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低惯性与高惯性活性粒子混合体系中的相分离现象.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156409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惯性与高惯性活性粒子混合体系中的相分离现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低惯性与高惯性活性粒子混合体系中的相分离现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低惯性与高惯性活性粒子混合体系中的相分离现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封面文章低惯性与高惯性活性粒子混合体系中的相分离现象*王晶焦阳田文得陈康(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软凝聚态物理及交叉研究中心,苏州215006)(2023年 5月 16 日收到;2023年 7月 28 日收到修改稿)自然界中许多活性物质处于高黏度的环境中,研究者们大多采用过阻尼模型来进行描述.近年来,惯性对活性物质运动行为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郎之万动力学模拟,研究低惯性活性粒子和高惯性活性粒子组成的混合体系中的相分离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组分的低惯性粒子体系或高惯性粒子体系相比,中等密度的混合体系有利于相分离现象的发生,而高密度的混合体系不利于相分离的发生.此外,中等密

2、度下,在大量低惯性粒子与少量高惯性粒子组成的混合体系中,由于受到高惯性粒子的撞击,低惯性粒子的速度增大,这有利于低惯性粒子与低惯性粒子形成聚集,从而发生相分离.但是随着低惯性粒子的减少和高惯性粒子的增加,高惯性粒子与高惯性粒子之间的弹性碰撞会抑制相分离现象的产生.本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活性物质的集体运动行为,为材料的设计与控制提供参考.关键词:活性物质,相分离,惯性PACS:05.40.Jc,05.40.a,81.16.Dn,82.20.WtDOI:10.7498/aps.72.202307921引言活性物质13是一类可以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能量来实现自主运动的物质.它们可以展现出独特的非平衡现象4

3、10,例如巨大的密度涨落、动态斑图、相分离、涡旋等,因而在科学界备受关注.多数活性物质体系11,如细菌、细胞、微泳体(micro-swimmer)、自驱动胶体粒子等,都处于高黏度的环境中,受到的流体阻力远大于粒子的惯性作用,研究者们大多采用过阻尼的模型来进行描述,如过阻尼的活性布朗粒子(activeBrownianparticles,ABP)模型121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惯性对活性物质运动的影响15.这类物质处于低黏度的环境中,如振动的机器人16、Runner、飞行的昆虫以及微型飞行器.它们可以用欠阻尼的郎之万动力学模型来描述,也称为活性惯性粒子(activeinertial

4、particles,AIP)模型17.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密度下,AIP系统中也可以发生相分离1720.但是,与 ABP 系统相比,AIP 系统中惯性粒子之间具有强烈的碰撞反弹效应,不利于粒子的聚集1820,从而抑制相分离的发生.Dai 等17研究发现,惯性的存在导致体系中的团簇比较稀疏,并且在活性惯性团簇态和均匀无规则流体态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的过渡区域,在该区域,粒子的局部密度很高,但没有形成六角密排.此外,在上述活性惯性粒子的体系中,尽管粒子的形状是各向同性的,但在相分离的稳态和均匀无规流体态之间依然出现了有趣的振荡行为,这一现象说明在活性团簇的内部存在动量转移的现象,*国家自然科学

5、基金(批准号:21774091,21674078)资助的课题.通信作者.E-mail:通信作者.E-mail:2023中国物理学会ChinesePhysicalSocietyhttp:/物理学报ActaPhys.Sin.Vol.72,No.19(2023)190501190501-1va这是惯性所诱导的集体运动.另外,Mandal 等21研究了 ABP 系统和 AIP 系统中粒子的热力学温度.在 ABP 系统中,粒子的热力学温度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在 AIP 系统,活性团簇区域与均匀无规流体区域的粒子具有明显的热力学温差.这是由于在高密度的团簇区域,惯性粒子之间存在强烈的弹性碰撞,导致粒子将永

6、远不会拥有沿其取向的速度;而在低密度的流体区域,粒子之间的碰撞较少,粒子可以持续加速,直到它们几乎都达到自身的驱动速度 .因此,就粒子的动力学温度而言,团簇区是“冷”的,流体区是“热”的.在现实情况下,活性物质的生存环境比较复杂2226,许多体系中物质的种类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成分混合而成.少数关于活性物质混合体系的研究表明,体系的成分及其比例会对相分离产生影响.在活性与非活性粒子的混合体系27中,研究者们发现,这种混合体系不利于活性诱导的相分离现象的产生,体系中形成的团簇在边缘是活性的,内部是非活性的.与单一体系相比,团簇的分裂与融合比较频繁.在低活性与高活性粒子混合体系的模拟28研究中

7、,当两种粒子的活性差较大时,在致密的团簇内部可以观察到高速区域和低速区域.与高速粒子和低速粒子的单一体系相比,高速粒子进入致密相受到抑制,而低速粒子进入致密相得到促进,随着低速粒子活性的增加,这些影响逐渐减弱.在活性粒子和非活性棒状粒子混合体系的模拟29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该体系中也可以发生相分离,但是由于棒状粒子的形状各向异性,导致体系的相分离能力较弱,形成的团簇比较稀疏.受上述研究的启发,构建了一个二元混合体系,该体系由低惯性和高惯性的两种活性粒子组成.感兴趣的是,与单一的低惯性活性粒子体系或高惯性活性粒子体系相比,混合体系中的相分离现象是更容易发生还是会被抑制?这一研究将为我们在复杂环境

8、下调控活性物质的集体行为提供基础30,31.I=m/1/Dr本文通过郎之万动力学模拟,首先研究了单个活性惯性粒子的运动行为(补充材料 1(online).结果表明,单粒子的运动行为由粒子运动的惯性特征时间()和活性力的弛豫时间()共同决定.然后研究了低惯性和高惯性活性粒子混合体系中的相分离现象.研究发现,与单一组分的低惯性粒子体系或高惯性粒子体系相比,中等密度的混合体系有利于相分离现象的发生,而高密度的混合体系不利于相分离的发生.此外,在混合体系中,两种粒子的比例对体系的相分离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大量低惯性粒子与少量高惯性粒子组成的混合体系中,由于受到高惯性粒子的撞击,低惯性粒子的速度增

9、大,这有利于相分离现象的产生.但是随着高惯性粒子比例的增大,高惯性粒子与高惯性粒子之间的弹性碰撞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激烈的碰撞会抑制相分离现象.2体系与模型N1N2N=N1+N2通过郎之万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二元混合体系中的相分离现象.二元混合体系由 个低惯性粒子和 个高惯性粒子组成,体系中的总粒子数为N,.两种粒子的直径均为 (图 1(b).所有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遵循纯排斥的 Weeks-Chandler-Anderson(WCA)势,其表达式为UWCA(r)=4(/r)12(/r)6+,rrc,0,r rc,(1)rrc=21/6其中 为相互作用强度,为两粒子之间的距离,为相互作用势的截断距离.

10、粒子的运动遵循郎之万动力学方程,表达式为m ri=iUi ri+Fa ui(t)+2kBTi(t),(2)i=2Dri(t).(3)riUiikBTFava=Fa/i ui=(cosi,sini)ib uiDr1/Dri(t)i(t)其中 和 分别是第 个粒子的位置矢量和总势能.为平动摩擦系数,为标度温度.所有粒子自驱动力(活性力)的大小均相同,为 .粒子自驱动速度的大小也相同,为 .但自驱动速度的方向是独立的,第 个粒子的自驱动方向为,其中 为粒子取向与 x 轴之间的夹角.自驱动方向 变化的快慢由旋转扩散系数 所决定,代表粒子定向驱动的持久时间.和 为单位方差的高斯白噪声.方程(2)描述了粒

11、子在平动自由度上的运动,方程(3)描述了粒子自驱动方向的耦合旋转动力学.m1=m12/=10Fa=10kBT=1Dr=0.001m1m2=100 m2=100m1本文使用约化单位,以 ,和 作为质量、长度和能量的基本单位.因此,时间单位为 ,速度单位为 ,力的单位为 .在模拟中,设置 ,.低惯性粒子的质量为 ,高惯性粒子的质量为().粒子的质量决定粒子运物理学报ActaPhys.Sin.Vol.72,No.19(2023)190501190501-2I=m/lI=IvaLxLy=200 200=N2/(4LxLy)动的惯性特征时间 和惯性特征长度.模拟盒子采用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其大小为 .体系

12、中粒子的面密度为.3结果与讨论3.1 相图与机制N1:N2研究不同组分比例()下,低惯性和高惯性活性粒子混合体系中的相分离现象.图 1(a)中的相边界是依据粒子局部密度和格点局部密度=0.1N1:N2=10:0N1:N2=0:10=0.3 0.4判断的(具体内容见 3.2 节).在低密度()的情况下,单一组分的低惯性粒子体系()、高惯性粒子体系()以及两种粒子组成的混合体系均呈现均匀无规流体态(图 1).在中等密度()下,单一组分的体系呈现均匀无规流体态;然而,在大量低惯性粒子和少量高惯性粒子组成的混合体系中却出现了明显的相分离现象,这说明该组分比例有利于粒子的聚集.在高密度()的情况下,单一

13、组分的体系和混合体系中都可以产生宏观相分离现象.1/Dr为了探究相分离现象发生的物理机制,通过最简单的粒子对碰撞模型研究了活性惯性粒子间的碰撞(补充材料 24(online).当两个低惯性粒子发生碰撞(图 2(a)后,粒子会在排斥力的作用下分开一定的距离,但不会立即远离,粒子相互远离所用的时间由活性力的弛豫时间()决定.如果在此时间内,有其他粒子靠近、并包围粒子对,则这些粒子就会在该位置形成聚集.当两个高惯性粒子发生碰撞(图 2(c)后,由于强烈的弹性碰撞,粒子对迅速分离,较难形成聚集.当低惯性粒子与高惯性粒子发生碰撞(图 2(b)后,低惯性粒子由10091827364554637281901

14、0120.60.50.40.30.20.1(a)0.60.50.40.30.20.110091827364554637281901012(b)1=12=100图1(a)模拟相图,黑色空心正方形代表均匀无规流体相,黑色实心圆形代表均匀无规流体与团簇的共存相,黑色虚线表示两相的相边界,背景颜色代表混合体系中的粒子组分比(颜色与模拟相图相对应);(b)快照相图,粒子的颜色代表其质量(红色粒子为低惯性粒子,蓝色粒子为高惯性粒子)Fig.1.(a)Simulated phase diagram,the black hollowsquarerepresentsthehomogeneousrandomflu

15、idphase,theblacksolidcirclerepresentsthecoexistingphaseoftheho-mogeneousrandomfluidandthecluster,theblackdashedlinerepresentsthephaseboundaryofthetwophases,whichis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local density distribution,thebackgroundcolorrepresentstheparticlecompositionratiointhemixingsystem,andthecolor

16、iscorrespondingtothesimulatedphasediagram;(b)phasediagramofsnapshoots,thecolorofparticlesrepresentstheirmass,theredparticlesare low inertia particles,and the blue particles are highinertiaparticles.(a)(b)(c)m1m2图2粒子碰撞示意图.红色球表示质量为 的低惯性粒子,蓝色球表示质量为 的高惯性粒子,深色球表示碰撞前的粒子,浅色球表示碰撞后的粒子,黑色箭头表示碰撞前粒子的运动轨迹,浅红色箭头表

17、示碰撞后低惯性粒子的运动轨迹,浅蓝色箭头表示碰撞后高惯性粒子的运动轨迹m1m2Fig.2.Schematic diagram of collisions between particles,theredspheresrepresentlowinertiaparticleswith ,thebluespheresrepresenthighinertialparticleswith ,thedarkspheresrepresenttheparticlesbeforethecollision,thelightspheresrepresenttheparticlesafterthecollision,

18、theblackarrowsrepresentthetrajectoryoftheparticlesbeforethecollision,thelightredarrowsrepresentthetrajectoryofthelowinertiaparticlesafterthecollision,thelightbluearrows represent the trajectory of the highly inertialparticlesafterthecollision.物理学报ActaPhys.Sin.Vol.72,No.19(2023)190501190501-3于受到强烈的撞击

19、,迅速改变运动方向,而高惯性粒子的运动方向几乎保持不变.N1:N2=0.3=0.6N1:N2在低惯性粒子与高惯性粒子组成的混合体系中,这 3 种碰撞都会发生.并且,随着粒子组分比例()的变化,这 3 种碰撞发生的概率也会随之变化.中等密度()下,在大量低惯性粒子和少量高惯性粒子组成的混合体系中,高惯性粒子与低惯性粒子之间的碰撞会使得低惯性粒子的速度增大,从而导致低惯性粒子与低惯性粒子的碰撞概率增大,有利于粒子的聚集,促进相分离现象的产生.而在少量低惯性粒子和大量高惯性粒子组成的混合体系中,高惯性粒子间强烈的弹性碰撞占主导地位,使得高惯性粒子的速度较低,难以诱导低惯性粒子产生聚集.在高密度()的

20、混合体系中,低惯性粒子的减少与高惯性粒子的增加(减小)依然不利于相分离现象的发生(图 5(b).3.2 结构P(n)P(i,j)P(n)Ladd 10Snnnn体系中是否发生相分离是根据粒子局部密度分布 和格点局部密度分布 判断的.首先计算粒子的局部密度分布 ,计算方法如下.根据二维平面上粒子的位置得到沃罗诺伊图(Voronoidiagram),图中包含多个沃罗诺伊单元,每个单元中仅包含一个粒子,并且该单元内任意一点到该粒子的距离比到其他粒子的距离都要近.另外,在划分沃罗诺伊单元之前,需要将模拟区域内边界附近的粒子(粒子距离模拟平面边界的垂直距离 )复制到模拟区域的外侧,使得模拟区域内边界附近

21、粒子的沃罗诺伊单元满足周期性边界条件.表示第 个粒子所在沃罗诺伊单元的面积.表示第 个粒子的粒子局部密度,表达式为n=2/(4Sn).(4)=0.3P(n)N1:N2=9:1N1:N2=8:2P(n)P(n)在中等密度()下,单一组分的低惯性粒子体系和高惯性粒子体系的粒子局部密度分布 均呈现单峰状(图 4(a),表明体系处于均匀无规流体态.然而,在 和 的混合体系中,粒子局部密度分布 呈现双峰状,表明体系处于均匀无规流体与团簇的共存态.这说明,与单一组分的体系相比,中等密度的混合体系有利于相分离现象的发生.并且,第 1 个峰(代表低密度的气态区域)的峰值较高,=0.6P(n)第 2 个峰(代表

22、高密度的团簇区域)的峰值较低.这表明在发生相分离的混合体系中,少量粒子形成聚集,而大量粒子仍然处于气态区.在高密度()的情况下,与低惯性或高惯性的体系相比,混合体系中 的第 2 个峰值较低(图 4(b),这说明高密度的混合体系会抑制相分离现象的发生.=0.3P(n)=0.6P(n)P(n)N1:N2P(i,j)1 1(i,j)在中等密度()的体系中,粒子局部密度分布 可以很好地反映体系的相分离程度.但是,在高密度()的体系中,由于气态区域的粒子数量稀少,的第一个峰较低,导致 较难全面反映粒子比例()的变化对相分离的影响.所以,进一步计算了格点局部密度分布 .该分布是在沃罗诺伊图的基础上,将二维

23、模拟平面划分为 的格点单元.格点 的密度为(i,j)=noverlapnwn,(5)wn(i,j)P(i,j)P(n)=0.3N1:N2=8:2P(n)P(i,j)=0.6P(i,j)P(i,j)其中,为格点 与沃罗诺伊单元相交区域的面积.因此,代表空间权重的密度分布,而 代表粒子权重的密度分布.在中等密度()、的混合体系中,与粒子局部密度分布 类似,格点局部密度分布 也呈现双峰状(图 5(a),但其第 2 个峰的峰值较低,表明体系中形成的团簇较小.在高密度()的体系中,格点局部密度分布 呈现双峰状(图 5(b),双峰分别代表局部密度低的气态区域和局部密度高的团簇区域(图 3(e).与单一组分

24、的体系相比,混合体系中 的双峰由两侧向中间位置移动,这说明混合体系不利于相分离现象的发生.P(bn)bnP(bn)=0.3bn=6bn=5bn=7由沃罗诺伊图可知,在高密度的团簇内部,粒子沃罗诺伊单元的面积很小(图 3(a),且形状为规则的正六边形,表明团簇内部粒子有序排列.然而,在低密度的气态区域,粒子沃罗诺伊单元的面积很大(图 3(b),且形状不规则,表明气态区域的粒子无规排列.根据这一特点,计算了近邻粒子数分布.为第 n 个粒子所在沃罗诺伊单元的顶点个数,也称为近邻粒子数.由近邻粒子数分布 可知,在中等密度()下,近邻粒子数为 的粒子占比略高于 和 的粒子(图 6(a).这表明,在中等密

25、度下,体系中形成的团簇较小,缺陷较多.并且,与单一组分的体系相物理学报ActaPhys.Sin.Vol.72,No.19(2023)190501190501-4=0.6比,在大量低惯性粒子与少量高惯性粒子组成的混合体系中团簇内部粒子的排列更加密集.这说明,中等密度下,少量高惯性粒子的存在可以诱导低惯性粒子产生聚集,进而发生相分离.在高密度()下,体系中都可以发生相分离,形成致密的大团簇.然而,与单一组分的体系相比,混合体系不利于相分离现象的发生(图 6(b).这是因为,在高密度下,混合体系的团簇内部,高惯性粒子与低惯性粒子之间的碰撞较为频繁,使得团簇容易分裂,从而抑制相分离现象的发生.0408

26、012016020000(e)00000000001.0700.9360.8020.6690.5350.4010.2680.1340()0408012016020000(d)0000000000()20.017.515.012.510.07.505.02.50(a)(b)(c)N1:N2=8:2=0.6Sn(i,j)(i,j)图3(a),(b)分别为图(c)中团簇内外所选区域的沃罗诺伊图(红色粒子为低惯性粒子,蓝色粒子为高惯性粒子);(c)模拟快照(,);(d)图(c)所对应的粒子沃罗诺伊单元的面积 ;(e)图(c)所对应的格点局部密度 ,图中颜色代表格点 的密度N1:N2=8:2=0.6Sn

27、(i,j)(i,j)Fig.3.(a),(b)Voronoi diagrams of cluster region and gas region in panel(c),respectively(Red particles are the low inertiaparticle,andtheblueparticlesarethehighinertiaparticle);(c)simulationsnapshot(,);(d)area oftheVoronoiunitoftheparticlecorrespondingtopanel(c);(e)latticelocaldensity corre

28、spondingtopanel(c);thecolorinthefigurerepresentsthedensityofthelattice .00.20.40.6()0.81.0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Peak 1(a)Peak 2()00.20.40.60.81.01.200.010.020.030.040.050.060.07(b)Peak 2Peak 11:2=1001:2=911:2=821:2=731:2=641:2=551:2=281:2=0101:2=1001:2=911:2=821:2=731:2=641:2=551:2=281:2=01

29、0P(n)N1:N2=8:2P(n)图4中等密度和高密度体系中的粒子局部密度分布 ,Peak1,Peak2 分别表示混合体系()中粒子局部密度分布 的第 1 个峰和第 2 个峰(a)f=0.3;(b)f=0.6P(n)P(n)N1:N2=8:2Fig.4.Localdensitydistribution ofparticlesinthesystemwithmediumdensity(a)andhighdensity(b).Peak1andPeak2representthefirstandsecondpeaksoflocaldensitydistribution ofparticlesinthe

30、mixedsystemof ,respectively:(a)f=0.3;(b)f=0.6.物理学报ActaPhys.Sin.Vol.72,No.19(2023)190501190501-5P(n)nn局部密度分布和近邻粒子数分布一致表明,大量低惯性粒子和少量高惯性粒子组成的混合体系有利于相分离现象的产生,而少量低惯性粒子和大量高惯性粒子组成的混合体系则不利于相分离现象的产生.为了明确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计算了混合体系中两种粒子的局部密度分布 、粒子局部密度分布的平均值 以及近邻粒子类型之比.的表达式为n=1NNn24Sn.(6)=0.3N1:N2=8:2P(n)P(n)=0.6P(n)在

31、 ,的混合体系中,两种粒子的 均呈现双峰状,并且,与高惯性粒子相比,低惯性粒子第 2 个峰的峰值较高(图 7(a).这说明,在该混合体系中低惯性粒子更容易形成聚集.随着高惯性粒子比例的增多,两种粒子的 均呈现单峰状(图 7(b),说明体系为低密度的均匀无规流体态.在高密度()的混合体系中,两种粒子的 均呈现双峰状,随着高惯性粒子比例的增多,第 2 个峰的峰值向左移动,粒子n局部密度的平均值 减小(图 7(d).这说明高惯性粒子的增多不利于相分离的形成.这是因为高惯性粒子的增加使得体系中粒子的碰撞更加激烈,团簇的分裂与融合更加频繁(补充材料 5(online).P(n)nn1,N1n1N1n1,

32、N2n1N2n2,N1n2,N2=0.3如前所述,在混合体系中,两种粒子的粒子局部密度分布 和粒子局部密度分布的平均值 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因此,进一步研究了两种粒子近邻粒子类型的差异.近邻粒子的判断依据为:两粒子的沃罗诺伊单元共用同一条边.如图 8所示,表示编号为 的低惯性粒子周围出现低惯性粒子(),即同类粒子近邻;则表示编号为 的低惯性粒子周围出现高惯性粒子(),即异类粒子近邻.同理,表示异类粒子近邻,表示同类粒子近邻.在中等密度()下,与混合体系中的粒子组分比例相比,在大量低惯性粒子与少量高惯性粒子组成的混合体系中,高惯性粒子周围出现同类粒子的概率较高,而低惯性粒子周围出现异类粒子的概率

33、较高(图 8(a).这是因为,在这些混合体系中高惯性粒子的比例较低,扩散能力较强,并且高惯性粒子与()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200.40.6()0.81.0Peak 1(a)Peak 2()000.20.40.60.81.00.010.020.030.040.05()(b)Peak 1Peak 21:2=1001:2=911:2=821:2=731:2=641:2=551:2=281:2=0101:2=1001:2=911:2=821:2=731:2=641:2=551:2=281:2=010图5中等密度和高密度体系中的格点局部密

34、度分布(a)f=0.3;(b)f=0.6Fig.5.Localdensitydistributionoflatticesinthesystemwithmediumdensityandhighdensity:(a)f=0.3;(b)f=0.6.()34567891011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a)()(b)00.10.20.30.40.50.60.70.80.91.03456789101:2=1001:2=911:2=821:2=731:2=641:2=551:2=281:2=0101:2=1001:2=911:2=821:2=

35、731:2=641:2=551:2=281:2=010图6中等密度和高密度体系中的近邻粒子数分布(a)f=0.3;(b)f=0.6Fig.6.Neighborparticlepopulationdistributioninthesystemwithmediumdensityandhighdensity:(a)f=0.3;(b)f=0.6.物理学报ActaPhys.Sin.Vol.72,No.19(2023)190501190501-6=0.6低惯性粒子之间的碰撞使得低惯性粒子速度增加,有利于相分离现象的产生.然而,在高密度()下,两种粒子周围出现同类粒子或异类粒子的概率等于体系中两种粒子的比例

36、,即两种粒子均匀混合(图 8(b).这说明密度的增大使得高惯性粒子的扩散能力减弱,难以诱导低惯性粒子形成聚集.00.01()0.021200.01()0.02(a)12000.20.40.60.81.00.01()0.021200.020.0412()00.020.04(b)12()00.20.40.60.81.01.200.020.04121:2=551:2=821:2=281:2=551:2=821:2=28()1009182736455280100.360.380.400.420.440.4612(c)0.760.800.840.880.92100918273645528010121:2

37、1:2(d)P(n)n图7中等密度和高密度的体系中,两种粒子的粒子局部密度分布 及粒子局部密度的平均值 .红色表示低惯性粒子;蓝色表示高惯性粒子;黄色表示体系中的所有粒子(a),(c)f=0.3;(b),(d)f=0.6P(n)nFig.7.Localdensitydistribution andtheaverage ofthelocaldensityoftheparticleswithdifferentinertiasinthesystemwithmediumdensityandhighdensity.Redrepresentslowinertialparticles;thebluerepr

38、esentshighinertialparticles;theyellowrepresentsallparticlesinthesystem:(a),(c)f=0.3;(b),(d)f=0.6.8255280.10.20.30.40.50.60.70.80.9(a)121,11,22,12,2,1,20.10.20.30.40.50.60.70.8825528(b)121,11,22,12,2,1,2图8中等密度和高密度的体系中,粒子的近邻粒子类型之比,纵轴表示粒子周围出现同类(或异类)粒子的概率 p.红色实心正方形表示低惯性粒子附近出现低惯性粒子的概率,红色空心正方形表示低惯性粒子附近出现高

39、惯性粒子的概率;蓝色实心圆形表示高惯性粒子附近出现低惯性粒子的概率,蓝色空心圆形表示高惯性粒子附近出现高惯性粒子的概率;灰色实心三角形和空心三角形分别表示体系中低惯性粒子和高惯性粒子占总粒子数的比值(a)f=0.3;(b)f=0.6Fig.8.Ratiooftheparticlesnearestneighborparticletypesinthesystemwithmediumdensityandhighdensity,andtheverticalaxisshowstheprobabilitypofsimilar(ordissimilar)particlesoccurringaroundthe

40、particle.Redsolidsquareindicatestheprobab-ilityoflowinertialparticlesnearthelowinertialparticles,andtheredhollowsquareindicatestheprobabilityofhighinertialparticlesnearthelowinertialparticles.Bluesolidcircleindicatestheprobabilityoflowinertialparticlesnearhighinertialparticles,andbluehollowcircleind

41、icatestheprobabilityofhighinertialparticlesnearhighinertialparticles.Graysolidandhollowtrianglerepresenttheratiooflowandhighinertialparticlestothetotalnumberofparticlesinthesystem,respectively:(a)f=0.3;(b)f=0.6.物理学报ActaPhys.Sin.Vol.72,No.19(2023)190501190501-7P(n)为了量化相分离体系中团簇的大小,计算了团簇尺寸分布 和平均畴尺寸 .畴尺

42、寸的表达式为=2kcutkS(k)/kcutk|k|S(k),|k|=0,(7)S(k)其中 为静态结构因子,S(k)=1NNi=1eikriNj=1eikrj=1N?Ni=1cos(k ri)?2+?Ni=1sin(k ri)?2.(8)k=(kx,ky)kx=mkxky=mkym,n=0,1,2,3,mnLx=200Ly=200kx=2/Lxky=2/Lykcut=(,)P(n)rij62P(n)n0p(n)/p(1)=ne(1n)/n0 为波矢量,其分向量为:,(和 不同时为 0).对于周期性边界的二维平面(,)上的模拟,波矢量的增量可以设置为 ,波矢量在 处截断.在团簇尺寸分布 的计算

43、中,团簇的判断依据为:当两个粒子之间的距离小于截断距离()时,判定两粒子归属于同一团簇.我们发现,团簇的尺寸分布 可以很好地用指数截断 的密率分布32,33来描述:.=0.3N1:N2=8:2 3=0.6P(n)如图 9(a)所示,在 ,的混合体系中,团簇的尺寸达到最大,平均畴尺寸也达到最大(图 9(c),这与前文的计算结果相吻合.在高密度()的情况下,第 2 个峰的峰值都比较高,表明体系中均可形成大团簇(图 9(b).然而,随着高惯性粒子比例的增大,平均畴尺寸 减小.这说明高惯性粒子的增加会引起体系中更加强烈的弹性碰撞,使得大团簇比较稀疏,平均畴尺寸较小.iiiincngng=N nc=0.

44、3=0.6n1/nc:n2/ncn1/ng:为了解混合体系中两种粒子在团簇区域和气态区域的分布情况,计算了两区域中的粒子类型之比.团簇(cluster)区域和气态(gas)区域的判断依据为:对于编号为 的粒子,若 粒子所属团簇中的粒子个数大于 1000,则 粒子位于 cluster 区域;否则,粒子位于 gas 区域.表示 cluster 区域中的粒子个数,表示 gas 区域中的粒子个数().如图 10 所示,在中等密度()和高密度()下,与混合体系中的粒子比例相比,在 cluster 区域两种粒子的比例()较高;而在 gas 区域两种粒子的比例(n2/ng)较低.这说明在高密度的 clust

45、er 区域,低惯性粒子较多;而在低密度的 gas 区域,高惯性粒子较多.并且,随着高惯性粒子的增加,这种现象更加明显.这说明在混合体系中,少量高惯性粒子的存在,会使得低惯性粒子的速度增大,有利于低惯性粒子与同类粒子发生碰撞,从而形成聚集.但是,当高惯性粒子的数量较多时,高惯性粒子与同类粒子之间的弹性碰撞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形成团簇.总之,在大量低惯性粒子和少量高惯性粒子组成的混合体系中,少量高惯性粒子的存在有利于相分离现象的发生;而在少量低惯性粒子和大量高惯性粒子组成的混合体系中,高惯性粒子间的弹性碰撞会抑制相分离现象的形成.100(a)-310-110-210-310-4()/(1)10-51

46、0-610-710-8100101102103104100(b)-310-110-210-310-4()/(1)10-510-610-710-81001011021031041:2=1001:2=911:2=821:2=731:2=641:2=551:2=281:2=0101:2=1001:2=911:2=821:2=731:2=641:2=551:2=281:2=010100918273645528010102030607080(c)12=0.3=0.6P(n)图9中等密度(a)和高密度(b)的体系中,团簇的尺寸分布 ;(c)平均畴尺寸 P(n)Fig.9.Size distribution

47、 of clusters in the systemwithmediumdensity(a)andhighdensity(b);(c)averagedomainsize .物理学报ActaPhys.Sin.Vol.72,No.19(2023)190501190501-83.3 动力学TeffTeff=mv2/2 v综上所述,在低惯性和高惯性活性粒子的混合体系中,粒子组分比对体系的相分离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中等密度下,大量低惯性粒子和少量高惯性粒子组成的混合体系中,少量高惯性粒子的存在有利于低惯性粒子的聚集,从而发生形成相分离;然而,当高惯性粒子的比例增大后,相分离会被破坏.为进一步了解混

48、合体系中相分离现象产生和破坏的原因,计算了粒子的平均热力学温度,该温度通过粒子的平均动能来定义,(为粒子瞬时速度的大小).低惯性粒子在 cluster 区域和 gas 区域中的平均热力学温度分别为Tclustereff(m1)=12m1v21cluster,(9)Tgaseff(m1)=12m1v21gas.(10)高惯性粒子在 cluster 区域和 gas 区域中的平均热力学温度分别为Tclustereff(m2)=12m2v22cluster,(11)Tgaseff(m2)=12m2v22gas.(12)=0.3如图 11(b)所示,在中等密度()下,与单一组分的低惯性粒子体系相比,在大

49、量低惯性粒子和少量高惯性粒子组成的混合体系中,gas 区域(12)91827364552800.20.40.60.81.0(a)12Cluster,1/cCluster,2/cGas,1/gGas,2/g1/2/(12)91827364552800.20.40.60.81.0(b)12Cluster,1/cCluster,2/cGas,1/gGas,2/g1/2/图10中等密度和高密度的体系中,cluster 区域和 gas 区域中的粒子类型之比(红色代表 cluster 区域,蓝色代表gas 区域,灰色代表整个混合体系)(a)f=0.3;(b)f=0.6Fig.10.Ratioofparti

50、cletypesintheclusterandgasre-gionsinthesystemwithmediumdensityandhighdensity(Theredrepresentstheclusterregion,bluerepresentsthegasregion,andgrayrepresentsthewholemixedsystem):(a)f=0.3;(b)f=0.6.1.051.101.151.201.251.30eff(1)-eff(2)-1.351.40=0.3468101214161801028556473829110012cluster(1)effgas(1)eff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