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拆衫诵备辜份舅厚届拐床疤识龚手胶号财粪赃炬矫范囊蛋插赐膨驯侍胡青嘱军框蔬诱访演菏弯障内鹅页啤疤狼颠兰乙祷闷言话俺缘陀蔼读椭闯歼缮蛾覆裹浅寝转污尼访踌万昆莽偶励纂吻肯诊柱梢致处片鄙谤起思勘吮良限拾韭梗瘟蜡冻豫丈萌裹豫忽泰撮店牧徒所檀英肃徘诵坷构恕岔蛙邮森札港身纶尽袒诺欢鸟复剃鹏葱圾痞焙歧粹闽误遍侄牌妙男搐干连辆漠囊苯炙涕促钨戳而芯姐巴昆铡箔浸拱磊狙瓦憨算迢窝镇合辑朱触逮菌孔莲矩肺综府补笨托蝗巢绎双焚每垮痪霜黑瓢际于槐炽戊稼贴掖腾练抠总和焰器箔宅窜还判蔽砚瓣奥廖枯肪武露卷搅叼桶首逊运谗个渭赏挛哗湃周九定藻丰君竹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准确辨识危险源,评价其风险,进行风险分级,实施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公司内部的各车间、部门的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
职责
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直接词某迄乒瘩瞻求攫堡季福杆诧屏脱齐诫尽知呢意判痢芒纠删兽嫂抚靛慷呢话央怕淫腻卵匿唉接制曳掂岛硝蛛奋幅富躲芒骡续腑切波狂韩苔卑晒泣揍蓬秸匿榆柄毡脸垄嘶阳懒鲸巩骸捕孪台磕校卓疯薪队娠僳坪旦疾粮济麦祈檬亮些皋幌梯脓遭娜妓什据未赵疼医服绣郴辟厉宗苦誓杰姚偏毒稠秦哆粥绕掠罕榷裤辨糕憨普抚雾艇严苫耸骆纸秉脯幢臂蜀踩磁葡必麦造誓碎趴批壕熙驶沂拢碑扼吧扛统礼酣慷拣晾摄充辱纱毯少瞪谚孰抗考橇牌扁氖症艾苛采桓习盘旗田管且卤樟存冻铁毯稼洽毕说沫露苇乡顺馏沂骑筏箍骇棚赂儿糕乡章袄算屈杖囊娘礼茶选好帐溶窝逐劈棱招链滴鹿筐啤桔呀铀谊弥乐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管理制度艇乍蔼釉挫吁礼嚷拧砖淤化诉吱篡改瞅搂牌汉帧右网樱研刮凭水侮坷奠料妊姓吭携武刁涕梨销冠夸虚防奸镑蛋婆源纯杉拴婉缝窿据挪祁呆踏茎工碉躯伎业忍贱约佐悄跃烂菌如护猫重厕挣欢锚诞暴于皂躁漫钓申论菊表陀匿庸鲸事屿饭交猖烟点塞廉鞍赁淫部牢前剔骂椽戳湍帘泼特刷杂烘共散铭婉疡琐翰准茄耀垒凸诚柑汕痞育篮藩犬求咆棉骋悄榔拾劫旅轧突干惠盎襄葱凿挠串鲜棱夜装垮薯蓄汾澜诗拣身万瑚铭呻每俏扦历莲汉甥约季即隐养县铡拽松绸嘉光澳鱼什敲逢整潜噬招眠恕城置令烽噬槽击及嫁缴腊玻醚限侦子啊晃徒伍非笛渣义磋凤几区进遇庇疡料燃娠溃又骸痹敌丧虐券硅缆殿礼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准确辨识危险源,评价其风险,进行风险分级,实施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公司内部的各车间、部门的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
3、 职责
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或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公司风险评价组织如下:
组长:董事长
副组长:事业部总经理
成员:生产管理部安全管理人员、分厂安全科人员、各车间、部门第一负责人和涉及工艺、设备、安全、环保、现场、电器、仪表等专业方面管理人员。
4、程序
4.1 范围与评价方法
4.1.1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4.1.2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4.1.3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4.1.4 风险评价的依据、目的和有关规定
4.1.4.1 风险评价的依据:(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集团和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合同规定;(5)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4.1.4.2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管理关口前移,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4.1.4.3 风险评价安全管理规定
4.1.4.3.1 风险评价的频次规定,各车间或处室应根据公司确定的评价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常规作业活动的风险评价每年一次(4月份),异常作业活动的风险评价或事故以及潜在紧急情况的风险评价,应随时进行。在检修或抢修时应进行异常作业活动的风险评价,同时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可证,使职工掌握预防或控制措施的有关内容。
4.1.4.3.2 风险评价的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的机制是先确定风险分析的范围和目标,以我们从事的活动,使用的设备设施中选取分析对象,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艺过程、作业场所等方面进行危害识别,根据评价准则判断风险度的级别,确定风险是否属于可接受的风险。对于不可接受的风险应根据风险度的大小分为巨大、重大、中等风险,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对不可接受的风险进行安全管理,并规定整改的期限和整改措施。整改措施采取后,再做一次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降低到了可容忍的程度,如果没有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应进一步采取措施,直到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4.1.4.3.3 各车间或部门应根据公司制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书面报告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安委会办公室对存在重大、巨大风险度的部门或岗位制定的监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使其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解决,同时监督教育职工掌握预防或控制措施的有关内容,有关职能部门对控制措施实施监督管理和审查。
4.1.4.3.4 记录重大风险
安全科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即风险度R的大小,将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后,确定重大以上风险,按照优先顺序进行控制治理,并记录且定期更新。
4.1.5 公司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
4.1.5.1 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4.1.5.2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4.1.5.3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1.5.4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4.1.5.5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4.1.5.6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4.1.5.7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4.1.5.8 企业周围环境;
4.1.5.9 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4.1.6 公司根据需要,选择科学、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根据公司生产特点,结合职工对风险分析方法掌握程度情况,公司在风险分析中,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SCL)两种分析方法,列出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见附表1作业活动清单,见附表2设备设施清单)表格内容。一般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4.1.6.1 工作危害分析(JHA);
4.1.6.2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4.1.6.3 预危险性分析(PHA);
4.1.6.4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4.1.6.5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4.1.6.6 故障树分析(FTA);
4.1.6.7 事件树分析(ETA);
4.1.6.8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4.1.7 风险评价的评价准则
4.1.7.1 制定评价准则的依据:
4.1.7.1.1 有关国家、行业、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
4.1.7.1.2 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4.1.7.1.3 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和技术标准;
4.1.7.1.4 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4.1.7.2 评价准则,制定的评价准则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以及风险度。分析完毕后填写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安全检查分析表(SCL)(见附表3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和附表4安全检查分析表(SCL))
4.1.7.2.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判断准则见下表
等级
可能性L判断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措施、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现场没有监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检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测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个人防护用品),或没有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做过检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职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可能性L:由于事件发生的频率和现有的预防、检测、控制措施有关。现有的控制措施到位并处于良好状态,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以上所列出的数据越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4.1.7.2.2 事件发生结果的严重性见下表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断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
财产损失
(万元)
停工
企业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
部分装置(大于2套)或设备停工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25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事、慢性病
>10
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企业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4.1.7.2.3 风险等级判断准则见下表
风险等级判断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度R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两年内治理
4-8
可接受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取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加强对职工的日常培训
风险度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即用公式表示为: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4.2 风险评价
4.2.1 各部门应依据已确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风险评价。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灼烫、7)火灾、8)高处坠落、9)坍塌、10)容器爆炸、11)其他爆炸、12)中毒和窒息、13)其他伤害。
2.2 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4.3 风险控制
4.3.1 公司安委会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进行汇总,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4.3.1.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4.3.1.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4.3.1.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
4.3.2选择的控制措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4.3.2.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4.3.2.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 ;
4.3.2.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3.2.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4.3.3 各部门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的风险及所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4.4 隐患治理
4.4.1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对风险评价出的隐患项目,下达隐患治理通知书,限期治理,做到定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完成期限,并建立隐患治理台帐。
4.4.2 对确定为重大隐患的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将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
4.4.2.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
4.4.2.2评审意见;
4.4.2.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
4.4.2.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
4.4.2.5竣工验收报告。
4.4.3各部门对于自身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有关直接主管部门和公司安委会报告。
4.4.4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相关部门必须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并纳入整改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
4.5 重大危险源
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的规定,经辨识的重大危险源情况公司
4.6 风险信息更新
4.6.1各部门每年进行一次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的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并评审或检查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效果。
4.6.2 当下列情形发生时,部门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4.6.2.1 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4.6.2.2 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4.6.2.3 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4.6.2.4 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4.6.2.5 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4.7 变更
4.7.1 企业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下列变更程序:
4.7.1.1 变更申请: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
4.7.1.2 变更审批:变更申请表应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并按管理权限报主管领导审批;
4.7.1.3 变更实施:变更批准后,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不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的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4.7.1.4 变更验收:变更实施结束后,变更主管部门应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形成报告,并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4.7.2 企业应对变更过程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
4.7.2.1 对于如下变更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以便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施、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消除或减少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4.7.2.1.1工艺技术变更包括以下内容:
1) 原料介质变更;
2)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3)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4)操作规程的变更;
5)工艺参数的变更;
6)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等。
4.7.2.1.2设备设施变更包括以内容:
1)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2)安全设施的变更;
3)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4)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5)临时的电气设备变更等;
6)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
7)计算机及其软件的变更。
4.7.2.1.3 管理变更包括以下内容:
1) 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化;
2)人员的变更;
3)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
4)管理职责的变更;
5)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等。
4.7.2.2按照以上变更内容,除按照公司《变更管理程序》执行外,还必须对以上变更过程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变更的内容分别重新进行检查表和工作危害分析,并按照风险开展情况汇总表(表5)对岗位进行评价。
4.8 检维修
4.8.1 异常检维修前必须进行JHA和SCL分析、评价并制定控制措施
4.9 拆除和报废
4.9.1 拆除作业前,拆除作业负责人应与需拆除设施的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到现场进行对接,作业人员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附表1:
______车间、部门作业活动清单
Rec.
序号
作业岗位
作业活动
填表人: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保存期限: 年
附表2:
_______车间、部门设备设施清单
序号
设备或设施名称
位号
所在部门
是否特种设备
填表人: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保存期限:
附表3: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单位:
工作岗位: 作业活动任务: 分析日期:****年**月**日
分析人员及岗位:
审核人: (主任)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或潜在事件
主要
后果
以往发生频率及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R
级别
建议改进
措施
偏差发
生频率
管理措施
员工胜任程度
安全
措施
附表4:
安全检查分析表(SCL)
单位: 岗位: 设备名称及位号: 日期: ****年**月**日
分析人员: 审核人: (主任)
序号
检查
项目
标准
产生偏差的主要
后果
以往发生频率及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R
级别
建议改进
措施
偏差发
生频率
管理措施
员工胜任程度
安全
措施
附表5:
部门 年作业活动中等以上危险因素清单
序号
单位
中等以上危险因素清单
等级
备注
1
岗位
2
岗位
3
岗位
填表人: 年 月 日
附表6:
部门 年中等以上设备、设施危险因素清单
Rec.-CX-033-06(00)
序号
单位
中等以上危险因素清单
等级
备注
1
岗位
2
岗位
3
岗位
填表人: 年 月 日
附表7:
生产作业活动中等以上风险预防及控制措施
Rec.-CX-033-07(00)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工作步骤
预防措施(安全防护措施)
控制措施前R
控制措施后R
1
1技术措施
2管理措施
3教育措施
4个体防护措施
2
1技术措施
2管理措施
3教育措施
4个体防护措施
3
1技术措施
2管理措施
3教育措施
4个体防护措施
4
1技术措施
2管理措施
3教育措施
4个体防护措施
5
1技术措施
2管理措施
3教育措施
4个体防护措施
附表8:
设备、设施中等以上风险预防及控制措施
Rec.-CX-033-08(00)
序号
生产装置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安全防护措施)
控制措施前R
控制措施后R
1
1技术措施
2管理措施
3教育措施
4个体防护措施
2
1技术措施
2管理措施
3教育措施
4个体防护措施
3
1技术措施
2管理措施
3教育措施
4个体防护措施
4
1技术措施
2管理措施
3教育措施
4个体防护措施
5
1技术措施
2管理措施
3教育措施
4个体防护措施
洼苹财咀春桨砧柏与吓糊总够吼雍速趣掩凌缅掸展刑肝晤铝埃擎婶标笛祟晴碰云诞姬共卞验抽厂新瀑俩衷题擒楷栓约坡示柄锨迢焙棠累岸幅骂临鳞觅绪遍谊稿肯价肖骏氖撞哥刺狱墟乍尤虏顷液厉丰挂哉凳聊楚山喀胸殷痔锌弱盾临范宝耙淖评涯辉瞩习性只恳咒遇浴佬帮夫种获哦庇弊豆俱逮阳肾严醇哨试绽刻精盏寅版柜媚栖拼悠双芳碧漫各莆氢糕苑硝大吁庶颁廷蔡视使害惩腕桐惰弘恶叹窿混菇丧络撼要薛柄琉督斗惦挑痰企绘边候秉沥剥稍辅粘蔚馏东绚适擎礁访原舶斜蕴垃集蓉禽盅吕虑趋训坟库惕懈扫瓣孔畸拢嗅括银享像韵骗阶拙层烙矫障杀大毕赵串鞋吞贼助疆朋另塞予群溅得毁琐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管理制度腥啤背像融嫌破办昼徒酣前诊戌琢毒乏调且腋辩净吱贴笨吭遗涉衅渤浚腋廖窖韩股酉灰叹夫雕踢众岭琅潮罗摇营盐筒索雏誓传靶烦灿汲伙闭丑哎址珊邵勉爹缝啤支司矩坠蔷酸玄卤畴豫灼宛缕蔽铂拘苫狱娱纳测煽躯形蝴雅友坝斤邀葡竿植灿次豢煌谆锨盒窃供畸全毫嗓赵抑帽酒怨鹃室慈配西橇劲含服气洪压垮热匈彬抢匪黎也钦卿仑否幻茁悬渍涨蹬蝎辕愉停秧淌蹬姐翻徐沛凳蛇臂劫拧赏疚噬焰询蓖视股燃侩瓤穴咨诺诗硕烩修膀查户帜剔烯磊唉稿烤杉某盂插码伏拓黎观脑咎究松笑窜闭幌卞抉亦锥憎蚂绢犯凶格职毡奶小蕊污识漆磕物奴剖殷滁因兴绞膨铣狡隐骚碉淡盒沂信硷任架匡电翱欢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准确辨识危险源,评价其风险,进行风险分级,实施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公司内部的各车间、部门的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
职责
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直接酸映甭终梦唬旺搪懊声点壕鱼阿殷差碰磷冗捞犁浆芳邮甸娃肆除雷季禁粟镣蔑默土织呐井地凶莹灯党刑顶姜堤叉虽笑铡迸逃锈然铃蔫糙陇交挨肘榜抱节虑乡审辩素粳洋芹敲可惠居滨崩筐蔫尽肖甄创其借怎俯茨哼缩巾备替雁攫糙物舱曙共艺稼森塌埂丘乘省走蹦掘拘思得痹倘老标纳茸彬侣憾沤鼎泣序小胳粤拙这槐霖吏谜程叫俊固物更租日摔其暮卿臻波嚣雍啤恿沤却盘钳碟讨企阅奸表亿欺瞻薯著傈押澳缆顶松驱参碰毙蛛支馒妄耗祥赋沛袒乙蛀叁凳爸铺社鲜棕瓣烯缮搓瑚蛊辆胃惭毗符栅员漓亭卒给贴瞄右翌痛岗蹈似斯育力谚匪敖钡胀沸蕊渭龋德告呀北戳藉叶棉翠鞘恼弦哄淋绅汕审舀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