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5届高二下生物期末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将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幼苗(品系甲)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品系乙),将品系甲、品系乙在同一地块中混合种植,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繁殖一代,得到它们的子—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品系甲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品系乙植株为纯合子
B.在品系乙植株发育过程中,细胞进行分裂时不能形成纺锤体
C.将品系乙植株上所结种子单独种植,矮茎植株占1/36
D.品系中、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产生的子代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
2.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观察切片时,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其原因是低倍镜视野大,易找到目标
B.低倍镜下找到观察对象之后,直接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即可
C.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后,不要再调节粗准焦螺旋
D.显微镜对光时,应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4.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5.列有关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在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后经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运输到相应部位
6.如图是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对此过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合成过程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
B.该过程表明细胞可以迅速合成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C.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②③④是多肽链
D.多聚核糖体有利于提高翻译的效率
7.有关玉米(2n=20)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分体时期若发生交叉互换,一定会导致基因重组
B.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10种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由于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8.(10分)科研人员将人的红细胞分别置于蒸馏水及4种等渗溶液中,测定红细胞溶血(红细胞破裂)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的运输速率取决于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
B.与乙醇溶液相比,处在丙酮溶液中的红细胞吸水更快
C.红细胞对各种物质的吸收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处于氯化铵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时间最长可能与红细胞无法吸收Cl-和NH4+有关
二、非选择题
9.(10分)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请根据此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该图说明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_____性。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2)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的部位是_______。当生长素浓度为D时,对根的生长有_______(促进、抑制)作用。
(3)生长素在植物的幼叶和幼根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这称为______运输。
(4)下列化学物质中,不存在于自然界中,只属于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是(________)
A.赤霉素 B.乙烯 C.细胞分裂素 D.α-萘乙酸
10.(14分)狂犬病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传染病,传统抗狂犬病毒的抗体产址低、效应低。研究发现,将人源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基因构建的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烟草细胞中,产生的烟草蛋白可中和99%的狂犬病毒。回答下列问题:
(1)人源抗狂犬病毒抗体编码基因的偏好性改造:在不改变编码_________序列的前提下,对人源抗狂犬病毒抗体基因进行修饰,使其编码基因具有表达________的偏好性。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之前,为了便于__________的识别和结合,目的基因需融合花椰菜花叶病毒的启动子;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时,为了防止_____。可用不同的限制酶分别处理目的基因和载体。常采用_______法将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烟草细胞中。
(3)该种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制备方法中,烟草扮演的角色是______,该制备方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
11.(14分)下图是高等植物细胞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并非所有细胞都有生物膜系统,此说法 。(正确 / 错误)
(2)图中3是指 ,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 、 和 。(用图中数字作答)
(3)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需要色素吸收光能,发生在结构 上。(用图中数字作答)
(4)9与11,在其上分布都有与 形成有关的酶。
(5)与 形成有关的膜结构包括3、5、6、7和8,以及一种无膜结构核糖体。细胞中有四大有机化合物,胆固醇属于 。
(6)图示膜结构并非存在于高等植物的各种结构完整的细胞中,比如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 。(用细胞器名称作答)
12.烟草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双子叶植物,易受 TMV(烟草花叶病毒)感染而大幅度减产。绞股蓝细胞中含有抗TMV基因,能抵抗TMV感染。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TMV烟草,操作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①表示为了获取抗病毒基因,可从绞股蓝细胞中提取相应的RNA,在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获得cDNA片段。
(2)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④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⑥还需要再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C
【解析】
用秋水仙素处理品系甲植株(Dd)后,得到的四倍体品系乙植株(DDdd)中仍含有等位基因,因此品系甲、品系乙植株均为杂合子,A错误。在品系乙植株发育过程中,细胞进行正常的分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形成纺锤体,B错误。品系乙植株(DDdd)能产生DD、Dd、dd三种配子,比例为1:4:1,产生dd配子的概率为1/6,所以矮茎植株1/36,C正确。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不会出现三倍体,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名师点睛】常见遗传育种方式的不同点
方法
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缺点
代表实例
杂交
育种
基因
重组
杂交
操作简单,目标性强
育种年限长
矮秆抗
病小麦
诱变
育种
基因
突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等
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
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高产青
霉菌株
多倍
体育
种
染色
体变
异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操作简单,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品种
所得品种发育迟缓,结实率低;在动物中无法开展
无子西瓜、
八倍体小
黑麦
单倍
体育
种
染色体变
异
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技术复杂,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
“京花1
号”小麦
基因
工程
育种
基因
重组
将一种生物特定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细胞中
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
转基因
抗虫棉
2、B
【解析】
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①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
②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③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像,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切勿用粗调节器)。
【详解】
A、由于低倍镜视野大,易找到目标,所以观察切片时,一般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A正确;
B、低倍镜下找到观察对象之后,需要将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观察,B错误;
C、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再调节粗准焦螺旋,C正确;
D、显微镜对光时,应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D正确。
故选B。
3、C
【解析】
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多肽、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受温度、PH值得影响。
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
激素和酶都不是细胞的能量物质和组成物质,有些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改变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详解】
A、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酶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组织液(突触间隙);A错误。
B、部分激素是蛋白质,部分是脂质等;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错误。
C、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酶也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催化化学反应;C正确。
D、酶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后就失去活性,D错误。
故选C。
4、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具体涉及了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等方式,意图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详解】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5、C
【解析】
高倍镜下观察结核杆菌,不能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A错误;该菌是好氧菌,但不含线粒体,其生命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细胞质基质提供,B错误;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机体中溶酶体的消化降解,C正确;结核杆菌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
【考点定位】细菌的结构与功能
【名师点睛】1.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细胞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其有氧呼吸的场所不是线粒体,而是细胞质基质。2.结核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机体中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6、B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多聚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其中①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②③④为翻译合成的多肽,由于控制它们合成的模板相同,因此这些多肽链的结构相同;⑤为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详解】
A、图示为翻译过程,该过程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A正确;
B、该过程表明细胞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相同种类的蛋白质,B错误;
C、图示为翻译过程,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②③④是翻译过程合成的多肽链,C正确;
D、多聚核糖体有利于提高翻译的效率,D正确。
故选B。
7、B
【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若该生物体是纯合子,则四分体时期发生的交叉互换不会导致基因重组,A错误;
B.玉米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且每个染色体组含有10条染色体,则其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一个染色体组,包括10种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B正确;
C.减Ⅰ前的间期由于DNA复制,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C错误;
D.减Ⅰ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减半,D错误。
故选B。
8、B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成熟的红细胞放入4种等渗溶液中,溶质分子会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而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又导致吸水膨胀,最终导致红细胞膜发生破裂出现溶血现象。上述四种溶液中,蒸馏水、甘油、乙醇、丙酮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氯化铵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根据图中显示,甘油、乙醇、丙酮溶液中溶血时间是甘油>乙醇>丙酮,可知在甘油、乙醇、丙酮溶液中红细胞吸水的速度大小关系为丙酮>乙醇>甘油;通过跟氯化铵溶液比较,说明非极性分子更容易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详解】
A. 甘油、乙醇、丙酮的运输与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无关,A错误;
B. 乙醇和丙酮溶液中红细胞吸水的速度大小关系为丙酮>乙醇,B正确;
C. 红细胞对各种物质的吸收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错误;
D. 处于氯化铵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时间最长说明红细胞吸收Cl-和NH4+的速率较慢,D错误。
本题考查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结合物质运输的方式和特点,综合分析各选项。
二、非选择题
9、两重 吲哚乙酸 根 抑制 极性 D
【解析】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由图可知,根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性最强,其次是芽和茎;由图中D点对应的根、芽、茎的纵坐标可知,此生长素浓度对茎、芽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详解】
(1)由图可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2)由图可知,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的部位是根。当生长素浓度为D时,对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3)生长素在植物的幼叶和幼根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这称为极性运输。
(4)赤霉素、乙烯、细胞分裂素都是植物激素,α-萘乙酸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因此属于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是D。
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激素的调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10、氨基酸 烟草蛋白 RNA聚合酶 载体和目的基因黏性末端自身环化现象 农杆菌转化 生物反应器 产生的抗体具有高效性、产量高
【解析】
真核细胞中的基因编码区为内含子和外显子,其中成熟mRNA是以外显子为转录模板形成的,在基因改造中不应该改变外显子,从而使目的基因表达。
【详解】
(1)人源抗狂犬病毒抗体编码基因的偏好性改造:在不改变外显子即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对人源抗狂犬病毒抗体基因进行修饰,使其编码基因具有表达烟草蛋白的偏好性,因为烟草蛋白可中和99%的狂犬病毒。
(2)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非编码区,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位点,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之前,为了便于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目的基因需融合花椰菜花叶病毒的启动子;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时,为了防止载体和目的基因黏性末端自身环化现象。可用不同的限制酶分别处理目的基因和载体。常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烟草细胞中。
(3)该种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制备方法即将人源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基因构建的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烟草细胞中,获得抗狂犬病毒的抗体,烟草扮演的角色是生物反应器,该制备方法的优点有产生的抗体具有高效性、产量高。
识记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理清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根据题干情境准确作答。
11、(1)正确 (2)细胞膜 1 4 5 (3)9
(4)ATP(5)分泌蛋白的形成 脂质 (6)4
【解析】
(1)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真核生物才有的,原核生物就没有 生物膜系统。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是核膜,2是细胞器膜,3是细胞膜,4是叶绿体膜,5是线粒体膜,6是内质网,7是囊泡,8是高尔基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1核膜 、4叶绿体和5线粒体。
(3)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9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4)线粒体能产生ATP, 9上发生的光反应阶段能产生ATP,在其上分布都有与ATP形成有关的酶。
(5)与分泌蛋白形成分泌有关的膜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胞膜,胆固醇属于脂质。
(6)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4叶绿体。
【考点定位】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2、逆转录(反转录) ③ 农杆菌转化法 用TMV感染烟草,观察烟草是否被感染(患病)
【解析】
分析题图:过程①②表示目的基因(抗烟草花叶病毒基因)的获取,其中过程①为逆转录;过程③是基因表达载体(重组Ti质粒)的构建;过程④表示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重组Ti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烟草细胞);过程⑤⑥表示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烟草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其中过程⑤筛选出的是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烟草细胞。
【详解】
(1) 过程①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参与催化。
(2) 过程③是基因表达载体(重组Ti质粒)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过程④表示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重组Ti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烟草细胞)。
(3) 在个体水平上鉴定抗烟草花叶病毒基因导入烟草细胞后,是否赋予了烟草细胞抗病的特性,可进行抗病的接种实验,即用TMV感染烟草,观察烟草是否被感染(患病)。
解答本题需识记并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相关知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以题意信息和图示中呈现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明辨图中各数字所示的过程,进而对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