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流域 ×××
桥梁
荷载试验方案
方案编写
方案审核
XXXX检测中心
20 年 月 日
×××流域 ××× 桥梁荷载试验初步方案 第3页 共8页
×××流域 ×××
桥梁荷载试验
一、 工程概况
×××流域 ××× 桥梁位于科技大道北线东延段,跨越×××,桩K1+776.237处。×××与道路斜交,交角30度。分洪渠为倒梯形敞口断面,下口沿道路中心线方向斜宽约40m。为了保证分洪渠有效泄洪,桥梁采用三跨(20+30+2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斜交30度,桥梁全长70.08m。根据道路设计横断面,桥梁为双幅桥,单幅桥桥面宽22.5米,两幅桥净距9m。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预制部分及湿接缝均采用C50砼。桥面铺装采用水泥混凝土现浇层 (厚度为10厘米)+防水层+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厚度为9厘米)。
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5kN/m2。
桥面标准宽度:2×[(6.5m(人行道)+4m(非机动车道)+11.5m(车行道)+0.5 m(防撞墙) ]=45m。
该桥的立面布置见图1(图中尺寸单位:cm)。
图1 ×××流域 ××× 桥梁立面布置示意图
二、 检测目的
按桥梁荷载试验方法,通过对试验桥梁进行荷载试验,检测控制截面应力、挠度、裂缝及桥梁动力特性等指标,以达到下述目的:
1、 检验桥梁主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 了解桥梁结构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工作状态,为桥梁运营、养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3、 为同类桥梁积累科学资料。
三、 检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YC4-4/198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 试验桥梁相关设计文件。
参照《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建议指标、同类桥梁相应参数范围和有关理论计算资料对试验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评定。
四、 主要检测内容
1、 试验桥跨
根据试验桥梁的特点、结构分析结果,本次荷载试验选取第一跨和第二跨为静力试验桥跨。
2、 静力试验主要检测内容
(a) 相应加载工况下,测试截面应变(应力)检测;
(b) 相应加载工况下,试验桥跨挠度分布检测;
(c) 相应加载工况下,测试截面附近区域开裂状况观测;
(d) 荷载试验过程,桥梁结构其它异常现象观测。
五、 静力试验测试方法
1、 挠度:利用测试截面搭设的测试支架作为不动点,采用机电百分表采集挠度测试截面挠度信号,由应变仪测读显示,换算得到测点挠度值。
2、 应力(应变):试验桥梁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T梁,因此直接在应力(应变)测试截面的混凝土表面粘贴应变传感器(应变片),采用静态应变仪进行应变测试,通过实测应变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换算测点应力,应变测试分辨率为±1×10-6(±1με)。
3、 裂缝观测:加载过程中对试验跨跨中截面附近区域进行混凝土表观裂缝检查,如发现裂缝采用裂缝观测仪进行裂缝宽度检测,测试分辨率为±0.02mm。
六、 试验桥跨、测试截面及测点布置
根据合同约定,针对×××流域 ××× 桥梁的桥位情况,选取第一跨和第二跨为静力试验跨,试验跨位置如图2所示。
根据桥梁的结构特点,简支梁的跨中截面为设计控制截面,因此选第一跨和第二跨的跨中截面为主要检测部位(试验控制截面,见图2)测试截面编号分别为J1、J2。各试验控制截面的测点布置见图3(图中尺寸单位:cm)。
图2 ×××流域 ××× 桥梁
试验桥跨及测试截面位置示意图
图3.1 ×××流域 ××× 桥梁右幅J1截面测点布置图
图4.2 ×××流域 ××× 桥梁右幅J2截面测点布置图
说明:图中,“ ”标记代表混凝土静力应变测点;“↑” 标记代表静挠度测点。
- 3 -
图5.1 J1截面最大弯矩偏人行道侧加载工况车辆布置
图5.2 J1截面最大弯矩偏分幅线加载工况车辆布置
图6.1 J2截面最大弯矩偏人行道侧加载工况车辆布置
图6.2 J2截面最大弯矩偏分幅线加载工况车辆布置
七、 主要检测仪器元件
1、 检测元件与设备
(1) 应变测试:BX120-80AA电阻应变计;
(2) 挠度测试:0~30mm电测位移计;
(3) 裂缝观测:SW-LW-101裂缝观测仪,测试分辨率±0.02mm;
(4) 静态数据采集:YE2539高速静态应变仪,测试分辨率±1×10-6;
(5) 直尺、温湿度计等其它辅助设备。
2、 静态应变、挠度数据采集系统组成见图7:
图7 静态应变、挠度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