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B∕T 40265-2021 酶免疫检测抗体检测通则.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13322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0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40265-2021 酶免疫检测抗体检测通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GB∕T 40265-2021 酶免疫检测抗体检测通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GB∕T 40265-2021 酶免疫检测抗体检测通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GB∕T 40265-2021 酶免疫检测抗体检测通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GB∕T 40265-2021 酶免疫检测抗体检测通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07.080 CCS A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0265-2021 酶免疫检测抗体检测通则General rules for determination of enzyme immunoassay antibodies 2021-05-21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保W2021-12-01实施GB/T 40265-2021 目。吕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AC/T

2、C387)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计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生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叶子弘、夏文强、马爱进、张雅芬、冯德建、雷洪涛、崔海峰、吴微、马丽侠。I 酶免疫检测抗体检测通则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酶免疫检测抗体检测的一般要求、检测过程和结果表述。本文件适用于酶免疫检测用抗体的检测控制。本文件不适用于具有标记物的酶免疫检测用抗体的检测控制。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40265-2021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3、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T 25915.1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1部分:空气洁净度等级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抗体antibody 免疫球蛋白imm unoglo bulin 机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并介导产生体液免疫效应的球蛋白。3.2 3.3 3.4 3.5 抗原antigen 可以诱导生物体产生抗体的物质,能够被相应抗体识别并与之结合。种属来源host 用于免疫制备抗体的动物物种或抗体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与待

4、分析抗体最相近的动物物种。抗体类型antibody isotype 根据抗体的结构和免疫原性不同,对抗体的分类。注:抗体重链可分为、日、O,E:五类。抗体轻链可分为目和两类。抗体重链的种类决定了抗体类型,哺乳动物体内的抗体包括IgM、IgG、IgA、IgD和IgE五种类型,分别对应抗体重链、B、E。效价titer 某种抗体识别特异性抗原所需的最低浓度。注:抗体效价通常使用检测结果呈阳性时抗体的最高稀释度表示。GB/T 40265-2021 3.6 纯度purity 样品中目标抗体含量占总蛋白含量的百分率。3.7 亲和力affinity 抗体与抗原间的结合强度的综合评价指标。注:包括单克隆抗体亲

5、和力与多克隆抗体亲和力。通常用解离常数Ko表示。Ko数值越低表示抗体亲和力越好。3.8 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 抗体与目标分析物的结构类似物也能产生反应的现象。4 缩略语下列缩略i吾适用于本文件。DMSO:二甲基亚枫CDimethylsulfoxide) HRP:辣根过氧化物酶CHorseradish peroxidase) IgA:免疫工求蛋白ACImmunoglobulinA) IgD:免疫球蛋白DCImmunoglobulinD) 19E:免疫球蛋白ECImmunoglobulinE) 19G:免疫球蛋白GC1mmunoglobulinG) IgM:免疫球蛋白MCImmun

6、oglobulinM) IgY:免疫球蛋白YCImmunoglobulinY) TMB: 3,3 ,5 ,5-四甲基联苯胶(3,3,5,5-Tetramethylbenzidine) 5 一般要求5.1 检测样品5.1. 1 检测样品宜具备说明书或同功能资料。5.1.2 应在洁净环境下,使用洁净、干燥器具取样。样品应具有代表性。蛋白抗原、抗体等不稳定的样品,宜在低于8oc的低温下尽快完成取样,并于低温保存待用。5.2 实验室5.2.1 生物安全部分应符合GB19489中的相应要求。5.2.2 洁净区的悬浮粒子浓度应符合GB/T25915.1规定的ISO6级的要求。5.2.3 在处理废弃样品、试

7、剂和容器之前,应保证试验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为了降低污染物的毒性,防止有毒物质的泄漏,应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5.3 试剂材料5.3.1 除非另有说明,在检测中使用的试剂均为生化试剂或更高级别试剂,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2 GB/T 40265-2021 5.3.2 使用的玻璃器具应为一级硬玻璃或经过钝化处理。5.3.3 使用的合成树脂器具应为聚丙烯或其他低吸附材料制作,不添加染料、填充物。5.3.4 使用的酶标板底部应具有亲水表面。5.4 检测指标5.4.1 酶免疫检测用单克隆抗体的检测指标应包括种属来源、抗体类型、纯度、浓度、效价、亲和力、交叉反应。5.4

8、.2 酶免疫检测用多克隆抗体的检测指标应包括种属来源、浓度、效价、亲和力、交叉反应。6 检测过程6.1 抗体种属来源宜使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扩散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或蛋白质质量肤谱法等方法检测抗体的种属来源。若使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见附录A。6.2 抗体类型宜使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扩散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或蛋白质质量肤谱法等方法检测抗体类型。若使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见附录A。6.3 抗体纯度宜使用液相色谱法、聚丙烯自克服凝胶电泳法或毛细管电泳法等方法检测抗体的纯度。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见附录B。6.4 抗体浓度宜使用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液

9、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或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等方法检测抗体的浓度。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见附录C。6.5 抗体效价宜使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或试管凝集试验等方法检测抗体的效价。若使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见附录D。6.6 抗体亲和力宜使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法、生物膜层干涉法或等温滴定量热法等方法检测抗体与目标分析物的亲和力。若使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见附录E。6.7 抗体交叉反应宜使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法、生物膜层干涉法或等温滴定量热法等方法检测抗体与目标分析物结构类似物的交叉反应。若使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见附录F。GB/T 40265-2021 7

10、 结果表述7.1 检测结果应包含样品的检测项目、试验样品信息、抽样信息及检测结论。7.2 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结论应包括种属来源、抗体类型、纯度、浓度、效价、亲和力、交叉反应,并注明采用的检测方法。7.3 多克隆抗体的检测结论应包括种属来源、浓度、效价、亲和力、交叉反应,并注明采用的检测方法。4 A.1 原理附录A(资料性)抗体种眉来源和抗体类型检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GB/T 40265-2021 该方法使用可以识别不同种属来源和抗体类型的特异性抗体检测待测抗体的种类。根据待检测抗体的种属来源和抗体类型选择合适的HRP标记的特异性抗体若干,用于鉴定的抗体宜至少包括:抗小鼠IgG抗体、抗小鼠IgM抗

11、体、抗兔IgG抗体、抗大鼠IgG抗体、抗山羊IgG抗体、抗仓鼠IgG抗体、抗绵羊IgG抗体、抗鸡IgY抗体。抗原包被浓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修改。在试验前,将除抗体、抗原母液以外的所有试剂恢复到室温。抗体、抗原母液融化后立即置于冰上。试剂应轻轻旋转或振荡混匀。取出酶标板并拆除多余的酶标板条块后待用。A.2 试剂与材料A.2.1 磷酸盐缓冲液(pH =7.27.4):在800mL水中加人1.15g磷酸氢二锅,0.20g磷酸二氢饵,0.20 g氯化押,8.00g氯化饷,珞解后,加水定容至1000 mL。A.2.2 碳酸盐缓冲液(pH=9.6):在800mL水中加人1.59g碳酸饷(元水),2.93g

12、碳酸氢俐,溶解后,加水定容至1000 mL。A.2.3 封闭缓冲液:部分抗体可能与封闭液中的成分结合,影响检测结果。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下封闭液配方:配方1:称取6.00g牛血清白蛋白,加磷酸盐缓冲液(pH=7.27.4)定容至200mL,4 oc保存。配方2:在160mL水中加入2.00g酷蛋白,1.10g氢氧化纳,37oc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人0.23g磷酸氢工纳、0.04g磷酸工氢押、0.04g氯化饵,用盐酸调节pH值至7.27.4,加水定容至200mL,4 oc保存。A.2.4 洗涤缓冲液:在1000 mL磷酸盐缓冲液(pH=7.27.4)中加入0.5mL吐温-200A.2.5

13、抗体稀释液:在100mL封闭缓冲液中加人0.05mL吐温-20,4oc保存。A.2.6 TMB显色工作液:根据以下配方,按照1: 1比例:昆合TMB显色液A与TMB显色液B即成,现配现用。TMB储存液:在80mL DMSO中加入1.00g TMB,溶解后,加DMSO定容至100mL, -20 oc避光保存。TMB显色液A:在400mL水中加人0.20g乙二胶四乙酸二纳,0.95g拧棱酸,50mL甘油,20 mL TMB储存液,溶解后,加水定容至500mL,4 oc避光保存。一一TMB显色液B:在400mL水中加入13.60g三水合乙酸纳,1.60g拧橡酸,0.3mL过 氧化氢(30 %) ,溶

14、解后,加水定容至500mL,4 oc避光保存。A.2.7 反应终止液:在800mL水中加人83.33mL浓盐酸,加水定容至1000 mL。A.2.8 HRP标记的特异性抗体。A.2.9 酶标板(宜使用表面亲水的高吸附酶标板)0 A.3 操作步骤A.3.1 包被:将抗原稀释至合适的浓度,一般为10g/mL20g/mL,稀释液为碳酸盐缓冲液(pH=9.6)。酶标板每孔加人100,uL稀释后的抗原,用合适的塑料制品覆盖酶标板并在4oc下孵育过夜。A.3.2 清洗:弃去酶标板中的液体,在吸水纸上轻轻拍干。然后每孔加人200L洗涤缓冲液,室温静GB/T 40265-2021 置3min后弃去酶标板中的液

15、体,并在吸水纸上轻轻拍干,重复3次5次。或使用微孔板自动洗板机进行清洗,每次使用300L洗涤缓冲液,重复5次。A.3.3 封闭:每孔加人200L封闭缓冲液,在3盯7oC恒温培养箱中孵育9om n A.3.4 清洗:重复步骤A.3.2。A.3.5 待测抗体孵育:将待测抗体按1: 1 000比例稀释,稀释液为抗体稀释液。每孔加人100L稀释后的待测抗体样品。在37oC恒温培养箱中孵育60min。A.3.6 清洗:重复步骤A.3.2。A.3.7 特异性抗体孵育:根据说明书稀释各种HRP标记的识别不同种属来源和抗体类型的抗体,稀释液为抗体稀释液。每孔加入100L稀释后的抗体,每种二抗重复3次。每次试验

16、设置空白对照,空白对照为不含有抗体的抗体稀释液,重复3次。在37oC恒温培养箱中孵育60min。A.3.8 清洗:重复步骤A.3.2。A.3.9 显色:每孔加人100L TMB显色工作液。在370C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孵育30min。反应结束后每孔立即加入100L反应终止液。A.3.10 测量:反应终止后30min内,在酶标仪上测量并记录样品和空白对照的吸光度。检测波长为450 nm,参比波长为620nmo A.4 结果分析A.4.1 试验成立判定:当空白对照的吸光度小于或等于0.2,且最大测量结果的吸光度大于或等于0.8时,试验成立。反之,应重做试验。A.4.2 结果分析:按照式CA.l)计算针

17、对不同种属来源和抗体类型的抗体的相对显色强度。S x ODx ODN C -ODmax -ODNC 式中:S x 一一针对某种种属来源和抗体类型的特异性抗体的相对显色强度;ODx一一针对 某种种属来源和抗体类型的特异性抗体的吸光度 测量值;ODNC一一阴性对照的吸光度测量值;ODmax -所有测量结果中的最大吸光度。( A.1 ) 当仅有一种特异性抗体的相对显色强度为1,且其他的相对显色强度均小于或等于0.4时,可以判定待测抗体的种属来源和抗体类型为相对显色强度为1的特异性抗体所识别的种属来源和抗体类型。否则,无法判断待测抗体的种属来源和抗体类型,如有需要,可通过抗体氨基酸测序和序列分析对抗体

18、的种属来源和抗体类型进行判断。6 B.1 原理附录B(资料性)抗体纯度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265-2021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单克隆抗体的纯度时,可通过体积排阻或离子交换等不同原理对样品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B.2 检测方法B.2.1 待测样品:使用流动相A适当稀释待测抗体。B.2.2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a) 色谱柱:体积排阻色谱柱,300mmX4 mm(内径),填料粒径5m,孔径300A或性能相当者;b) 柱温:25 oC; c) 流动相A:300 mmol/L氯化俐,50mmol/L磷酸纳盐,pH=6.8的水溶液;d) 流速:0.2mL/ min; e) 进样量:50L;f

19、) 洗脱程序:100%流动相A等度洗脱。B.2.3 紫外分光检测参考条件:a) 检测波长:280nm; b) 检测频率:10Hz。B.3 结果分析分析目标抗体峰及其他峰的峰面积,通过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抗体的纯度。7 GB/ T 40265-2021 C.1 原理附录C(资料性)抗体浓度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蛋白ACProteinA)、蛋白GCProteinG)等蛋白可以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抗体Fc区域的特点,通过亲和层析检测样品中抗体的浓度。C.2 检测方法C.2.1 待测样品:使用流动相A适当稀释待测抗体。C.2.2 标准样品:使用流动相A将免疫球蛋白标准物质逐级稀释,得到抗体质量浓度为20mg/

20、L、50 mg/L、100mg/L、200mg/L、500mg/L、1000 mg/L的系列标准工作液,质量浓度由低到高进行检测,以峰面积对质量浓度作图,做出标准曲线回归方程。C.2.3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a) 色i普柱:蛋白ACProteinA)亲和层析色谱柱,35mmX4 mmC内径),填料粒径1211m或性能相当者;b) 柱温:25oC; c) 流动相A:150 mmol/L氯化纳,50mmol/L磷酸纳盐,pH=7.5的水溶液;d) 流动相B:150 mmol/L氯化纳,50mmol/L磷酸纳盐,pH=2.5的水、溶液;e) 流速:1.0 mL/min; f) 进样量:50L;g) 梯

21、度洗脱程序见表C.1。表C.1梯度洗脱程序(亲和层析)时间流动相A流动相B盯1m% % 3.0 100 O 0.0 100 O 0.8 100 O 1.0 O 100 3.0 O 100 C.2.4 紫外分光检测参考条件:a) 检测波长:280nm; b) 检测频率:10 Hzo C.3 结果分析使用外标法计算测试液及待测样品中抗体的浓度。样品珞液中抗体的响应值应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若超过线性范围则应稀释后再进行检测。8 D.l 原理附录D(资料性)抗体效价检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GB/T 40265-2021 使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体效价。抗体梯度稀释的比例宜为12,抗体最终稀释度可

2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抗原包被浓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修改。在试验前,将除抗体、抗原母液以外的所有试剂恢复到室温。抗体、抗原母液融化后立即置于冰上o试剂应轻轻旋转或振荡混匀。取出酶标板并拆除多余的酶标板条块后待用。D.2 试剂与材料所需试剂与材料见A.2。D.3 操作步骤D.3.1 包被:将抗原稀释至合适的浓度,一般为10g/mL20g/mL,稀释液为碳酸盐缓冲液CpH=9.6)。酶标板每孔加人100,u.L稀释后的抗原,用合适的塑料制品覆盖酶标板并在4oC下孵育过夜。D.3.2 清洗:弃去酶标板中的液体,在吸水纸上轻轻拍干。然后每孔加人200,u.L洗涤缓冲液,室温静置3min后弃去酶标板中的

23、液体,并在吸水纸上轻轻拍干,重复3次5次。或使用微孔板自动洗板机进行清洗,每次使用300,u.L洗涤缓冲液,重复5次。D.3.3 封闭:每孔加人200L封闭缓冲液,在3盯7oC恒温培养箱中孵育9omn D.3.4 清洗:重复步骤D.3.2丸。D.3.5 一抗孵育:准备一系列倍比稀释的待测抗体,初始的稀释浓度一般为1: 1 000,稀释液为抗体稀释液。每孔加入100L稀释后的待测抗体样品,每个浓度重复3次。每次试验设置空白对照,空白对照为不含有抗体的抗体稀释液,重复6次。在37oC恒温培养箱中孵育60min。D.3.6 清洗:重复步骤D.3.2。D.3.7 二抗孵育:根据二抗说明书稀释HRP标记

24、的二抗,稀释液为抗体稀释液。每孔加人100,u.L稀释后的二抗。在37oC恒温培养箱中孵育60mi丑。D.3.8 清洗:重复步骤D.3.2。D.3.9 显色:每孔加入100LTMB显色工作液。在37oC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孵育30min。反应结束后每孔立即加人100L反应终止液。D.3.10 测量:反应终止后30min内,在酶标仪上测量并记录各个孔的吸光度。检测波长为450日m,参比波长为620nmo D.4 结果分析D.4.1 试验成立判定:当空白对照的吸光度小于或等于0.2时,试验成立。反之,应重做试验。D.4.2 试验结果分析:当空白对照的吸光度小于或等于0.05时,按照0.05进行效价分析

25、;当空白对照的吸光度大于0.05,并且小于或等于0.2时,按照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效价分析。D.4.3 当样品的吸光度大于或等于空白对照的吸光度的2倍时认定为阳性。结果为阳性的待测抗体的最高稀释度为待测抗体的效价。GB/T 40265-2021 E.1 原理附录E(资料性)抗体亲和力检测竞争酶联免疫眼附法使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体亲和力时,首先让溶液中的抗原与榕液中的抗体充分结合并达到解离平衡,然后将降液转移至底部包被有相同抗原的酶标板中。酶标板底部的抗原与海液中游离的抗体结合,从而分析溶液中游离抗体的含量,计算抗体与抗原间的解离常数。分析过程中,酶标板底部抗原与溶液中游离抗体的结合将影响溶液

26、中原有的抗原-抗体解离平衡,干扰检测结果。因此酶标板上包被的抗原量应尽可能低,但同时不影响观测。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体亲和力通常分为两步,第一步明确酶标板上包被抗原的合适的量,第二步对亲和力进行分析。E.2 试剂与材料所需试剂与材料见A.2。E.3 操作步骤E.3.1 选择合适的抗原包被浓度及抗体稀释倍数E.3.1.1 包被:将抗原稀释至1g/mL.稀释液为碳酸盐缓冲液CpH二9.6)。酶标板每孔加100L稀释后的抗原,用合适的塑料制品覆盖酶标板并在4oC下孵育过夜。E.3.1.2 清洗:弃去酶标板中的液体,在吸水纸土轻轻拍干。然后每孔加入200L洗涤缓冲液,室温静置3min后弃去酶标板中

27、的液体,并在吸水纸上轻轻拍干,重复3次5次。或使用微孔板自动洗板机进行清洗,每次使用300L洗涤缓冲液,重复5次。E.3.1.3 封闭:每孔加人200f-1.L封闭缓冲液,在37oC恒温培养箱中孵育90min。E.3.1.4 清洗:重复步骤E.3.1.2。清洗结束后将部分酶标板条块拆下并安装在第2个架子上,每孔加入200L洗涤缓冲液后.4oC储存备用。其余的酶标板条块用于E.3.1.5oE.3.1.5 第1块酶标板加样:准备一系列倍比稀释的待测抗体,稀释液为磷酸盐缓冲液CpH=7.27.4) .初始的稀释度一般为1: 1 000。每孔加入100f-1.L稀释后的待测抗体样品,每个浓度重复3次。

28、每次试验设置空白对照,空白对照为不含有抗体的磷酸盐缓冲液(pH=7.27.4).重复3次。在3盯7oC C 恒温培养箱中孵育3omin E.3.1.6 第2块酶标板加样:将第1块酶标板中的液体/小J、d心心吸出每个浓度的3次重复混合为1管(略少于300L)。取出E.3.1.4中备用的酶标板条块,将从第1块酶标板吸出的液体加入第2块酶标板中,每孔加人100L样品,每个浓度重复2次。在37oC恒温培养箱中孵育30min。E.3.1.7 第1块酶标板清洗:按照E.3.1.2清洗第1块酶标板。E.3.1.8 第1块酶标板二抗孵育:根据说明书稀释HRP标记的相应二抗,稀释液为抗体稀释液。每孔加人100L

29、稀释后的二抗。在37oC恒温培养箱中孵育60min。E.3.1.9 酶标板清洗:按照E.3.1.2清洗第1、2块酶标板。E.3.1.10 第2块酶标板二抗孵育:根据说明书稀释HRP标记的相应二抗,稀释液为抗体稀释:夜。每孔加入100f-1.L稀释后的二抗。在37oC恒温培养箱中孵育60mino GB/T 40265-2021 E.3.1.11 第1块酶标板显色与测量:每孔加入100LTMB显色工作液。在37oC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孵育30mino反应结束后立即每孔加人100L反应终止液。反应结束后30min内,在酶标仪上测量并记录样品和空白对照的吸光度。检测波长为450nm,参比波长为620nm。

30、E.3.1.12 第2块酶标板清洗:按照E.3.1.2清洗第2块酶标板。E.3.1.13 第2块酶标板显色与测量:同E.3.1.11。E.3.1.14 浓度评价:取两块酶标板中处于线性范围内的测量结果,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抗体稀释度与显色强度的关系。如果两块酶标板的线性回归的斜率相差10%以内,说明该包被浓度和试验条件适合进行抗体亲和力检测,处于线性范围内的抗体最高浓度适合用于抗体亲和力检测。如果第2块酶标板的显色强度大幅度降低,说明抗原包被浓度过高,应将抗原包被浓度降低至1/51/10后重新进行以上试验,直至获得合适的包被浓度。E.3.2 亲和力检测E.3.2.1 抗原包被:将抗原稀释至E.3.

31、1中判断合适的浓度,稀释液为碳酸盐缓冲液(pH=9.6)。每孔加入100L稀释后的抗原,用合适的塑料制品覆盖酶标板并在4oC下孵育过夜。E.3.2.2 清洗:弃去酶标板中的液体,在吸水纸上轻轻拍干。然后每孔加人200fLL洗涤缓冲液,室温静置3min后弃去酶标板中的液体,并在吸水纸上轻轻拍干,重复3次5次。或使用微孔板自动洗板机进行清洗,每次使用300)1L洗涤缓冲液,重复5次。E.3.2.3 封闭:每孔加入200L封闭缓冲液,在37oC恒温培养箱中孵育90min。E.3.2.4 清洗:重复步骤E.3.2.2,4oC保存备用。E.3.2.5 样品准备:将待测抗体样品稀释至E.3.1中判断处于线

32、性范围的最高抗体浓度的2倍,稀释液为磷酸盐缓冲液(pH=7.27.4)。准备一系列倍比稀释的抗原,稀释:夜为磷酸盐缓冲液(pH=7.27.4) ,抗原的初始浓度一般为1mol/L。E.3.2.6 抗原抗体结合:分别将200L稀释后的待测抗体样品与200L不同浓度的抗原在新的离心管中混合。每次试验设置空白对照,空白对照为在200L稀释后的待测抗体样品与200L磷酸盐缓冲液(pH=7.27.4)的混合液。370C恒温培养箱中孵育90min。E.3.2.7 加样:将E.3.2.6中反应结束的混合液转移至E.3.2.4保存的酶标板中,每 孔100L,重复3次。在37oC恒温培养箱中孵育30min。E.

33、3.2.8 清洗:重复步骤E.3.2.2。E.3.2.9 二抗孵育:根据二抗说明书稀释HRP标记的相应二抗,稀释液为抗体稀释液。每孔加入100fLL 稀释后的二抗。在37oC恒温培养箱中孵育60mino E.3.2.10 清洗:重复步骤E.3.2.2。E.3.2.11 显色:每孔加入100LTMB显色工作液。在37oC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孵育30min。反应结束后每孔立即加入100L反应终止液。E.3.2.12 测量:反应终止后30min内,在酶标仪上测量并记录样品和空白对照的吸光度。检测波长为450 nm,参比波长为620nm。E.4 结果分析E.4.1 试验成立判定:当最高抗原浓度的样品的吸光

34、度小于或等于0.2,空白对照的吸光度处于显色反应的线性范围内,且两者的差值大于或等于0.5时,试验成立。反之,应重做试验。E.4.2 使用软件对吸光度与抗原浓度进行由线拟合,并按照式(巳1)计算抗体的亲和力常数。IOD,n OD、KI)二f(丁巳二十丁斗. ( E.1 ) 11 GB/T 40265-2021 式中:KD 抗体亲和常数,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jc.x)一一吸光度与抗原浓度的关系函数;ODh lank 空白对照对应的吸光度;ODn1Hx 最高抗原浓度对应的吸光度。12 F.1 原理附录E(资料性)抗体交叉反应检测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GB/T 40265-2021 交叉反应

35、是指抗体对目标分析物的结构类似物也能发生反应的现象。可使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或其他方法分别分析抗体与目标分析物、抗体与目标分析物结构类似物之间的亲和力,然后计算抗体与目标分析物结构类似物之间的交叉反应率。F.2 试剂与材料所需试剂与材料见A.2。F.3 操作步骤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体与目标分析物结构类似物之间的亲和 力检测的操作步骤见E.3。F.4 结果分析抗体与目标分析物、抗体与目标分析物结构类似物间的亲和力计算见E.4。根据式CF.l)计算抗体与目标分析物的结构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式中:CR=主卫与1且、DsCR 抗体与目标分析物的结构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K 以抗体与目标分析物的解离常数,单位为摩尔每升Cmol/U;KDs一一抗体与目标分析物的结构类似物的解离常数,单位为摩尔每升Cmol/L)。C F.l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环保科技/生态保护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