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如考试作弊此答卷无效
密
封
线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文献检索》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院(系)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于生物的分类学,以下关于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层级关系和意义的描述,哪一种是准确的?( )
A. 生物分类学采用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层级系统对生物进行分类。种是基本的分类单位,亲缘关系最近;界是最大的分类范畴,包含众多不同的物种。这种分类系统有助于揭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历程和生物多样性,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B. 生物分类学的层级关系是随意确定的,没有科学依据
C. 生物分类学的分类单位已经固定不变,不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改变
D. 生物分类学对现代生物学研究没有实际价值,只是一种传统的分类方法
2、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下关于微生物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
A. 细菌、真菌和病毒都属于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B. 细菌中的一些种类可以进行自养生活,如硝化细菌,而大多数细菌是异养的
C. 真菌中的酵母菌可以用于酿酒和发酵,霉菌可以产生抗生素,如青霉素
D.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因此对生物都是有害的
3、在生物进化的研究中,关于自然选择对生物适应性的塑造作用,以下哪种描述是较为准确的?( )
A. 自然选择是随机的过程,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微乎其微
B. 自然选择能够促使生物产生各种随机的变异,然后从中筛选出有利的变异,从而塑造生物的适应性特征,使其能够更好地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C.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型,通过淘汰不适应环境的个体,保留适应环境的个体,逐渐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进而推动生物适应性的进化
D. 自然选择只在短期内对生物适应性产生影响,长期来看作用不大
4、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御机制。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它们共同协作,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B. 人体的三道防线分别是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以及特异性免疫
C. 体液免疫主要通过产生抗体来消灭病原体,细胞免疫则通过效应 T 细胞直接裂解靶细胞
D. 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但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5、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细胞骨架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当细胞需要进行迁移时,以下哪种细胞骨架成分的变化是最为显著的?( )
A. 微丝的重组和动态变化,为细胞提供运动的动力
B. 微管的解聚和重新组装,引导细胞的方向
C. 中间纤维保持稳定,不参与细胞迁移过程
D. 细胞骨架完全解体,然后重新构建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例如,当人体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 血浆中的酸碱度主要由 H2CO3/NaHCO3 等缓冲对来维持,其比值保持相对稳定
C.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D. 内环境稳态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引起各种疾病,人体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7、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以下关于生物进化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使得适应环境的个体有更多机会生存和繁殖
B.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新物种的形成通常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 生物进化的历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方向发展
D. 所有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生物之间不存在亲缘关系的远近之分
8、在生态学中,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物质循环,以下哪项描述是恰当的?( )
A.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消费者通过摄取其他生物获取能量,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如碳循环、氮循环等,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B. 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是重要的,分解者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C.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是单向的,不会重复利用
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各自独立发挥功能
9、在动物的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关于动物的迁徙行为及其适应性意义,以下哪种解释是合理的?( )
A. 动物迁徙仅仅是一种本能行为,没有明确的适应性目的
B. 动物迁徙是为了寻找更丰富的食物资源、更适宜的繁殖场所或更有利的气候条件,从而提高生存和繁殖成功率,这种行为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并通过基因传递和后天学习得以维持和发展
C. 动物迁徙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被动反应,不能体现其适应性
D. 动物迁徙主要是由于群体压力导致的,个体本身没有内在的驱动力
10、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以下哪种说法是合理的?( )
A. 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因为简单的结构更容易管理和维持
B. 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增加了生态系统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了其稳定性
C. 适度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和反馈机制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当某一物种数量发生变化时,其他相关物种可以通过食物关系进行调节和补偿
D.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没有直接关系,其他因素如气候和地理条件才是关键
11、在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技术中,以下关于培养基的选择和微生物鉴定方法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培养基的选择根据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条件而定,有固体、液体和半固体培养基等类型。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等。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可以准确地鉴定微生物的种类,为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B. 培养基的成分对微生物的生长和鉴定没有影响,可以随意选择
C. 微生物的鉴定只依靠形态观察就足够了,不需要其他复杂的方法
D. 微生物培养和鉴定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12、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的重要方式,以下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导致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此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D.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13、在生物的细胞分裂过程中,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及意义的比较,哪一项是准确的?( )
A. 有丝分裂保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使细胞数量增加;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使染色体数目减半,增加了遗传多样性。两者在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细胞周期等方面存在差异
B.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完全相同,只是目的不同
C. 减数分裂比有丝分裂复杂,因此在生物体内更重要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对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没有实际意义
14、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中,基因工程技术为人类带来了许多可能性。当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一种生物时,以下哪种考虑是至关重要的?( )
A. 评估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遵循伦理和法律规范
B. 只关注技术的可行性,不考虑其他因素
C. 不进行任何风险评估,随意进行基因改造
D. 只考虑短期的经济效益,忽略长期影响
15、在生态学中,对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下哪种表述是全面的?( )
A.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独立的过程,没有关联
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进行的,具有全球性;能量流动则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C.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物质循环不重要
D.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很简单,容易理解和掌握
16、在细胞的分化和衰老过程中,以下关于其机制和影响因素的说法,哪一个是恰当的?( )
A. 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过程,一旦分化完成就不能再转变为其他类型的细胞
B.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模式。细胞衰老则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如自由基损伤、端粒缩短等,衰老的细胞会逐渐凋亡或被免疫系统清除
C. 细胞分化和衰老与环境因素无关,完全由细胞自身的遗传程序决定
D. 细胞衰老对生物体总是有害的,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17、在细胞生物学中,关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以下哪种说法是较为全面和准确的?( )
A. 细胞膜只是简单的脂质双层结构,其功能仅为分隔细胞内外环境
B. 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镶嵌有多种蛋白质,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等多种重要功能,其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至关重要
C. 细胞膜的成分固定不变,不随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D. 细胞膜对所有物质都具有同等程度的通透性,不存在选择性
18、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一定的规律,以下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心法则包括 DNA 的复制、转录、翻译以及 RNA 的逆转录和复制等过程
B. DNA 的复制是指以亲代 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 的过程,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C. 转录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翻译是以 m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D.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只能从 DNA 流向 RNA ,再流向蛋白质,不能反向流动
19、在细胞生物学中,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下哪种描述是较为准确的?( )
A.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其中镶嵌着各种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能够允许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膜蛋白具有多种功能,如物质运输、信号转导、细胞识别等。细胞膜还参与细胞间的通讯和连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B. 细胞膜是一层固定不变的结构,只起到分隔细胞内外环境的作用,对物质进出没有选择性
C. 细胞膜的成分只有磷脂,蛋白质的存在对其功能影响不大
D. 细胞膜的流动性会导致细胞结构不稳定,不利于细胞的正常功能
20、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关于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和重要特征的演变,以下哪种描述是合理的?( )
A.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依次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在进化过程中,身体结构、呼吸方式、生殖方式等重要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从水生到陆生,呼吸器官从鳃进化为肺;生殖方式从体外受精逐渐发展为体内受精;身体结构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B. 脊椎动物的进化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显的顺序和规律
C. 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在进化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保持着原始的形态和功能
D. 脊椎动物的进化只与环境变化有关,与遗传变异没有关系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某种疾病的死亡率为 4%,在一个 1000 人的患病群体中,可能有多少人死亡?
2、(本题5分)已知某患者的心率为 80 次/分,每搏输出量为 70ml,求该患者的心输出量是多少?
3、(本题5分)已知某患者的心率为 70 次/分,每搏输出量为 80ml,求该患者的心输出量是多少?
4、(本题5分)某医院的病床周转率为 30 次/年,该医院共有病床 200 张,求该医院一年收治的患者总数是多少?
5、(本题5分)某种药物的半衰期为 4 小时,现给患者一次静脉注射该药物 800mg,问经过 12 小时后,体内还剩余多少药物?
三、病例分析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一名 18 岁男性,因参加长跑比赛后出现酱油色尿,伴有肌肉酸痛、乏力。实验室检查发现肌酸激酶显著升高。请诊断可能的疾病,并说明治疗方法。
2、(本题5分)一位 38 岁男性,因反复鼻出血 2 个月,牙龈出血 1 周入院。患者 2 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鼻出血,量不多,可自行停止。1 周前出现牙龈出血,不易止住。查体:皮肤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正常,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骨髓穿刺涂片检查提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请诊断该患者的疾病,并说明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3、(本题5分)一名 25 岁男性,在剧烈运动后突然出现腰部剧痛,向下腹部和会阴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肉眼可见血尿。腹部平片未见异常。请分析可能的病症,并说明需要进行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方法。
4、(本题5分)一名 46 岁男性,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疼痛,向右肩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墨菲征阳性。B 超检查发现胆囊结石。请诊断病情,并决定手术与否。
5、(本题5分)一位 60 岁男性,长期大量饮酒,近日出现腹胀、乏力、食欲不振。查体可见肝掌、蜘蛛痣,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肝功能检查示白蛋白降低,胆红素升高。请分析可能的疾病,进一步的检查项目,以及治疗方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本题10分)分析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2、(本题10分)阐述医学检验学中血液凝固检验的项目及临床意义。
3、(本题10分)分析预防医学中三级预防的概念及具体措施。
第7页,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