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融合的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168394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融合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融合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融合的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Telecom Power Technology 157 Aug.25,2023,Vol.40 No.16 2023 年 8 月 25 日第 40 卷第 16 期通信网络技术DOI:10.19399/ki.tpt.2023.16.050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融合的思考李东文(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220)摘要:为了保证我国电力企业可以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潜能,企业管理人员需要稳步落实各项改革工作,以电力通信为视角,进行技术创新,展现电力系统的技术功能,确保可以为民众提供高效稳定的用电环境。针对当前我国用电的实际情况,在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的过程中,需通过优化技术融合机

2、制、创新管理运营体系、增强容灾功能等措施,全面落实电力网络与通信两类技术的有效融合。关键词:电力信息网;通信数据网;融合Reflec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Data NetworkLI Dongwen(Guangdong Southern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Co.,Ltd.,Guangzhou 510220,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ensure that Chinas power enterpr

3、ises can achieve long-term and stable development potential,enterprise managers need to steadily implement various reform work,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wer communication,carry ou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demonstrate the technical functions of the power system,and ensure that an efficient and stabl

4、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can be provided for the public.In response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 China,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t is necessary to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power n

5、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hrough measures such as optimizing technology integration mechanisms,innovating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systems,and enhancing disaster recovery functions.Keywords: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network;communication data network;fuse0引言电力网络与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可以帮助电力企业应对传统经

6、营模式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可以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在复杂和特殊的电网系统中,满足电力传输、数据交互、数据加工各项工作的需求,确保电力平台能够高效处理各系统数据,将数据整理结果快速回传给管理部门。但是,数据系统在应对较大业务处理任务时,极易出现电网系统瘫痪问题,可能会干扰用电效果。电力系统内的信息平台引入通信技术后,能够显著增强电力传输能效,有效防控电网系统出现故障的问题,同时具有低成本的优势,有利于推动企业发展。1网络融合发展方向1.1信息网信息网指电力系统中用于数据传输的网络体系。在信息网络平台获得技术更新后,其功能逐渐完善,创新了信息网络的布设形式。电力系统应用于办公场所,可以提高整体

7、网络的覆盖率。电力信息网的架构包括本地骨干层、本地信息汇总层、本地接收数据层。首先,对本地骨干层进行分析,本地骨干层含有多个本地信息的出口,信息传输的整体流程需要按照动态路由协议的方式,使各个信息网络处于妥善连接状态。其次,对本地汇聚层进行分析,此模块主要由中心站和路由设备组成,同样采取动态路由协议的形式进行连接。以口字型形式,使本地骨干层路由器相互连接,顺应一台路由设备的数据采集和传输需求。在第一层采集工作完成时,可以添加第二层信息汇总模块,以级联方式进行连接,各个业务模块均可与路由设备进行连接。使用其他路由设施,需要将其安排在下联中心站,形成服务器集群。在第二层模块中,供电分支单位可重新设

8、计路由设施,保障信息交互顺畅。最后,对本地接入层进行分析,其网络覆盖范围较大,二层级联层设备终端的第二层汇聚层连接,形成信息交流通道,高效交互信息1。1.2通信数据网国内通信数据网体系建成于 2000 年,网络布局时引入了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电话、线上监控、线上缴费等各类业务,业务承载量远大于电力通信程序的信息交互能力。全网利用边界网关协议技术,各个业务都可建立单独的一个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以全网服务为视角,建立单独运行的路由表。通信网络的主要架构如收稿日期:2023-07-07作者简介:李东文(1981)

9、,男,广东梅州人,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2023 年 8 月 25 日第 40 卷第 16 期Aug.25,2023,Vol.40 No.16Telecom Power Technology 158 下所述。首先,本地骨干层。本地骨干层中含有 2 台较为高端的路由设备以及一组反射器。路由设备与反射器互为备份,借助省核心传输体系、省内 2 组性能较强的路由设施,共同作为区域通信数据网的传输路径,安排 2 条左右的 155 m 宽带,搭建完整的传输通道。其次,本地汇聚层。需要安排5台左右的路由设备,每台设备均需配置一组双光路、2 组骨干设施,将其与本地层进行连接。最后,本地接入层。

10、本地接入层,需要接入交换机组,确保网络服务面积的充足性,相应提升各类场所的数据通信质量。各组设施均添加了虚拟路由器,借助其冗余协议,使设备与其周边 2 组汇聚层设施处于有效连接状态。2电力信息网与通信数据网融合的可行性分析2.1企业流程优化在信息通信中,需创建完整的监控调度体系,建立相应的工作部门,调度室与电力系统运行机房处于相互分隔的状态,保证各类通信传输信息高效对接,同时创建功能完整、调度内容全面的通信监控平台。应对通信需求,建立信息系统的传输通道。在信息调度期间,应给予部分流程的许可,使其能够针对监控结构进行相应的调取。信息调取后,使用数据技术进行深层分析,找出通信不足,保证后续通信顺利

11、。为了全面实现信息通信连接工作,需要设置相应的信息回馈通信调度规则,完善通信信息的传输策略,确保技术人员可以有效掌握信息传输各项工作。通信的连接与交互,应保证各环节的安全性,减少管理不当问题。为此,电力组织应建立规范和通用调度机制,给出通信管理规范。在通信网络运行期间,引入三级通信的管理机制,快速处理调度问题,及时响应通信平台的各类数据交互监控需求,确保信息交互处于高速状态,便于后续维护管理,形成统一监测的目标,全面反馈监督内容2。2.2基础技术融合在通信和信息基础方面,以信息与通信处理 2种技术的联合为出发点,实现通信运行维护工作的规范性,以通信运行模式为背景,构建健全的安全通信管理体制。体

12、制内部也需融入通信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各类紧急情况则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对问题作出及时处理,确保各项操作都可满足相应的要求。此外,通信交流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依照现场督察各类需求及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工作,逐步提升通信质量。2.3管理运营模式的更新为了能够达到通信信息服务统一的标准,不仅需要将信息与通信技术融合,将其应用在相应操作环节,还需建立功能全面、服务机制完整的服务热线。此服务程序主要面向客户,解决关于系统检修、故障报修等各类问题。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信息服务管理体系,设置相应的服务评价流程,及时获取服务情况。信息服务评价机制建立时,应保证服务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能够发现信息交互存在的不足。

13、结合评价结果,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方向,提高通信信息服务体系的整体服务质量。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想要取得较为良好的成绩,则需要不断对管理运营模式作出更新,顺应各环节的运营需求。结合当前系统运行情况,参照电企发展和电力业务的实况,持续更新管理运营方案,最终完善电力企业的发展。3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融合策略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融合时,以技术更新和功能完善为出发点,保证信息网络体系的全面性,同时实现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之间的高效融合。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融合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融合策略,尽可能地发挥出技术融合优势3。融合工作主要从 4 个方向进行。3.

14、1强化灾备能力信息网中心站需要配置至少 2 台装备,尤其是汇聚交换设备。在多组路由器的技术支持下,信息网络可有效运行。中心站信息通信数据网在配置设备时,若存在设施故障和性能不足等各类问题,需及时作出停电操作。3.2实现物理链路冗余光缆资源设计时,需要明确跳纤传输通道方面的质量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信息网外围站汇聚层的设备与通信数据网本地汇聚层设备进行连接。在设计动态路由协议时,应该保证裸纤采取一光一电的连接形式。连接期间,只有遵循就近双向连接的原则,才可以使各类设施处于有效连接状态,保证业务数据传输的有效性,达成物理链路冗余的需要。3.3提高接入层设备利用率在技术优化期间,针对信息与通信 2 个

15、层面的接入层,至少保留一个,以此保障接入层内各类信息传输效果,顺应业务平台数据传输的技术要求。网络层连接的各类设施应防止出现重复设置问题,保证通信监控的全面性,高效展现设施、人员等各类资源的价值,最终提高整体经济效益。2023 年 8 月 25 日第 40 卷第 16 期 159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Aug.25,2023,Vol.40 No.16 李东文:电力信息网和 通信数据网融合的思考3.4统一专业信息网与通信数据网相互融合后,相关设计人员需要梳理具体的工作流程,明确管理范围,保证网络配置的一致性。在通信协议一致的情况下,可全面查看设施、链路各处设计情况,保证

16、设计规范。在检查中,需排查设计不利问题,切实提高管理效率,从而降低维护工作的成本。4网络融合成效分析4.1网络结构承载能力提升针对网络拓扑架构,应逐层进行承载性建设,使骨干层网络传输接口达到容灾的技术需求。在骨干层进行信息传输,在汇聚层进行信息配置,添加相应的冗余协议,增强网络自身的功能性。此种技术更新方案能够显著提高网络传输能效。借助数据流量,合理分配业务数据传输任务,达成分散承载的目标,从而提高中心站区域链路的利用效率,实现信息网络承载能力的优化4。4.2业务分层管理凸显在网络融合后,弱化了通信传输设备与数据业务之间的承载能力,降低了通信设施、数据业务 2 个模块的对接兼容问题,减少了中心

17、站区域传输设备信息传输承载的任务量。划分通信层与业务层,使得各层设施进行的运维工作更加清晰,相应减轻了系统运行压力。在通信传输设施层面,需更好地展现服务功能。在继电保护、技术稳定等各类层面,需建立自动调取相关数据的模块,合理区分各类业务数据,将实际调取的数据智能分至各个业务模块。业务分层管理工作旨在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求。4.3信息网安全管理质量提升在网络设置时,需要将其安排在本地接入层设备上。该安装方法相比初期的安装形式能够增强终端运行的安全性,减少人为操作出现差错的可能性,也可以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接入层会自主分配数据处理任务。在此基础上,需加强信息网安全规划,集中应对IP绑定、系统运行不善

18、等各类不利问题,均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处理。依照各项规定,全面管理终端设备,查杀各类风险,消除不利因素。在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有空闲的 IP,可以将其与媒体存取控制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绑定,达成精细化的管理的目标。在技术层面网络融合时,终端与网络处于相互连接状态,可能有空余网络 IP。以规范管理为出发点,让用户进行相应的风险管控,切实维持信息管理的安全性5。4.4语音业务部署速度加快网络融合视域下,各类业务设施处于相互融合状态,可保证业务数据部署的整体速度。信息传输质量会对办公区的数据交互效果产生干扰,通信技术能够从 IP 电话业务视角进行全网覆

19、盖与部署。在通信专业层面,需要考量通信布线成本。网络融合的宗旨是以 IP 电话设施为主体,进行通信部署,后续针对电力语音技术,可以进行技术改革,从而让其具备相应的功能。5结论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相互融合,对于电网企业而言是较为良好的发展机遇,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近年来,信息通信的技术更新与创新给电企运行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然而,国内电企规划处于初期状态,尚需全面分析业务通信需求。文章以需求为出发点,建立相应的信息通信功能,顺应电企的未来发展需求。文章联合信息、通信 2 类技术,高效落实信息传输工作,有效提升信息交互的精确性,保证信息传输的整体质量。参考文献:1 桂海涛,秦丽文,杨鑫,等.基于数据融合的高效可靠智能电网通信技术 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3):14173-14180.2 刘晴,刘旭,汤玮,等.电网通信业务数据的融合技术分析J.信息技术,2020,44(3):153-158.3 张巍,王俊翔.基于渗流理论的电-气-信息三网融合系统的鲁棒评估J.电力科学与工程,2020,36(8):17-24.4 王轶楠.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建模及网络攻击环境下的脆弱性研究 D.杭州:浙江大学,2019.5 魏子力.简述电力信息网终端安全防护现状及 提 升 策 略 J.科 技 资 讯,2018,16(32):60-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