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7北京市高考生物一模分类汇编《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721539 上传时间:2025-08-0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02M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北京市高考生物一模分类汇编《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7北京市高考生物一模分类汇编《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与细胞 一、选择题: 1.(17西城一模1)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观察核糖体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 B.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 C.抗体由细胞溶胶中的游离核糖体合成 D.是按照mRNA的信息将氨基酸合成多肽链的场所 2.(17东城一模1)酵母菌、醋酸菌和破伤风芽孢杆菌都 A.是原核生物 B.以DNA为遗传物质 C.能有氧呼吸 D.有核糖体和内质网 3.(17海淀零模1)酵母菌和大肠杆菌都 A.在细胞核内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 B.在粗面内质网上大量合成蛋白质 C.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 D.在射线照射时会发生基因突变 4.(17顺义一模2) 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动物细胞融合与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有关 B. 肝细胞膜上存在协助葡萄糖跨膜转运的载体 C. 蛋白质在细胞膜内侧和外侧的分布是对称的 D. 生物膜间可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其成分更新 5.(17朝阳一模2)CTX是从蝎子毒液中提取的一种多肽,能与某些种类肿瘤细胞表面特有的受体M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M-CTX)进入细胞。由此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A.CTX通过口服方式进入机体仍发挥作用 B.CTX在核糖体合成后直接进入高尔基体 C.M-CTX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肿瘤细胞 D.CTX可用于上述种类肿瘤的靶向治疗 6.(17丰台一模1)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一定不会发生的是 A.病毒诱导细胞发生癌变 B.线粒体为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C. 病毒核酸的碱基序列改变 D.RNA和蛋白质组装成病毒的核糖体 7.(17延庆一模1)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是一种虫媒病毒,通过伊蚊属蚊子的叮咬进行传播,能够让人患上寨卡病。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病毒是生命系统最基础的结构层次 B. 病毒是不含细胞结构的生物 C. 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D. 病毒可在内环境中完成增殖 8.(17丰台一模2)下列关于细胞内含氮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染色质、核糖体等结构都有含氮化合物 B.细胞内的含氮化合物都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二苯胺可用来鉴定细胞中的某种含氮化合物 D.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需要含氮化合物的参与 9. (17房山一模1)里约奥运会跳水比赛第一天的场地,水池变为绿色,这一现象与水中的藻类生物有关,下列关于绿藻和蓝藻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含有光合色素 B.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C.都含有核糖体 D.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10. (17石景山一模2)研究表明,胰岛素能迅速调节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数目,从而影响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在核糖体合成,经囊泡运输 B.胰岛素受体在核糖体合成,经囊泡运输 C.贮存GLUT4的囊泡也可来自高尔基体 D.葡萄糖以内吞的方式进入骨骼肌细胞 11. (17海淀一模1)下列四种人体细胞与细胞中发生的生命活动,对应有误的是 A.胰岛B细胞:细胞核中转录胰岛素基因 B.唾液腺细胞:内质网中加工唾液淀粉酶 C.传出神经元: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成熟红细胞:O2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内 12.(17平谷一模1)下列关于叶肉细胞内ATP描述正确的是 A.ATP的结构决定了其在叶肉细胞中不能大量储存 B.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可以为Mg2+进入叶肉细胞直接提供能量 C. ATP水解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逆转录的原料 D.葡萄糖分子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产生大量ATP 13.(17顺义一模1)我国古农书《齐民要术》中强调,种植农作物时要“正其行(hang,通其风)”,此措施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利于农作物进行 A.细胞呼吸 B. 光合作用 C. 蒸腾作用 D.水分吸收 14.(17西城一模2)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同化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流经森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净光合速率为零时,蓝藻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主要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C.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是碳反应中将CO2合成糖类的能源物质 D.用H218O培养小球藻,一段时间后可在其产生的糖类和氧气中检测到18O 15. (17东城一模2)杨树叶肉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有关C3转化为糖类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需要消耗ATP和[H] B.需要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C.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D.需要多种酶的催化 16. (17石景山一模3)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羊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种植羊草的草地上随机选取样方,用透明玻璃罩将样方中所有羊草罩住形成密闭气室,并与二氧化碳传感器相连,定时采集数据,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实验过程中密闭气室内温度必须保持一致 B.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在夏季某天中不同时段采集到的数据 C.四条曲线分别表示羊草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 D.200s时,曲线④和曲线①相应数值之差为净光合速率 17. (17海淀一模2)“玉兰花欲开,春寒料峭来”。每年初春,天气仍然寒冷,我们看到玉兰的花已经开放,而叶却尚未长出。关于这时玉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花的开放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 B.花瓣细胞将葡萄糖氧化分解 C.诱导花芽萌发的温度较叶芽高 D.利用了上年贮存的光合产物 18. (17朝阳一模4)纳米银具有广谱持久的抗菌性能而被广泛应用,科研人员利用小球藻进行实验以探究纳米银释放到水环境中可能带来的风险,实验结果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纳米银浓度的提高,对小球藻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加强 B.随纳米银浓度的提高,对小球藻呼吸作用的抑制作用加强 C.测量小球藻呼吸作用溶解氧的消耗量应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D.纳米银中的Ag+不会通过影响酶而影响小球藻的生命活动 19. (17怀柔一模5)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Pn,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与11:00时相比,13:00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高 B.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C.17: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导致叶片暗反应速率远高于光反应速率 D.14:00后叶片的Pn下降,导致植株有机物的总量开始减少 20. (17延庆一模5)研究人员对日光温室内的黄瓜补充不同波长的光,测得黄瓜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如图1。为进一步探究补充不同波长的光对黄瓜光合速率影响的原 因,研究人员测定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数、叶绿体内的淀粉粒数、基粒数,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分析不 正确的是 A. 据图1可知,适当补充红光,对黄瓜的生长最为有效 B. 14~16时,三组光合速率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C. 补蓝光时,由于基粒数量减少不利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进行 D. 补红光时,叶绿体中淀粉粒数减少是由于光合作用减弱导致 21. (17怀柔一模2)我国科学家首次阐明超细大气颗粒物(PM)引发呼吸道疾病与细胞自噬(依赖溶酶体对细胞内受损、变性的蛋白质和衰老的细胞器进行降解的过程)有关,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M主要以胞吞作用的方式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 B.图中各种囊泡的膜结构相似 C.图中各种囊泡的融合都有赖于膜的流动性 D.若能够增强细胞的自噬作用,就能有效降低呼吸道疾病反应 22. (17丰台一模5)科研工作者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测定了生长状态相同的美国红枫和北美枫香的净光合速率(用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表示)及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北美枫香和美国红枫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的时刻分别是14:00和13:00 B. 北美枫香和美国红枫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分别是11:00和15:00 C. 美国红枫正午前后净光合速率下降与气孔关闭引起的CO2供应不足有关 D. 北美枫香在该实验条件下对水的需求量大于美国红枫对水的需求量 23. (17延庆一模2)下列过程可以“双向”进行的有几项 ①染色体-染色质的形态转换 ②ATP-ADP的转化 ③遗传信息在DNA-RNA间的传递 ④等位基因间发生的基因突变 ⑤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⑥各营养级间能量流动的方向 A. 二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24.(17房山一模2)“有氧运动”近年来很流行,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下图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运动强度大于c后,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血浆PH值降低 C. 若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D. 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25. (17房山一模3)研究发现肝癌组织中的核因子kB(核内转录调控因子)异常活化后可抑制肝癌细胞凋亡,促进肝癌细胞存活。下列有关此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的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A.核因子kB参与肿瘤的启动、发生及发展 B.抑制核因子kB表达可促进肝癌细胞亡 C.核因子kB可使正常机体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保持平衡状态 D.阻断核因子kB的激活可能有助于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二、非选择题: 1. (17西城一模31)(16分) 核孔复合体主要由核被膜、中央栓和核质侧的“核篮”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丙 分子大小无明显限制 需要提供能量 乙 分子大小无明显限制 甲 分子量小于5×104 图2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 图1核孔复合体结构及物质出入核孔方式模式图 (1)细胞质中的物质可通过甲、乙、丙三种方式进入细胞核,这三种方式中属于被动运输的是 。 (2)下列物质中,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和成熟区细胞都需要运进细胞核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符号),理由是 。 a.DNA聚合酶 b. RNA聚合酶 c.ATP合成酶 d.组蛋白(染色体成分) (3)亲核蛋白主要通过丙方式进入细胞核。进核之前,亲核蛋白首先需要与 结合,然后在 的参与下完成运输。 (4)亲核蛋白一般含有核定位序列(NLS)。为探究NLS位于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的 头部还是尾部,某同学以非洲爪蟾卵母 细胞亲核蛋白为材料进行实验(过程和 结果如图2),得出NLS序列位于亲核 蛋白的尾部的结论。 ① 请评价该同学的实验结论并写出评价的 依据。 ② 请完善实验设计 。若实验结果 为 ,则上述结论成立。 1.(16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 (1)各种植物激素(1分) (2)① 受粉后发育着的种子所分泌的激素(1分) ② 2、3、4 提高赤霉素含量(促进赤霉素合成) 7 (3)蔗糖在转化酶作用下产生的葡萄糖作为信号分子阻遏了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分裂,能正常坐果结实;当转化酶活性低时,葡萄糖含量下降激活了细胞凋亡途径导致果实的脱落。 (4)一定浓度赤霉素(1分) 可溶性糖(蔗糖和还原性糖) 本尼迪特试剂(斐林试剂)(1分) 实验组砖红色深于对照组 2. (17石景山一模31)(19分)四季秋海棠是城市绿化应用较广的一种花卉,其绿叶能够积累花色素苷,使叶片变红。为研究脱落酸(ABA)对花色素苷合成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叶面喷施系列浓度的ABA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花色素苷、内源脱落酸(ABA)、赤霉素(GA)等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花色素苷是一种色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中。 (2)检测结果表明,外源施加ABA对四季秋海棠花色素苷的诱导作用具有________,最适浓度是________。同时,外源施加ABA对内源ABA含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对内源GA含量的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还检测了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如下表所示),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这几种色素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上,主要在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发挥_____________的作用。测定其含量需要用的提取剂是_________。 (4)已有研究表明,四季秋海棠在秋季低温和短日照条件下叶片会变红。若要验证“此条件下诱导四季秋海棠叶片合成花色素苷的物质基础是ABA的积累”,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至少应包括______________。 a.长日照条件下培养 b.短日照条件下培养 c.等日照条件下培养 d.低温(白天15℃夜晚6℃)培养 e.常温(白天25℃夜晚15℃)培养 f.外施10μmol/LABA g.外施500μmol/LABA h.测定花色素苷含量 i.测定ABA含量 ABA浓度(umol/L) 光合色素含量(mg/g) 叶绿素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 0 2.552 0.801 1.722 5 2.300 0.738 1.722 10 2.226 0.726 1.621 50 2.173 0.683 1.635 100 1.916 0.659 1.609 500 1.722 0.563 1.583 2.(19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液泡(1分) (2)两重性(低促进高抑制) 10μmol/L 提高其含量(1分) 降低其含量(1分) (3)外源施用ABA能促使叶片中的光合色素降解(或抑制其合成)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光反应 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无水乙醇 (4)b.d.h.i. 3. (17海淀零模29)(18分)为研究油茶叶片与果实关系对叶片光合作用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油茶叶片利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___将C3转化为有机物,运输至果实积累,叶片为“源”,果实是“库”。 (2)研究者对油茶植株进行了处理,处理及结果如图1所示。 ①进行实验时,Ⅰ、Ⅱ、Ⅲ组要选取相同高度、南面生长的树冠外层枝条作为实验材料,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②Ⅰ、Ⅱ、Ⅲ组结果表明,库源比(果与叶数目比)越_______________,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越高。 ③研究者推测,摘除部分叶片后,剩余叶片的光合产物运输和分配到果实中的比例升高,这是由于植物体对源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_______________调节。为确定符合生产需求的最佳库源比,研究者还需要测定三组实验的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不同位置源叶光合产物的分配规律,研究者进一步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2和下表所示。 处理 13C含量(mg) 果壳 种仁 果实总量 标记上枝叶 2.93 26.02 28.95 标记中枝叶 11.44 27.47 38.91 标记下枝叶 8.00 8.37 16.37 ①研究者用透光性较好的塑料袋套于枝条底端,扎紧、密封袋口,抽出袋中空气,注入浓度为500μmol•mol-1的13CO2和除去_______________的空气。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标记上枝叶、中枝叶、下枝叶时_______________的13C含量。 ②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 ③若需要对图2中的枝叶进行修剪,最好剪去_______________。 (4) 研究者想进一步探究源叶光合产物在不同位置果实中的分配规律,请在下图中绘制实验设计方案。 3.(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8分) (1)ATP和[H] (2)①保证各组叶片得到充足且相同强度的光照 ②大 ③反馈(1分) 果实重量(1分) (3)①CO2 果壳、种仁 ②中枝叶(与果实距离最近的叶片)光合产物分配到果实中的总量最高(且不同位置源叶光合产物向种仁的分配量均高于果壳) ③下枝叶 (4)见右图。(注:正确绘出同一位置源叶,不同位置果实,得1分;源叶进行标记,得1分) 4. (17朝阳一模31)(16分)科研人员初步探究红光对拟南芥代谢过程中B蛋白和P蛋白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1)光不仅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也可以作为信号对种子萌发、开花等多种生理过程起 作用。 (2)科研人员获得了拟南芥B蛋白缺失的突变体b。将野生型拟南芥和突变体b用不同强度的红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利用无水乙醇 两种植株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并测定含量结果如图1。 由图1可知,突变体b的光合色素含量 ,推测B蛋白可 (促进/抑制)光合色素的积累。 (3)利用突变体b与P蛋白缺失的突变体p进行杂交,后代经筛选获得双突变体bp,在持续红光照射下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 由图可知,红光对突变体b和p的影响分别为 胚轴生长,且B蛋白缺失(增强/减弱/未改变)红光对突变体p的影响,说明B蛋白和P蛋白在红光调控时存在关联。 (4)已知P蛋白是感受红光刺激的受体。科研人员首先探究B蛋白对P蛋白的合成是否有影响,检测野生型及三种突变体中P蛋白含量如图3。 微管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量相对稳定,可作为对照以排除 对实验的干扰。由图3说明B蛋白 (是/不是)通过影响P蛋白的合成来发挥作用。 4.(16分)每空2分 (1)调节 (2)提取 随红光照射强度增加而减少 促进 (3)抑制、促进 减弱 (4)检测方法/点样量/操作中的误差/细胞生长状态(答案合理给分) 不是 5. (17顺义一模29)(16分)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饮品,其活性成分能够影响人体的能量代谢和脂肪代谢,有一定的降脂减肥作用。科研人员以大鼠为对象研究普洱茶的降脂效果,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上述实验中,需使用 来配制普洱水提物的水溶液;A、B、C均为对照组,其中设置C组的目的是 。 (2)上表中的数据中, 能说明不同浓度的普洱茶均有降脂作用,此效果通过 实现 组别 饲料 每天定时饲喂 摄食量(g/d) 食物利用率(%) 实验终脂肪系数(%) A 普通饲料 2ml蒸馏水 1365 10.2 2.6 B 高脂饲料 2ml蒸馏水 1182 12.3 4.6 C 高脂饲料 2ml某降脂药液(按推荐剂量) 1177 9.7 3.9 D 高脂饲料 2ml含0.03g普洱水提物的水溶液 1174 9.7 4.0 E 高脂饲料 2ml含0.06g普洱水提物的水溶液 1183 9.0 3.8 F 高脂饲料 2ml含0.12g普洱水提物的水溶液 1172 8.2 3.6 注:食物利用率:体重增长量/摄食量X100% 脂肪系数:脂肪重量/体重X100% (3)科研人员用2ml含0.12g普洱水提物的水溶液饲喂肥胖大鼠,进一步研究发现,肥胖大鼠线粒体内膜上的UCP2明显增多。UCP2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分析可知,UCP2能使H+回流,此过程不与任何耗能的生理活动相偶联,因而能量以热能形式被释放;所以UCP2增多将导致 过程中ATP的产生量 ,因此细胞需要通过增加 的消耗,以实现持续稳定的能量供应,同时达到了降脂的目的。 (4)综上所述,普洱茶能够降脂的主要原因是 。 5.(16分) (1)蒸馏水 作为普洱茶是否具有降脂作用的依据 (2)实验终脂肪系数 降低食物利用率 (3)有氧呼吸 减少 有机物 (4)一方面降低食物利用率;另一方面使UCP2含量增加导致细胞呼吸中能量更多地 以热能形式被释放,最终使机体有机物的消耗增加 6.(17平谷一模31)(18分)平谷区是全国著名的大桃之乡,温室栽培与露天栽培相结合,是果农提高收益的有效措施。 (1)某科研小组在温室栽培某品种桃树,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期间分别于11时和15时打开和关闭通风口,结果如下图,据图回答。 ①Rubisco酶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一种关键酶,它所催化的反应是无机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由此可知它应存在的场所是 ,并参与催化 过程。 ②上述实验中,通过改变 来设置不同的弱光环境。图中10时到11时的时间段内,限制各组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10时,实验组除去遮阳网,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 。17时,T2组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 (2)桃农发现干旱较正常灌水的桃树幼苗根系数量多且分布深,科研人员对干旱及干旱恢复后,桃树幼苗光合产物分配进行了研究。将长势一致的桃树幼苗平均分成正常灌水、干旱、干旱恢复三组,只在幼苗枝条中部成熟叶片给以14C02,检测光合产物的分布如图。 ①由图可知,干旱处理后,14CO2供给叶的光合产物 减少,与幼叶和茎尖相比,细根获得光合产物的量 ,表明干旱处理的细根比幼叶和茎尖 。 ②幼叶和茎尖干旱恢复供水后, 。 ③干旱后恢复供水,短期内细根的生长速度比对照组 。若要证明此推测,下列观测指标选择恰当的是 。 A.细根数量 B. 细根长度 C.根尖每个细胞DNA含量 D. 细胞周期时间 6.(16分) (1)① 叶绿体基质 (1分) CO2 固定 (1分) ②黑色遮阳网的层数(1分) CO2浓度(CO2含量)(1分) 减少 (1分) 叶绿体和线粒体(1分) (2)①输出量(运出量)(2分) 高(多) (1分) 竞争或获取光合产物的能力强(2分) ②获得有机物能力部分恢复(光合产物分配量增多,但仍低于正常灌水组)(2分) ③快 (1分) ABD(2分)(答全才得分) 7. (17海淀一模31)(16分)小肠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使小肠上皮细胞得到更新,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 (1)小肠干细胞以____________分裂方式进行增殖,并分化为潘氏细胞和____________细胞,如图1。潘氏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溶菌酶等抗菌物质,抵抗外来病原体,参与小肠微环境的___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2)小肠干细胞特异性地表达L蛋白,并且每个细胞中的表达量基本一致。科研人员利用____________酶和DNA连接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L蛋白基因连接,转入小鼠受精卵细胞中。从转基因小鼠体内分离小肠干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定期从培养液中取样,测定样品的绿色荧光强度,检测结果可反映出小肠干细胞____________的多少。 (3)科研人员在上述小肠干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药物T,几天后洗去药物,转入新的培养液中培养(记为第0天),定期取样并测定样品的绿色荧光强度,结果如图2。药物T处理使蛋白S的合成量下降,药物T处理停止后0~4天,小肠干细胞中蛋白S的含量仍较低。结合实验数据推测,蛋白S对小肠干细胞的凋亡有____________作用。 (4)研究发现,蛋白S含量较低时,小肠干细胞会分泌W因子,并作用于周围的小肠干细胞。据此推测,上述实验中第4天后荧光强度逐步恢复的原因是W因子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研究分析,小肠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时,能通过多种调节作用维持小肠干细胞数目的____________。 7. (16分) (1)有丝 小肠上皮 非特异性 (2)限制 数目 (3)抑制 (4)促进周围的小肠干细胞增殖,使小肠干细胞数目恢复 (5)稳态(或“相对稳定”) 8. (17怀柔一模29)(18分) 近年来,有关肿瘤细胞特定分子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迅速。研究发现,蛋白X是细胞膜上的一种受体,由原癌基因X编码,在一些肿瘤细胞中,原癌基因X过量表达会持续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启动细胞DNA的复制,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诊断和治疗原癌基因X过量表达的肿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来源于受精卵的分裂与分化。正常情况下,体细胞核遗传信息相同的原因是亲代细胞通过 分裂将复制后的核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通过检测原癌基因X的 和 可判断其是否转录和翻译。检测成人多种正常组织后,发现原癌基因X只在乳腺、呼吸道等上皮细胞中有表达,这说明 __________ 。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测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 的进程。 (4)制备该单克隆抗体时,免疫动物的抗原可以是 。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并与之结合,之后在适当的信号作用下增殖分化为 和 。 (5)用该单克隆抗体处理原癌基因X过量表达的某肿瘤细胞株,发现其增殖能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 。 29. ( 每空2分,18分) (1)有丝(分裂) (2)(合成的)mRNA ; 蛋白X ; (原癌基因X)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3)生长和分裂 (4)蛋白X ; 浆细胞 ; 记忆细胞 (5)该单克隆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蛋白X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断蛋白X介导的信号传导 《遗传与进化》 一、选择题: 1. (17海淀零模3)昆虫附肢可分为基节、中节和梢节,各节中有数量不等的刚毛。研究发现,a、b、c三个基因与不同节段的发育有关,a+、b+、c+为野生型基因,a-、b-、c-为突变型基因。下图为不同基因型个体发育到同一阶段的表现型。据图分析,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 A.a+仅影响梢节的发育 B.b+仅影响基节的发育 C.基节的发育受到b+与c+的影响 D.中节的发育受到a+与c+的影响 2.(17西城一模3)右图中染色体1、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1为正常染色体。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一次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染色体3、4。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2发生的变异类型是倒位 B.该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类型有4种 C.基因位置的改变不会导致性状改变 D.上述变异可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 3. (17顺义一模3) 下图表示利用农作物①和②培育出⑥的过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①②⑥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 Ⅰ→Ⅴ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C. 过程Ⅱ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 D. Ⅰ→Ⅲ→Ⅵ的过程中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Ⅴ ⑥aabb Ⅵ ④Aabb ③AaBb ⑤ab Ⅱ Ⅲ Ⅰ Ⅵ ①AAbb ②aaBB 4.(17平谷一模2)神州十一号飞船搭载的拟南芥种子,播种后长成植株并编号,单株收获各植株种子,标志着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过程,历时48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将各编号植株性状与野生型对比,可以发现全部突变基因的表现 C. PCR技术扩增突变基因所用一对引物的碱基序列不同 D. 通过测交实验可以判断突变性状的显隐性 5. (17怀柔一模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6. (17东城一模3)研究人员为提高单倍体育种过程中染色体加倍率,以某品种烟草的单倍体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对烟草单倍体苗的成苗率、大田移栽成活率和染色体加倍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的作用是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中抑制纺锤体形成从而使染色体加倍 B.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苗的过程中发生了脱分化和再分化 C.随着秋水仙素浓度降低,成苗率、大田移栽成活率升高而染色体加倍率降低 D.综合本实验结果分析,浓度为75mg/L的秋水仙素处理最能达到实验目的 秋水仙素浓度 (mg/L) 成苗率 (%) 大田移栽成活率 (%) 染色体加倍率 (%) 750 79.98 82.15 2.46 500 80.42 85.53 2.31 250 81.51 87.39 1.92 75 82.54 89.86 1.17 7. (17东城一模4)绿叶海天牛(简称甲)吸食滨海无隔藻(简称乙)后,身体就逐渐变绿。这些“夺来”的叶绿体能够在甲体内长期稳定存在,有科学家推测其原因是在甲的染色体DNA上可能存在乙的编码叶绿体部分蛋白的核基因。为证实上述推测,以这种变绿的甲为材料进行实验,下列方法和结果最能支持上述推测的是 A.通过PCR技术,从甲体内的DNA中克隆出属于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 B.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甲体内检测到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转录出的RNA C.给甲提供14CO2,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其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出现放射性 D.用乙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作探针与甲的染色体DNA杂交,结果显示出杂交带 8. (17海淀一模4)使君子花夜晚为白色,早晨开始逐渐变为粉色,到下午变为红色,晚上再恢复为白色。调查发现,晚上采蜜的是飞蛾,而早晨和白天采蜜的分别是蜜蜂和蝴蝶。此外,使君子花雌蕊和雄蕊的成熟时间相互错开。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花色变化增加了三种传粉者之间的竞争 B.花色变化有利于增加使君子的繁殖机会 C.雌蕊和雄蕊的成熟时间错开避免了自交 D.使君子与三种传粉者协同(共同)进化 9. (17平谷一模4)科研人员以果蝇为材料研究进化时发现,野生种群中个体刚毛平均数为9.5根,科研人员从中选出刚毛最多的20%个体为起始种群,从起始种群开始进行多代选择,在每一代中选出刚毛最多的20%个体来繁殖子代,反复进行86代后,种群中个体刚毛的平均数接近40根。对此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多刚毛果蝇与少刚毛果蝇存在竞争关系 B.20%的小种群与原种群存在地理隔离 C.实验过程中,人工培养20%的小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D.最后的多刚毛种群和起始种群不存在生殖隔离,说明果蝇没有进化 二、非选择题 1. (17西城一模30)(18分) 研究者取野生型小鼠(I+I+)的胚胎干细胞,转入含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的DNA片段,定向突变I+基因(结果如图1),再将突变的胚胎干细胞移回野生型小鼠胚胎,培育出带突变基因(I-)的杂合子小鼠。 图1 I+基因中的外显子2序列被外源DNA片段替换 I+结构: I-结构: 启动子序列 外显子2 neor基因 序列被替换 (1)将外源DNA片段导入胚胎干细胞后,需用含 的培养基培养细胞,以筛选得到突变的胚胎干细胞。 (2)用此杂合体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进行杂交实验,并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小鼠的基因型,结果如图2。 图2杂交实验遗传系谱图 ① 检测小鼠的基因型,需根据 序列设计DNA分子探针。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测,I基因的功能是与 有关。 ② 分析系谱图 (能/不能)判断I+、I-基因的显、隐性,理由是 。 ③ 只有突变基因来自 (父本/母本)时,杂合子小鼠才表现出发育迟缓,由此推测来自 的I基因在体细胞中不表达。 ④ 提取小鼠体细胞的总RNA,加入Actin基因(编码细胞骨架蛋白)和neor基因的RNA探针,之后加入RNA酶水解单链RNA。若探针能与细胞样品的RNA结合成双链RNA则不被酶水解而保留,电泳分析时呈现明显条带(在记录实验结果时,有明显条带用“+”表示,无明显条带用“-”表示)。请将支持③推测的实验结果填入下表ⅰ、ⅱ、ⅲ处。 野生型小鼠 突变基因来自父本的 杂合子小鼠 突变基因来自母本的 杂合子小鼠 Actin基因的RNA探针 + + + neor基因的RNA探针 ⅰ ⅱ ⅲ (3)杂合子小鼠雌雄个体交配,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1.(18分,每空2分) (1)新霉素 (2)①外显子2和neor基因 生长发育 ②不能 杂合子小鼠既有体型正常的,又有发育迟缓、体型瘦弱的,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所以也无法判断I+、I-基因的显、隐性 ③父本 母本 ④ⅰ:-、ⅱ:+、ⅲ:- (全部答对2分) (3)野生型:发育迟缓型=1:1 2. (17东城一模30)(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