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172119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自然资源与人类一、教材分析: 、认识自然资源 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教材中资源特征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关于地域差异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规律性。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教材以热带雨林和荒漠地区的自然资源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整体的综

2、合的观点。资源特点的第三、四点讲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扩展。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土地资源与人类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教材从多个方面对比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导致某些资源的短

3、缺和环境恶化。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具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三、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四、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

4、特征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 教学方法:主体分析法2、 学生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构建只是网络形成好的体系。3、 课前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等,给学生发学案。4、 课时安排:1课时5、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让学生看图4-1-1的五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你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与哪些自然资源有关。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然资源的概念。、认识自然资源阅读课本P153图4-1-1的5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

5、源?【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1、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等。【学生思考】自然资源有那些基本属性?【见学案】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经济属性。【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2、自然资源的分类 a、矿产资源 b、土地资源依据与人类的关系 c、水 资 源 d、生物资源 e、气候资源 a、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依据性质 b、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能够不断生长和繁殖或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可以认为是可再生资源,如:土

6、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有些自然资源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和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形成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承转: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特殊的规律性,但作为自然资源的整体还具有一些共性特征。【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3、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a、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分布的不平衡性 b、可再生资源具有地域分异规律 c、不可再生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分布一般具有地质规律 资源间的联系性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自然资源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性在各种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自然资源的这一属性要求人类对资源进行综合开

7、发和利用,引导学生运用实例予以说明。数量的有限性 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其数量都是有限的。前者以石油为例,后者以土地资源为例。自然资源的这一属性要求人类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时,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利用的发展性 科技的进步是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性的前提。表现一、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深化;表现二、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功能和用途越来越强;表现三、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综合利用方式越来越广泛。承转: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面我们以土地资源为例,共同探讨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长和发展的意义。、土地资源与人类【学生

8、阅读课本,讨论完成学案表格】时期标志人类活动人地关系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以狩猎动物、采集果实为生人类常常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迁移土地数量对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影响较大农业文明时期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食物增加,人口数量增长快,土地肥沃地区成为世界的发源地,土的贫瘠区,人地矛盾突出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工业文明阶段蒸汽机的使用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大规模的机器及其新技术的应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9、。土壤污染、土地退化越来越严重。 承转:通过土地资源的分析和学习,我们知道土地资源正遭到不断的破坏。那我们又该如何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呢?、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思考】阅读P85-86,探究导致某些资源和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1、可持续发展【拓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有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样的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2)内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方面。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 a、公平性原则 (3)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拓展思考1】人

10、类大量的捕杀野生动物违背什么原则?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拓展思考2】人类过渡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某些资源匮乏违背什么原则?持续性原则【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2、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适度开发,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人类要将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生存环境的目标。应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动】结合P86表4-1-3与表4-1-4分析总结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实现土地资

11、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人为原因:三过一不合理一不当(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和交通建设不当)自然原因:自然风力条件下沙丘的迁移入侵。(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例1:下列地理概念,反映包含关系的是( )A.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 B.土地平原耕地C.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土地资源D.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林地分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包含所有的自然地物、耕地、林地都属于土地资源、平原、山地、盆地、高原、丘陵属于地形。答案:C例2

12、:下图中A、B、C、D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解析:A表示能源完全属于矿产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又都属于自然资源,这是错误的。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都称为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核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沼气都属于能源。能源不完全属于矿产资源。B图能源完全不属于自然资源更是错误的。D图将能源和矿产资源分开,两者之间没有联系也是错误的,因为能源中的煤、石油、天然气、铀矿也属于矿产资源。只有C图正确表达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能源中的煤、石油、天然气、铀矿也属于矿产资源,一次能源都属于自然资源,二次能源不具有自

13、然属性,不属于自然资源。答案:C巩固练习3. 下列资源中,具用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 A.水力资源 B.森林资源 C.煤炭资源 D.铁矿资源 4.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C.封山育林, 永不采伐 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课堂小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资源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为了人类的长远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因此,本节内容的重点就是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做学案练习题,预习下一节内容九、板书设计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一、自然资源1.自然属性2.经济属性3.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4.按性质分类: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5.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1.采猎文明阶段土地的质量是决定因素 2.农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都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因素三、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十、教学反思 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会判断一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理解记忆自然资源的共性特点和开发利用要求,结合典型的题目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