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读《政府工作报告》
温总理讲话,我向来喜欢聆听。他所引用“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明怀述志,我甚为感动。他把他十年人生鼎盛年华调谐天下。当家难啊,当总理尤其大国总理难上难。俯首甘为孺子牛,一枝一叶总关情。尤令我肃然起敬。窃以为,和他前任朱老,两位大贤担任总理,乃共和国之幸,十三亿之福。我要向他致敬。现在他离任了,依依不舍人之常情。川人希望他离休后去那里走走,看看,我“人同此心”,但唯一能做的是祝愿他健康长寿。凡是为国为民操心操劳的人士,人民都不会忘记。这话虽然落套,但又是大实话。他离休了,但精神和风范不会离休。我们的官员和民众,以他为榜样,德崇智高谋深略远且勤勉,则中华民族不仅巍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3月5日温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我那天正手头忙于有事,不能用心谛听。幸好晚上空闲,从央视新闻联播听到熟悉的声音,弥补了遗憾。想谈一点读后感,聊以志念。
报告中说:这五年,“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公共财政收入从5.1万亿元增加到11.7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9%;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
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近一倍,跃升世界第二;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城镇8.8%,农村9.9%。国与民二者提速相差不大。但实际情况是后者远低于前者,距离世界老二犹在山那边。什么原因所致?什么办法可同步提高?我想,其原因大概在于,一是价值的含金量;二是资金分配欠妥;三是资金使用浪费;四是重视分配下去而疏忽返回国库。五是重视尽力投入而疏忽及时收益。由于国库资金缺少,不能转账给居民,以致居民不能更多增收。
此外,在公共财政收入之外,少数人鲸吞成果,造成贫富悬殊,这是一种极不合理的剥削。不能允许这种败笔糟蹋一篇好文章。
二、全国耕地18.2亿亩,人均约1.4亩,粮食产量九连增,年均超万亿斤。
这里值得研究。人均年需粮食4百斤,该是足够,产量以亩产一千斤要求,该不算定得过高,那么,用于种植粮食的耕地,6.4亿亩该是够了,加上部分耕地难免歉收所需,8亿亩应该足够。还有10.2亿亩可以用来生产蔬菜水果棉油等农副产品。我这样说,意在提请注意粮食用地和农副产品用地的统筹兼顾和合理布局。虽然种什么,由种植者决定,但是种植又由市场决定,所以,政府的作用要发挥,比如预先分析市场趋势,及早提供产销信息,避免盲目种植。这于国于民都有利都必需。这也是关系到物价的问题。有些物品供大于需,同时有些却需大于供,势必造成物价因为“物以稀为贵”而上涨过高,另一方面又因为生产过剩而廉价出售甚至烂掉而伤农。允许我话说得重一点,如果这个工作不做好,做不好,则是政府不负责任的失职行为,也是无知和无能。
此外,粮食要保证丰收,水利至关重要。但是,容我直言,太多的人不懂水利不会治水。全国至少三分之一耕地,犯了林妹妹病,弱不禁风,既涝不起,又旱不起。下了几天雨,汪洋一片可撑船;半个月骄阳,野田禾苗半枯焦。病因之一在于数百上千亩耕地,全部依赖一只水库。水库在高处,水往低处流,很难起到泄洪功能,只好白白排放到远方的海洋。这种浪费,有谁心疼?只会等到土地皲裂人畜干渴的时候,才火急火燎兴师动众救灾赈灾。笨啊!我不想说不中听的批评话,只是想提请:耕地与水库池塘沟渠要统一布局,形成水利网络。比如,每块耕地附近挖掘一个池塘,既可就近取水,又可及早泄洪,至于调节气候滋养土壤省人力省能耗,不待言。不要舍不得,认为会减少耕地,不会的,池塘可以养鱼,种菱。不种不养,功劳也够大了,早已是得远大于失。
肥料问题。“农家无废弃”,极大多数可做肥料和燃料。人矢、厩肥和绿肥,是最好的肥料。提请好好利用。而且环保。成本不大。要懂建筑,造一百平米需要多少钱,毛估估就能知道八九不离十。不要让奸商欺你外行狮子大开口.(国家及地方给某部门某项目发放资金之前更要精明细算)当然,更不要沆瀣一气。习总强调节约,要听。怎么听?不止饭桌。还要懂行。用最少的钱办好最多的事,要会算。懂行才会算。行业有不同,但知识是相通的。书生味太浓,不辨五谷,不识肥沃贫瘠,看不出梁斜墙歪,是严重知识和学识缺陷,必定影响其他许多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