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月心外科医院感染培训记录
时间:2017年1月17日
地点:心外科办公室
参加人:
主持人:刘秀利
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医务人员应用洗手液在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手卫生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应用洗手液在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 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5、常居菌,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
6、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7、手消毒剂 ,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 ;
8、手卫生设施 ,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二、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2、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
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4、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三、手卫生设施。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手术室、妇科处置室、外科处置室、内镜室、口腔科、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应配备清洁剂;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手卫生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2、外科手消毒设施:应配置洗手池;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 应配备清洁剂;应配备清洁指甲用品;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内使用;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应配备干手物品;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四、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1、遵循原则: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在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
2、具体要求: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两前三后,五个时刻)
五、外科手消毒。
1、遵循原则: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2、具体要求: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下臂下1/3;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 六、手卫生效果的监测。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妇科处置室、外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六、标准七步洗手法
手掌互搓 手指交错掌心擦掌心 平指交错掌心擦掌背 两手互握互擦指背
指尖摩擦掌心 拇指在掌中转动 握着手腕回旋摩擦
所有步骤不少于15s
1月份 心外科医护人员感染知识考核与分析
时间:2017年1月17日
地点:心外科办公室
考核人:刘秀利
考核结果:
结果分析: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效果评价
1月份 心外科医护人员感染知识考核试题
一、 填空题。
1、 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cfu/㎝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cfu/㎝2。
2、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 )在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 )消毒双手代替洗。
3、手卫生是为( )、( )和( )的总称。
二、选择题多选题。
1、关于六步洗手法中认真揉搓双手至少( )秒钟
A 30s B 60s C120s D15s
2、 下列哪些情况医务人员应认真洗手( )
A 接触病人前后 B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C 进行介入治疗前后 D 进人或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 、感染性疾 病病房等重点部门 E 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3、 手卫生包括( )
A 洗手 B 卫生手消毒 C 外科手消毒 D 消毒剂泡手 E 手消毒剂使用
4、手消毒指征 ( )
A 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B 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C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 接触消毒物品后 E 无菌操作前
5、 关于手卫生设施的配备正确的是 ( )
A 水池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B 尽量使用皂液洗手,使用的固体肥皂应保持干燥 C 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D 科室内可以设公用擦手毛巾方便医务人员 E 科室内擦手毛巾应一人一巾
6、 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应当洗手? ( )
A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B 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 C 从同一病人身体一个部位移动到另一部位时 D 接触不同病人之间 E 摘手套后
7、 关于戴手套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 B 戴手套前应当洗手 C 摘手套后应当洗手 D 戴手套前不用洗手 E 若不是无菌操作不同病人之间可以不换手套
二月心外科医院感染培训记录
时间:2017年2月20日
地点:心外科办公室
参加人:
主持人:刘秀利
内容: 无菌技术是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一系列操作技术。无菌技术作为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术,医护人员必须正确熟练地掌握,在技术操作中严守操作规程,以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一、无菌技术的概念和原则 (一)无菌技术的概念 1.无菌技术 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2.无菌物品 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3.无菌区域 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称无菌区域。 4.非无菌区 未经灭菌或经灭菌后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称非无菌物品或区域。 5.相对无菌区 相对无菌区指无菌物品自无菌容器内一经取出,就认为是相对无菌,不可再放回。无菌区边缘向内3cm为相对无菌区。 6.污染物品 污染物品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物品。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操作前准备 (1)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物品布局合理;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土飞扬。 (2)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准备,戴好帽子、口罩,修剪指甲并洗手,必要时穿无菌衣、带无菌手套。 2.操作中保持无菌 (1)工作人员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2)用无菌持物镊取用物品;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患者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3)无菌操作中,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 3.无菌物品保管 (1)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 (2)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须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并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排放。 (3)定期检查无菌物品的灭菌日期及保存情况。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保存期一般为7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 二、几种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法
(一)工作帽的应用 戴工作帽可防止头发上的灰尘及微生物落下造成污染。护理传染病人时,也可保护自己,工作帽大小适宜,头发全部塞入帽内,不得外露。每周更换两次,手术室或严密隔离单位,应每次更换。 (二)口罩的应用 戴口罩可防止飞沫污染无菌物品。口罩应盖住口鼻,系带松紧适宜,不可用污染的手触及。不用时不宜挂于胸前,应将清洁面向内折叠后,放入干净衣袋内。口罩一经潮湿,则病菌易于侵入,应及时更换。 三)洗手、刷手、消毒手 1.洗手 执行无菌操作、取用清洁物品之前,护理病人前后,接触污染物之后均应洗手。方法:用肥皂搓洗手掌、手背、指间、手指及关节,以环形动作搓擦。而后用流水冲洗双手,将皂沫全部冲净,必要时反复冲洗,最后用清洁小毛巾擦干双手。2.涮手 即利用机械及化学作用去除手上污物及微生物的方法,是做好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方法:取无菌刷蘸肥皂乳(或肥皂块),先刷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到上臂下1/2段,特别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无遗漏地刷洗三遍,每遍3分钟。刷洗时,双手稍抬高。每遍刷完后,用流水冲去肥皂沫,水由手、上臂至肘部淋下,手不能放在最低位,以免臂部的水返流到手。刷洗毕,用无菌小毛巾依次拭干手、臂。手、臂不可触碰其它物品,如污染必须重新刷洗。3.消毒手 消毒液泡手能有效地去除手上的微生物。方法:刷洗后,双手及上臂下1/3伸入盛有消毒液的桶内,用无菌小毛巾轻擦洗皮肤5分钟,手不可触及桶口。浸泡毕,拧干小毛巾,揩去手、臂、消毒液,晾干。双手保持于胸前半伸位准备穿手术衣。 (四)无菌持物钳(镊)的类别和使用法 1.持物钳(镊)的类别 临床常用的持物钳(镊)有卵圆钳、三叉钳和长、短镊子。卵圆钳:钳的柄部有两环,使用时手指套入环内,钳的下端(持物端)有两个小环,可用以夹取刀、剪、钳、镊、治疗碗及弯盘等。由于两环平行紧贴,不能持重物。三叉钳:结构和卵圆钳相似。不同处是钳的下端为三叉类,呈弧形向内弯曲。用以夹取盆、盒、瓶、罐等较重的物品。镊子:镊的尖端细小,使用时灵巧方便。适用于夹取棉球、棉签、针头、注射器、缝针等小物品。 2.无菌持物钳(镊)的使用法 (1)无菌持物钳(镊)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溶液的无菌广口容器内,液面需超过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1/2处。容器底部应垫无菌纱布,容器口上加盖。每个容器内只能放一把无菌持物钳(镊)。(2)取放无菌持物钳(镊)时,尖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溶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手指不可触摸浸泡部位。使用时保持尖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污染尖端。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并将轴节打开。如取远处无菌物品时,无菌持物钳(镊)应连同容器移至无菌物品旁使用。(3)无菌持物钳(镊)不能触碰未经灭菌的物品,也不可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如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时,应重新消毒灭菌。(4)无菌持物钳(镊)及其浸泡容器,定期消毒灭菌,并更换消毒溶液及纱布。
(五)无菌容器的使用法 经灭菌处理的盛放无菌物品的器具称无菌容器。如无菌盒、贮槽、罐等。无菌容器应每周消毒灭菌一次。 (六)无菌包的使用法 无菌包布是用质厚、致密、未脱脂的棉布制成双层包布。其内可存放器械、敷料以及各种技术操作用物,经灭菌处理后备用。1.无菌包的包扎法 将物品置于包布中间,内角盖过物品,并翻折一小角,而后折盖左右两角(角尖端向外翻折),盖上外角,系好带子,在包外注明物品名称和灭菌日期。2.无菌包的打开法 取无菌包时,先查看名称,灭菌日期,是否开启、干燥。将无菌包放在清洁干燥的平面上,解开系带卷放于包布角下,依次揭左右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用无菌钳取出所需物品,放在已备好的无菌区域内。如包内物品一次未用完,则按原折痕包好,注明开包时间,有效期为24时。如不慎污染包内物品或被浸湿,则需要重新灭菌。取小包内全部物品时,可将包托在手上打开。解开系带挽结,一手托住无菌包,另一手依次打开包布四角翻转塞入托包的手掌心内,准确地将包内物品放入无菌容器或无菌区域内(勿触碰容器口缘),盖好。 (七)无菌盘的铺法 将无菌治疗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使其内面为无菌区,可放置无菌物品,以供治疗和护理操作使用。有效期限不超过4小时。1.无菌治疗巾的折叠法 将双层棉布治疗巾横折2次,再向内对折,将开口边分别向外翻折对齐。2.无菌治疗巾的铺法 手持治疗巾两开口外角呈双层展开,由远端向近端铺于治疗盘内。两手捏住治疗巾上层下边两外角向上呈扇形折叠三层,内面向外。3.取所需无菌物品放入无菌区内,覆盖上层无菌巾,使上、下层边缘对齐,多余部分向上反折。 (八)无菌溶液的倒取法 取无菌溶液瓶,擦净灰尘,核对标签,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壁有无裂痕,溶液有无沉淀、混浊、变色、絮状物。符合要求方可使用。揭去铝盖 常规消毒瓶塞,以瓶签侧面位置为起点旋转消毒后,用无菌持物钳将瓶塞边缘向上翻起,再次消毒。以无菌持物钳夹提瓶盖,用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撑入橡胶塞盖内拉出。先倒少量溶液于弯盘内,以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于无菌容器中;倒溶液时瓶签朝上。无菌溶液一次未用完时,按常规消毒瓶塞、盖好,注明开瓶时间。 (九)无菌手套的戴法 1.戴无菌手套 洗净擦干双手。核对手套号码及有效期。打开手套袋,取滑石粉涂抹双手,注意避开无菌区。手套可分别或同时取出。双手分别捏住袋口外层,打开,一手持手套翻转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另一手五指对准戴上。将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折面(手套外面),取出,同法将另一手套戴好,戴手套时不可强拉。最后将两手套翻折面套在工作衣袖外面。注意手套外面为无菌区,应保持其无菌。手套戴好后,双手置胸前,以免污染。2.脱手套 将手套口翻转脱下,不可用力强拉手套边缘或手指部分。
2月份 心外科医护人员感染知识考核与分析
时间:2017年2月20日
地点:心外科办公室
考核人:刘秀利
考核结果:
结果分析: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效果评价
2月份 心外科医护人员感染知识考核试题
一、 填空。
1.无菌技术是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 )、( )不被污染、防止( )侵入人体的一系列操作技术。
2.相对无菌区 相对无菌区指无菌物品自无菌容器内一经取出,就认为是相对无菌,不可再放回。无菌区边缘向内( )cm为相对无菌区。
二、判断。
1.无菌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物品布局合理;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土飞扬。( )
2.工作人员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 )
3.用无菌持物镊取用物品;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患者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 )
4.无菌操作中,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 )
三、选择。
1.无菌容器打开后,应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其有效时间不超过: ( )
A.4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8小时 E.48小时、
2.铺无菌盘时,应注明铺盘的日期、时间,其无菌盘的有效期为: ( )
A.4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8小时 E.48小时
3. 下述哪项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 )
A.无菌操作前30分钟清扫地面 B.无菌包潮湿待干后使用 C.取出的无菌物品未用立即放回原处 D.治疗室每周用紫外线照射一次 E.操作时手臂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
4. 在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中,预防交叉感染的关键措施是: ( )
A.操作区域要清洁、宽敞 B.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C.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 D.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 E.无菌物品疑有污染不可再用
5. 下列哪项违背了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 )
A.打开无菌容器盖时,盖的内面向上放置 B.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边缘部分 C.倒取无菌溶液时,手不可触及瓶塞的内面 D.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另一手套的内面 E.揭开无菌盘时,双手捏住盖巾外面双角
6. 下列哪项不符合无菌物品的管理原则:( )
A.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 B.无菌包上必须注明灭菌日期 C.已打开过的无菌包48小时后必须重新灭菌 D.取出的无菌敷料不得放回原容器内 E.无菌包的有效期为7天
三月心外科医院感染培训记录
时间:2017年3月1日
地点:心外科办公室
参加人:
主持人:刘秀利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菌(VRE),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 -n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具体内容包括:
1、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第一责任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即检测出多重耐药菌株)时,须及时(第一时间)电话报告相应的送检科室,并及时发出书面报告,且在报告单上注明:同时电话报告院感科
2、 临床科室接到微生物实验室“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后,责任医生应立即下达“解除隔离医嘱”,同时科室应及时实施以下预防与控制措施;
(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同时应标识明确(设立蓝色接触标识,住院一览表、隔离病室、患者腕带、病历夹上均应粘贴蓝色隔离标识)。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当感染较多时,应当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及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需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各科室应当配备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和手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当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伤口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应当戴手套:当患者飞沫可能喷溅到面部时应当戴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为病人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当穿隔离衣。进行诊疗活动后,无论是否戴手套,均必须进行手卫生。
(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4) 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及清洁与消毒工作
特别要做好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要使用专用的抹布、拖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机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爆发或者意思爆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之处应立即消毒。确保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5) 诊疗器械及物品应专人专用
与患者应接按触的相关医厅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
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无法实现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
(如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
要在每次使用后立即清洁与消毒,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6) 诊疗的先后顺序
诊疗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先非感染患者后感染患者”的原则,将高度疑似或确
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
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
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7)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被患者污染的物品或一次性用品等所有废弃物均按医疗废物单独处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单独处理,避免污染。
(8)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须转诊或离开隔离病室进行相关诊疗活动时(如做相关检查时),责任医生必须提前通知相应的接诊科室,并在检查申请单上注明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在申请单上粘贴蓝色隔离标识)
以便接诊科室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9)凡有多重耐药菌感处病例进行手术时
手术医生必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或(
粘贴蓝色隔离标识)
手术室应合理安排手术时间及手术间,手术结束后按规定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处理。
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10)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
各科空应加弧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的监溯,及时采集有关标本并安全送检,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1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各科室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12)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标本至少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留取标本时间间隔必须>24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13)患者解除隔离、转出或出院后,诊疗环境必须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处理。
(14) 加大人员培训及教育力度:
1 各科室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识与重要。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积极预防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
2各科室应加强对护工、患者、陪护及探视人员的健康教育:护工、患者、探视人员同样应加强“手卫生”;尽量减少陪护及探视,减少外漏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等。
(15) 如果更早期采取以上防控措施,但传染仍在继续时,该病区应暂停收治病人,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与评估。
3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的报告后,应深入到临床科室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督导科室切实落实以上2.(1)-2.(15)预防与控制措施。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趋势时,应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积极进行相应处置。
3月份 心外科医护人员感染知识考核与分析
时间:2017年3月1日
地点:心外科办公室
考核人:刘秀利
考核结果:
结果分析: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效果评价
3月份 心外科医护人员感染知识考核试题
一、 填空。
1.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在 ( )、隔离房间门上或患者的床头卡贴( )色接触隔离标识
2.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转出后,需由( )向下一个科室说明患者感染情况,电话告知院感管理科。
3.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时,须及时( )电话报告相应的送检科室,并及时发出书面报告,且在报告单上注明:同时电话报告院感科。
4.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标本至少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留取标本时间间隔必须>(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二、判断。
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同时应标识明确设立蓝色接触标识,住院一览表、隔离病室、患者腕带、病历夹上均应粘贴蓝色隔离标识。( )
2.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但是不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
3.患者解除隔离、转出或出院后,诊疗环境必须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处理。( )
4.各科室应加强对护工、患者、陪护及探视人员的健康教育:护工、患者、探视人员同样应加强“手卫生”;尽量减少陪护及探视,减少外漏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等。( )
5.各科室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识与重要。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积极预防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 )
6.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标本至少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留取标本时间间隔必须>12小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
7.各科空应加弧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的监溯,及时采集有关标本并安全送检,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
8.被患者污染的物品或一次性用品等所有废弃物均按医疗废物单独处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单独处理,避免污染。( )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科室:
姓名:
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消毒: 2、灭菌: 3、终末消毒: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耐高温、耐湿的诊疗器械和物品应首选
灭菌,
的物品应选择低温灭菌如环氧乙烷或低温等离子等。 2、环境与物体的表面,一般情况下应先
再
,当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先
再
。 3、感染高风险部门地面消毒应采用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
分钟。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后应用
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分钟后洗净晾干。地巾清洗干净后应用
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分钟洗净晾干。 4、手卫生的五个重要时刻是
、
、
、
、
。卫生手消毒后的细菌菌落数应<
cfu/c㎡ 5、隔离标识:接触隔离
色、空气隔离
色、飞沫隔离
色。 6、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等,应
,患者住院时间 较长时,应
更换,遇污染时应
,更换后的用品应
三、选择题(不定项)(每题3分) 1、对芽孢无效的消毒剂是:( ) A 70%酒精 B 2%碘酊 C 碘伏 D 0.5%过氧乙酸 E 环氧乙烷 2、临床最常用、消毒效果最可靠的灭菌方法是:( ) A日光暴晒法 B焚烧法 C煮沸消毒灭菌法 D压力蒸汽灭菌法 E辐射消毒灭菌法 3、使用紫外线消毒的机理是:( ) A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B 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C 破坏结构,使其失去转化能力 D 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使其丧失氧化能力 E 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臭氧 4、下列属于高效消毒剂的有:( ) A 75%酒精 B 0.2%过氧乙酸 C 0.2%新洁尔灭 D 环氧乙烷 E 2%戊二醛 5、中等水平消毒剂有:( ) A 75%酒精 B 2%碘酊 C 40%甲醛 D 漂白粉 E 0.2%新洁尔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