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复习,1/28,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开始出现于:夏朝,内容:,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宗法制,中国古代封建国家政治制度,开始确立于:秦朝,内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28,重点掌握:,1、分封制目标、内容和作用,2、宗法制目标、内容和作用,3、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特点,:,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3/28,一、王位世袭制:始创于,。,二、分封制(开始:西周),1、目标:为了进行,。,2、对象:,3、内容:周王封,土地,和,人民,,诸侯尽义务。,义务:,权利:,4、作用:,5、结果:,夏启,有效统治,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再次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主动作用:,加强统治,开发边区,扩大统治区域,消极作用:,诸侯相对独立性为,后期,分裂割据提供条件,,诸侯争霸战争不停。,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破坏。,春秋战国时期逐步瓦解。,4/28,三、宗法制(,西周最主要政治制度,),1、目标:加强分封制形成统治秩序,处理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矛盾。,2、关键:,.,3、基础:,4、作用:,对当初:,确保了,在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对后世:主动:,尊宗敬祖、孝敬老人、,认祖归宗,消极,:,裙带关系、任人唯亲,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5/28,宗法制示意图,西周宗法制,6/28,小试牛刀:,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大夫人所生女儿);小儿子(大夫人之子),几个儿女都想争夺王位和家业,请问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为何?假如是现在,他遗产又该怎样分配?,7/28,制 度,目,内 容,特 点,作 用,分封制,进行有效统治,分封对象、权利和义务、层层分封,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有宗族统治色彩,加强了对地方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宗法制,加强分封制形成统治秩序,处理贵族内部之间矛盾,嫡长子继承制,依据父系血缘关系亲疏分配政治权利和要求等级秩序,确保贵族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内部稳定与团结,8/28,分封制和宗法制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表达,:,宗法制是分封制,内核纽带,:,二者都为了,巩固统治,:分封制从政治结构上建立贵族等级秩序,宗法制以宗法观念稳固这个秩序。,9/28,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执政集团还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制度,10/28,材料一 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藩屏周。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而溺入于难,则拯救之。左传,材料二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材料三 大封同姓而命之曰藩屏周室,自周始。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以致于移祚,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四 周家投其亲贤于半开化蛮族丛中,使之从事于开拓吸化之大业,经数百年艰难缔造,及其末叶,而太行以南大江以北尽为诸夏矣。梁启超,阅读思索,11/28,回答:,(1)据材料一、二,周初分封主要对象是什么?,(2)据材料一,周初大封同姓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四中,作者对分封制态度怎样?理由各是什么?,(4)你赞成哪位作者意见?为何?,(王族),一旦国家有难,诸侯能够救援,起到拱卫王室,作用。,材料三否定分封制,理由是诸侯势力壮大后挑战王室权威,割据混战,最终造成了周朝灭亡;材料四必定分封制,理由是它加强了边远地域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12/28,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高考内容:皇帝制度、秦朝中央机构、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13/28,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重点掌握:,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内容有哪些?这一制度特点是什么?,14/28,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一、秦统一,1.诸侯争霸反应了,和,遭到破坏,2.秦始皇,统一,六国是,符合历史发展时尚。,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1、首创,,基本特征是,、,、,.,2、中央设,、,、,,丞相之下还有诸卿。,3、地方:全方面推行,制度。郡守、县长、县令由,皇帝,而非世袭(,郡县制特点,)。,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点:,、应怎样评价和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皇帝制度,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丞相,御史大夫 太尉,郡县,任命,皇权至上,主动影响:,消极影响:,15/28,(江苏高考)“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步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表述,造成这一改变制度原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16/28,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曰:“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材料二 廷尉李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材料三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17/28,3、内容:地方设郡县;郡县长官职责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要定时向丞相汇报工作;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4、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控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1、王绾主张分封制,理由是新征服地域偏远,只有实施分封制才能有效管辖;李斯主张郡县制,理由是周朝实施分封制并没有起到巩固统治作用,实施,郡县制有利于对地方控制。,2、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提议,理由是分封制造成了诸侯混战,现在刚才统一,假如再分封就会重起干戈,难以平息。,18/28,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区分:,1、基础不一样。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络,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按地域划分,以地域为基础,2、官员产生和待遇不一样。分封诸侯职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3、与中央关系和影响不一样。封国有很强独立性,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完全听命于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和国家统一,4、性质不一样。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19/28,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重点掌握:,汉初郡国并行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特点,20/28,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一、中央集权发展,1、汉:西汉初,,、,并存。汉武帝颁,布,,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隋唐,:,,减弱中央集权。,3、宋:地方,军事上,,行政上,,派,担任地方官,同时设,通判,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4、元:在地方实施,制度(,中国,开端,),边远民族地域设,进行管理。,总趋势:,不停减弱,,不停加强,地方权力,中央集权,郡县,封国,推恩令,节度使、藩镇割据,分权,兵权收归中央,文臣,由中央掌控,行省,宣慰司,省制,21/28,二、君主专制演进,1、汉:汉武帝重用身边人,让他们担任,、,等,减弱相权,2、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3、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中央设,、,和,,分别负责,、,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减弱了相权,确保了皇权独尊。,4、宋:设,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增设,、,和,,分割宰相,、,和,。皇帝得以总揽大权。,5、元:最高行政机关是,。,总趋势:,不停,减弱,,,不停,加强,尚书令,侍中,中书 门下 尚书,决议 审议 执行,中书门下,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行政权 军权 财权,中书省,相权 君权,22/28,三、选官、用官制度,制 度,名 称,朝 代,选拔标准,评 价,察 举制,九 品中 正制,科 举 制,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后,品行,门第与出身,才学,主观性强,不太客观,不公正不平等,垄断官位,官员素质低,相对公正,打破垄断,提升官员素质,加强中央集权,23/28,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重点掌握:,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24/28,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一、宰相制度废除,1、,明太祖,废除,和,,以,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后设,作为侍从顾问,到,时,正式设置,,大学士开始参加决议.,明内阁,一直不是,,,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2、清,(1)康熙设,,与,、,三,足鼎立,,相互制约,集权于,。,(2)雍正设,,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影响:教科书P19),中书省,丞相,六部,殿阁大学士,明成祖,内阁,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议机构,南书房,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帝,军机处,顶峰,25/28,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含义:,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听命于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郡县制,成因:,封建经济分散性要求,基本矛盾:,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矛盾,发展趋势:,宰相被废,地方无权,君主专制不停强化,评价及影响:,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文化教育传统都有深远影响,26/28,想一想:,(1)丞相与李斯分别主张实施什么制度?理由各是什么?,(2)秦始皇采纳了谁提议?理由是什么?,(3)请你说说郡县制主要内容和作用。,27/28,18世纪英国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内阁制有什么区分?,英国:,内阁是由国王任命在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多数党领袖为主组成,内阁拥有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而非对国王负责,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详细表达,中国:,内阁一直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而是皇帝内侍机构;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他们主张采纳是否取决于皇帝,不能起到制约皇权作用,是封建君主专制深入强化产物,28/2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