会出现如图3.13所示界面。在计算机中可以访问CD-ROM、软盘、文件系统以及网络。
单击"网络"图标,出现如图3.14所示界面,用户可以访问网络上其他计算机共享的资源。
2.Linux字符界面——虚拟终端窗口和shell:
3.学习使用Linux的在线求助系统,如man和help命令等。
一、文件系统操作命令:
1. cat:可以显示文件的内容(经常和more搭配使用),或将多个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
这个命令是linux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命令,他的功能是显示或连结一般的ascii文本文件
。cat是concatenate的简写,类似于dos下面的type命令。他的用法如下:
cat text 显示text这个文件
cat file1 file2 依顺序显示file1,file2的内容
cat file1 file2>file3 把file1,file2的内容结合起来,再“重定向(>)”到f
ile3文件中。
“〉”是个非常有趣的符号,是往右重定向的意思,就是把左边的结果当成是输入,
然后输入到file3这个文件中。这里要注意一点是file3是在重定向以前还未存在的文件
,如果file3是已存在的文件,那么他本身的内容被覆盖,而变成file1+file2的内容
。
如果〉左边没有文件的名称,而右边有文件名,例如:
cat >file1
结果是会“空出一行空白行”,等待你输入文字,输入完毕后再按[Ctrl]+[c]或[Ctrl]
+[d],就会结束编辑,并产生file1这个文件,而file1的内容就是你刚刚输入的内容。
这个过程和dos里面的copy con file1的结果是相同的。
另外,如果你使用如下的指令:cat file1>>file2
这将变成将file1的文件内容“附加”到file2的文件后面,而file2的内容依然存在,这
种重定向符〉〉比〉常用,能多多利用。
2. chmod:用于改变文件或目录的访问权限,该命令有两种用法:一种是使用图形化的方法,另一种是数字设置法。
使用方式 : chmod [-cfvR] [--help] [--version] mode file...
说明 : Linux/Unix 的档案存取权限分为三级 : 档案拥有者、群组、其他。利用 chmod 可以藉以控制档案如何被他人所存取。 把计 :
mode : 权限设定字串,格式如下 : [ugoa...][[+-=][rwxX]...][,...],其中u 表示该档案的拥有者,g 表示与该档案的拥有者属于同一个群体(group)者,o 表示其他以外的人,a 表示这三者皆是。
+ 表示增加权限、- 表示取消权限、= 表示唯一设定权限。
r 表示可读取,w 表示可写入,x 表示可执行,X 表示只有当该档案是个子目录或者该档案已经被设定过为可执行。
-c : 若该档案权限确实已经更改,才显示其更改动作
-f : 若该档案权限无法被更改也不要显示错误讯息
-v : 显示权限变更的详细资料
-R : 对目前目录下的所有档案与子目录进行相同的权限变更(即以递回的方式逐个变更)
--help : 显示辅助说明
--version : 显示版本
范例 :将档案 file1.txt 设为所有人皆可读取 :
chmod ugo+r file1.txt
将档案 file1.txt 设为所有人皆可读取 :
chmod a+r file1.txt
将档案 file1.txt 与 file2.txt 设为该档案拥有者,与其所属同一个群体者可写入,但其他以外的人则不可写入 :
chmod ug+w,o-w file1.txt file2.txt
将 ex1.py 设定为只有该档案拥有者可以执行 :
chmod u+x ex1.py
将目前目录下的所有档案与子目录皆设为任何人可读取 :
chmod -R a+r *
此外chmod也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权限如 chmod 777 file
语法为:chmod abc file
其中a,b,c各为一个数字,分别表示User、Group、及Other的权限。
r=4,w=2,x=1
若要rwx属性则4+2+1=7;
若要rw-属性则4+2=6;
若要r-x属性则4+1=7。
范例:
chmod a=rwx file
和
chmod 777 file
效果相同
chmod ug=rwx,o=x file
和
chmod 771 file
效果相同
若用chmod 4755 filename可使此程式具有root的权限
4. chown:用来将指定用户或组为特定的所有者。用户可以设置为用户名或用户ID,组可以是组名或组ID。特定的文件是以空格分开的可以改变权限的文件列表,文件名支持通配符。例如root用户把自己的一个文件拷贝给用户xu,为了让用户xu能够存取这个文件,root用户应该把这个文件的属主设为xu,否则,用户xu无法存取这个文件。
语法:chown [选项] 用户或组 文件
说明:chown将指定文件的拥有者改为指定的用户或组。用户可以是用户名或用户ID。组可以是组名或组ID。文件是以空格分开的要改变权限的文件列表,支持通配符。
该命令的各选项含义如下:
- R 递归式地改变指定目录及其下的所有子目录和文件的拥有者。
- v 显示chown命令所做的工作。
将档案 file1.txt 的拥有者设为 users 群体的使用者 jessie :
chown jessie:users file1.txt
5. clear:用来清除终端屏幕。
6. cmp:用来比较两个文件的大小。
语法
cmp [ -l | -s ] File1 File2
描述
cmp 命令比较 File1 和 File2 参数指定的文件,并将结果写到标准输出。如果为 File1 或 File2 参数指定 -(减号),则 cmp 命令读取该文件的标准输入。只可以从标准输入读取一个文件。在缺省条件下,如果文件相同,则 cmp 命令不显示任何内容。如果它们不同,则 cmp 命令显示发生不同的第一个字节数和行数。如果指定了 -l 标志,并且如果一个文件是另一文件的初始后继(即,如果在查找任何差别之前,cmp 命令读取文件中的文件结束符),则 cmp 命令记下它。通常,使用 cmp 命令比较非文本文件,使用 diff 命令比较文本文件。
7. cp:(copy)可以将文件或目录复制到其他目录中,就如同Dos下的copy命令一样,功能非常强大。在使用cp命令时,只需要指定源文件名或目标目录即可。
8. diff:用来找出两个文件的不同之处。
9. du: 用来显示磁盘的剩余空间的大小。
10. file:用来显示文件的类型。
11. find:用来在目录中搜索文件,并执行指定的操作。
假设你忘记了httpd.conf这个文件在系统的哪个目录下,甚至在系统的某个地方也不知道,则这是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find / -name httpd.conf
这个命令语法看起来很容易就明白了,就是直接在find后面写上 -name,表明要求系统按照文件名查找,最后写上httpd.conf这个目标文件名即可。稍等一会系统会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查找结果列表:
etc/httpd/conf/httpd.conf
在Linux系统查找文件也会遇到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如果我们在整个硬盘,这个系统中查找某个文件就要花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大型Linux系统和容量较大的硬盘,文件放在套嵌很深的目录中的时候。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个文件存放在某个大的目录中,那么只要在这个目录中往下找就能节省很多时间了。使用find /etc -name httpd.conf 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上面的命令就是表示在etc目录中查询httpd.conf这个文件。这里再说明一下“/ ”这个函数符号的含义,如果输入 “find/ ”就是表示要求Linux系统在整个ROOT目录下查找文件,也就是在整个硬盘上查找文件,而“find/etc”就是只在 etc目录下查找文件。因为“find/etc”表示只在etc目录下查找文件,所以查找的速度就相应要快很多了。
根据部分文件名查找方法:
这个方法和在WINDOWS中查找已知的文件名方法是一样的。不过在Linux中根据部分文件名查找文件的方法要比在WINDOWS中的同类查找方法要强大得多。例如我们知道某个文件包含有srm这3个字母,那么要找到系统中所有包含有这3个字母的文件是可以实现的,输入:
find /etc -name '*srm*'
我们还可以省略最前面的星号,命令如下:
find/etc -name 'srm*'
这是只有像srmyz 这样的文件才被查找出来,象absrmyz或者 absrm这样的文件都不符合要求,不被显示,这样查找文件的效率和可靠性就大大增强了。
根据文件的特征查询方法:
如果只知道某个文件的大小,修改日期等特征也可以使用“find”命令查找出来,这和WINDOWS系统中的'搜索'功能是基本相同的。在微软的'搜索'中WINDOWS中的'搜索助理'使得搜索文件和文件夹、打印机、用户以及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更加容易。它甚至使在Internet 上搜索更加容易。'搜索助理'还包括一个索引服务,该服务维护了计算机中所有文件的索引,使得搜索速度更快。使用'搜索助理'时,用户可以指定多个搜索标准。例如,用户可以按名称、类型及大小搜索文件和文件夹。用户甚至可以搜索包含特定文本的文件。如果用户正使用 Active Directory,这时还可以搜索带有特定名称或位置的打印机。
例如我们知道一个Linux文件大小为1,500 bytes,那么我们可是使用如下命令来查询find / -size 1500c,字符 c 表明这个要查找的文件的大小是以bytes为单位。如果我们连这个文件的具体大小都不知道,那么在Linux中还可以进行模糊查找方式来解决。例如我们输入find/ -size +10000000c 这个命令,则标明我们指定系统在根目录中查找出大于10000000字节的文件并显示出来。命令中的“+”是表示要求系统只列出大于指定大小的文件,而使用“-”则表示要求系统列出小于指定大小的文件。下面的列表就是在Linux使用不同“ find'命令后系统所要作出的查找动作,从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在Linux中使用“find'命令的方式是很多的,“ find'命令查找文件只要灵活应用,丝毫不必在WINDOWS中查找能力差。
find / -amin -10 # 查找在系统中最后10分钟访问的文件
find / -atime -2 # 查找在系统中最后48小时访问的文件
find / -empty # 查找在系统中为空的文件或者文件夹
find / -group cat # 查找在系统中属于 groupcat的文件
find / -mmin -5 # 查找在系统中最后5分钟里修改过的文件
find / -mtime -1 #查找在系统中最后24小时里修改过的文件
find / -nouser #查找在系统中属于作废用户的文件
find / -user fred #查找在系统中属于FRED这个用户的文件
下面的列表就是对find命令所可以指定文件的特征进行查找的部分条件。在这里并没有列举所有的查找条件,参考有关Linux有关书籍可以知道所有find命令的查找函数。
-amin n
查找系统中最后N分钟访问的文件
-atime n
查找系统中最后n*24小时访问的文件
-cmin n
查找系统中最后N分钟被改变状态的文件
-ctime n
查找系统中最后n*24小时被改变状态的文件
-empty
查找系统中空白的文件,或空白的文件目录,或目录中没有子目录的文件夹
-false
查找系统中总是错误的文件
-fstype type
查找系统中存在于指定文件系统的文件,例如:ext2 .
-gid n
查找系统中文件数字组 ID 为 n的文件
-group gname
查找系统中文件属于gnam文件组,并且指定组和ID的文件
查找到某个文件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更想知道查找到的文件的详细信息和属性,如果我们采取现查找文件,在使用LS命令来查看文件信息是相当繁琐的,现在我们也可以把这两个命令结合起来使用。
find / -name 'httpd.conf' -ls
12. head:只查看文件的头几行内容,而不必浏览整个文件。
13. ln:可以在文件之间创建链接,实际上是给某个文件指定一个访问它的别名。
这是linux中又一个非常重要命令,请大家一定要熟悉。他的功能是为某一个文件在另外一个位置建立一个同不的链接,这个命令最常用的参数是-s,具体用法是:
ln ?s 源文件 目标文件
当我们需要在不同的目录,用到相同的文件时,我们不必在每一个需要的目录下都放
一个必须相同的文件,我们只要在某个固定的目录,放上该文件,然后在其他的目录下
用ln命令链接(link)他就能,不必重复的占用磁盘空间。例如:
ln ?s /bin/less /usr/local/bin/less
-s 是代号(symbolic)的意思。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第一,ln命令会保持每一处链接文件的同步性,也就是说,不论你改动了哪一处,其他的文件都会发生相同的变化;第二,ln的链接又软链接和硬链接两
种,软链接就是ln ?s ** **,他只会在你选定的位置上生成一个文件的映像,不会占用
磁盘空间,硬链接ln ** **,没有参数-s, 他会在你选定的位置上生成一个和源文件大小
相同的文件,无论是软链接还是硬链接,文件都保持同步变化。
如果你用ls察看一个目录时,发现有的文件后面有一个@的符号,那就是个用ln命令生成的文件,用ls ?l命令去察看,就能看到显示的link的路径了
14. less:用法与more类似,可以查看超过一屏的文件内容,不同的是less除了可以按空格键向下显示文件外,还可以利用方向键来滚动显示文件,要结束浏览,只要在less的提示符“:”后按Q即可。
15. ls(list):用来显示当前目录中的文件和子目录列表。
16. mkdir(make directory):建立子目录。
17. more:用于显示内容超过一屏的文件,为了避免文件内容显示瞬间就消失,可以使用more命令让文件显示满一屏时暂停,在按下任意键的时候继续显示下一屏的内容。
18. rmkdir(remove directory):用来删除“空”的子目录或无用的目录文件。
19. mv(move):可以将文件以及目录移到其他位置,或更改文件以及目录的名称。
20. pwd(print working directory):可显示用户当前所在的目录。
21. rm:用来删除系统中过时或无用的文件,可以删除目录中的文件或目录本身,对于链接文件,原有文件保持不变。
22. sort:将文本文件自动分类。
23. stat:用于显示文件或文件系统的状态。
24. vi:启动vi文本编辑器。
二、Linux目录的创建与删除命令:
1. mkdir命令
功能:创建一个目录(类似MS-DOS下的md命令)。
语法:mkdir[选项]dir-name
说明:该命令创建由dir-name命名的目录。要求创建目录的用户在当前目录中(dir-name的父目录中)具有写权限,并且dirname不能是当前目录中已有的目录或文件名称。
命令中个选项的含义为:
-m:对新建目录设置存取权限。也可以用chmod命令设置。
-p:可以是一个路径名称。此时若路径中的某些目录尚不存在,加上此选项后,系统将自动建立好那些尚不存在的目录,即一次可以建立多个目录。
2. rmdir命令
功能:删除空目录。
语法:rmdir[选项]dir-name。/
说明:dir-name表示目录名。该命令从一个目录中删除一个或多个子目录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个目录被删除之前必须是空的。Rm-r dir 命令可代替rndir,但是有危险性。删除某目录时也必须具有对父目录的、写权限。
命令中个选项的含义为:
-p递归删除目录dirname,当子目录删除后其父目录为空时,也一同被删除。如果整个路径被删除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保留部分路径,则系统在标准输出上显示相应的信息。
3. cd命令
功能:改变工作目录。
语法:cd[directory]
说明:该命令将当前目录改变至directory所指定的目录。若没有指定directory,则回到用户的主目录。为了改变到指定目录,用户必须拥有对指定目录的执行和读权限。
该命令可以使用通配符(如”*,_”这样的通配符号)。
4. pwd命令
在Linux层次结构中,用户可以在被授权的任意目录下利用mkdir命令创建新目录,也可以利用cd命令从一个目录转换到另一个目录。然而,没有提示符来告知用户目前处于哪一个目录中。想要知道当前所处的目录,可以用pwd命令,该命令显示整个路径名。
语法:pwd
说明:此命令显示出当前工作目录的绝对路径。
5. ls命令
ls是list的简写,其功能为列出目录的内容。这是拥护最常用的一个命令之一,因为用户需要不时地查看某个目录的内容,该命令类似于DOS下的dir命令
语法:ls[选项][目录或是文件]
对于每个目录,该命令将列出其中的所有子目录与文件。对于每个文件,ls将输出其文件名以及所要求的其他信息。默认情况下,输出条目按字母顺序排序。但未给出目录名或是文件名时,就显示当前目录的信息。
命令中各个选项的含义:
-a:显示指定目录下所有子目录与文件,包括隐藏文件。
-A:显示指定目录下所有子目录与文件,包括隐藏文件。但不列出“.”和“..”.
-b:对文件名中的不可显示字符用把禁止
-c:
-C:
-d:
-f:
-F:
-i:
4.一种Linux的编辑器,特别是字符界面的vi工具的使用。
vi编辑器是所有Unix及Linux系统下标准的编辑器,它的强大不逊色于任何最新的文本编辑器,这里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它的用法和一小部分指令。由于对Unix及Linux系统的任何版本,vi编辑器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您可以在其他任何介绍vi的地方进一步了解它。Vi也是Linux中最基本的文本编辑器,学会它后,您将在Linux的世界里畅行无阻。
1、vi的基本概念
基本上vi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各模式的功能区分如下:
1) 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字符、字或行的删除,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Insert mode下,或者到 last line mode。
2)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只有在Insert mode下,才可以做文字输入,按「ESC」键可回到命令行模式。
3)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将文件保存或退出vi,也可以设置编辑环境,如寻找字符串、列出行号……等。
不过一般我们在使用时把vi简化成两个模式,就是将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也算入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2、vi的基本操作
a) 进入vi
在系统提示符号输入vi及文件名称后,就进入vi全屏幕编辑画面:
$ vi myfile
不过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您进入vi之后,是处于「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您要切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才能够输入文字。初次使用vi的人都会想先用上下左右键移动光标,结果电脑一直哔哔叫,把自己气个半死,所以进入vi后,先不要乱动,转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再说吧!
b) 切换至插入模式(Insert mode)编辑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c) Insert 的切换
您目前处于「插入模式(Insert mode)」,您就只能一直输入文字,如果您发现输错了字!想用光标键往回移动,将该字删除,就要先按一下「ESC」键转到「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再删除文字。
d) 退出vi及保存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冒号键进入「Last line mode」,例如:
: w filename (输入 「w filename」将文章以指定的文件名filename保存)
: wq (输入「wq」,存盘并退出vi)
: q! (输入q!, 不存盘强制退出vi)
3、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功能键
1). 插入模式
按「i」切换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按“i”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光标当前位置开始输入文件;
按「a」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目前光标所在位置的下一个位置开始输入文字;
按「o」进入插入模式后,是插入新的一行,从行首开始输入文字。
2). 从插入模式切换为命令行模式
按「ESC」键。
3). 移动光标
vi可以直接用键盘上的光标来上下左右移动,但正规的vi是用小写英文字母「h」、「j」、「k」、「l」,分别控制光标左、下、上、右移一格。
按「ctrl」+「b」:屏幕往“后”移动一页。
按「ctrl」+「f」:屏幕往“前”移动一页。
按「ctrl」+「u」:屏幕往“后”移动半页。
按「ctrl」+「d」:屏幕往“前”移动半页。
按数字「0」:移到文章的开头。
按「G」:移动到文章的最后。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尾”。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首”
按「w」: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开头
按「e」: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字尾
按「b」:光标回到上个字的开头
按「#l」:光标移到该行的第#个位置,如:5l,56l。
4). 删除文字
「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一个字符。
「#x」:例如,「6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6个字符。
「X」:大写的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一个字符。
「#X」:例如,「20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20个字符。
「dd」:删除光标所在行。
「#dd」:从光标所在行开始删除#行
5). 复制
「yw」:将光标所在之处到字尾的字符复制到缓冲区中。
「#yw」:复制#个字到缓冲区
「yy」:复制光标所在行到缓冲区。
「#yy」:例如,「6yy」表示拷贝从光标所在的该行“往下数”6行文字。
「p」:将缓冲区内的字符贴到光标所在位置。注意:所有与“y”有关的复制命令都必须与“p”配合才能完成复制与粘贴功能。
6). 替换
「r」:替换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R」:替换光标所到之处的字符,直到按下「ESC」键为止。
7). 回复上一次操作
「u」:如果您误执行一个命令,可以马上按下「u」,回到上一个操作。按多次“u”可以执行多次回复。
8). 更改
「cw」:更改光标所在处的字到字尾处
「c#w」:例如,「c3w」表示更改3个字
9). 跳至指定的行
「ctrl」+「g」列出光标所在行的行号。
「#G」:例如,「15G」,表示移动光标至文章的第15行行首。
4、Last line mode下命令简介
在使用「last line mode」之前,请记住先按「ESC」键确定您已经处于「command mode」下后,再按「:」冒号即可进入「last line mode」。
A) 列出行号
「set nu」:输入「set nu」后,会在文件中的每一行前面列出行号。
B) 跳到文件中的某一行
「#」:「#」号表示一个数字,在冒号后输入一个数字,再按回车键就会跳到该行了,如输入数字15,再回车,就会跳到文章的第15行。
C) 查找字符
「/关键字」:先按「/」键,再输入您想寻找的字符,如果第一次找的关键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会往后寻找到您要的关键字为止。
「?关键字」:先按「?」键,再输入您想寻找的字符,如果第一次找的关键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会往前寻找到您要的关键字为止。
D) 保存文件
「w」:在冒号输入字母「w」就可以将文件保存起来。
E) 离开vi
「q」:按「q」就是退出,如果无法离开vi,可以在「q」后跟一个「!」强制离开vi。
「qw」:一般建议离开时,搭配「w」一起使用,这样在退出的时候还可以保存文件。
5、vi命令列表
1、下表列出命令模式下的一些键的功能:
h
左移光标一个字符
l
右移光标一个字符
k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