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汉语练习作业及答案
单选题
第1题 (1.0) 分
下面属于象形字的是(C)。
A、众
B、浆
C、羊
D、亦
第2题 (1.0) 分
下列声母都属于塞擦音的一组是(A )
A、z、j、zh、q
B、sh、q、c、z
C、j、h、x、z
D、j、c、s、ch
第3题 (1.0) 分
下列两个音节都属于零声母的是(D )
A、英雄
B、温和
C、容易
D、安慰
第4题 (1.0) 分
下列语素中是成词语素但不是自由语素的是(D )
A、高
B、基
C、不
D、啊
第5题 (1.0) 分
下列属条件关系复句的是(A )
A、向未知领域进军,才有可能品尝到发明创造的快乐。
B、他不但不嫉妒,反而更加高兴。
C、你不让他去,他就不会去。
D、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
第6题 (1.0) 分
“蜡黄、黑乎乎”是(C )
A、副词
B、性质形容词
C、状态形容词
D、名词
第7题 (1.0) 分
下列属是非问的是( A )
A、你真要带我走?
B、你怎么不去说说?
C、是光我一个人,还是另有别人?
D、你是不是哪儿不舒服?
第8题 (1.0) 分
“他任何困难都能克服。”是(A )
A、主谓谓语句
B、动词谓语句
C、形容词谓语句
D、非主谓句
第9题 (1.0) 分
下面属于双宾语结构的是(A )
A、他借给我十块钱
B、他借了我的钱
C、钱是他借给我的
D、他向我借钱
第10题 (1.0) 分
下面哪一条不是名词的语法特征(A )。
A、大多可以重叠
B、可以作宾语
C、可以作主语
D、大多可以与数量词语组合
第11题 (1.0) 分
下面哪一个字的韵母是合口呼(B )
A、去
B、玩
C、远
D、鱼
第12题 (1.0) 分
舌尖后、清、擦的辅音是(B )
A、ch
B、sh
C、zh
D、z
第13题 (1.0) 分
下面哪一个是定位语素(C )
A、土
B、挖
C、嘛
D、口
第14题 (1.0) 分
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是(C )。
A、音素
B、音节
C、音位
D、声母
第15题 (1.0) 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
B、词汇指一种语言里所有词语的总和
C、固定短语可以任意增减其中的词语
D、词是句中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第16题 (1.0) 分
音色取决于(D )
A、声音的高低
B、发音体的振幅
C、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D、声波的形式
第17题 (1.0) 分
下列词语中两个音节的声母按清浊排列的是(B )
A、诗歌
B、酷热
C、美丽
D、医生
第18题 (1.0) 分
下列两个音节都是后响复韵母的是(A )
A、结果
B、累赘
C、漂流
D、高楼
第19题 (1.0) 分
下列复合词的内部结构不具有两层关系的是(B)
A、儿童节
B、葡萄酒
C、盥洗室
D、狮子舞
第20题 (1.0) 分
“这么宽”是(B )
A、定中短语
B、状中短语
C、中补短语
D、方位短语
第21题 (1.0) 分
“除非到了春天,你才能看到这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是( A)
A、有条件的条件关系复句
B、转折关系复句
C、无条件的条件关系复句
D、因果关系复句
第22题 (1.0) 分
“一张床睡十个人”中的宾语的是(B )
A、方式宾语
B、施事宾语
C、受事宾语
D、工具宾语
第23题 (1.0) 分
下列运用了仿词修辞手法的是(B )
A、许多代表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B、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
C、自来水哗哗地流着,叫人心疼。
D、你是个文化人,和我们大老粗谈不到一块儿。
第24题 (1.0) 分
下面属于动词的一组是(B )
A、美丽、美化
B、抢救、抢劫
C、完成、完备
D、勇敢、敢于
第25题 (1.0) 分
下面哪一个字的韵母是中响的复韵母(D )
A、谈
B、毛
C、抬
D、票
第26题 (1.0) 分
双唇、浊、鼻音的辅音是(C )
A、n
B、ng
C、m
D、l
第27题 (1.0) 分
下面哪一组是单纯词(C )
A、哥哥、蝈蝈
B、舞蹈、圣经
C、犹豫、坦克
D、阿姨、姐姐
第28题 (1.0) 分
舌尖后、清、擦音是(B)
A、ch
B、sh
C、zh
D、z
第29题 (1.0) 分
下列词属于“词根+词根”的是(D )。
A、老乡
B、阿姨
C、第五
D、桥墩
第30题 (1.0) 分
下列不是外来词的是(C )。
A、沙发
B、卡介苗
C、扩音器
D、啤酒
名词解释
第31题 (3.0) 分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第32题 (3.0) 分
句类
根据句子的语气和功能分出的类叫句类。
第33题 (3.0) 分
调类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第34题 (3.0) 分
语义场
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
分析题
第35题 (2.0) 分
指出下面语句中用了哪些修辞格。
看到这绿油油的麦苗,仿佛闻到了馒头的香味。
夸张/超前夸张。
第36题 (2.0) 分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
小张先去了老李家,后又去了老王家,最后才到你们家。
小张先去了老李家,|后又去了老王家,|最后才到你们家。
顺承顺承
第37题 (2.0) 分
指出下面语句中用了哪些修辞格。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对偶/流水对/串对。
第38题 (2.0) 分
指出下面语句中用了哪些修辞格。
一个月就这么几分钱的工钱,干不干都罢。
夸张/缩小的夸张。
第39题 (2.0) 分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
南方的冬天最适宜老人,温度适中,还经常有暖融融的太阳。
南方的冬天最适宜老人,∣温度适中,∣∣还经常有暖融融的太阳。
因果 并列
第40题 (2.0) 分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而我们平时看见的光,是各种颜色混合起来的。
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而我们平时看见的光,是各种颜色混合起来的。
第41题 (2.0) 分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
这个走,那个来,总没有一个人到齐的时候。
这个走,∣∣那个来,∣总没有一个人到齐的时候。
并列 解说
第42题 (3.0) 分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我们明天讨论这个问题
我们 明天 讨论 这个问题
―――――――――――――――主谓
―――――――――――状中 主谓
―――――――动宾
第43题 (3.0) 分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我洗了一件衣服
我 洗了 一件 衣服
---------------- 主谓
---------- 述宾
---- 定中
第44题 (2.0) 分
指出下面语句中用了哪些修辞格。
过尽千帆皆不是,叙晖脉脉水悠悠。
借代。
第45题 (2.0) 分
指出下面语句中用了哪些修辞格。
林先生早已汗透棉袍,但他心里却很愉快!(限写一种)
借代
第46题 (2.0) 分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
他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而我却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
他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而我却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
因果转折
第47题 (2.0) 分
指出下面语句中用了哪些修辞格。
一日不见,似隔三秋。
借代。
第48题 (2.0) 分
指出下面语句中用了哪些修辞格。
这人的相貌不好看,脸象灯笼葫芦瓢子,说一句话眨十来次眼皮。
比喻/明喻/夸张。
第49题 (2.0) 分
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并指出分句之间的关系。
除非我不当这个官了,或者我调走了,否则我是不会同意的。
除非我不当这个官了,||或者我调走了,|否则我是不会同意的。 选择条件
第50题 (2.0) 分
指出下面语句中用了哪些修辞格。
向科学进军不畏征途坎坷,朝四化迈步何惧道路崎岖。(限写一种)
对偶。
第51题 (3.0) 分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去不去你自己拿主意
去 不 去 你 自己 拿 主意
---------- ------------------ 主谓
-- ------ -------- -------- 并列 主谓
-- -- -- ---- -- ---- 状中 同位 动宾
第52题 (3.0) 分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法结构并指出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这数码照相机结构非常复杂
这 数码照相机 结构 非常 复杂
------------------- ---------------- 主谓
-- ---------- ---- ---------- 定中 主谓
---- ---- 状中
问答题
第53题 (6.0) 分
简述区别词的语法功能。
第一,能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多数能带“的”作“的”字短语;第二,不能作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可以作主语;第三,不与“不”字组合,否定时前加“非”。
第54题 (6.0) 分
举例简要说明义素分析的主要步骤。
第一, 明确分析的对象,找出相关的可比较的词。例略。
第二, 根据选定的词进行词义上的比较,找出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例略。
第三, 义素确定之后,要用某种方法进行表达。要对义素进行概括分类。例略。
第55题 (6.0) 分
简述实词与虚词的区别。
第一,实词可以独立充当句法成分,虚词则不可以;第二,实词多为不定位的,虚词多为定位的;第三,实词多为开放的类,其成员不可胜数,虚词多为封闭的类;第四,实词既有词汇意义,也有语法意义;虚词一般只有语法意义。
页 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