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序号
场所/环节/部位
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主要防范措施
(一)抛光、抛丸、除锈
1
抛光、抛丸机
摩擦、碰撞火花和静电等因素,容易引起粉尘爆炸。
其他爆炸
(1)生产场所电气线路应当采用镀锌钢管套管保护,在车间外安装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设备、电源开关应当采用防爆防静电措施。生产场所电气线路、设备等应当由专业电工安装,严禁乱拉私接临时电线、增加设备。(2)使用皮带、绞龙、刮板等输送设备时,应防止机械转动部位摩擦与碰撞,定期润滑,并采取防静电措施。(3)在产生静电危险的设备和管道,应有防静电接地措施。(4)设备设施运行中应密闭,防止粉尘扩散。(5)安全操作规程应置放在作业场所,动火作业应执行审批程序。
2
车间
车间粉尘扬起后引发爆炸,存在伤亡扩大的危险。
其他爆炸
(1)应按爆炸性粉尘环境的要求对车间进行设计,应设泄爆口,并达到相应的泄爆面积。(2)禁止使用易燃材料作为易爆粉尘建筑结构。(3)建立粉尘清扫制度应及时清扫附着在地面、墙体、设备等表面上的粉尘,避免粉尘堆积。(4)禁止采用正压吹扫。易产尘点应设置负压除尘措施,设置岗位粉尘扩散后应急处置措施。(5)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应采取防雷措施。
3
除尘系统
除尘系统未采取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措施,导致粉尘爆炸。
其他爆炸
(1)选用干式除尘器进行除尘时,采用袋式外滤除尘和(或)旋风除尘工艺;选用湿式除尘器进行除尘时,采用水洗或水幕除尘工艺。(2)除尘系统应按照粉尘爆炸特性采取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的措施,设置监控装置,选用降低爆炸危险的一种或多种防爆装置。(3)除尘器应在负压状态下工作。(4)除尘系统不得与带有可燃气体、高温气体、烟尘或其他工业气体的风管及设备连通。(5)除尘系统的风管及除尘器不得有火花进入,风管内不出现厚度大于1mm积尘,风管的设计风速按照风管内的粉尘浓度不大于爆炸下限的25%计算,且不小于23m/s。(6)干式除尘器滤袋应采用阻燃及防静电滤料制作,运行工况应是连续卸灰、连续输灰。(7)湿式除尘设计用水量、水压应能满足去除进入除尘器粉尘的要求,循环用水水质应清洁,储水池(箱)、水质过滤池(箱)及水质过滤装置不得密闭,应有通风气流,池(箱)内不得存在沉积泥浆。
(二)涂装
1
喷漆室
通风不畅,漆雾聚集,遇静电或明火发生漆雾爆炸。喷漆室未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火灾
其他爆炸
(1)与静电喷漆室相关联的通风管道内应安装自动防火调节阀,并应保持阀的有效工作状态。(2)静电喷漆区中对电气设备体外露导电部分及装置外可导电部分做等电位连接,并应可靠接地。在工作场所使用静电导体制作的操作工具应可靠接地。(3)静电喷漆区允许存放一定量的涂料,但不应超过一个作业班的用量。(4)向静电雾化器供料的容器,应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并应保证不泄漏、不外溢。
2
天然气站、烘
干室(天然气介质)
火灾
其他爆炸
(1)烘干室的安全通风系统应使用有组织气流通风。
(2)烘干室和静电喷漆室应安装防爆型可燃气体浓度和火灾报警装置, 并应与供料、电源、自动灭火装置等相联锁。
(3)严禁烘干室周围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烘干室附近应配备扑救火灾的消防器材。
(4)建筑宜采用轻型阻燃材料结构。
(1)现场设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天然气管道布置图和天然气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2)减压站设置应设有防雷设施, 每半年检测一次。
(3)进出建筑物的燃气管道的进出口处, 室外的屋面管、立管、放散管、引入管和燃气设备等处均应有防雷或防静电接地设施。管道应标明介质、安全色和流向。地埋式管道, 应采取防重压措施, 跨路两端应设标识杆, 路面应画出标识警示线, 并落实执行延管道进行泄漏检测措施。
(4)管道法兰和阀门重点部位应安装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并定期校验。法兰应进行有效跨接。
(5)燃气引入管道应安装手动球阀, 安装位置应处于便于操作和无遮挡的场所。
(6)在燃气调压器、燃气表、测压计、放散管起点、燃具及燃气燃烧设备前应设置手动阀门。安全切断阀应采用自动关闭、手动复位的结构形式。紧急切断阀宜设置在燃气总管和分配管上。
(7)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工作服。佩戴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定期对输气管道、阀门进行检测。
(8)应设置符合防爆要求的事故排风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