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把估算教学列入到小学数学教材中,美国教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全体学生应学会在计算时进行估算,养成对数值做判断的习惯。在我国,教育部201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便明确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前我们对估算能力的认识,尤其是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的问题还缺少系统、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一) 现实的需要。在以往数学教材中,估算内容少、散,又为选学内容,使得估算不足
2、以引起教师的重视,总认为数学要求的就是精确性和严谨性, 小学生学习数学只要学会精确的计算就行了。实际上, 估算教学在小学阶段出现,有它的现实意义与现实背景。首先,从人的运算年龄特征与起源来看,估计相对于早于精确。从运算的认知过程与结果上看,估算具有直觉化、跳跃化与内隐化的特点,它相对于精确计算那种程序化、精确化与外部化的特点来说,要简单、开放的多。其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买东西、等人等场合中不自觉地进行估算。估算已成为解决生活问题的一项技能。再次,估算教学中还渗透了一些思维训练,估算的思想中有着简算的思维含量,它的教学对于以后大数量之间的简便计算有着很大的技能迁移。 可见,估算具有重要
3、的实用价值。 (二)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加强估算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课程标准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算意识、技能培养的要求。在第一、二学段的“数与代数”中共有45条具体目标,其中有关估算的目标有5条,如第一学段中,提出:“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指出:“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第二学段中提出是:“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根据
4、给出有关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的数值估计另一个数值。”这些目标的实施,将使估算教学落到实处。 (三)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开展新课程“估算教学” 实施策略和如何评价估算结果,提高估算教学有效性,寻求“估算教学”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的过程中,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估算应用意识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农业、商业、军事等方面处处都有计算问题,也处处都离不开估算。具体而言,估算的功效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尤为明显:1、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感;2、有助于增强学生行为的计
5、划性;3、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感;4、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5、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意识;6、有助于学生养成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 (五) 估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2003年我校进行新课程教学,估算教学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从两方面来说: 一是教师对估算的认识。 1、 教师对估算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估算是在无法或不必做精确计算时,对算式计算结果的粗略估计。估算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使估计值尽量接近准确值,估算分“好”的估算和“不好”的估算,估计值越接近准确值的估算越是“好”的估算。但教师为了学生在考试时不出错便做统一要求,比如要求学生把三位数估成整百数进行估算。估算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检验计算结
6、果的正确性,但需要强调的是,估算并不能代替验算,估算只能检查出明显的错误。 2、教师对估算策略缺乏全面了解。有研究表明,估算一般经历三个过程:“重新表述”、“转换”和“补偿”。而我们的估算教学一般停留在“重新表述”和“转换”两个过程,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提及“估大”、“估小”的问题,但只是要求学生能判断一个估算答案是“估大”还是“估小”了,而没有根据“估大”、“估小”的情况对估计答案进行“调整”或“补偿”。 3、对估算结果的评价缺乏评判标准。教师认为只要和准确答案接近的得数都算对,差的太远就算错。至于如何判断一个估算答案是“接近”准确值还是与准确值“差的太远”就凭主观认识。关于“标准答案是否合
7、理”的讨论,教师们见仁见智,但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 二是从学生学习的状况。 1、缺乏估算意识。大部分学生知道怎么进行估算,也就是说,对提出估算要求的题目,大部分学生知道要取运算项目的估计数进行计算。但如果没提出明确的估算要求,即使运用估算容易解决的问题,学生还是习惯于精确计算。 2、小学生思维发展缓慢。有些估算要求超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 估算教学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的相关理论。 (二) 估算教学的数学理论。 三、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内容。 预期目标: (一) 加强估算教学,实现估算教学的总体目标,经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感悟出提高学
8、生估算能力的几点策略及评价方法等。 (二) 使学生掌握估算方法,能够参与算理,算法的探讨过程,正确熟练地进行估算,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能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数量或算式结果迅速作出大概的推断或估计,既可以考查计算是否正确,又可以用于检验或作出决定。意识到估算是计算能力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使他们尽早适应生活实际的需要。 研究内容: (一)估算意识的培养研究。 1、日常生活中的估算。 2、大数目的粗略估算。 3、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数量的简单推算。 (二)估算能力的培养研究。 1、在口算训练中; 2、在计算教学中;3、在概念教学中;4、在综合应用教学中。 (
9、三)估算策略的培养研究。 1、预测策略 ; 2、调整策略; 3、优化策略 。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步骤。 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对现有有关估算的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及教学用书进行研读。 (二) 课堂观察。深入“计算课”及“估算课”的课堂进行观察,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及学生的行为。 (三) 访谈。针对在文献分析及课堂观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教师进行深入的交谈。 (四)问卷调查。设置问题,针对性开展调查,以便收集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研究步骤:从2008年1月申请课题至2010年12月,整个课题的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3月
10、2008年9月)。 提出课题申请,设计课题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班级,制订实验计划。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探索阶段(2008年9月2009年9月)。 学习估算教学有关理论,在实验班级内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通过问卷、测试等形式调查了解估算教学的现状,分析学生对估算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理解估算的本质特征,探索估算的策略和方法,适时对学生的估算进行评价,让学生科学有效地感悟自己估算的价值。 第三阶段:二次反思,修正调整阶段(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第二阶段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教师、学生总结实际过程中,教师对估算教学的
11、认识和理解,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对估算的认识、估算方法和策略的掌握等,调整修正实验过程方案,进行二次实验验证,形成估算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结题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写出结题报告,形成系统实验材料,完成论文、实验报告、课堂教学等研究成果。 五、课题实施的组织保证。 本课题实验校为烈山区第一实验小学。学校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学生2000余人,140多名教师。并于2003年进入国家第一轮新课程改革,在教科研方面有一支比较成熟的教科研队伍。该校学校领导年富力强,事业心强,教科研经验丰富。教师积极肯干,善于钻研,教学理念新,具有良好的教科研氛围。该校资金雄厚,具有较为先
12、进的办学条件,校园网、多媒体教师、多功能教室等为实验课题提供了物质保证。课题组成员谢方省是烈山区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兼区数学研究员,从事教育教学活动20多年,有较高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强,能够全身心投入课题研究。课题组的其他成员都是该校的领导或骨干教师,他们在全区乃至全市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沈士峰、宋艳两位老师都是淮北市第四届教坛新星,课题研究可以依托他们的课堂进行探索和发现。课题组负责人郜洪军同志是烈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在淮北市小学数学教研方面享有较高的声誉,对新课程改革和新的教学理念有着深刻的认识,参与本课题的策划与指导。 六、预期课题成果形式。 教师研究探索的教学论文、教育心得、案例分析或教学叙事等。 撰写的课题研究报告。 各类测试的成绩,与其他班级比较。 上研讨课,请专家指导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