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zh****1 文档编号:11764529 上传时间:2025-08-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2.在水深200m的深海处,光线极少,能见度极低。有一种电鳗有特殊的适应性,能通过自身发出高达5000V的生物电,击昏敌人,获得食物,保护自己。电鳗生物电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 ) A.葡萄糖彻底分解 B.氨基酸彻底分解 C.丙酮酸彻底分解 D.三磷酸腺苷的水解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通常都是由七大成分组成的 B.生态系统除了自然生态系统以外,还有人为生态系统 C.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的都是各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D.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沙漠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 4.把叶绿体色素溶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镜的另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的主要区域是(  ) A.红光和蓝紫光区 B.绿光和蓝紫光区 C.绿光和红光区 D.黄光和绿光区 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中的基粒结构 B.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有该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C.伞藻的帽、柄、足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D.单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6.科学家通过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改造Rubisco酶基因,提高了光合作用过程出Rubisco酶对CO2的亲和力,从而显著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CR定点突变技术使Rubisco酶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B.PCR技术扩增目基因的过程中必须添加两种引物 C.PCR扩增过程需加入解旋酶和热稳定DNA聚合酶 D.PCR定点突变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根据如图所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运用传统有性杂交(即用番茄、马铃薯杂交)在自然状态下不能得到杂种植株,原因是______。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其中过程②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 (3)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马铃薯”属于______倍体植株。  (4)已知柴油树种子含有的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来实现柴油的工业化生产,若利用此技术,将柴油树细胞培养到______(填字母编号)阶段即可。  (5)若培育抗除草剂玉米,将抗除草剂基因通过适当的途径导入玉米体细胞,然后进行组织培养,该过程相当于______(填数字编号),为促进其细胞分裂和生长,培养基中应有______两类激素。 8.(10分)下图为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进行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图解,a~d表示相应的操作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把致癌基因导入ES细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 (2)ES细胞可取自囊胚的______,过程b需要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就可以诱导ES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再进行细胞移植以治疗相应的疾病。治疗人类I型糖尿病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移植该胰岛细胞,理由是______ (3)c过程要求培养液的成分一般比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要添加_______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 (4)d过程表示________,进行此操作前,需对代孕小鼠注射相应激素,以促使其________。 9.(10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种群单位面积(km2)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自然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往往是可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这一年种群 I 的次级生产量是__________________(注明单位),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 能量______________6.95 ×107kJ(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 效率为__________。 (3)一场低强度的火灾过后,生态系统中的植被恢复很快,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0.(10分)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可以制得抗人肝癌的单克隆抗体,但产生此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凋亡现象严重,通过基因工程可提高此杂交瘤细胞的抗凋亡能力。相关步骤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对人肝癌细胞进行细胞培养时,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可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适量______,为了及时清除代谢产物,需要定期___________。 (2)向小鼠注入人肝癌细胞悬液,需要反复多次操作,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3)将小鼠骨髓瘤细胞和淋巴细胞进行融合时除了用灭活的病毒、电激等,还可以使用的化学诱导剂是__________。 (4)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合成引物。设计引物序列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5)过程①和②的目的都是进行筛选,过程①是要筛选出____________的杂交瘤细胞B,过程②是要筛选出_______的杂交瘤细胞C。 (6)与普通抗癌药物相比,用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与相应抗癌药物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治疗肝癌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 11.(15分)人的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液中提取。由于艾滋病病毒( HIV)等人类感染性病原体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现应用一定的生物工程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牛产血清白蛋白成为可能。大致过程如下: A.将人体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雌性奶牛胚胎细胞,形成细胞①; B.取出细胞①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牛卵母细胞中,形成细胞②; C.电脉冲刺激细胞②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 D.将胚胎移植到母牛的子宫内,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①、②中实现了基因重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b的牛卵母细胞应在体外培养到 ________________期。为使奶牛一次排出多枚卵母细胞,常使用的激素是 _________________。 (2)采用____________技术将早期胚胎分成若干等份,从而获得遗传物质相同牛。 (3)在进行胚胎移植时,需对受体母牛进行 _________________处理。 (4)构建“乳腺细胞生物反应器”过程中,目的基因要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拼接,启动子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胚胎干细胞来源于______________期的内细胞团或原始性腺,在功能上具有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解析】 综合考查细胞呼吸的原料、产物、条件和能量变化,意在考查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系统掌握细胞呼吸相关知识的能力。 【详解】 绿色植物在有氧气时进行有氧呼吸,氧气不足时也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量的形式散失,B正确. 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无氧呼吸作用第一阶段都可以合成ATP,C正确. 葡萄糖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底物,无氧呼吸可以产生乳酸,D错误. 有氧呼吸是在有氧条件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把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的过程,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 2、D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对于此类试题,要扣住关键词“直接”答题。 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是生物体进行肌肉运动、生物电、细胞分裂和主动运输等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详解】 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断裂释放能量,可转化成电鳗的生物电。  故选D。 3、D 【解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生态系统通常都是由七大成分组成,其中属于非生物成分的是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属于生物成分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除了自然生态系统以外,还有包含城市等生态系统在内的人为生态系统,B正确;食物链和食物网是不同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反映的都是各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C正确;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所以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而苔原生态系统则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D错误。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内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高低及其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据此结合题意分析判断各选项。 4、A 【解析】 试题分析:叶绿素对可见光有两个吸收高峰,在红光区和蓝紫光区,而类胡萝卜素只有一个吸收高峰,在蓝紫区,则红光区和蓝紫光区被吸收,故变暗。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对可见光的吸收,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知识应用能力。 5、D 【解析】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细胞凋亡又称编程性细胞死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详解】 A、叶绿体中的基粒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A错误; B、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无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B错误; C、伞藻是单细胞的藻类植物,不存在细胞分化现象,伞藻的“帽”、“柄”和“足”只是细胞的一部分结构,不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错误; D、单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细胞凋亡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壁、细胞核、液泡、染色体等。 6、C 【解析】 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 【详解】 A、PCR定点突变利用特定序列的引物,会导致Rubisco酶基因发生定向突变,A正确; B、PCR技术扩增目基因的过程中必须添加两种引物,引导子链延伸,B正确; C、PCR扩增过程不需要加入解旋酶,C错误; D、PCR定点突变技术,通过改造基因,达到改造蛋白质的目的,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D正确。 故选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再生细胞壁 六 e ④⑤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用酶解法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 【详解】 (1)番茄和马铃薯属于两种植物,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后代。 (2)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图中过程②称为原生质体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3)由于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因此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番茄-马铃薯”属于异源多倍体里面的异源六倍体。 (4)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将柴油树细胞培养进行到愈伤组织即可提取,愈伤组织为图中的e时期。 (5)若培育抗虫棉,将抗虫基因通过适当的途径导入棉花受精卵,然后进行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即图中的④⑤,为促进其细胞分裂和生长,培养基中应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两类激素。 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和意义,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体细胞杂交产生杂种植株的特点,理解杂种植株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以及染色体组的数量,掌握植物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的应用,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这是突破该题重点的关键。 8、显微注射法 内细胞团 分化诱导因子 不能 (ES细胞来自小鼠,)移植后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激素等 胚胎移植 同期发情 【解析】 图中a为转基因技术,b为胚胎干细胞的分化,c为早期胚胎发育,d为胚胎移植过程。 【详解】 (1)把致癌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 (2)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未分化,属于胚胎干细胞;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各种组织细胞,可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图中ES细胞来自小鼠,给人类移植该胰岛细胞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不能用于人类I型糖尿病的治疗。 (3)c过程要求培养液的成分一般比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激素等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以满足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4)d过程表示胚胎移植,进行此操作前,需对代孕小鼠注射相应激素,以促使其与供体处于同期发情状态。 早期胚胎培养液与动物细胞培养液成分的比较 项目 早期胚胎培养液 动物细胞培养液 盐类 无机盐、有机盐 无机盐、微量元素 营养物质 氨基酸、核苷酸 糖、氨基酸 调节物质 维生素、激素 促生长因子 特有成分 血清 血清、血浆 9、Ⅱ→Ⅰ→Ⅲ 生物有迁入和迁出 动物发育不同阶段及不同季节食性有改变(群落存在时间 结构) 6.0×106KJ 小于 20% 火灾导致物质循环加速,土壤中 的矿质元素含量增加有利于植物生长 【解析】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能量去路: 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 ②流向下一营养级; 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 (1)根据图示中三个种群的同化的能量的数值,并结合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Ⅱ同化的能量最多,Ⅲ同化的能量最少,所以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自然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往往是可变的,原因是生物有迁入和迁出、动物发育不同阶段即本题季节食性有改变(群落存在时间结构)。 (2)因为次级生产量=消费者同化量-呼吸量,所以种群I的次级生产量是=15.0×106-9.0×106=6.0×106(kJ); 由于种群Ⅱ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种群Ⅰ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则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种群Ⅱ同化的能量-被种群Ⅰ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111×106-15×106-41.5×106=54.5×106=5.45×107(kJ),故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小于6.95×107kJ;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0÷15.0=20%。 (3)火灾过后,生态系统中的植被恢复很快,原因是火灾导致物质循环加速,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增加有利于植物生长。 本题着重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首先能够利用能量流动的特点判断图中三个种群的食物链关系,然后利用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去向计算相应的能量,同时学会计算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10、抗生素 更换培养液 加强免疫,刺激小鼠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 聚乙二醇(PEG) 要有一段已知的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能产生抗人肝癌的单克隆抗体 能产生能抗凋亡能力的抗人肝癌的单克隆抗体 能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减少用药剂量 【解析】 据图可知,取人的肝癌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多次向小鼠注入人肝癌细胞悬液,使之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再取小鼠的脾脏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A,经过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B,此细胞能产生抗人肝癌的单克隆抗体,但产生此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凋亡现象严重,再用PCR技术扩增大量的抗凋亡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到杂交瘤细胞B中,经过筛选后获得具抗凋亡能力的杂交瘤细胞C。 【详解】 (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可以添加适量的抗生素防止培养过程中的杂菌污染,为了及时清除代谢产物,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 (2)多次给小鼠注入肝癌细胞悬液的目的是:增强免疫,刺激小鼠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 (3)促使小鼠骨髓瘤细胞和淋巴细胞进行融合,除了用灭活的病毒、电激等,还可以使用的化学诱导剂是聚乙二醇(PEG)。 (4)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5)根据题意可知,过程①是要筛选出能产生抗人肝癌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过程②是要筛选出能产生抗凋亡能力的抗人肝癌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 (6)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与相应抗癌药物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治疗肝癌与普通抗癌药物相比的主要优点是:能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减少用药剂量。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信息“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可以制得抗人肝癌的单克隆抗体,但产生此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凋亡现象严重,通过基因工程可提高此杂交瘤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再根据题意作答。 11、①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促性腺激素 胚胎分割 同期发情 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驱动转录 囊胚 发育的全能性 【解析】 分析材料:将人体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雌性奶牛胚胎细胞,形成细胞①,该过程采用了基因工程技术,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取出细胞①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牛卵母细胞中,形成细胞②,该过程采用了核移植技术,其原理是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要形成转基因克隆奶牛还需要采用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详解】 (1)重组细胞①实现了基因的重组,重组细胞②实现了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重组;核移植时,应将卵母细胞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因为此时卵母细胞核的位置靠近第一极体,用微型吸管可一并吸出第一极体;用促性腺激素处理母畜,可促使其超数排卵,以得到更多的卵母细胞。 (2)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胚或多胚的技术。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胚胎分割可看成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3)在进行胚胎移植时,需对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供受体生理状态相同。 (4)“乳腺细胞生物反应器”只能从哺乳期雌性奶牛的乳汁中获取白蛋白。启动子的作用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驱动转录。 (5)胚胎干细胞是从早期胚胎(如囊胚的内细胞团)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胚胎干细胞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核移植技术、胚胎分割、胚胎移植和胚胎干细胞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应用,能理论联系实际,并要求考生对相应疑难问题具备分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