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枢,密,院,(,三衙,),侍,卫,马,军,司,殿,前,司,侍,卫,步,军,司,皇帝,宋朝时期,中央集权体制,财政,行政,军事,1/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小雅,2/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以铜为鉴,,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鉴,,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鉴,,能够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3/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唐太宗李世民是李渊第二个儿子,公元627年到649年在位。,6,李世民随父亲在晋阳起兵。唐朝建立后,封为秦王,任尚书令。以后他率兵毁灭周围各种割据势力和农民起义军,成为统一战争中主要统帅。,626,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迫使李渊让位。唐太宗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注意吸收隋亡国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同时又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在他统治期间,唐朝成为一个强盛封建国家,境内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初步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繁荣局面。,4/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5/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正安,二中,张 领,6/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本文选自贞观政要卷二求谏第四,记载唐太宗主动求谏做法和言论。“主欲知过,必借忠臣。”唐太宗勉励臣子极言劝戒,勿担心触犯龙颜,而他也深切自我反省,虚心求谏,故能创造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贞观之治。,7/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8/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对话,以及一些大臣谏议和劝谏奏疏。另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重大办法。,贞观政要是一部记载李世民政绩及君臣论政历史著作。全书40篇,合为8卷。,9/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俨,肃,谏,诤,鲠,议,王,珪,刍,荛,不,讳,丧,乱,属,文,芜,词,诋,诃,愆,过,纂,组,怖,慑,罄,其狂,瞽,yn,zhng,gng,gu,ch ro,hu,sng,zh,w,d h,qin,zun,sh,qng,g,读准字音,10/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节选第一段,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庄重严厉,官,慌了手脚而举止失当,改换脸色,表现出,和颜悦色样子,希望,直言规谏,宾,语,前,置,照自,借助,意动,岂乎,:,怎么呢,曾经,11/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第一段翻译,1,太宗仪表威武,面容严厉,百官中进见人,都举止失当。太宗知道大家这么,每次接见臣下启奏事情,必定,做出和颜悦色样子,,希望听到臣子,直言规谏,知道政治教化得失,。贞观初年,太宗曾对王公大臣们说:“一个人想看到自己面容,必须要有一面明镜;一个国君想知道自己过失,必须借助于忠臣。国君假如自认为贤能,臣子又不能匡正,想不陷入威亡境地怎么可能呢?,12/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节选第一段,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保全,闭口不说,最终,很快,被诛杀,避讳“民”,尽力陈说,13/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所以,国君失掉国家,臣子也不能单独,保全,他家。,至于像隋炀帝那样残暴淫虐,臣下都,闭口不说话,终于,听不到自己过失,结果国破身亡,他大臣虞世基等人,,很快,也被诛杀。前朝事情不远,你们今后凡看到我做事不利于,百姓,,一定要,直言劝戒,。”,第一段翻译,2,14/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思索探究:,1.唐太宗是在什么背景下求谏?,求谏目标是什么?,2.唐太宗对于纳谏有着怎样认识?,3.唐太宗以什么论证方式表明自己,观点?,15/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论证方式,16/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课外作业,1、熟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了解词句。,2、以“在唐太宗求谏中悟到学习方法”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感想。,17/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谢谢指导!,18/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19/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选文第二段,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任用,顺,指天下太平,只,相互对待,圣明,多亏,屡次,通“耿”,,,耿直议论,君主,20/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贞观元年,太宗对侍臣说:“,正直,国君任用了奸邪臣子,不能使国家太平;,忠正,臣子侍奉邪恶国君,也不能使国家太平。只有(正直之)君遇上(忠正之)臣,如同鱼得到水,这么天下才能够安定。我即使不聪明,幸而有你们屡次匡正补救,希望凭借你们,耿直议论,,使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说:“,我听说木头经过墨线斧锯加工就能变直,国君采纳规谏就会圣明,。,第二段翻译,1,21/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选文第二段,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通“诤”,虚指,多人,相继以死诤谏,开启圣明思虑,柴禾借指粗野之人,忌讳,用尽,谦辞,狂妄无知 瞽:瞎子,商议,参加其事并知其内情,进言,陈说,22/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所以,古代圣明君主一定有,直言谏诤,几个臣子,向国君进言不被采纳就要以死相谏。陛下,开启,圣明思虑,采纳我等,鄙陋之人,意见,愚臣处于这个不避忌讳朝代,实在愿尽自己愚劣能力。”大宗称赞王珪说得好,下令从今以后宰相进宫筹商国家大事,一定让谏官跟随进去,让他参加其事并知其内情。假如有什么,进言,,一定,虚心,采纳。,第二段翻译,2,23/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第二段中君臣谈话,是,围绕什么内容,进行?,太宗和王珪,在表示自己观点时用了什么方法?,问题探究,24/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1.,唐太宗,发挥了他,君臣相互配合,观点,,把君臣比之为鱼和水关系。,“鱼水”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唐太宗这个君主对于臣子主要性认识。,王珪用“木直中绳”为喻说明了君王宜“开张圣听”观点。并表明全力辅佐决心。,25/25,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友情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