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动态脑电图检查对于颞叶内侧癫痫的临床诊断作用及结果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158447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态脑电图检查对于颞叶内侧癫痫的临床诊断作用及结果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动态脑电图检查对于颞叶内侧癫痫的临床诊断作用及结果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动态脑电图检查对于颞叶内侧癫痫的临床诊断作用及结果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47 动态脑电图检查对于颞叶内侧癫痫的临床诊断作用及结果研究 谭 婷 江苏省苏州市广济医院功能检查科,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脑电图在颞叶内侧癫痫中的临床检查价值和结果。方法 将 2018 年至 2022 年期间至我院就诊的颞叶癫痫患者纳入研究中,其中随机选取 30 例颞叶内侧患者纳入观察组,30 例正常体检者则纳入对照组,借助动态脑电图手段来对两组研究者展开检查,分析并比较动态脑电图在颞叶内侧癫痫中的临床检查价值。结果 观察组有 2 例脑叶放电,占比(6.67%),双侧放电 10 例,占比 33.33%,同步放电 2 例,占比

2、 66.67%,睡眠期间放电有 6 例,占比 20%。对照组患者在睡眠期放电、脑叶放电以及同步放电中显示均不显著,其中有 4 例为双侧放电,占比 13.33%。对照组症状学表现和观察组相比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在清醒期和睡眠期动态脑电图比较分析发现:清醒期和睡眠期脑电图比较在放电和临床发作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颞叶内侧癫痫患者而言,临床可以通过动态脑电图特征来对其病情类型进行初步判断,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展开治疗,促使患者实现早诊断、早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关键词:关键词:动态脑电图;颞叶内侧癫痫;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742 癫痫在当

3、前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属于脑部疾病的一种,该病大多是人体大脑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产生异常放电导致的,使得脑部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根据以往研究显示1,我国每年癫痫的发病率在 8%左右,现阶段,临床还未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癫痫病因进行统一定论。其中,颞叶内侧癫痫好发于成年群体中,其治疗难度相对较高,病理改变多为海马硬化。有学者指出2,颞叶内侧癫痫患者会由于热性惊厥、感染以及外伤而引起海马硬化,诱因的不同还可以相互影响和作用,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对颞叶内侧癫痫疾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主要将 2015 年至 2022 年期间至我院就诊的 40 例颞叶癫痫患者纳入研究中,通

4、过脑电图表现来分析其症状和影像学等,现将本次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在 2018 年至 2022 年期间至我院就诊的颞叶内侧癫痫患者中,随机选取 30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30 例正常体检者则纳入对照组,借助动态脑电图手段来对两组研究者展开检查。对照组中有 11 例男性和 9 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 27-70 岁之间,均值(45.236.43)岁;观察组中有 10 例男性和 10 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 29-71 岁之间,均值(46.475.87)岁;实际病程范围在 1-12 年之间,均值(6.420.87)年;每年发作频率在 1-12 次左右,每年均值(5.0

5、10.32)次。所有癫痫患者均接受 2 名主治医师以上级别的医生诊断明确。两组研究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并不明显(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晓。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纳入满足颞叶癫痫内外侧疾病诊疗指标的患者;(2)纳入在入组之前一个月并未通过抗癫痫药物进行干预的患者;(3)纳入癫痫发作次数超过两次的患者;(4)纳入临床研究资料十分完善的患者;(5)纳入配合度相对较高的患者。1.2.2 排除指标(1)排除同时伴有恶性肿瘤或者谨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2)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类疾病等患者;(3)排除长期有药物干预、酗酒较为严重的患者;(4)排除肢

6、体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患者;(5)排除临床资料缺失的患者。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48 1.3 方法 两组研究者均通过头颅 MRI 明确病变部位,通过动态脑电图进行监测,在进行脑电图检测之前,需要为患者科普有关于动态脑电图和癫痫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得患者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脑电图检测在癫痫疾病中的诊断重要性,提升其配合度。借助光电动态脑电图记录仪来进行监测,根据相关规定放置 18 个头皮电极,并将 2 个耳电极当作参考电极。将高频滤波控制在70Hz,而低频滤波则控制在 0.3Hz,同时展开睡眠剥夺、过度换气、睁眼和闭眼反应等相关试验,旨在进一步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另外,动态脑电图检

7、测的过程中至少包含受试者的一段完整睡眠周期,同时对其电生理特征进行详细记录。1.4 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患者的脑电图最终放电结果。其中主要有睡眠期放电、同步放电、双侧放电以及脑叶放电等。(2)分析两组症状学表现。其中涉及到全面强直继发阵挛发作、肌张力障碍、自动症和先兆发作等。(3)比较两组患者在发作间期的脑电图。主要分为病变位置同痫样放电不同、病变部位同痫样放电相同、脑电图正常三类。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涉及到的研究数据均围绕SPSS26.0来展开精准分析,分别借助“(x s)”和“%(n)”来表示对计量和计数的相应数据,并借助“x2”、“t”来对组间数据差异实施检验,若是检验结果(P

8、0.05)则表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反之(P0.05)则表示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脑电图最终放电结果 观察组有 2 例脑叶放电,占比(6.67%),双侧放电10 例,占比 33.33%,同步放电 2 例,占比 66.67%,睡眠期间放电有 6 例,占比 20%。对照组患者在睡眠期放电、脑叶放电以及同步放电中显示均不显著,其中有 4例在 24 小时记录过程中可见少量双侧放电,占比13.33%。见表 1。观察组患者在 MRI 检查中显示海马信号显著增强,且颞角在不断扩大。对照组中未见海马异常。2.2 分析两组症状学表现 对照组症状学表现和观察组相比差异较大 P0.

9、05,详情见表 2。2.3 比较癫痫患者在清醒期和睡眠期的脑电图 观察组在清醒期和睡眠期动态脑电图比较分析发现:清醒期脑电图记录到正常者 10 例,16 例有放电(包括单侧或双侧颞叶放电,双侧同步放电等),有 4例临床发作。睡眠期脑电图记录到正常者 2 例,22 例有放电,有 6 例临床发作。详情见表 3。3 讨论 癫痫是指患者脑部的神经元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放电,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颞叶内侧癫痫是最常见的成人癫痫类型,属于治疗难度较高的一种癫痫。主要表现包括上腹部先兆和体验性先兆,口咽部及表 1 对比两组患者的脑电图最终放电结果%(n)组别 例数 脑叶放电 双侧放电 同步放电 睡眠期间

10、放电 观察组 30 2(6.67)10(33.33)2(6.67)6(20.00)对照组 30 0(0.00)4(13.33)0(0.00)0(0.00)x2值 2.0690 3.3540 2.0690 6.6667 p 值 P0.05 P0.05 P0.05 P0.05 表 2 分析两组症状学表现%(n)组别 例数 全面强直继发阵挛发作 肌张力障碍 自动症 先兆发作 观察组 30 2(6.67)4(13.33)11(36.67)12(40.00)对照组 30 0(0.00)0(0.00)0(0.00)0(0.00)x2值 2.1053 4.4444 15.1724 17.1429 p 值 P

11、0.05 P0.05 P0.05 P0.05 表 3 比较两组患者在发作间期的脑电图%(n)组别 脑电图正常 放电 临床发作 清醒期 30 10 16 4 睡眠组 30 2 22 6 x2值 6.6667 2.5837 0.4800 p 值 0.0098 0.1079 0.4884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49 手部自动症,伴有意识障碍、遗忘,可以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3。一般而言,患者发病后,由于反复发作癫痫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其海马结构发生不可逆的硬化、萎缩,这一病理改变进一步加重了患者颞区放电。一方面导致部分颞叶癫痫治疗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影像学上可以见到逐渐出现明显硬化表现的海

12、马结构 4。同时,颞叶内侧为中枢神经网络结构,患者在发病之后脑电图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少数患者还会存在心动过速等症状。动态脑电图能够放大并记录组织生物的电信号,常被用于检测神经系统类疾病,其能够将脑组织功能清晰准确的反映出来。借助脑电图来对颞叶内侧癫痫患者进行检测,医生能够进一步观察患者的举动并对其在检测过程中的躯体变化、神态以及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在回放技术的辅助下,使用蓝色、绿色以及红色来标识脑电图的图像,从而对患者异常的行为动作进行捕捉,有效诊断疾病5。动态脑电图技术具有灵活便携,可长时程监测等优点,是临床常用的诊断癫痫的手段之一。本研究显示,利用动态脑电图技术记录对照组脑电图表现和观

13、察组相比差异较大 P0.05,由此说明动态脑电图对于癫痫患者诊断具有重大意义。通常情况下,颞叶内侧患者常会存在睡眠期放电、同步放电、双侧放电以及脑叶放电等,而颞叶内侧患者当病灶部位和痫样放电相同时,就表明大脑皮质实际电压场未扩散或者局限扩散,颞叶内侧癫痫患者主要在大脑凸面进行痫样放电,病变的实际距离接近电极6。对于病变不一致的患者,主要是因为大脑脑区有较为丰富的功能和结构,因此在生理功能正常传导或者纤维传导的影响下,致使病变部位同癫痫放电位置不同。本研究同时表明,观察组在睡眠期间脑电图异常(包括放电及临床发作)明显较清醒期多,说明睡眠期脑电记录的重要性。动态脑电图监测除了具备灵活性的优势外,还

14、有可长时程监测脑电活动的特点。在睡眠期间癫痫活动明显增多,使得观察的阳性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除此之外,本研究还表明,观察组患者在影像学检查中显示海马信号显著增强,且颞角在不断扩大,由此进一步说明,颞叶内侧癫痫病人的影像学多存在异常。但是在实际检测和诊断过程中,往往在病程中后期才会有海马硬化的表现。另外,临床常用的常规脑电图检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记录的总体时长也相对较短,虽然其对于患者大脑皮层的电变化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但是对于一般仅有少量的癫痫放电的病例检出率并不高,难以将患者实际放电情况准确反映出来,也难以观察到患者底部的脑电活动和颞叶内侧活动,对于睡眠期放电更是无法判断。因此本研究通过动态脑

15、电图监测,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对于疾病的诊断效率,效果十分显著。综上所述,对于颞叶内侧癫痫患者而言,临床可以通过动态脑电图特征来对其病情类型进行初步判断,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展开治疗,促使患者实现早诊断、早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赵伟,杨虹,王宝龙,等.MRI 阴性颞叶内侧型癫痫海马结构分析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22,28(3):232-235.2黄靖茹,钟涛.症状性颞叶内侧癫痫和颞叶外侧癫痫 患 者 的 脑 电 图 特 征 J.现 代 电 生 理 学 杂志,2021,28(4):229-232.3刘晓燕.临床脑电图学 第 2 版:274 4黄程.基于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调控细胞自噬研究针刺治疗颞叶内侧癫痫的作用机制J.四川省,四川大学,2021(12):01.5杨子茵,高安亮,李佳宇,等.前颞叶切除术与颞下入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内侧癫痫疗效对比J.西部医学,2022,34(4):566-570.6黎振声,高曲文,齐自娟,等.单侧颞叶内侧癫痫发作间期癫痫放电模式对智商的影响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21,26(6):258-261.7吕高萍,陈春莲,陆慧慧,等.动态脑电图检查对儿童颞叶癫痫的诊断意义J.西部医学,2013,25(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