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青石溪桥梁检测报告
2014年度公路桥梁定期检测项目
检 测 报 告
(XXXXX青石溪桥)
(K15+390)
XXXXX检测中心
二〇一四年十月
科学管理 技术创新 严谨求实 客观公正
检 测 报 告
编号: 共 46 页
检测项目:XXXXX2014年度公路桥梁定期检测项目
委托单位:XXXXX交通委员会
检测单位:XXXXX检测中心
报告日期:2014年 月 日
地址:XXXX 电话:XXXXX
60 / 71
科学管理 技术创新 严谨求实 客观公正
报告编写人:
项目负责人:
报告审核人:
报告审批人:
检测人员:
检测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传真:
重要说明:⑴本检测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无效,报告盖试验检测专用章有效;
⑵未经我中心书面批准,不得复制检验证书或报告(完整复制除外);
⑶对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中心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资质证书及主要人员证书
桥梁定期检查报告摘要(共2页)
工程名称
S416青石溪桥定期检查
委托日期
2014年08月
委托
单位
名称
重庆市合川区交通委员会
检测日期
2014年08月12日
地址
重庆市合川区瑞山路80号
电话
检测地点
S416 合安路K15+390
检测类别
定期检查
项目概况
青石溪桥位于重庆市合川区S416线合安路K15+390处,为合安路主线桥。桥梁全长32m,桥面全宽8.6m,桥面横向布置为0.5m(防撞护栏)+7.5m(行车道)+0.5m(防撞护栏)。
该桥跨径组合为3×7.0m,主拱结构形式为实腹式+圬工+等截面+圆弧线+板拱,拱圈厚度50cm,矢跨比F0/L0=1/2,该桥拱圈层采用钢架混凝土套拱方式进行加固,套拱厚度为50cm。桥梁下部结构为浆砌块石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桥面铺装采用水泥混凝土,在桥面两侧设有防撞护栏。
本桥于1963年竣工,公路技术等级为三级公路,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15级。
本次检测主要进行桥梁外观检查、裂缝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钢筋锈蚀状况检测、拱圈线型检测、桥面线型检测。
本次检查过程中未发现桥梁周边有地质灾害迹象和其他在建工程。
检测依据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
《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技术规程》(DB 11/T 365-2006)
《2013年青石溪桥检查报告》(中交三公局(北京)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检测结论
根据本次检测结果,依据《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2011)对窝家桥技术状况进行评定。青石溪桥技术状况评分Dr为79.5,属于3类桥梁,有中等缺损,尚能维持正常使用功能。
(1)上部结构:主拱圈及套拱结合不紧密;1#套拱拱圈线形不流畅;1#主拱圈右侧靠近0#桥台处条石破损剥落,面积0.5m×2m,1#拱左侧墙靠近0#桥台处条石松动;2#拱左侧墙砌缝脱空,长度0.8m;1#拱右侧墙靠近1#桥台处风化剥落;2#拱右侧墙靠近1#拱处风化剥落,面积0.15m×0.2m;拱上侧墙长草。
(2)1#桥台右侧墙外移5cm,0#桥台右侧锥坡轻微冲刷。
(3)桥面系:左护栏尾端破损露筋,面积0.2m×0.2m,未设限载限速及保养牌。
技术建议
(1)按照《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要求对桥梁进行日常巡查、养护、病害处治。
(2)严格按照设计荷载等级进行控制,严禁超载、超速车辆通过,避免对桥梁造成损伤。
(3)主拱圈已套拱加固,但拱圈条石破损脱落仍在继续发展,应对其密封并定期保养,防止病害继续发展。
(4)对桥台进行清理,必要时可挖除台背填土,加厚台身,改用轻质材料回填,减轻台后土压力,确保拱上结构安全稳定。
(5)桥面破损可参照《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第4.1.1条对桥面铺装加强日常养护及修补,并防撞护栏。
(6)其它病害应参照《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的相关条款进行处理。
目 录
1 工程概况 1
1.1 桥梁概述 1
1.2 上一次检测概况 3
1.3 构件编号 4
2 检查目的 5
3 检查评定依据及检测工具 6
3.1 检查评定依据 6
3.2主要仪器设备 6
4 外观检查频率及检查内容 8
4.1 外观检查频率 8
4.2外观检查内容 8
5 外观检查结果 10
5.1 上部结构外观检查结果 10
5.1.1 主拱圈检查结果 10
5.1.2拱上结构检查结果 11
5.2 下部结构外观检查结果 12
5.2.1 桥墩检查结果 12
5.2.2 桥台检查结果 12
5.2.3 墩台基础检查 13
5.2.4 翼墙、耳墙检查 13
5.2.5 锥坡、护坡检查 13
5.2.6 河床检查 14
5.3 桥面系外观检查结果 14
5.3.1 桥面铺装检查结果 14
5.3.2 伸缩缝检查结果 15
5.3.3护栏检查结果 15
5.3.4 排水系统检查结果 15
5.3.5 标志标牌设施检查结果 16
6 专项检查结果 17
6.1 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 17
6.2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 18
6.3 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结果 19
6.4 钢筋锈蚀状况检测结果 20
6.5 桥梁线性检测结果 22
6.5.1 桥面线形检测结果 22
6.5.2 拱圈线形检测结果 24
7 本次检查结果及上次检查结果的对比 28
7.1 外观检查结果对比 28
7.2 桥梁线形的对比 29
8 主要病害分析 30
8.1 上部结构典型病害 30
8.2 下部结构典型病害 30
8.3 桥面系典型病害 30
9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 32
9.1 上部结构技术状况评定SPCI 32
9.2 下部结构技术状况评定SBCI 32
9.3 桥面系技术状况评定BDCI 33
9.4 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评定 33
10 检查结论、建议 35
10.1 检查结论 35
10.2 技术建议 35
附录A 桥梁基本状况卡片 37
附录B 梁式桥技术状况评定记录表 39
附录C 部件技术状况评定表 40
附录E 现场检测情况 46
1 工程概况
1.1 桥梁概述
青石溪桥位于重庆市合川区S416线合安路K15+390处,为合安路主线桥。桥梁全长32m,桥面全宽8.6m,桥面横向布置为0.5m(防撞护栏)+7.5m(行车道)+0.5m(防撞护栏)。
该桥跨径组合为3×7.0m,主拱结构形式为实腹式+圬工+等截面+圆弧线+板拱,拱圈厚度50cm,矢跨比F0/L0=1/2,该桥拱圈层采用钢架混凝土套拱方式进行加固,套拱厚度为50cm。桥梁下部结构为浆砌块石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桥面铺装采用水泥混凝土,在桥面两侧设有防撞护栏。
本桥于1963年竣工,公路技术等级为三级公路,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15级。
本次检测主要进行桥梁外观检查、裂缝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钢筋锈蚀状况检测、拱圈线型检测、桥面线型检测。
本次检查过程中未发现桥梁周边有地质灾害迹象和其他在建工程。
该立面照片及正面照片分别见照片1.1-1、照片1.1-2、照片1.1-3。
照片1.1-1 青石溪桥上游侧(左侧)立面照
照片1.1-2 青石溪桥下游侧(右侧)立面照
照片1.1-3 青石溪桥正面照
其总体布置图及典型横断面图见图1.1-1~图1.1-2。
图1.1-1 桥梁总体布置图
图1.1-2 桥梁横断面布置图(尺寸单位:m)
1.2 上一次检测概况
青石溪桥上次检查时间为2013年,按照《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中桥梁状况评分标准,对桥梁进行全桥总体技术状况等级评定。技术状况评分值为48.2,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等级评定为3类,即有中等缺损,尚能维持正常使用功能,需进行中修。
1.3 构件编号
本次检查以公路前进方向(桩号由小到大)为正方向,按前进方向将桥梁各个结构部件依次编号为:
沿前进方向将桥墩台依次编为0#桥台、1#桥墩、2#桥墩、3#桥台。具体情况见图1.3-1。
图1.3-1 构件编号示意图
2 检查目的
通过对桥梁的全面检查,达到下列目的:
(1)通过对桥梁主体结构及其附属构造物病害和损伤全面细致和深入的检查,查明病害或潜在病害和损伤的部位、性质、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分析缺损产生的主要原因,评定桥梁的使用功能,并提出相应的养护对策。
(2)通过对桥梁技术状况的全面检查和评定,提出结构维修、加固技术建议,为桥梁维修加固提供技术依据。
(3)通过桥梁技术状况的综合评定,确定桥梁的技术状况等级,分析和评价缺损对桥梁质量和承载能力的影响,对进行特殊检查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4)对桥梁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基本数据进行校核,对数据有误或数据变更提供相应的便跟数据和补充数据,为公路桥梁管理系统提供数据。
(本页以下空白)
3 检查评定依据及检测工具
3.1 检查评定依据
(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
(2)《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
(3)《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5)《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6)《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7)《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技术规程》(DB11/T365-2006)
(8)《2013年青石溪桥定期检查报告》(中交三公局(北京)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3.2主要仪器设备
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及现场勘查情况,结构工程的具体特点,投入相应的仪器设备,保证桥梁检测任务顺利完成。
表3.2-1 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编号
用途
备注
1
激光测距仪
SW-100
A-15
测量桥梁尺寸
2
卷尺
50m
A-03
测量桥梁尺寸
3
钢筋扫描仪
ZBL-630
C-09
检测保护层厚度
4
裂缝宽度观测仪
PTS-C10
C-07
裂缝观测
5
钢筋锈蚀仪
311
C-13
检测钢筋锈蚀
6
回弹仪
ZC3-A
C-02
检测混凝土强度
7
全站仪
NTS-3402R5
B-04
测量桥梁线形
8
碳化深度测量仪
LHT1-TH1
C-03
测量碳化深度
9
游标卡尺
150mm(0.02mm)
A-10
测量碳化深度
10
电钻
Φ10mm
D-07
钻孔测碳化深度
11
照相机
EOS 60D
D-02
拍照
12
望远镜
15×70
A-17
辅助工具
13
桥梁检测车
XG-20
/
作业平台
(本页以下空白)
4 外观检查频率及检查内容
4.1 外观检查频率
表4.1-1 检查频率
类别
序
号
检查内容
检查频率
备注
外观质量检查
1
上部结构
100%
检查频率是指结构构件的抽查频率,外观检查频率为100%
2
下部结构
100%
3
桥面系
100%
4.2外观检查内容
(1)主拱圈外观检查内容见表4.2-1。
(2)拱上结构外观检查内容见表4.2-2。
(3)墩台外观质量检查内容见表4.2-3。
(4)桥面系外观检查内容见表4.2-4。
表4.2-1 主拱圈外观质量检查内容
序号
检查项目
详细检查内容
备注
1
表观病害
有无蜂窝麻面、破损、露筋、锈蚀、剥落、渗漏
上述检查项目都需要查明病害所在的位置、范围、危害程度
2
变形和位移
检查主拱圈的有无较大变形和拱脚位移
3
裂缝
主拱圈有无因拱脚位移和拱圈变形产生的裂缝
主拱圈有无混凝土收缩和温度裂缝
主拱圈有无大面积龟裂
测量裂缝长度、典型裂缝宽度和超限裂缝深度
重点检查结构受力裂缝和拱脚位移、拱圈变形产生的裂缝
表4.2-2 拱上结构外观质量检查内容
序号
检查项目
详细检查内容
备注
1
实腹拱的侧墙及主拱圈脱裂
实腹拱的侧墙及主拱圈有无脱裂,大范围脱裂时是否影响桥面变形及结构安全
上述检查项目都需要查明病害所在的位置、范围、危害程度
2
侧墙变形
侧墙是否有鼓肚、倾斜、外移等变形现象,变形严重时是否造成桥面沉陷
3
拱上填料沉陷或开裂
拱上填料有无沉陷或开裂,是否导致桥面沉陷或开裂
4
空腹拱的腹拱或横向联结系变形、错位
空腹拱的腹拱或横向联结系有无变形、错位,变形是否造成桥面塌陷,影响正常行车
5
立墙或立柱倾斜
立墙或立柱有无倾斜,是否造成桥面塌陷而不能正常行车
6
表面缺陷
检查蜂窝麻面、剥落、掉角、空洞、孔洞、、露筋、碳化
7
拱上结构裂缝
检查裂缝走向、位置、测量裂缝长度、典型裂缝宽度和超限裂缝深度
8
拱上填料排水不畅
检查拱上填料排水状况,是否造成侧墙渗水、鼓肚和变形
表4.2-3 墩台外观质量检查内容
序号
检查项目
详细检查内容
备注
1
表观病害
有无蜂窝麻面、破损、露筋、锈蚀、剥落、渗漏
上述检查项目都需要查明病害所在的位置、范围、危害程度
2
裂缝
墩台有无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开裂
墩台有无混凝土收缩和温度裂缝
墩台有无大面积龟裂
测量裂缝长度、典型裂缝宽度和超限裂缝深度
重点检查结构受力裂缝和基础沉降产生的裂缝
3
稳定性
检查墩台是否有倾斜、滑移迹象
表4.2-4 桥面系外观检查内容
序号
检查项目
详细检查内容
备注
1
桥面铺装
桥面是否平顺,有无破损、开裂、鼓包、车辙、积水
上述检查项目都需要查明病害所在的位置、范围、危害程度
2
伸缩装置
伸缩缝有无堵塞、翘曲变形、碎边、高差、漏水
3
排水设施
泄水管是否完整,有无缺失、残缺、堵塞等
梁端缝是否漏水
桥面纵横坡是否标准、顺畅
4
栏杆、护栏
栏杆、护栏有无撞坏、破损、缺失
5
人行道
人行道快件是否牢固、完整,桥面路缘石是否完好
6
照明、标志
照明和标志损坏、老化、缺失
5 外观检查结果
5.1 上部结构外观检查结果
5.1.1 主拱圈检查结果
经检查,主拱圈已套拱加固,未见裂缝。
主拱圈缺陷检查结果见表5.1-1。
表5.1-1 主拱圈缺陷检查结果表
序号
位置
病害
种类
病害描述
评定
标度
照片
编号
1
1#主拱圈左侧
结合不紧密
主拱圈及套拱结合不紧密
2
5.1-1
2
1#主拱圈
线形不流畅
1#套拱拱圈线形不流畅
2
5.1-2
3
1#主拱圈右侧
破损脱落
1#主拱圈右侧靠近0#桥台处条石破损剥落,面积0.5m×2m
3
5.1-3
照片5.1-1主拱圈及套拱结合不紧密
照片5.1-2 1#套拱拱圈线形不流畅
照片5.1-3 1#主拱圈条石破损剥落
5.1.2拱上结构检查结果
拱上结构缺陷检查结果见表5.1-2。
表5.1-2 拱上结构缺陷检查结果表
序号
位置
病害
种类
病害描述
评定
标度
照片
编号
1
1#拱左侧墙
条石松动
1#拱左侧墙靠近0#桥台处条石松动
2
5.1-4
2
2#拱左侧墙
砌缝脱空
2#拱左侧墙砌缝脱空,长度0.8m
2
5.1-5
3
1#拱右侧墙
风化剥落
1#拱右侧墙靠近1#桥台处风化剥落
2
5.1-6
4
2#拱右侧墙
风化剥落
2#拱右侧墙靠近1#拱处风化剥落,
面积0.15m×0.2m
2
5.1-7
5
拱上侧墙
长草
拱上侧墙长草
2
5.1-8
照片5.1-4 1#拱左侧墙条石松动
照片5.1-5 2#拱左侧墙砌缝脱空
照片5.1-6 1#拱右侧墙风化剥落
照片5.1-7 2#拱右侧墙风化剥落
照片5.1-8 拱上侧墙长草
5.2 下部结构外观检查结果
5.2.1 桥墩检查结果
经检查,桥墩状况良好,未见异常,典型现状见照片5.2-1。
照片5.2-1桥墩现状
5.2.2 桥台检查结果
桥台外观检查结果见表5.2-1。
表5.2-1桥台检测结果表
序号
位置
病害种类
病害描述
评定标度
照片编号
1
1#桥台右侧墙
偏移
1#桥台右侧墙外移5cm
2
5.2-2
照片5.2-2 1#桥台右侧墙外移
5.2.3 墩台基础检查
经检查,桥台基础状况良好,未见异常,典型现状见照片5.2-3。
照片5.2-3 桥台基础现状
5.2.4 翼墙、耳墙检查
经检查,该桥未设置翼墙、耳墙。
5.2.5 锥坡、护坡检查
锥坡、护坡外观检查结果见表5.2-2。
表5.2-2 锥坡、护坡检测结果表
序号
位置
病害种类
病害描述
评定标度
照片编号
1
0#桥台右侧
冲刷
0#桥台右侧锥坡轻微冲刷
2
5.2-4
照片5.2-4 0#桥台右侧锥坡轻微冲刷
5.2.6 河床检查
经检查,河床整体状况良好,未见异常,典型现状见照片5.2-5。
照片5.2-5 河床现状照片
5.3 桥面系外观检查结果
5.3.1 桥面铺装检查结果
经检查,桥面铺装现状良好,未见异常,典型现状见照片5.3-1。
照片5.3-1 桥面铺装现状
5.3.2 伸缩缝检查结果
经检查,该桥未设伸缩缝。
5.3.3护栏检查结果
护栏外观检查结果见表5.3-3。
表5.3-3 护栏检查结果表
序号
位置
病害种类
病害描述
评定标度
照片编号
1
左护栏
破损露筋
左护栏尾端破损露筋,面积0.2m×0.2m
2
5.3-2
照片5.3-2 左护栏破损露筋
5.3.4 排水系统检查结果
经检查,排水系统现状良好,未见异常,典型现状见照片5.3-3。
照片5.3-5 排水系统现状
5.3.5 标志标牌设施检查结果
经检查,该桥未设限载限速及保养牌。
(本页以下空白)
6 专项检查结果
6.1 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
根据《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检测后依据混凝土桥梁结构或构件实测强度推定值或测区平均换算强度值,按下式计算其推定强度匀质系数Kbt或平均强度匀质系数Kbm,按表6.1-1的规定确定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度。
(1)推定强度匀质系数:
式中:——混凝土实测强度推定值;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2)平均强度匀质系数:
式中:——混凝土测区平均换算强度值。
表6.1-1 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
Kbt
Kbm
强度状况
评定标度
≥0.95
≥1.00
良好
1
(0.95,0.90]
(1.00,0.95]
较好
2
(0.90,0.80]
(0.95,0.90]
较差
3
(0.80,0.70]
(0.90,0.85]
差
4
<0.70
<0.85
危险
5
表6.1-2 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
构件名称
混凝土抗压强度(MPa)
推定强度匀质系数Kbt
平均强度匀质系数Kbm
评定
标度值
构件强度状态
设计值
实测
平均值
实测
标准差
实测
最小值
实测
推定值
1#跨拱圈侧面
40
42.2
1.42
40.4
39.9
1.00
1.06
1
良好
2#跨拱圈侧面
40
43.8
1.5
42.0
41.3
1.03
1.10
1
良好
3#跨拱圈侧面
40
42.1
1.38
39.7
39.8
1.00
1.05
1
良好
6.2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
钢筋分布及保护层厚度采用电磁检测方法进行无损检测,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时,根据设计施工资料,确定被测构件中钢筋的大致位置、走向和直径,并将仪器的钢筋直径参数设置为设计值。测试区选择表面比较光滑的区域,以便提高检测精度。
根据《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检测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平均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精确至0.1mm;
n——测点数。
检测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
式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标准差,精确至0.1mm;
——判定系数,按表表6.2-1取用。
表6.2-1 钢筋保护层厚度判定系数
n
10~15
16~24
≥25
Kp
1.695
1.645
1.595
应根据检测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及设计值的比值,按表6.2-2的规定确定钢筋保护层厚度评定标度。
表6.2-2 钢筋保护层厚度评定标准
特征值/设计值Dne/Dnd
对结构钢筋耐久性的影响
评定标度
>0.95
影响不显著
1
(0.85,0.95]
有轻度影响
2
(0.70,0.85]
有影响
3
(0.55,0.70]
有较大影响
4
≤0.55
钢筋易失去碱性保护,发生锈蚀
5
表6.2-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
检查部位
保护层厚度(mm)
特征值
设计值
/
评定
标度
对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1#跨拱侧径向钢筋
53
39
46
5.47
36.7
35
1.05
1
影响不显著
2#跨拱侧径向钢筋
48
35
41
3.98
34.6
35
0.99
1
影响不显著
3#跨拱侧径向钢筋
46
38
43
2.58
38.8
35
1.11
1
有轻度影响
1#跨拱腹环向钢筋
69
54
61
4.53
53.9
50
1.08
1
影响不显著
2#跨拱腹环向钢筋
68
51
60
5.25
51.0
50
1.02
1
影响不显著
3#跨拱腹环向钢筋
64
54
59
3.85
52.5
50
1.05
1
影响不显著
1#跨拱腹横向钢筋
42
34
40
2.62
35.3
35
1.01
1
影响不显著
2#跨拱腹横向钢筋
51
36
42
4.88
34.1
35
0.98
1
影响不显著
3#跨拱腹横向钢筋
50
39
45
4.00
38.4
35
1.10
1
影响不显著
6.3 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结果
混凝土碳化深度宜采用在混凝土新鲜断面观察酸碱指示剂反应厚度的方法测定。根据《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的要求,选定重点测试部位;为了进一步了解整个桥梁的碳化情况,需另选择有代表性的构件进行碳化深度测试。
= 混凝土碳化深度平均值 / 测试钢筋保护层厚度平均值
表6.3-1 混凝土碳化评定标准
评定标度
评定标度
<0.5
1
[1.5,2.0)
4
[0.5,1.0)
2
≥2.0
5
[1.0,1.5)
3
/
/
表6.3-2 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结果
检查部件位置
混凝土碳化深度实测平均值(mm)
碳化深度/
保护层厚度
评定标度值
混凝土碳化
影响程度
1#跨拱腹
1.57
0.04
1
混凝土碳化状况良好
2#跨拱腹
1.48
0.04
1
混凝土碳化状况良好
3#跨拱腹
1.62
0.04
1
混凝土碳化状况良好
可知,混凝土碳化深度评定标度均为1,表明混凝土碳化深度未达到钢筋位置,混凝土碳化程度不明显。
6.4 钢筋锈蚀状况检测结果
根据《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评定钢筋发生锈蚀的状况,并应按照测区锈蚀电位水平最低值,确定钢筋锈蚀电位评定标度。
表6.4-1为混凝土桥梁钢筋锈蚀电位评定标准。
表6.4-1 混凝土桥梁钢筋锈蚀电位评定标准
电位水平(mV)
钢筋状况
评定标度
≥-200
完好
1
(-200,-300]
有轻微锈蚀现象
2
(-300,-400]
存在锈蚀现象,混凝土表面有沿钢筋的裂缝
3
(-400,-500]
钢筋锈蚀较严重,引起混凝土剥落,钢筋裸露
4
<-500
钢筋严重锈蚀,部分钢筋屈服或锈断,影响结构安全
5
根据现场检测,对该桥第二跨拱圈拱腹进行拱圈钢筋锈蚀检测,图6.4-1为该桥第二跨拱圈拱腹测区钢筋锈蚀半电池电位检测结果及其等值线图,表6.4-2为该桥第二跨拱圈拱腹测区钢筋锈蚀半电池电位检测结果汇总表。
图片6.2-1 第二跨拱圈拱腹测区钢筋锈蚀电位测试结果分布图
表6.4-2钢筋锈蚀半电池电位检测结果
构件名称及部位
半电池电位检测值
半电池电位检测值
名称
第1次读数(mV)
第2次读数(mV)
名称
第1次读数(mV)
第2次读数(mV)
第二跨拱圈拱腹测区
测点1
-106
-106
测点11
-136
-136
测点2
-137
-137
测点12
-147
-147
测点3
-152
-152
测点13
-117
-117
测点4
-86
-86
测点14
-135
-135
测点5
-73
-73
测点15
-140
-140
测点6
-151
-151
测点16
-95
-95
测点7
-176
-176
测点17
-169
-169
测点8
-131
-131
测点18
-135
-135
测点9
-107
-107
测点19
-98
-98
测点10
-97
-97
测点20
-141
-141
第二跨拱圈拱腹测区
>-200 mV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 mV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20
100%
0
0
0
0
0
0
0
0
锈蚀情
况判断
根据《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中对钢筋保护层厚度各标度的钢筋锈蚀状况判别,第二跨拱圈拱腹测区为完好区,评定标度为1,表明该区域所有测点无钢筋锈蚀活动性或其锈蚀活动性不确定。
6.5 桥梁线性检测结果
6.5.1 桥面线形检测结果
本次桥面纵向线形测量采用全站仪观测,以0#台为基准点,依次对各桥跨进行测量。
表6.1-1 桥面线性实测数据统计表
桥跨
编号
测线
位置
纵向位置(L=8m)
0
L/4
L/2
3L/4
L
第1跨
左侧边缘线
8.679
8.682
8.674
8.682
8.674
轴线
8.707
8.710
8.705
8.712
8.705
右侧边缘线
8.687
8.690
8.692
8.692
8.685
第2跨
左侧边缘线
8.674
8.679
8.680
8.683
8.681
轴线
8.705
8.711
8.712
8.712
8.708
右侧边缘线
8.685
8.692
8.690
8.687
8.689
第3跨
左侧边缘线
8.681
8.682
8.683
8.675
8.680
轴线
8.708
8.706
8.707
8.709
8.704
右侧边缘线
8.689
8.689
8.684
8.688
8.685
图片6.1-1 左侧边缘线桥面线形示意图
图片6.1-2 轴线桥面线形示意图
图片6.1-3 右侧边缘线桥面线形示意图
由上图可得,桥面线形基本平顺,未发现突变。
6.5.2 拱圈线形检测结果
拱圈线形采用全站仪免棱镜模式进行测量,测点布置在主拱圈套拱拱腹,拱轴线坐标通过换算得到主拱圈套拱拱腹测点理论坐标。每跨布置17个测点,测点依次从合川侧到铜溪侧编号,每跨以合川侧拱脚拱腹起拱线为坐标原点,拱腹线形检测结果见表6.5-2。
表6.5-2 第一跨主拱圈拱背线形测量
桥跨
编号
测点
编号
水平坐标X
(M)
竖向坐标Y
(M)
理论坐标Y
(M)
Y坐标差值
(M)
第一跨
1
0.000
0.000
0.000
0.000
2
0.368
1.441
1.440
-0.001
3
0.740
1.978
1.973
-0.005
4
1.125
2.329
2.342
0.013
5
1.490
2.595
2.592
-0.003
6
1.858
2.759
2.774
0.015
7
2.238
2.890
2.902
0.012
8
2.640
2.969
2.978
0.009
9
2.999
3.014
3.000
-0.014
10
3.399
2.969
2.973
0.004
11
3.758
2.896
2.903
0.007
12
4.115
2.783
2.785
0.002
13
4.521
2.580
2.586
0.006
14
4.856
2.343
2.357
0.014
15
5.261
1.964
1.972
0.008
16
5.643
1.405
1.419
0.014
17
5.998
0.115
0.110
-0.005
图6.5-4 实测拱腹线形及理论线形对比示意图
表6.5-3 第二跨主拱圈拱背线形测量
桥跨
编号
测点
编号
水平坐标X
(M)
竖向坐标Y
(M)
理论坐标Y
(M)
Y坐标差值
(M)
第二跨
1
0.000
0.007
0.000
-0.007
2
0.392
1.498
1.483
-0.015
3
0.735
1.952
1.967
0.015
4
1.100
2.335
2.322
-0.013
5
1.499
2.600
2.597
-0.003
6
1.878
2.770
2.782
0.012
7
2.271
2.925
2.910
-0.015
8
2.640
2.969
2.978
0.009
9
2.998
2.994
3.000
0.006
10
3.394
2.983
2.974
-0.009
11
3.752
2.906
2.904
-0.002
12
4.135
2.773
2.777
0.004
13
4.503
2.611
2.596
-0.015
14
4.880
2.337
2.338
0.001
15
5.236
1.994
2.000
0.006
16
5.601
1.490
1.495
0.005
17
5.995
0.167
0.173
0.006
图6.5-5 实测拱腹线形及理论线形对比示意图表
6.5-4 第三跨主拱圈拱背线形测量
桥跨
编号
测点
编号
水平坐标X
(M)
竖向坐标Y
(M)
理论坐标Y
(M)
Y坐标差值
(M)
第三跨
1
0.000
0.003
0.000
-0.003
2
0.352
1.415
1.410
-0.005
3
0.775
2.023
2.012
-0.011
4
1.136
2.366
2.351
-0.015
5
1.510
2.614
2.604
-0.010
6
1.865
2.792
2.777
-0.015
7
2.250
2.916
2.905
-0.011
8
2.647
2.985
2.979
-0.006
9
3.007
3.000
3.000
0.000
10
3.354
2.971
2.979
0.008
11
3.740
2.914
2.907
-0.007
12
4.102
2.779
2.790
0.011
13
4.521
2.595
2.586
-0.009
14
4.882
2.349
2.336
-0.013
15
5.274
1.969
1.957
-0.012
16
5.626
1.440
1.451
0.011
17
5.990
0.257
0.245
-0.012
图6.5-6 实测拱腹线形及理论线形对比示意图
取拱腹实测值及理论值对比,由表6.5-2、6.5-3、6.5-4、图6.5-4、6.5-5、6.5-6可知,净跨径绝对误差分别为0.2cm、0.5cm、1.0cm;实测最大高差为1.5cm。检测结果表明,拱圈线形正常。
(本页以下空白)
7 本次检查结果及上次检查结果的对比
7.1 外观检查结果对比
该桥于2013年进行了定期检查,为了解桥梁在运营过程中的病害发展状况,根据《2013年青石溪桥检查报告》(中交三公局(北京)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结合本次定期检查结果,对该桥主要病害进行对比分析,以掌握病害发展情况。
桥面系检测结果统计对比如表7.1-1所示。
表7.1-1 2013年~2014年外观检查对比分析表
位置
构件名称
上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