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物理八上一、二章知识点归纳课件459.pdf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150522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2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八上一、二章知识点归纳课件45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物理八上一、二章知识点归纳课件45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 第一章第一章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 第一节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 1 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单位 a、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1km=1000 m 1m=1000mm 1mm=1000m 1m=1000n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请同学们自己完成!96nm=961nm=9610m=0.096m 3-数字与 等量代换 进行 单位分 运算 离 方法规律:对于物理学中所有的单位换算类题目,都可以用“单位换算三部曲”解决:数字先不方法规律:对于物理学中所有的单位换算类题目,都可以用“单位换算三部曲”解决:数字先不变,单位等量换,换完再运算。变,单位等量换,换完再运算。知识点知识点 2 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 a、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b、正确使用刻度尺:三看:(1)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及其是否磨损;(2)看刻度尺的量程;(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四会:(1)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2)会放: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准,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3)会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会记:测量结果记录形式是数字+单位。考察题型:1、对长度的估计、对长度的估计 方法规律:一臂展身高,一步幅0.5m 一拃20cm;1 指宽1cm。臂展:两臂左右伸平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2、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从量程和分度值两个方面考虑。看题目里面对精确度的要求。刻度尺的精确度由分度值决定,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度高。分度值为 1mm 的刻度尺则能精确到 1 毫米。3、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注意刻度尺的使用规则,违反规则的读数,都是错误的。如果一个物体的读数为 2.43cm。可以推测出它的最小分度值是毫米。2.43cm 单位(cm)估读数字(0.03)2/10 准确数字(2.4)一个准确的读数应该包括三部分。当估读数字为 0 时,也不能漏掉。4、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如何在中国地图上测出南京到北京的铁路线的大致长度?由于地图上铁路线是弯曲的,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长度,可采用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化曲为直法”来解决。化曲为直法:借助一些简单的测量器材。如不能伸长的细线,把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曲线变为直线,再用刻度尺测量,所得结果即为所测物体的长度。累积法: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量累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的方法为累积法。5、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的读数问题、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的读数问题 方法: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读数用“刻度差值”法:用物体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刻度值,计算的结果就是所测物体的长度。6、用特殊方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易测点)用特殊方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易测点)某学生测得物理书内 150 页的厚度是 5.4mm,则每张纸的厚度应是_mm。错解:5.4mm150=0.036mm,没有认识到一张纸有两页,把页数当成是张数了。正确分析:5.4mm75=0.072mm 知识点 3 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2、1h=60min 1min=60s 3、实验室及运动场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为停表(有机械停表,电子停表两种)。4、正确使用停表四步法;5、一按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出题角度 1:时间单位的换算 1.2h=_min=_s 1d=_min(1d 就是一天)本题用“单位换算三步法”完成。1.2h=1.260min=72min=7260s=4320s 3/10 1d=24h=2460min=1440min 数字先不变,单位等量换,换完再运算。出题角度 2:停表的使用 小盘:通常有 30 刻度和 60 刻度型。30 刻度型则每格代表 0.5 分钟,60 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 分钟。大盘:大盘每圈代表 30s,共 60 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 5 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 0.5s,每格小刻度代表 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 0.1s 的原因。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 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 31-60s。知识点 4 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4/10 区别 测量误差 测量错误 产生 原因 1、跟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有关 2、跟测量人读取估计值不同有关 3、跟测量环境有关 1、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2、读取记录结果时粗心 减小或避免 不可避免,只能减小,减小方法:1、采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 2、运用合理的实验方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就可以避免 第二节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 1、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出题角度 1:判断运动形式 如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哪一个,根据机械运动的概念来观察被研究的物体,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就属于机械运动。知识点 2、参照物 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2、选取参照物的五个原则 原则 说明 假定性 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不动的 任意性 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排己性 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自身,因为若以自己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位置是不可能变化的,即永远是静止的 不唯一性 参照物的选择不唯一,同一物体可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若选用了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的描述往往是不同的 方便性 通常情况下,为了研究机械运动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例如,河水在流淌,柳条随风飘动。这些运动的描述都是选取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出题角度出题角度 1: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 方法规律:运用巧判运动状态“四步曲”解决。一定 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二选 选择一个参照物 三分析 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距离或方位的变化 5/10 四判断 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则物体时静止的;若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就是运动的 出题角度出题角度 2: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的方向: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的方向 例如 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A)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出题角度 3:根据物体的动和静判断选择的参照物 方法规律:运用速选参照物“两步走解决”。具体步骤:一定 确定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 二选 如果被研究的物体时静止的,分析寻找与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分析寻找与被研究的物体 知识点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包含三层含义 运动是绝对的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静止是相对的 我们平常所说某物体静止,是指它们相对于所选取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这个被选为参照物的物体也在运动 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第三节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快慢 1、运用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概念 物理意义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 路程与时间之比 公式 V=(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v 表示速度)ts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 smhkm注意事项 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计算时要带单位 3、速度公式变形为 s=vt 来求路程,变形为 t=来求时间。vs4、速度单位换算关系 1=3.6 1=smhkmhkm6.31sm出题角度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方法规律: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时间两个因素有关,为了比较两个(或几个)运动物体的快慢,通常采用控制变量法。6/10 出题角度 2、对速度公式的 V=的理解 ts由速度的公式 V=可知,物体的速度取决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能单纯根据物体路程的大小或ts运动时间的长短判断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出题角度 3、速度单位的换算 要比较速度的大小,应先统一单位,可把单位都换算成。sm知识点 2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出题角度 1、研究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频闪摄影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利用图析法分析各选项,看各图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是否相等,运动路线是否为直线,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出题角度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出题角度 3、对人上楼,火车过桥等问题中运动路程的判断 人上到第 n 层楼,则人上升了 n-1 个楼层高度。火车通过大桥时经过的路程是火车的长度与大桥长度之和。出题角度 4 混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 例例 1 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4,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6sm,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平均速度是?sm错解:v=5.2vv212sm6sm4sm正确分析:设总路程为 2s,前、后两段路程内的速度分别为和,则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v1v2t1=,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总时间t=+=+,则平均速度 v1st22vst1t2v1s2vsV=ts2smsmsmsmsm8.464642vvvv2vsvss2212121例 2 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1v2求物体在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解:设整段时间为 2T,则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2sv2121vvTTvTvt 7/10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第一章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m=10-3m 1dm=0.1m 1m=10-6m 1cm=10-2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注意: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A、根据需要选取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会选)B、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或与所测长度平行),且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如果零刻线 磨损,可选中间任一刻度线做起点(会放)。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读)。D、记录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的数字外,还要注明单位(会记)。4.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5 5、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秒(S)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6、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3)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二、运动的描述 1 1、机械运动、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8/10 2 2、参照物、参照物 第二章第二章 声现象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 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v=;ts声音在 15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三)、回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0.1s 以上(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 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距离:S=vt=340m/s0.1s=17m 2121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9/10 二、声音的特性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乐音的三要素:音调音调、响度响度、音色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3、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4、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 20000Hz 叫超声波;低于 20Hz 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三、声的利用 1、声音传递信息(例:1、蝙蝠用来辨路捕食 2、超声波测速仪 3、“B 超”4、“声呐”)2、声音传递能量 (例:1、清洗精密机械 2、粉碎体内结石 3、制成超声波加湿器)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了解)2、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3、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 dB,超过 90dB 会损害健康;0dB 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最微弱的声音;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例:汽车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例: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例:戴耳塞)10/1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