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套学院《内环境稳态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上传人:zh****1 文档编号:11336249 上传时间:2025-07-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套学院《内环境稳态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套学院《内环境稳态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订线 河套学院《内环境稳态2》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院(系)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以下关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B.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进行的演替 C. 初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慢,因为初生演替的起始条件更加恶劣,需要经历更长的时间才能形成稳定的群落 D.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最终形成的群落类型一定相同,不受外界环境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2、关于生物的种群特征,以下对于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B. 这些种群特征对种群的发展没有实际意义,只是理论上的概念 C. 种群密度是唯一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特征,其他特征作用不大 D.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决定种群密度的最主要因素 3、在生物化学的领域内,当研究酶的催化机制时,以下哪种因素对于酶的活性和催化效率影响最为显著?( ) A. 温度 B. pH 值 C. 底物浓度 D. 酶的浓度 4、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关于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和重要特征的演变,以下哪种描述是合理的?( ) A.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依次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在进化过程中,身体结构、呼吸方式、生殖方式等重要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从水生到陆生,呼吸器官从鳃进化为肺;生殖方式从体外受精逐渐发展为体内受精;身体结构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B. 脊椎动物的进化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显的顺序和规律 C. 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在进化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保持着原始的形态和功能 D. 脊椎动物的进化只与环境变化有关,与遗传变异没有关系 5、在生物的免疫系统中,关于抗原和抗体的性质、作用及相互关系,以下哪种描述是正确的?( ) A. 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抗原,从而清除抗原。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是免疫反应的关键环节 B. 抗原和抗体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关联 C. 抗体可以直接杀死抗原,不需要其他免疫细胞的参与 D. 所有的抗原都能引起机体强烈的免疫反应,产生大量抗体 6、在植物病理学的研究中,植物对病原体的防御机制是保护植物健康的重要方面。当植物受到病原体侵袭时,以下哪种防御反应是常见的?( ) A. 产生植保素、激活免疫系统和改变细胞壁结构等 B. 植物立即死亡,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C. 植物不做出任何反应,任由病原体侵害 D. 植物会向病原体释放友好信号,试图与病原体和平共处 7、对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下哪种阐述能够准确地说明其过程和特点?( ) A.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独立的过程,没有关联 B.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物质循环则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多种形式,二者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C. 能量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物质则是单向流动的 D.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快速完成的,没有时间上的延迟 8、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分为 DNA 和 RNA 两大类。以下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 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B. RNA 通常是单链结构,包括 mRNA、tRNA 和 rRNA 等,在基因的表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 DNA 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两条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稳定的结构,其中 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 D. 细胞中的核酸只有 DNA ,RNA 是在细胞合成蛋白质时临时转录形成的 9、在生物的进化证据方面,关于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证据如何支持进化论,以下哪一种阐述是最有力的?( ) A. 化石记录展示了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演化历程;比较解剖学揭示了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同源器官,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胚胎学研究发现不同动物胚胎早期发育相似,反映了物种进化的亲缘关系;分子生物学通过分析基因和蛋白质的序列差异,为物种的进化关系提供了更精确的证据 B. 这些进化证据之间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不能完全支持进化论的观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修正 C. 化石记录是最重要的进化证据,其他如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作用相对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D. 进化证据只是一些巧合和相似性,并不能确凿地证明生物是进化而来的,进化论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 10、在微生物生态学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当一个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微生物群落会如何响应?( ) A.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可能会发生改变,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B. 微生物群落保持不变,不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 C. 微生物群落会立即崩溃,导致生态系统的功能失调 D. 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是随机的,与环境条件无关 11、在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大脑的神经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当个体学习新的技能时,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发生以下哪种变化?( ) A. 形成新的突触连接,改变神经元的放电模式和基因表达 B.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保持不变,学习完全依赖于已有的神经网络 C. 神经元会大量死亡,以腾出空间给新的神经元生长 D. 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会停止,直到学习完成后再恢复 12、在生态学中,对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下哪种表述是全面的?( ) A.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独立的过程,没有关联 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进行的,具有全球性;能量流动则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C.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物质循环不重要 D.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很简单,容易理解和掌握 13、在生物的物质代谢中,关于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关系,以下描述不准确的是?( ) A. 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糖类可以通过糖酵解途径转化为脂肪酸,进而合成脂肪 B. 当体内糖类供应不足时,脂肪可以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进一步转化为糖类,为机体提供能量 C. 蛋白质可以在体内经过脱氨基作用转化为糖类和脂肪,但糖类和脂肪不能完全转化为氨基酸,不能合成必需氨基酸 D. 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是相互独立的,不会受到其他物质代谢的影响,也不会影响其他物质的代谢 14、对于细胞分化的过程和调控机制,假设要探究一种干细胞如何分化为特定的细胞类型,以下哪个因素是关键的?( ) A. 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的基因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被激活或抑制,决定了细胞的分化方向 B. 细胞外信号分子的作用,如生长因子和激素,它们可以诱导干细胞向特定方向分化 C. 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包括细胞外基质和相邻细胞的相互作用,对细胞分化起到支持和引导作用 D. 以上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调控干细胞的分化过程,缺一不可,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深入理解细胞分化的复杂机制 1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例如,当人体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 血浆中的酸碱度主要由 H2CO3/NaHCO3 等缓冲对来维持,其比值保持相对稳定 C.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D. 内环境稳态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引起各种疾病,人体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5分) 1、(本题5分)已知某患者的体重为 60kg,需给予某种药物按体重计算的剂量为 5mg/kg,现该药物的规格为每支 20mg,问需要给患者注射几支该药物? 2、(本题5分)某患者进行一项血液透析治疗,每次透析时间为 4 小时,每周透析 3 次,求该患者每周透析的总时间是多少? 3、(本题5分)某医院的手术室每天可安排手术 8 台,每台手术平均时间为 3.5 小时,求该手术室每天的总手术时间是多少?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论述药理学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2、(本题5分)分析人体生理学中肾脏的生理功能及调节机制。 3、(本题5分)分析人体免疫学中免疫耐受的诱导与维持。 4、(本题5分)分析药理学中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5、(本题5分)阐述医学检验学中微生物学检验的方法及质量控制。 四、病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本题10分)一名 6 岁男孩,因发热、咳嗽 1 周,呼吸困难 2 天入院。胸部 X 线显示肺部大片实变影。请分析该患儿可能的病原体,治疗药物的选择,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要点。 2、(本题10分)一名 50 岁女性,近半年来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空腹血糖 12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 18mmol/L。请诊断可能的疾病,提出需要进一步评估的项目以及制定治疗计划。 3、(本题10分)一名 75 岁女性,因突发左侧肢体瘫痪 3 小时入院。患者 3 小时前在活动中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摔倒在地,伴言语不清。既往有冠心病、心房颤动病史。查体:血压 160/90 mmHg,神志清楚,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上下肢肌力 0 级,左侧巴氏征阳性。头颅 CT 检查未见异常。请诊断该患者的疾病,并说明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案。 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