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如考试作弊此答卷无效
密
封
线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古代文学(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院(系)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浮士德》中,浮士德不断追求知识、爱情、权力等,经历了种种挫折和考验。他的这种追求体现了人类怎样的精神特质?( ) ( )
A. 贪婪自私,永不满足 B. 勇于探索,不断进取 C.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D. 消极悲观,逃避现实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形象激励了无数人,他身上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 )
A. 勇敢无畏 B. 坚韧不拔 C. 聪明机智 D. 善良友爱
3、《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精明能干和心狠手辣令人印象深刻。“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样的外貌描写如何与她的性格特点相呼应,展现了她在贾府怎样复杂的地位和权力斗争?( )
A. 简单纯粹,毫无争斗 B. 明争暗斗,危机四伏 C. 和谐稳定,一团和气 D. 轻松自在,毫无压力
4、《儒林外史》中描绘了众多儒林人士的形象,范进中举后的种种表现令人印象深刻。“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这样的描写如何讽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以及社会的世态炎凉,揭示了怎样深刻的社会问题?( )
A. 没有揭示任何问题 B. 深刻地指出了社会的弊端 C. 只是简单的故事叙述 D. 对社会现象进行了美化
5、《哈姆雷特》中波洛涅斯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他是一个聪明、世故、圆滑的廷臣,同时也是一个溺爱子女、但又对他们的行为过度干涉的父亲。”这样的描述如何体现他在宫廷政治中的角色和在家庭关系中的复杂表现,以及对剧情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
A. 阻碍剧情,毫无价值 B. 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C. 可有可无,无关紧要 D. 混淆视听,制造混乱
6、《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蕴含了怎样的( )
7、李白的《行路难》情感跌宕起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中通过种种艰难险阻的描述以及诗人内心的纠结,如何反映出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又体现了唐代士人的何种普遍心态?( )
A. 消极逃避,安于现状 B. 积极进取,勇往直前 C. 随波逐流,无所作为 D. 悲观失望,放弃理想
8、《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情节展现了他惊人的力量。“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这段精彩的描写如何突出鲁智深力大无穷的形象特点,以及反映了他怎样豪放洒脱的性格特质?( )
A. 谨小慎微,胆小怕事 B. 豪放不羁,智勇双全 C. 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D. 自私自利,冷酷无情
9、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广袤天地中,《古诗十九首》以其质朴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著称。其中《行行重行行》一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这几句开篇如何生动地描绘出夫妻分别的痛苦和对重逢的渺茫期待,展现了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离情别绪?( )
A. 社会安定,人们生活幸福 B. 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C. 国家繁荣,文化昌盛 D. 政治清明,人际关系和谐
10、《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在父兄与恋人的矛盾中精神崩溃。她的悲剧命运除了外部因素,还反映了她自身怎样的性格弱点?( )
A. 坚强勇敢 B. 独立自主 C. 单纯脆弱 D. 狡猾奸诈
11、《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他的反抗精神体现在多个方面。以下哪个情节最能体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
A. 大闹天宫 B. 三打白骨精 C. 真假美猴王 D. 偷吃人参果
1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绘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刘裕 B. 刘义隆 C. 拓跋焘 D. 廉颇
13、《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复仇之路充满曲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这段独白怎样体现哈姆雷特内心的挣扎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度思考,以及这种思考在当时文艺复兴背景下具有怎样的代表性?( )
A. 没有代表性,只是个人的想法 B.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反映了时代精神 C. 与时代背景无关,纯属偶然 D. 不符合当时的社会思潮
1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革命理想。“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独白怎样体现保尔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以及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
A. 没有体现和启示 B. 表现保尔的动摇 C. 鲜明地展示了品质和意义 D. 说明保尔没有信念
15、《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令人叹惋。“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段文字怎样表达了他们爱情的纯洁与无奈,以及封建礼教对他们的束缚?( )
A. 没有表达和体现 B. 表现爱情的顺利和礼教的宽松 C. 深情地抒发了情感和揭示了困境 D. 说明他们不爱对方
16、《诗经·郑风·子衿》中“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通过女子在城楼上焦急等待的描写,如何表现了她对恋人的思念之深和爱情的真挚?( )
A. 没有表现 B. 表现了她的不在乎 C. 细腻地刻画了女子的情感,凸显爱情的美好 D. 说明女子不喜欢恋人
17、《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随着社会的变迁而起伏。“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在洋车夫里,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是公众的话料,‘车口儿’上,小茶馆中,大杂院里,每人报告着形容着或吵嚷着自己的事,而后这些事成为大家的财产,像民歌似的由一处传到一处。”这段描写如何展现祥子的性格特点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怎样相互影响?( )
A. 没有相互影响 B. 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C. 两者毫无关系 D. 社会环境对祥子没有影响
18、《水浒传》中,宋江带领梁山好汉多次击败官军,但最终选择招安。宋江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他自身的忠君思想,还与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有关?( )
A. 公平正义的社会 B. 混乱动荡、官逼民反但又强调正统的社会现实 C. 和谐稳定的社会 D. 没有任何关系
19、《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舌战群儒”情节充分展示了他的雄辩之才。“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 )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段言辞如何展现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对东吴群儒的怎样有力驳斥?( )
A. 软弱无力,毫无作用 B. 铿锵有力,直击要害 C. 含混不清,不知所云 D. 敷衍了事,态度消极
20、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中,诗人借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爱情的忠贞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人生的感慨 D. 对友情的珍视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宋话本中的市民形象
2、(本题5分)请详细阐述“朦胧诗派”这一术语,阐述其兴起原因、诗歌特征、代表诗人及作品,探讨朦胧诗派在当代诗坛的重要性和争议。
3、(本题5分)请解释“浪漫主义诗歌运动”这一名词,包括其兴起的时代背景、核心主张、代表诗人及作品,并阐述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深远影响。
4、(本题5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都市意象
5、(本题5分)清空骚雅
三、作品分析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谈谈《日瓦戈医生》中的革命浪潮对个人的冲击。
2、(本题5分)解读《堂吉诃德》的喜剧性与悲剧性。
3、(本题5分)谈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的写作风格。
4、(本题5分)解析《百合花》的人性美与战争背景。
5、(本题5分)剖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逻辑混乱与现实映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本题10分)探讨《雷雨》中的鲁大海形象的反抗精神。
2、(本题10分)论述《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女性意识觉醒。
3、(本题10分)从《史记》中的本纪看帝王形象的塑造。
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