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届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枣庄三中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zh****1 文档编号:11581236 上传时间:2025-07-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89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枣庄三中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5届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枣庄三中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届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枣庄三中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2SO3(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变反应条件可以改变该反应的限度 B.达到平衡后,SO3、SO2、O2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C.达到平衡后,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D.SO3、SO2、O2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了限度 2、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d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 B.d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d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 D.d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2e-=H2↑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溶质粒子能透过滤纸,而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所以可以用滤纸来分离溶液和胶体 B.有化学键断裂或化学键形成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C.焰色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D.食盐溶液能导电,但食盐溶液不是电解质 4、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元素的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5、重水(D2O)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 B.4gD2和20g18O2的单质化合时,最多可以生成22gD218O C.标准状况下,氕(H)、氘(D)氘(T)对应的单质的密度之比为1:2:3 D.1H与D互称同位素 6、对于苯乙烯的下列叙述:①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②可发生加聚反应③可溶于水④可溶于苯中⑤能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⑥所有的原子一定全部共平面,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 7、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断开)1 mol 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和 P4O6 的分 子结构如图所示: 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198 P—O:360 O==O:498 若生成 1 mol P4O6,则反应 P4(白磷)+3O2==P4O6 中的能量变化为 A.吸收 1638 kJ 能量 B.放出 1638 kJ 能量 C.吸收 126 kJ 能量 D.放出 126 kJ 能量 8、将甲烷与氯气按1:3的体积比混合于一试管中,倒立于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置于光亮处,下列有关此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试管中气体的黄绿色逐渐变浅,水面上升 B.生成物只有三氯甲烷和氯化氢,在标准状况下均是气体 C.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形成 D.试管内有少量白雾 9、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其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三种信号的是(    ) A.CH3CH2CH3 B.CH3CH2OCH2CH3 C.CH3CH2OH D.CH3OCH3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a(HCO3)2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Ca2++2HCO3-+2OH-=CaCO3↓+CO32-+H2O B.等物质的量的Ba(OH)2与NH4HSO4在稀溶液中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C.向100mL 1mol/L FeBr2溶液中通入0.5mol 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D.氢氧化铁与足量的氢溴酸溶液反应:Fe(OH)3+3H+=Fe3++3H2O 11、将4molA和2molB在2L的密闭容器内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s)+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30%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磷酸铁锂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LixC6和Li1-xFePO4为电极材料,电池反应式为: LixC6+Li1-xFePO4=LiFePO4+6C (x<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电极b是负极 B.放电时,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正极会增重1.4g C.充电时,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6C+xLi++xe-=LixC6 D.若Li1-xFePO4电极中混有铁单质,会造成电池短路 13、下列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HNO3 +H2O B.CH2===CH2+H2OCH3CH2OH C.2CH3CHO+O2 2CH3COOH D.CH3COOH+CH3CH2OHH2O+CH3COOCH2CH3 14、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 A.Na2O2 B.MgCl2 C.HCl D.KOH 15、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CO的质量是( ) A.1.4g B.2.2g C.4.4g D.在2.2g和4.4g之间 1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烯的比例模型: B.S2-的结构示意图: C.KCl的电子式:  D.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2 17、下列关于化学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普通干电池放电之后还能再充电 B.充电电池在放电和充电时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地反复放电、充电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环境友好电池 1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 NO所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22.4 LH20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 LCC14所含的分子数为NA D.1L0.2 mol/LKC1溶液中所含的K+为2NA 19、X、Y、Z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11—17之间。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最高正价:X>Y>Z B.酸性:H3ZO4>H2YO4>HXO4 C.稳定性:HX>HY>HZ D.非金属性:X>Y>Z 20、如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当电池工作时,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棒的质量逐渐减小 B.电流由铜电极经过电解质溶液到锌电极 C.SO42-在溶液中向锌极移动 D.H+在锌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 21、下列操作不能用于检验NH3的是 A.气体使湿润的酚酞试液变红 B.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气体与蘸有浓H2SO4的玻璃棒靠近 D.气体与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22、乌头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乌头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6H6O6 B.乌头酸能发生水解反应和加成反应 C.乌头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含1 mol乌头酸的溶液最多可消耗 3 mol NaOH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A、B是两种有刺激气味的气体。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填空。 (1)写出A~F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2)写出A、B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甲、乙、丙、丁分别是乙烷、乙烯、乙炔、苯中的一种; ①甲、乙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甲,甲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丙。 ②丙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③丁能使溴水褪色的原因与甲能使溴水褪色的原因不同,丁也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但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相同条件下,丁蒸气的密度是乙密度的3倍。 据以上叙述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甲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乙的结构式____________、丙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 (2)写出丁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甲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分)亚硝酸钠是重要的防腐剂,某化学兴趣小组以铜和稀硝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如下装置利用NO与Na2O2反应制备NaNO2。(夹持装置已略)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 (3)为防止生成其他杂质,B、C装置间还应接入装有_____(填试剂名称)的_____(填仪器名称)。 (4)测定C装置中NaNO2的质量分数的过程如下:准确称取装置C中反应后的固体0.600 g于锥形瓶中,先加水溶解,再向其中滴加0.1000 mol·L-1酸性KMn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酸性KMnO4溶液24.00 mL。计算装置C中所得固体中NaNO2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已知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MnO4-+NO2-+H+—Mn2++NO3-+H2O(未配平) 26、(10分)滴定是一种重要的定量实验方法: Ⅰ.酸碱中和滴定:常温下,用0.1000mo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 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两条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1)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__________(填“1”或“2”) (2)滴定前CH3COOH的电离度为__________ (3)达到B、D状态时,反应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a__________b(填“>”“<”或“=”) Ⅱ.氧化还原滴定原理与中和滴定原理相似,为了测定某NaHSO3固体的纯度,现用0.1000mol/L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酸性KMnO4溶液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酸性KMnO4溶液的还原产物为MnSO4,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3)若准确称取WgNaHSO3固体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取25.00mL置于锥形瓶中,用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mL。则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NaHSO3固体的纯度为_________。 (4)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 A 未用标准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 B 滴定前锥形瓶未干燥 C 盛装酸性KMnO4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 滴定后无气泡 D 不小心将少量酸性KMnO4溶液滴在锥形瓶外 E 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27、(12分)厨房里有两瓶失去商标的无色液体,其中一瓶是食用白醋,另一瓶是白酒。请你至少用三种方法加以区分。 28、(14分)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发生反应。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80s时,改变反应温度为T,的浓度以的平均反应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完成下列填空: (1)比较N、O的原子半径:________(选填“”或“”)。 (2)在0-60s时段,反应速率________。 (3)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该容器充入的是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状态,的起始浓度是________mol/L。 (4)T_____100℃(选填“”或“”),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5)画出容器在80-90s时段内和的浓度变化________。 29、(10分)天然气既是高效洁净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甲烷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形。 (2)已知25℃、101kPa 时,1 g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5.64 kJ热量,则该条件下反应CH4(g)+2O2(g)=CO2(g)+2H2O(l)的△H=____________kJ·mol-1。 (3)甲烷高温分解生成氢气和炭黑。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此反应时要通入适量空气使部分甲烷燃烧,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O2)反应所产生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用甲烷-空气碱性(KOH溶液)燃料电池作电源,电解CuCl2溶液。已知甲烷­空气碱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CH4+2O2+2KOH=K2CO3+3H2O,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a电极名称为____________。 ②c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假设CuCl2溶液足量,当某电极上析出3.2 g 金属Cu时,理论上燃料电池消耗的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L。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C 【解析】分析:A、可逆反应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状态,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移动;B、反应是可逆反应,平衡状态SO3、SO2、O2在密闭容器中共存;C、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同且不为0;D、SO3、SO2、O2的浓度保持不变是平衡的标志。 详解:A.可逆反应的限度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改变条件可以改变反应的限度,A正确;B.只要可逆反应开始进行,则反应物和生成物就同时存在,B正确;C.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达到动态平衡,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故C错误;D、SO3、SO2、O2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是平衡的标志,表明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也是化学反应的最大限度。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在改变,根据平衡标志判断解答。 2、D 【解析】 A、由于活动性:Fe>石墨,所以铁、石墨及海水构成原电池,Fe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变为Fe2+进入溶液,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气在正极石墨上得到电子被还原,比没有形成原电池时的速率快,选项A正确; B、d为石墨,由于是中性电解质,所以发生的是吸氧腐蚀,石墨上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选项B正确; C、若d为锌块,则由于金属活动性:Zn>Fe,Zn为原电池的负极,Fe为正极,首先被腐蚀的是Zn,铁得到保护,铁片不易被腐蚀,选项C正确; D、d为锌块,由于电解质为中性环境,发生的是吸氧腐蚀,在铁片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根据电极上得失电子判断正负极,再结合电极反应类型、电子流向来分析解答,熟记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本题解题的难点。 3、D 【解析】 A. 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和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均能透过滤纸,可以用半透膜来分离溶液和胶体,A错误; B. 有化学键断裂或化学键形成的过程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例如氯化钠溶于水等,B错误; C. 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吸热反应,C错误; D. 食盐溶液能导电,溶液是混合物,食盐溶液不是电解质,D正确; 答案选D。 4、D 【解析】 A. 因结构决定性质,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与元素性质的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故A错误; B. 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B错误; C. 因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是元素的性质,则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C错误; D. 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5、A 【解析】分析: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M/Vm;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根据概念进行分析。 详解:A.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H2O与D2O都是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 4gD2的物质的量是1mol, 20g18O2的物质的量为5/9mol,两种单质化合时:2D2+18O2= 2D218O,最多可以生成1molD218O,质量为22g,故B正确;C. 因为标准状况下=M/Vm,所以氕(H)、氘(D)氘(T)对应的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4:6,其密度之比为1:2:3,故C正确;D.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11H与12D质子数都为1,中子数分别为0、1,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答案:A 。 6、A 【解析】 ①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则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选项①正确;②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则可发生加聚反应,选项②正确;③苯乙烯为有机物,不溶于水,选项③错误;④根据相似相溶可知,苯乙烯可溶于苯中,选项④正确;⑤苯环能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则苯乙烯能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选项⑤正确;⑥苯环为平面结构、乙烯为平面结构,且苯环中的C原子与乙烯中的碳原子直接相连,只有这样,所有的原子才可能共平面,选项⑥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苯乙烯的性质,熟悉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学会利用苯和乙烯的性质来解答。 7、B 【解析】 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198;P—O:360;O—O:498,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由图可知:1个P分子中含有6个P-P,1个P4O6分子中含有12个P-O,1mol P4和3mol O2完全反应(P4+3O2=P4O6)生成1molP4O6,所以反应P4+3O2=P4O6的反应热△H=6×198kJ·mol-1+3×498kJ·mol-1-12×360kJ·mol-1=-1638kJ·mol-1,反应放热1638kJ,B项正确, 故选B。 8、B 【解析】 A.氯气是黄绿色气体,光照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烃和氯化物,所以气体颜色变浅,氯化氢溶于水后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故A正确; B.甲烷和氯气反应的生成物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标况下三氯甲烷为液态,故B错误; C.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三氯甲烷都是液态有机物,所以瓶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故C正确; D.该反应中有氯化氢生成,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故D正确。 故选B。 9、C 【解析】 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几个不同的峰,分子中就有几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原子,峰的面积之比等于氢原子数之比,核磁共振氢谱图有三种信号,说明分子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下的H, 利用等效氢原子判断: ①分子中同一甲基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 ②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同一碳原子所连氢原子等效; ③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等效; 【详解】 A. CH3CH2CH3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H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2个吸收峰,A项错误; B. CH3CH2OCH2CH3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H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2个吸收峰,B项错误; C. CH3CH2OH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H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3个吸收峰,C项正确; D. CH3OCH3有1种H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1个吸收峰,D项错误; 答案选C。 10、A 【解析】 A、离子方程式正确,A正确; B、反应中还有一水合氨生成,B错误; C、溴化亚铁和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5,氯气过量全部被氧化,即2Fe2++4Br-+3Cl2=2Fe3++2Br2+6Cl-,C错误; D、铁离子能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和亚铁离子,D错误; 答案选A。 离子方程式错误的原因有:离子方程式不符合客观事实:质量不守恒、电荷不守恒、电子得失总数不守恒、难溶物质和难电离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没有注意反应物的量的问题,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学生往往忽略相对量的影响,命题者往往设置“离子方程式正确,但不符合相对量”的陷阱。突破“陷阱”的方法一是审准“相对量”的多少,二是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该量,没有注意物质之间是否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注意离子配比,注意试剂的加入顺序,难溶物溶解度的大小,注意隐含因素等。 11、D 【解析】 利用三段式法计算:B的浓度为=1mol/L 2A(s)+B(g)⇌2C(g) 起始(mol/L): 1 0 变化(mol/L): 0.3 0.6 2s时(mol/L): 0.7 0.6 ①A为固体,由于固体的浓度在反应中不改变,所以不能用固体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故①错误; ②2s内,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B)==0.15mol•L-1•s-1,故②错误;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α=×100%=30%,故③正确;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故④正确。 所以正确的为③④。 故选D。 12、C 【解析】分析:A、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B、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C、在电解池中,阳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D、根据原电池原理判断。 详解:根据原电池原理,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原电池内部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a电极是原电池的正极,b是原电池的负极,A说法正确;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xC6-xe-=xLi++C6,正极的电极反应式:Li(1-x)FePO4+xLi++x e-═LiFePO4,所以当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正极有0.2molLi+得到电子在正极析出,正极增重0.2mol×7g/mol=1.4g,B选项说法正确;充电时是电解池原理,电源的正极和电池的正极相连,此时a极是电解池的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反应为:LiFePO4-xe-=Li1-xFePO4+xLi+,所以C选项错误;Li1-xFePO4是原电池的正极材料,铁单质是导体,能够导电,电子不能够通过外电路,即造成电池短路,D选项说法正确;正确选项C。 点睛: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方法:1、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流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正极,阴离子流向的极为负极,本题中Li+移向a极,a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2、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的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来说,通常两种不同金属在电解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时,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但也不是绝对的,应以发生的电极反应来定,例如:Mg-Al合金放入稀盐酸中,Mg比Al易失去电子,Mg作负极;将Mg-Al合金放入烧碱溶液中,由于发生电极反应的是 Al,故Al作负极。另如Cu-Al放在浓硫酸中,Cu是负极。 3、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流入的一极或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本题中的电子从Zn(负极)流向Cu(正极),所以A说法正确。 13、A 【解析】 A.硝基苯中形成N-C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NO3+H2O,故A错误; B.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为CH2═CH2+H2O CH3CH2OH,故B正确; C.乙醛的催化氧化反应为2CH3CHO+O2  2CH3COOH,故C正确; D.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故D正确; 答案选A。 14、D 【解析】试题分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则A.Na2O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A错误;B.MgCl2中只有离子键,B错误;C.HCl中只有极性共价键,C错误;D.KOH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键判断 15、A 【解析】 根据反应中生成水的质量可确定乙醇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出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同时也是CO2和CO的物质的量和,分别设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根据质量、物质的量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 设乙醇的物质的量为x, 由C2H5OH~3H2O 1mol 54g x 10.8g 则:1molx=, 解得:x=0.2mol, 由乙醇的分子式可知:n(CO2)+n(CO)=0.2mol×2=0.4mol, 则m(CO2)+m(CO)=27.6g-10.8g=16.8g, 设产物中含有xmol二氧化碳、ymolCO, 则:①44x+28y=16.8g,②x+y=0.4, 联立①②解得:x=0.35、y=0.05, 所以CO的质量为:28g/mol×0.05mol=1.4g, 答案选A。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把握水的质量及CO、CO2的质量关系及守恒法计算为解答的关键,试题侧重对学生的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 16、D 【解析】 分析:乙烯的空间构型是平面结构,碳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S2-离子的核外有18个电子;烯烃的结构简式中碳碳双键属于官能团,不能省略;KCl为离子化合物,有电子得失。 详解: A. 是乙烯的球棍模型,不是比例模型 ,故A错误;B. S2-离子的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6个质子,故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C. KCl为离子化合物,K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给了Cl原子,故电子式为,故C错误;D碳碳双键属于烯烃的官能团,书写结构简式中不能省略,故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相关知识。要求解题时明确电子式、结构简式的区别;离子结构示意图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学生容易混,学生通过A选项加以区别。 17、D 【解析】 试题分析:A.干电池是一次性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再充电,A错误;B.充电电池在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充电时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错误;C.充电电池也不能无限制地反复放电、充电,C错误;D.氢氧燃料电池的生成物是水,是一种环境友好电池,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有关判断 18、A 【解析】分析:A、NO为双原子分子;B、标况下水为液态;C、标况下CC14为液态;D、根据N=nNA,n=cV计算。 详解:A、NO为双原子分子,故1 mol NO含有2NA个原子,故A正确; B、标况下水为液态,故22.4 LH20的物质的量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故B错误; C、标况下CC14为液态,故22.4 LCC14的物质的量大于1mol,则分子个数多于NA个,故C错误;  D、1L0.2 mol/LKC1,n(K+)=n(KCl)=0.2 mol/L×1L=0.2mol, 含的K+为0.2NA,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19、B 【解析】试题分析:X、Y、Z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11-17之间,均位于第三周期,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可知最高正化合价:X为+7价,Y为+6价,Z为+5价,则X为Cl、Y为S、Z为P元素。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可知最高正化合价:X为+7价,Y为+6价,Z为+5价,故A正确;B.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酸性:H3ZO4<H2YO4<HXO4,故B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X>Y>Z,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稳定性:H3Z<H2Y<HX,故C正确;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X>Y>Z,故D正确;故选B。 考点: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20、C 【解析】 形成铜锌原电池,总反应式为Zn+2H+=Zn2++H2↑,锌发生氧化反应做负极材料,铜附近的H+发生还原反应,铜做正极材料。 【详解】 A.据分析,铜棒的质量不变,A项错误; B. 电流由铜电极导线到锌电极,电子电流不经过内电路,B项错误; C. 阴离子向负极移动,SO42-在溶液中向锌极移动,C项正确; D. H+在铜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而锌电极会溶解,D项错误; 答案选C。 21、C 【解析】试题分析:NH3是碱性气体,气体通入酚酞试液变红,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以检验氨气的存在;浓硫酸是难挥发性的酸蘸有浓H2SO4的玻璃棒靠近气体不会有白烟生成;浓盐酸是易挥发性的酸,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气体会冒白烟,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小颗粒. 解:A、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发生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4++OH﹣溶液呈碱性,酚酞溶液变红,该操作可以单纯检验氨气的存在,故A正确; B、氨气是碱性气体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操作可以检验NH3,故B正确; C、浓硫酸是难挥发性的酸,此操作不能用于检验氨气,该操作不可以检验氨气,故C错误; D、浓硝酸、浓盐酸都有挥发性,会发出的分子会和氨气反应生成白色的烟,该操作可以检验氨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氨气的易挥发性、氨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基本操作试纸的使用,关键是检验操作合理,现象明显. 22、B 【解析】 A.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其化学式为C6H6O6,A正确; B.乌头酸含有羧基和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错误; C.乌头酸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正确; D.含有3个羧基,含1mol乌头酸的溶液最多可消耗3molNaOH,D正确; 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Cl2 SO2 H2SO4 HCl BaSO3 BaSO4 Cl2+SO2+2H2O===4H++SO42-+2Cl- 【解析】 (1) 由A、B是两种有刺激气味的气体。且A、B和水反应的产物能与Ba(OH)2和AgNO3均产生沉淀, B能与Ba(OH)2产生沉淀,由此可知A为Cl2;B为SO2; A、B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SO2+2H2O=== H2SO4+2HCl; B与B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 SO2=== BaSO3↓+H2O; 含C、D的无色溶液与B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 Ba(OH)2=== BaSO4↓+2H2O; 溶液D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 故C为H2SO4;D为HCl;E为BaSO3;F为BaSO4。 熟记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本题的突破口为:A、B是两种有刺激气味的气体。等物质的量与水反应。结合后面沉淀现象,能推知由反应:Cl2+SO2+2H2O=== H2SO4+2HCl。 24、CH2=CH2共价键CH2===CH2+Br2―→CH2Br-CH2Br 【解析】 甲、乙、丙、丁分别是乙烷、乙烯、乙炔、苯中的一种;①甲、乙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甲,甲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丙,则乙为乙炔,甲为乙烯,丙为乙烷;②丙中不含双键、三键,为饱和烃,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③丁能使溴水褪色的原因与甲能使溴水褪色的原因不同,丁也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但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相同条件下,丁蒸气的密度是乙密度的3倍,丁为苯。 (1)由上述分析可知,甲的结构简式为CH2=CH2;乙的结构式为H-C≡C-H,丙为乙烷,含C-C、C-H共价键,故答案为CH2=CH2;H-C≡C-H;共价键; (2)丁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的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甲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故答案为CH2═CH2+Br2-→CH2Br-CH2Br。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推断物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利用信息及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来推断物质。 25、3Cu+8HNO3=3Cu(NO3)2+2NO↑+4H2O 除去NO中可能混有的NO2 除去未反应掉的NO,防止污染空气 浓硫酸(碱石灰) 洗气瓶(干燥管) n(KMnO4)=24.00 mL×0.1000 mol·L-1×10-3 L·mL-1=2.4×10-3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或关系式n(KMnO4) ×5=n(NO2-)×2 ,n(NO2-)=0.006 mol,NaNO2的质量分数为0.006×69÷0. 600×100%=69.00% 【解析】 ⑴A中反应的反应主要是稀硝酸与铜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故答案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 ⑵A中主要产生NO气体,由于里面含有空气,会生成二氧化氮,因此B主要是将A中的二氧化氮变为NO,所以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NO中可能混有的NO2,装置C中NO和过氧化钠反应,但NO未反应完,会污染空气,因此D主要是除掉未反应完的NO,所以D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掉的NO,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除去NO中可能混有的NO2;除去未反应掉的NO,防止污染空气; ⑶由于在通入水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带出,水会与过氧化钠反应,为防止生成其他杂质,B、C装置间还应接入装有省油浓硫酸的洗气瓶或者是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故答案为浓硫酸(碱石灰);洗气瓶(干燥管); ⑷消耗酸性KMnO4溶液24.00 mL,0.1000 mol·L-1,因此物质的量为 配平方程式得到: x = 6×10-3 mol 因此NaNO2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 消耗酸性KMnO4溶液24.00 mL,0.1000 mol·L-1,因此物质的量为 配平方程式得到: x = 6×10-3 mol 因此NaNO2的质量分数为。 26、1 1% > 酸式滴定管 5HSO3-+2MnO4-+ H+=5SO42-+2Mn2++3H2O 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100% E 【解析】 Ⅰ.(1)CH3COOH不完全电离,HCl完全电离,使CH3COOH溶液中c(H+)比同浓度的HCl溶液中c(H+)小,pH大;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1,故答案为1; (2)根据图1可知盐酸溶液的起始浓度为0.1mol/L,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是等浓度的,所以醋酸溶液起始浓度也为0.1mol/L,根据图2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