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东省佛山市重点中学2025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cg****1 文档编号:11764528 上传时间:2025-08-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市重点中学2025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佛山市重点中学2025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重点中学2025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萝卜韧皮部细胞在不离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B.组织培养过程中应给予适当光照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光合作用 C.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D.以一株植物的叶片或花药为外植体培育的植株基因型相同 2.金鱼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片周围可以产生肉眼能看到的气泡。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 A.O2 B.CO2 C.CH4 D.H2 3.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全过程在生物群落中进行  ②碳元素只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③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回归无机环境  ④其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将细胞膜破坏后的某植物细胞匀浆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下列三种有机物的有无(“+”表示有,“-”表示无),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细胞器X + + + 细胞器Y + + - 细胞器Z + - + A.细胞器X一定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细胞器Y一定与蛋白质加工和分泌有关 C.细胞器Z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有DNA复制 D.硝化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Z 5.下图是[H]随化合物在高等植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面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内,⑤、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 B.④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②过程中还要伴随ATP的水解 D.①过程要伴随氧气的释放,⑤伴随氧气的消耗 6.人体通过调节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全身每一块骨骼肌和内脏都有反射活动 B.寒冷时血管收缩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实现的 C.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不能直接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活动使激素含量恢复正常 D.正常人在饥饿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高 7.生物学与我们的健康、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饮食中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可能会造成血管堵塞 B.服用核酸保健品可以直接补充DNA和RNA C.溶菌酶能够抗菌消炎,在临床上与抗生素复合使用,增强杀菌效果 D.农田施加有机肥,既能提供矿质营养,又能提高CO2浓度,有利于作物增产 8.(10分)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利于维持膜内外某些离子的浓度差 B.细胞膜内外小分子物质的浓度差决定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向 C.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了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 D.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该过程不消耗能量 二、非选择题 9.(10分)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如下图: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一 甲×乙 全为灰鼠 9灰鼠:3黑鼠:4白鼠 实验二 乙×丙 全为黑鼠 3黑鼠:1白鼠 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 ②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10.(14分)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中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课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 (2)在有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4分)如图是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结构上看,________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且只有一种细胞器,就是____________。 (2)图中结构③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Ⅳ既含有③又含有叶绿体和细胞壁,所以确定Ⅳ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 (3)四类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均依赖于____________。 (4)图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以叶绿体为光合作用场所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 (5)图中的______可代表人体的胰岛B细胞,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 (6)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具有色素的细胞器有 __________,与能量转化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7)通常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 12.图中表示胰腺细胞合成与分泌酶原颗粒的大体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胰腺细胞内部,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_;对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_____. (2)将酶运输到加工场所的细胞器是_____. (3)除分泌小泡外,参与酶原颗粒分泌过程的非细胞器结构有_____. (4)酶原颗粒的合成、运输、加工和分泌需要ATP提供能量,与ATP生成极为密切的细胞器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C 【解析】 1、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2、在植物组织培养时,植物激素的使用: 激素使用情况 结果 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 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 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同时使用,且比例适中 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同时使用,且生长素用量较高 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 同时使用,且细胞分裂素用量较高 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详解】 A、萝卜韧皮部细胞在离体的情况下,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A错误; B、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应该避光处理,B错误; C、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会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要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相当,而在再分化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有利于根的分化,比例低有利于芽的分化,C正确;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二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个体是单倍体植株,而体细胞组织培养形成的个体是二倍体,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组织培养基的成分及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的理解程度,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A 【解析】 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详解】 金鱼藻在光照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故周围出现的气泡主要是氧气。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解析】 碳循环指的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返的过程,碳循环的基本路线是从大气圈到植物和动物,再从动、植物呼吸作用或通向分解者,最后又回到大气圈。 【详解】 ①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部,①错误;  ②碳元素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者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②错误;  ③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回归无机环境,③正确;  ④碳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的动力,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③④,B正确。 4、D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详解】 依题意和表中信息可推知:细胞器X为线粒体或叶绿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A错误。 细胞器Y为内质网或高尔基体或溶酶体或液泡,与蛋白质加工和分泌有关的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错误。 细胞器Z为核糖体,在核糖体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翻译,C错误。 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此细胞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即Z,D正确。 生物膜中含有脂质。叶绿体和线粒体具有双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有单层膜;核糖体、中心体无膜。 含有DNA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含RNA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5、A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其中①表示光反应阶段;②表示暗反应阶段;③表示葡萄糖聚合形成多糖;④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⑥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⑦表示多糖水解过程。 【详解】 ①表示光反应阶段,②表示暗反应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⑤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⑥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④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②表示暗反应阶段,需要ATP水解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提供能量,C正确;①过程为光反应过程,水的光解会产生氧气,⑤过程包含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需要消耗氧气,D正确。 故选A。 本题以[H]转移途径为线索,考查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确定图中序号表示的生理阶段;识记ATP产生的场所和过程;明确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 6、B 【解析】 人体体温调节: (1)机理:产热═散热; (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 A、全身每一块骨骼肌和内脏都有反射活动,都可以作为效应器,A正确; B、寒冷时血管收缩是通过神经调节的结果,B错误; C、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不能直接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活动使激素含量恢复正常,可以通过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反馈抑制下丘脑的活动,C正确; D、正常人在饥饿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胰岛素含量下降,故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高,D正确。 故选B。 7、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的能力,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实际结合起来。 【详解】 A、饮食中如果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A正确; B、DNA和RNA是生物大分子,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须经水解成为小分子后方可被人体吸收,所以服用核酸保健品不能直接补充DNA和RNA,B错误; C、溶菌酶和抗生素都能杀死细菌,两者复合使用,增强杀菌效果,C正确; D、农田施加有机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的无机盐和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B。 8、A 【解析】 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 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利于维持膜内外某些离子的浓度差,如钠离子外多内少,钾离子内多外少,A正确; B、细胞膜内外小分子物质既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也可以顺浓度梯度运输,B错误; C、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运输不消耗能量,C错误; D、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9、2 aabb 3 8/9 黑 aaBB、aaBb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和变异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详解】 (1)①在实验一中,F1 为灰色,F2的性状分离比为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F1 为双杂合子(AaBb),A/a 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再结合题意(A/a控制灰色合成,B/b控制黑色合成)可推知:基因I为B,基因II为A, 且A_B_为灰色,A_bb与aabb为白色, aaBB为黑色。有色物质1为黑色,有色物质2为灰色。亲本中,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 ②综合①的分析,F2中白鼠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三种。灰鼠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除了AABB为纯合子外,其余均为杂合子,所以灰鼠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比例为8/9。 ③由①解析可知有色物质1是黑色,实验二中,F1全为黑鼠,说明丙为纯合子,且基因型为aaBB,F1为aaBb,F1自交后代(F2)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其中前二者决定的表现型为黑色。 10、)次生 土壤 )草丛 常绿阔叶林 复杂 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 【解析】 (1)次生演替是指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2)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不容易遭到破坏,一旦被破坏,不容易恢复,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反之,生态系统结构越简单的生态系统(草丛),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3)影响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栖息场所;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植物分层现象更复杂,给动物提供的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更多,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 11、Ⅲ 核糖体 中心体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低等植物 细胞膜 Ⅱ、Ⅲ和Ⅳ Ⅱ和Ⅳ Ⅰ 核糖体 ②④ ④⑤ ②④ 差速离心法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Ⅰ表示动物细胞,Ⅱ表示植物的绿色细胞,Ⅲ表示蓝藻细胞,Ⅳ表示低等植物细胞;①表示核糖体,②表示线粒体,③表示中心体,④表示叶绿体,⑤表示液泡,⑥表示高尔基体,⑦表示内质网。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Ⅲ表示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且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③表示中心体,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些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因为Ⅳ既含有③中心体,又含有④叶绿体和细胞壁,因此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 (3)四类细胞的系统的边界都是细胞膜,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4)图中的Ⅱ、Ⅲ和Ⅳ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其中Ⅱ和Ⅳ都含有④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5)人体的胰岛B细胞是动物细胞,只能用图中的Ⅰ表示;①表示核糖体,是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6)图中②线粒体、④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其中叶绿体中还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此外⑤液泡中也可能含有色素;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因此与能量转化有关的细胞器有②④。 (7)不同的细胞器比重不同,因此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和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2、核糖体 高尔基体 内质网 细胞膜 线粒体 【解析】 试题分析:(1)在胰腺细胞内部,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对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高尔基体. (2)内质网有运输作用,将酶运输到加工场所的细胞器是内质网. (3)除分泌小泡外,参与酶原颗粒分泌过程的非细胞器结构有细胞膜. (4)酶原颗粒的合成、运输、加工和分泌需要ATP提供能量,与ATP生成极为密切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